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读《资治通鉴》:关羽为什么不能杀曹操?'诸葛村夫'的由来?

大家好,我是3.6,欢迎来到V怪谈。

今天继续跟大家聊《资治通鉴》这本书。

《资治通鉴》在今天来看,是一本很诡异的书,褒贬不一。

首先是,真正看过的人很少,简直是凤毛麟角,很难读,普通人直接无视它的存在。

然后呢,看过的人又说它是中国最厉害的权术书,网上很多人说, 读《资治通鉴》的人很可怕,普通人不要看《资治通鉴》。

但是,很多伟人、很多成功者都爱偷偷的看《资治通鉴》,我们最熟悉的他,把《资治通鉴》放床头,看了17遍。

那么问题来了,《资治通鉴》这本书到底在写什么呢?

今天花几分钟的时间,3.6带你一起看看《资治通鉴》的第一篇《三家分晋》,带你一窥中国两千年权术的源头和真相。

《三家分晋》的文章非常短,只有区区14个字: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意思是:周天子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王。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起,各个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彼此之间不断攻杀,为什么这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事',会被司马光单独拎出来,当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看呢?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构成啊,皇帝高高在上,士大夫位居中间,最底层的是老百姓。

皇帝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职业,士大夫膨胀了,会想取代皇帝,老百姓不爽了,也会想推翻皇帝,皇帝号称孤家寡人,那么皇帝一个人为什么可以统领万民?

靠的是两大武器:一是拳头大(手下有军队);二是有名分(背后是封建礼教)。

拳头大,这个大家很好理解;

有名分,实际上是封建礼教下的'继承制',儒家教主孔子修订《春秋》时,强化了这个封建礼教文化。

孔子提出了正名主义,所谓君君臣臣,很简单,你生来是皇帝,所以就一辈子做皇帝,祖祖辈辈就做皇帝,而你生来是平民,那就一辈子做平民,祖祖辈辈做平民。

这在今天来看,非常扯淡的事情,是非常不公平的啊,但是当时孔子觉得,嗯,这个很不错,每个人都不能'以下犯上',社会非常稳定,皇帝可以高高在上,很舒服。

孔子的正名主义,简单一句话概括是'你曾经是什么,就永远是什么。'

比如现在的川普,以前是土豪富二代,现在是总统,但是在孔子看来,川普仍然只能算个土豪富二代,永远只能是土豪富二代。

而司马光是孔子的忠实小迷弟,是儒家的死忠粉。

在司马光看来,'三家分晋'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因为,周天子犯了一个大错,皇帝把名分分给了三个诸侯王。

按照司马光和儒家一派的看法,当皇帝下面的诸侯、也就是小弟慢慢膨胀后,皇帝已经打不过手下的小弟后,皇帝应该利用自己的名分,调动天下的子民,来打败这几个膨胀的小弟。

皇帝是正统嘛,你有名分。

军队和名分是皇帝的命根子,当皇帝失去军队后,还可以通过名分还号召子民,取得胜利。

这就是权术啊,权术就是用名分来空口套白狼,实现以弱胜强的可能。

但是,周天子却完全不懂权术,失去军队后,本可以通过名分来获取一些逆转形势的可能,但是周天子却白白把名分送给了三个膨胀的小弟,这样的话,周朝灭亡,是必然的事情。

在司马光看来,周朝灭亡,不是手下的小弟不懂事,是你做皇帝的太幼稚。

司马光相信周朝的灭亡: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

你们周朝灭亡,完全是你周天子自己操作失误。

三家分晋,虽然在儒家看来是不会玩弄权术的失败案例,但是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因为它让很多人都认识到:名分这种东西,原来是靠不住的。

儒家的这套正名主义,日后成为各路诸侯的遮羞布和挡箭牌,想用的时候就立马拿出来用,不想用的时候丢到一边。

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喊的第一句话就是反对儒家的正名主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三国时期,白脸的曹操是权术的顶尖高手,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实际上最大的收益是'挟天子而得名分',名分是曹操集团的核武器。

曹操为什么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

首先是官渡之战,曹操可以以少胜多,现在很多人都有新的分析,是因为曹操有'挟天子而得名分'。

我们来简单看下,当时的情况,曹操兵少而粮将尽,而袁绍是兵多粮多,后来曹操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

但此时,袁绍和曹操相比,袁绍还是实力强的一方,因为你曹操也没啥粮草啊。大家都没有粮草,但是我兵多啊。

所以,火烧乌巢,断袁绍粮草,并不能完全解释,袁绍为什么会失败。

让袁绍失败的是原因是'不得人心',当时袁绍手下的人一溃即散、手下的谋士、大将纷纷临阵叛逃,投降曹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人心中有一根弦:曹操集团才是正统。

当然,曹操并不是真的正统,他不过是挟天子装正统。

但是,正名主义在三国时绝对流行文化,各大权术高手为了召集人马,把名分玩得炉火纯青,曹操挟天子,刘备攀亲戚。

关羽被儒家封为'武圣',他可能是被儒家洗脑最严重的一个人啊。

大家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败走华容道时,遇到了关羽,诸葛亮知道关羽杀不了曹操,诸葛亮说,关羽是'重情义之人。'

其中,这个'义'不是现在的正义,'义'本义即为威仪、礼仪。

重情义,实际上是遵守封建礼教的意思。

曹操当年抓了关羽,一直不杀的原因,一是爱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关羽是'遵守封建礼教'的典范,想一想啊,当年曹操故意把关羽和大嫂关在一个小黑屋里,结果关羽只知道看书,秉烛夜读,丝毫没有邪念啊,不敢越雷池一步。

曹操是玩弄权术之人,看到这种重名分的典范关羽,当然不能杀了,日后必有大用。

而当曹操落难华容道时,关羽看到曹操的第一句话就是:'丞相,别来无恙,我关某人候你多时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关羽说的第一个词是什么?'丞相'!

当关羽说出'丞相'这两个字的时候,曹操悬着一颗心实际上就放下了,他知道自己基本上命保住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丞相'这种称呼实际上就承认了曹操的'正统名分'。

当马超、赵云看到曹操时说:'曹贼,休走。'

诸葛亮、刘备看到曹操,会说:'曹贼,我与你势不两立。'

但是关羽不一样,关羽叫曹操'丞相',就说明出了问题,关羽说到底,还是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约束。

关羽的尊卑观念中,曹操是汉朝的丞相,而自己是汉朝的子民,他怎么逆反杀丞相呢?

曹操是权术的玩弄者,那关羽就是被权术玩弄的人。

古代儒家把关羽封为武圣,这当然是按照儒家的考核标准,相当于关羽拿到了儒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你可以说他是仁义礼的代表,也可以说关羽是被儒家洗脑最严重的人。

而另一位吕布,则被称为'三姓家奴',奥斯卡最差男演员奖,吕布实际上干任何事情,考虑都是利益,而非礼仪,这实际上犯了儒家的大忌。

关羽的名分为什么这么高呢?

在儒家看来,关羽是一个安定分子,守规矩的人,可以很容易被儒家控制,而吕布则不一样了,吕布是捣乱分子,儒家自恃无法控制吕布,所以肯定要排斥吕布,不可能给吕布一个好名声的嘛,

曹操在世时,挟天子横行天下,等他死了,曹魏政权成立后,曹家成为新的'朝代正主',后来曹家的大权逐渐落到了司马懿家族的手上,曹操的重孙子高贵乡公,是个傀儡皇帝啊,他就是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家早就想造反了啊。

当时司马昭的一个手下,把当时名义上的皇帝,高贵乡公给杀了,司马昭知道后什么反应?

司马昭大惊,自己跪倒在地上。

司马昭的弟弟司马孚奔跑过去,把高贵乡公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

司马昭为什么吓得跪倒在地呢?司马昭的弟弟为什么嚎啕大哭呢?

他们是演戏吗?不是演戏啊,是他们心中的信仰崩塌了啊,虽然高贵乡公啥也没有,啥也不是,但是有个名分,皇帝。

在古代人心中,皇帝分量非常重。

诸葛亮为什么被曹操称为'诸葛村夫'呢?

在三国演义中,当时一开战,大家相互喷对方'师出无名',骂人的逻辑实际上还是按照孔子的正名主义,不管你现在是什么,地位多么显赫,你曾经是什么,就永远是什么。

诸葛亮因为种过几年地,在对手曹操口中,永远是'诸葛村夫'。

刘备因为年轻时织席贩履,在曹操口中,永远是'织席贩履小儿'。

张飞和马超打架的时候,张飞说:'认得燕人张翼德么!'马超说:'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张飞是大怒啊。

张飞为什么大怒呢?这是用儒家的'正名主义'来杀人诛心啊。

这些骂人的话,都是剥夺了他现有的显赫名分,把原来的名分还给了他。

这在当时,已经是最狠的骂人方式之一了。

但是在今天,很少有人会通过'正名主义'来骂人了啊,毕竟大家都知道:'英雄不论出处。'

现在网络大佬打嘴架,没有会说'大强子,你不就是中关村练摊的吗?'、'小马哥,你不就是一教英语的吗?'。

没人会这么说了啊,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进步啊,但是权术在中国仍然不会死,而且会活得越来越滋润。

如何评价《资治通鉴》这本书呢?我们中国有25史,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根本看不完,也没法看啊,很累,很烦,但是有两本书是必须看的 ,一是《史记》,第二个是《资治通鉴》。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史记》是一本教人相信的书,《资治通鉴》是一本教人怀疑的书。

《史记》是站在人间来看世界,满口仁义道德啊,那《资治通鉴》是站在高处,冷眼旁观,冷冷地看着世界,不带感情,只看利益。

在我看来,《资治通鉴》是一本给人'开天眼'的书,就是凡事发生了,不要着急高兴或者伤心,你要去想,别人为什么对你好或者对你坏呢?

这种好与坏的背后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基于利益而做出的行动,就像伟人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里再说《资治通鉴》中的一个小例子,相信大家听了这个故事,都会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啊。

大家都知道,吴起是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将,大将军,身份高贵,但是吴起呢与普通的下等兵同甘共苦,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晚上睡在地上,从不骑马坐轿。

士兵中有人生了脓疮时,吴起亲自为士兵用嘴吸脓。

很多士兵,看到这样的将军,都非常的钦佩和赞扬,但是生疮的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后,嚎啕大哭痛哭失声,很多人不了解:

你儿子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现在将军亲自为你儿子口吸脓疮,你有什么好哭的?

这个母亲说:当年,吴起为孩子的爹吸过脓疮,结果孩子的爹死在了战场上,现在吴起又为我儿子吸脓,我不知道孩子将会死在什么地方,你说我要不要哭?

《资治通鉴》培养的是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怀疑精神,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凡事都要多想一秒,多想一步。

今天,很多人还是随波逐流,没有太多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觉得《资治通鉴》对今天的我们来看,依然帮助巨大,有非常多的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权臣不敢随便杀掉皇帝自立?司马光:资治通鉴开篇就说了
资治通鉴 | 不太令人喜欢的司马光
司马篡政与秘书治国
袁绍为什么对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太上心?【三国争霸36】
读三国(十一)
时代 | 三国,最动人的历史样板戏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