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好的活法:圆融一世,福气一生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逃不开这个魔咒。

北宋丞相晏殊却是个例外。

他是宋词的一代词宗,当世文章大家,积极提携后进,桃李满天下。

他14岁起进入仕途,为官五十余载,步步高升,政绩斐然。

他一生性格圆融,从容处世,是历史上难得的“太平宰相”、“富贵闲人”。

做人:以诚信为根本,以圆融为手段

晏殊,从小就是家长眼中的“别人家孩子”。

他生在江西一个普通家庭,却自幼天赋惊人,五岁能诗,七岁能文,神童之名传遍天下。

14岁那年,晏殊在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荐下,来到汴京参加殿试。在场上千名考生,既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才俊,也有白发苍苍的经年考生。年少的晏殊凭着过人的才华,名列前茅。

宋真宗本打算按照名次,赐他同进士出身。

宰相寇准却提出异议,表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

宋真宗当即反驳:“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晏殊这才顺利取得功名。

几天后,晏殊和新进士一起参加诗、赋、论考试。不料拿到题目后,晏殊发现自己曾经做过。他当即恳求说:“皇上,题目我做过了。请重新出题测试。“

很多人都认为晏殊傻。其实,晏殊有自己的道理。因为他秉性诚信,不愿欺心。而且,他对自己的才华有绝对的自信。

果然此言一出,宋真宗大感兴趣。他破例现场出题,晏殊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很快呈上一篇佳作。

阅读之后,宋真宗十分满意,不顾新进士要外放地方的惯例,下令授予晏殊中央秘书省正事的官职,留在秘阁读书深造。

仕途刚开始,晏殊就站在了人人仰慕的高起点上。

当时宋朝开国已经数十年,官场风气逐渐奢靡散漫。臣子闲暇时常常饮宴游乐。晏殊却总是闭门读书。这份谨慎持重,赢得了宋真宗的好感。

不久,宋真宗特意提拔晏殊为太子赵祯的东宫官属,还对他大加褒奖。却不料晏殊回奏说:“臣不是不喜游乐,只是臣太穷了,没钱应酬。如果臣有钱,一定也去玩乐。”

一席话,先表达了自己为官清廉,本性简朴;又巧妙地替同僚开脱;还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自己的耿直和坦率。这大大赢得了宋真宗的好感,越发重用晏殊。

几年后,晏殊几经升迁,终于过上了有钱有闲的生活。他果然在公务之余呼朋引伴,一起吟诗作赋。

不过晏殊依然崇尚简朴,从不大摆宴席,只以清酒小菜待客。而聚会上的佳作,比任何盛馔都有趣。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

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

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清平乐·秋光向晚》

后人对晏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老实,有人却说他太过圆滑。其实晏殊并不是圆滑,而是圆融。

圆滑是曲意逢迎,圆融却是温和对人,让对方如沐春风。

圆滑以趋利为目的,圆融却以诚信为根基。以诚对待他人,得他人以诚相待。

以信要求自己,方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诚信为本,圆融为表,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

做事:以达成为结果,以圆融来变通

公元1022年,宋真宗病逝,留下遗诏,由12岁的太子赵祯继位,太后刘娥听政。

太后听政,在史上不乏先例。然而在宋朝却遇到难题。因为理学兴起,男女大防逐渐严厉。太后既是女子,就不能公开出现在朝堂之上。

这就让大臣们有了可乘之机。谁都想得到向太后奏报国事的资格,借机掌握朝廷大权。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方设法独霸朝见太后的机会。一时间,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幸好,晏殊挺身而出,提出让太后“垂帘听政”。既顾全礼法,让太后与朝臣互相看不见;又达成结果,让太后能够直接听取奏事,当场决策。

果然,此言一出,立刻获得了刘太后和很多大臣的赞同。在刘太后的励精图治下,朝廷很快秩序井然,避免了皇权旁落的危机。

而晏殊也因此被太后赏识,屡获升迁。他写词记下心中的欢喜: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

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

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

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

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

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

惜清欢。又何妨、沉醉玉尊前。

——《拂霓裳·乐秋天》

仁宗亲政后,晏殊凭着过硬的才干和早年辅佐太子的情分,进入朝廷中枢,掌握大权。

公元1038年左右,北宋再次面临巨大危机。西夏不断派兵进犯,宋军却屡屡失败。

危急时刻,时任枢密使的晏殊果断上奏,提出:

罢免监军,放手让将领临阵决断;招募、训练弓箭手;清理宫中积压财物,资助军饷;追回各司侵占物资,充实国库。

每一项都是直指积弊,大胆改革。若在平时,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在此时提出,却如久旱遇甘霖。

仁宗很快采纳谏言并推行下去,不久后宋军反败为胜,朝堂和军队也一洗暮气,一片欣欣向荣。

晏殊的敏锐目光和政治智慧,也一直受后人赞叹。

既然身在其位,就要为国为民。犯言直谏者固然可赞,能以变通手段减少压力、达到目的,更加可贵。

做事的智慧,莫过于此。以结果为目标,以圆融为变通。历经波折,而初心不改。灵活处事,終能事半功倍。

圆融处世,方能顺遂一生

后人谈起晏殊,总羡慕他一生富贵。其实,晏殊也曾仕途蹉跎。但他总是从容相对。

公元1027年,晏殊因反对张耆任枢密使,得罪太后,被贬职知应天府。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把目光投在应天府书院上。

他邀请到后来大名鼎鼎的范仲淹来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宋史》盛赞晏殊:“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随着晏殊的官位越来越高,他越发重视提拔人才。他一手简拔了门生范仲淹、王安石,又大力提携了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

晏殊是个爱才的人,一直在仁宗面前力荐欧阳修,但最终两人也没成为好朋友。

在开封的一次文化聚会上,欧阳修“大言不惭”地说,“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于诗,其为人又次于文也。”

两人的关系要从晏殊当枢密使时说起。那时,西夏来犯,欧阳修和朋友去晏殊家拜访,照理说军事紧急,大家应该先谈工作,可是晏殊却在家里摆酒赋词。

欧阳修很生气,当场写下一首长诗。

主人与国共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字里行间,尽是讽刺。

晏殊与王安石的关系也是如此。

晏殊当宰相的时候,王安石只是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他居然当众质疑晏殊,“为丞相而喜填小词,能把国家治好吗”?

晏殊仍然不辩解,手写八个字“能容于物,物亦容矣”送给王安石。

晏殊圆融的处事态度,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真正的晏殊要从他的诗词里找。

在长期的富贵生活里,晏殊形成了独特的文风:文章辞藻华丽,诗作闲雅多情。词作更是婉约清丽,旷达圆融,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他也写闺情,却一洗“花间派”的浓艳,而是含蓄婉转,颇见身份: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节选自《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他也写忧愁,却是看遍世事,早已宠辱不惊,只剩下淡淡惆怅,含蓄内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节选自《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经历朝局变迁和挚友云散后,晚年的晏殊越发旷达: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欧阳修曾评价晏殊:“悠游富贵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其实,晏殊也有铁血怒目之时。

只是他处世自有智慧。居逆境时,不悲不怨,不困于过往,只积极向前。处顺境时,不骄不妄,不强求未来,只珍惜当下。

圆融处世,宠辱不惊,才能顺遂自在。

圆融,才是人一生的福气之源。


吴梦窗的故事

*作者:梦舒,读名著夹缝里的人生智慧。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因书明理,以慈怀道,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晏殊:做好“太平宰相”也是一种能力
晏殊:飞舞千年的燕子作者:一金一鑫(著名历史畅销书作家)
晏殊 一个中国士人 人生
晏殊
闲雅有情思的——晏殊
晏殊官运亨通“秘诀”之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