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苏叶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处方用名】紫苏、嫩紫苏、苏、红紫苏、干紫苏、叶紫苏、水状元。

【饮片特征及鉴别】钦片为嫩茎及枝叶的切碎品。茎片呈方柱形,有4条纵沟(槽纹),紫棕色或绿色,节略膨大,切面髓部白色或中空。叶对生,叶片破碎卷曲,褐绿色或紫绿色,上表面被白色或紫色毛茸,下表面有腺点。体轻而质脆。有清香气。

性味归经及功能】本品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止呕,解鱼蟹毒。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药理作用】苏叶煎剂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水煎服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还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

【临床应用及配伍经验】1.风寒感冒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多用于老年人、儿童及体弱者。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以治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咳嗽痰多者常与杏仁、桔梗等药同用。

2.气滞呕吐本品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可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偏痰凝气滞者,常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

3.妊娠呕吐本品有行气安胎止呕作用,可用治妊娠呕吐、胎动不安、腰痛及妊娠水肿,常配伍当归、芎、人参、大腹皮等。4.鱼蟹中毒本品对食鱼蟹后产生呕吐、腹痛、腹泻者有治疗作用,单用有效,常与生姜并用。

【单味药方】1.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椒、姜等食之。(《太平圣惠方》)2.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3.治乳痈舯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4.治跌仆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5.治蛇虫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6.治寻常疣,先将疣体及其周围消毒,用注射针头挑破疣体,取洗净的鲜紫苏叶与食盐一起揉擦疣体10~15分钟,每天1次,一般3~6次可愈。(湖南中医杂志,1989,(5):13)7.治鱼疣痣,鲜紫苏叶5g,用75%酒精涂擦鱼疣痣,进行消毒,再将其用无菌剪或刀削去老皮(出血为止),然后用洗净的鲜紫苏叶涂擦患处(以浆汁干为度),每天2次。(四川中医,1987,(12):10)。

【常用药对】1.紫苏配黄连肺胃不和,易致呕吐不止。由于胃上有热,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以致胃气上逆,故用紫苏宣通肺胃,黄连清胃热,使气化湿行,两药合用,调理肺胃,清热止呕。治疗湿热呕吐不止。

2.紫苏配青皮紫苏味辛性温,用以宣散肺中寒邪;青皮苦辛温,用以通降上逆之气。《圣济总录》云:“气之在人,得温则舒,遇寒则涩。肺主气者也,若为寒邪所伤,则涩而不通,故气上行,发为咳嗽。肺乃虚弱,呼吸之间不能报息,故谓之咳逆短气。”二药合用,可使肺中寒邪气畅,自无咳逆短气之患也。治疗咳逆短气。体虚者可易青皮为人参,重在补气。

3.紫苏配当归《妇人大全良方·产难门》曰:“凡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则血顺,胎气安而后生理和。”紫苏行气活血以疏通窍道,当归养血通络以利产滑胎。二药合用,气顺血和。窍道润泽,则胎安产顺。治疗难产诸症。

4.紫苏配阿胶紫苏辛温,解散风寒,宣肺降气;阿胶甘平,滋阴养血,润肺止咳。二药相伍,补散兼施,补而不留邪,散而不伤阴。治疗小儿素体阴虚,又外感风寒,咳嗽喘促。

【名方应用】

1.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据《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如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体不利,或脚气疝气,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方中用辛温芳香,发汗解表之苏叶、荆芥为君药,开腠理而散风寒;防风、秦艽祛肌腠风湿而除身痛;蔓荆子升散除风而止头痛,并为臣药;香附理三焦之气;川芎行血中之气;陈皮舍于肺脾之气,调和气血,助君、臣药解表散邪,并为佐药甘草和中,生姜辛散,是佐使之品。气血和而微汗出,风寒解而病自愈。故不仅四时感冒者可服,妇女经期,感冒风寒者亦可服之。原书例举了很多加减法,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25g、葱白二根;若喘嗽,加桔梗、前胡各5g,杏仁七枚;若鼻衄或吐血,本方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各5g;咽喉肿痛,加桔梗、牛蒡子各5g;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各5g;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产后受风寒,加黑姜、当归,其散剂减去大半;若禀质极虚,不任发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这些都可供临证参考。

2.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由于咽中痰凝气滞而成,后世俗称之“梅核气”。方中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佐以茯苓利饮化痰;苏叶芳香益气解郁,合而用之使气顺痰消,则咽中炙脔感可除。朱丹溪认为“痰结核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用化痰药加减咸味软坚之品,栝蒌仁、杏仁、海浮石、桔梗、连翘,少佐芒硝,以姜汁蜜和丸,噙服之。*实为经验之谈。

3.普济紫苏饮(《普济本事方》):据《本草纲目》以后皆认为紫苏能“安胎”止妊娠呕吐等。方中由紫苏茎叶30g,大腹皮、人参、川芎、陈皮、白芍各15g,当归9g,炙甘草3g。水煎服。以治子悬胎气不和,胀满疼痛,兼治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下。

4.紫苏饮子(《杂病源流犀烛》:据《本草纲目》言紫苏叶“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方中由苏叶,伍入杏仁、桑白皮、青皮、陈皮、五味子、麻黄、人参、半夏、甘草组成。加生姜,水煎服。以治脾肺受寒而致寒嗽,其脉弦微,面白口甘,腹中大寒,痰白作泡,口甘涎沫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苏-药材
一味中药是治气之神药,外散风寒,上清肺气,中宽胃气,下降肠气,通降痰气
临床常用中药详解——紫苏
每周一味中药(90)丨紫苏叶
第二十讲   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1)中药:紫苏、生姜、香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