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子午谷为何很少有人走?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看汉中的防御态势

三国时期,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但是诸葛亮觉得此计太过凶险,所以没有采纳魏延的计谋,而转兵出祁山。那如果照魏延此计,会不会成功呢?

子午谷奇谋

根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汉中府东至湖广郧阳府一千一百六十里,南至四川巴州四百六十里,西南至四川广元县朝天岭四百九十五里,北至凤翔府六百三十里。

汉中府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读史方舆纪要

所以,汉中是蜀地的咽喉,也是关中的咽喉。从汉中入关中,主要道路是三条,第一条是褒斜道,第二条骆谷道,最后一条是子午谷。

另外两条是汉中出陇右,一条陈仓道,一条是祁山道。

一般北伐,从汉中出兵,大部分都走褒斜道和骆谷道,诸葛亮当时走祁山道和褒斜道,也是为了夺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

而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子午谷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其险要的原因乃在于秦岭。秦岭又称为终南山,山势西高东低,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子午谷围于其中,其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则可想而知。

魏延如果想要走子午谷,首先是要具备突然性,这一点在当时是具备的,诸葛亮走祁山道,陇右诸郡都积极响应,投降蜀汉,直接导致关中震动,当时的视野全部都吸引到诸葛亮大军了,如果此时魏延偏师出子午谷,奇袭长安,遏制住潼关的出关通路,还是有希望的。

其次,要具备的是速度和补给以及兵力,这一点是很难具备的。子午谷地势险要,补给基本上只能算是随军口粮,很难持久,倘若魏国无防,可以直接抵达长安城下,也不能确保能迅速拿下长安和潼关,而几千偏师深入魏国腹心,前后断绝,没有补给,就算拿下了长安,魏国大军反扑,也很难坚守,那边的诸葛亮大军并不能及时赶到并会师。

一百年后,东晋桓温两路出兵伐秦,他自己亲自统兵从襄阳,从武关入关中,命司马勋率军从汉中出子午谷出兵,想会师于长安城下。桓温主力这路倒是顺利,很快进入关中并且屯兵于灞上。但是司马勋那一路未出子午谷就被苻雄率领的前秦军队击败,司马勋逃出子午谷,致使桓温两路夹击的计划失败。

又过了1000多年,明末农民起义,当时的起义军首领高迎祥,想从四川入陕西,占据关中。进汉中后,他选择走的是子午谷,想出其不意,偷袭孙传庭,孙传庭却以新招募4个月的新兵(最多2万人)在谷口伏击高迎祥主力(最少5万人)。高迎祥部基本被歼灭,本人也受伤被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此计太过险恶,况且对手并非无谋,一旦有所防备,必败无疑。所以后代很多灭蜀入汉中很少有走子午谷的,基本是褒斜道和骆谷道,然后沿金牛道进军直取成都。

汉中防御态势

汉中的防御态势也在这里体现,刘备自夺取了汉中后,魏延为汉中太守,都是实兵诸围,也就是对汉中周边地带派兵驻守,设置里外三重的层层防守据点,使敌方无法攻入汉中境内。这一方针已经实行多年且大有成效,按理来说,应该继续推行此方针,然而姜维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按照魏延的方针把兵力层层分布用来抵御敌方,实在不是上策,不仅兵力太过分散,也难以建立大功。所以姜维放弃了'实兵围诸',反而采取了与之完全相反的集中防御的方针,他把汉中外围的兵力全部调回到乐城、汉城和阳平关这三处,然后用'坚壁清野'的方针来对抗敌人,把敌军放进来,等到敌方粮尽马疲的时候再伺机出兵,这直接导致了汉中的沦陷。

从关中入汉中的道路就那么几条,也可以说是汉中的天险,而敌人一旦过了天险,进入汉中平原,那么汉中的失守是难免的。汉中若是失守,就可以从汉中窥视四川盆地,川地也断不能久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延之野望:详解“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能否成功?演义里诸葛亮谨慎有理,正史上魏延胆大可为
子午谷奇谋千年争议:不可忽视的两个版本战略,决定魏延的对错
魏延真的提出过子午谷奇谋吗?
魏延也算是百战名将,为何会提出如此不靠谱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计谋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可行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