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伍子胥之眼(连载一)

第一章 灭门

楚平王无道行不义,

不该父纳子的妻,

金顶轿换成银顶轿,

满朝文武谁敢提,

伍子胥他的父上殿把本启,

怒恼了奸党费无极,

在深宫定下一条计,

可怜那伍子胥,

一家大小三百余口,

一刀一个血染衣……

            ——京剧《未央宫》麒派唱词

一 《史记》如何讲故事

《伍子胥列传》是《史记》列传的第六篇。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的人,大致和孔子同时。要了解春秋历史,最可靠的史料首先是《左传》,其次是《国语》。

司马迁出生(前145或前135),距离伍子胥的死(前484),已经三百多年,司马迁给伍子胥立传,能找到的可靠资料,并不比我们多多少,《左传》《国语》之外,主要也就是一些战国传说了。

但《史记》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好读。

所以后世讲伍子胥故事,大多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发挥,除非是专门研究春秋史的学者,并不会关注《史记》和《左传》的不同,甚至即使是专业学者,往往也舍不得《史记》的精彩故事,理解《左传》时,时时会迁就《史记》的叙事。

所以,我们还是先照着《史记》,讲一遍故事。

伍子胥,名员,子胥是他的字。

他是楚国人,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是楚庄王时侯的人。伍举能够直言劝谏楚庄王,因此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楚平王的太子叫建,楚平王任命伍奢做太子的太傅,又任命费无忌做太子的少傅。

费无忌对太子建不忠心,平王派他到秦国为太子娶亲,因为秦女长得好,费无忌就急忙赶回来,向平王汇报说:秦国国君的女儿,是位绝代美人,大王可以自己娶了他,再给太子另外娶个妻子。”平王就自己娶了秦女,从此极度宠爱。

这件事之后,费无忌就不做太子少傅了,而是到平王身边做事。他担心一旦平王去世,太子建成了新楚王,就会杀了自己,就极力诋毁太子。

太子建的母亲,是蔡国人,不得楚平王的宠爱。平王也越来越疏远太子建,派太子建驻守城父,以防外敌入侵。

这之后,费无忌仍然没日没夜地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他说:“太子因为秦女的原因,不会没有怨恨情绪,希望大王做点防备。自从太子驻守在边境上,握有兵权,又和外国有来往,恐怕会内外勾结杀回来作乱了。

楚平王就把太子太傅伍奢召回来审问。伍奢知道都是费无忌挑拨,便说:“大王怎么能仅仅因为进谗言的小臣,就疏远骨肉至亲呢?

费无忌说:“大王现在再不掌控大局,他们的大事就要得逞,大王将要被擒了!

于是平王发怒,把伍奢囚禁起来,同时命令城父司马叫奋扬的,去杀太子。奋扬同情太子,派人通知太子赶紧逃。于是太子建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忌还要斩草除根,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不杀掉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可以用他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

平王就派使臣对伍奢说:“能把你两个儿子招来,给你一条活路,叫不来,就处死。

伍奢说:“伍尚是个仁者,叫他,一定来;伍员桀骜不训,又能忍辱负重,是可以成就大事的人,他知道来了无非一块儿被擒,不会来的。

平王不听,派人去召伍尚、伍员兄弟,说:“来,我使你父亲活命;不来,马上就杀死他。

伍尚打算前往,伍员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不打算让我们父亲活命,而是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才用父亲作人质,欺骗我们。我们一到,就要和父亲一起被处死,对父亲有什么好处呢?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别国的力量洗雪父亲的耻辱。

伍尚说:“我知道去了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既然父亲已经召我们去,要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耻辱,终会被天下人耻笑。”对伍员说:“你可以逃走,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去陪父亲一起死。

伍尚接受逮捕后,使臣又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满了弓,箭头对准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前去追随他。

伍奢听说子胥逃跑了,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火了。”伍尚来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块杀害了。

以上是《伍子胥列传》的开头部分,显然,从各方面看,它都是个精彩的好故事,故事里出现的每个人物,也都足够“典型”。

楚平王是一个荒淫又残暴的君王,太子建是一个无辜受难的太子。

这样的父子关系,看来是如此熟悉,譬如晋献公和公子申生,譬如秦始皇和太子扶苏,譬如汉武帝和卫太子。

父纳子妻这个情节,《史记》里也出现过好多次了。如鲁惠公娶了儿子鲁隐公的妻子(《左传》中未记载此事),卫宣公娶了太子伋的妻子(《左传》《诗经》等也均有此事)

费无忌是一个奸险的小人与帮凶,他为了奉迎君王,不惜做出最践踏人伦底线的事,而你只要被他陷害过一次,就永无宁日。因为小人会以己度人,认定你一定会报复他。

伍奢是一个伟大的忠臣,他不惜生命保护太子,更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也宁可牺牲两个儿子。在遇难的前一刻,他担心的还是儿子的报复会给楚国带来灾难。

这样的忠奸对立,是中国史学和文学永恒的主题。

伍尚是个纯孝而仁弱的好儿子,他和伍子胥讨论兄弟俩不同选择的时候,并不是二者对立,只是两个人有不同的分工,同样都是必须的。所以可以把《史记》其他地方的台词套过来:

伍尚问:“尽孝陪父亲一起死,和尽孝为父亲报仇,哪个难?”

伍子胥说:“报仇难。”

伍尚说:“既然这样,就我做容易的,你做难的吧。”

实际上就是,《史记》熟练掌握了若干套“好故事”的模板,写到什么历史事件,总能挑上一套,大差不差塞进去。

这个故事,当然不至于是虚构的。

只是,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单纯而劲爆吗?

二 超越时代的楚灵王

要了解楚平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从他的哥哥楚灵王说起。

楚灵王、楚平王都是楚共王的儿子。

楚共王有五个得宠的儿子,王子昭、王子围,王子比,王子黑肱、王子弃疾。

当然,王子是楚国国内使用的敬语,中原国家不承认楚国国君是王,《左传》提到这些王子,也只称为公子。

公元前560,共王去世,王子昭即位,就是楚康王。

公元前545,康王去世,即位的儿子年纪还小,弟弟王子围任令尹,执掌国政。当时晋楚弭兵,天下列国刚刚召开和平大会,大家都算盟友。许多中原诸侯国都派使者来参加康王的葬礼,郑国使者看着跋扈的王子围和幼小的新楚王,感叹了一句:松柏之下,其草不殖。高大的松柏下面,小草是长不好的。

果不其然,四年后即公元前541年,王子围杀死了小楚王,——据说,是进宫问候病情的时候,用系帽子的冠缨(就是子路临死前用尽最后的力气也要系好的那根带子),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活活勒死的。

王子围自己登基,就是楚灵王。

楚灵王的王位来路不正,当然就不能不防着别人有样学样,所以对两个年长的弟弟,很猜忌。

他倒也没有赶尽杀绝。王子黑肱流亡到了郑国,王子比流亡到了晋国。

对最幼小的弟弟王子弃疾,楚灵王倒是很信任。

楚灵王可以说是楚国八百年历史上,最有个性,也最有梦想和野心的一个王。——所以他的谥号是灵,“乱而不损曰灵”,行为错乱,没有节制,就是灵。

有一个传说,楚灵王曾占卜说:“余尚得天下”我希望能得到天下

龟兆显示不吉利。

灵王把龟甲扔在地上,责骂上天说:“是区区者而不馀畀,余必自取之。”我就这么一点点要求,上天都不答应我,行,那我自己来拿。

夏桀商纣,也不过相信自己是太阳、有天命,楚灵王则是最早具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概的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想的是“得天下”,这个理想,是春秋时代还从来不曾有人有过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些春秋时代最杰出的国君,都只是想称霸,争一个诸侯盟主而已。得天下”,通常是战国后期的国君,才敢想的事情。

楚灵王提前三百年,做起了秦始皇的梦。

因为楚灵王的梦想如此的超越时代,所以楚灵王的很多政策,也很超越时代。如果你脑子里装着大历史观,思考问题都是两三百年的时间跨度,那你会觉得这个人的想法和做法,真是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

但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普通楚国人,大概只会觉得很悲惨。

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楚王,理所当然应该做三件事:

第一,对内打击贵族,把分散在他们手里的政治、军事、经济资源,集中到国君手里,所谓强公室、杜私门,或者用后世的话说,叫强化中央集权。

第二,北上和晋国争霸,按照历史惯例,是压倒晋国,让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中小国家,承认楚国是唯一的霸主。楚灵王的野心超越前人,所以甚至想要把这些国家都消灭掉。

第三,东征击败吴国。本来楚国只有北面的晋国是劲敌,但楚共王时代以来,吴国对楚国的威胁愈来愈严重,楚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疲于奔命。

每件事,都意味着超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和无休止的折腾。

当然,作为自幼就过着奢靡生活还很有文艺范的王子,当了大王之后,各种骄奢淫逸的事,楚灵王也一样不能缺。

楚灵王兴建了著名的章华台, “四方而高曰台”,四方形的高大建筑叫做台。章华台据说高达十丈,因为过于高峻,爬到台顶,中间需要休息三次,所以也叫三休台。

《国语》记载,伍子胥的祖父伍举,曾经劝谏楚灵王说:

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

对于伟大的君主而言,没有听说把土木建筑的高大和雕梁画栋当作美的,没听说把各种乐器一起演奏的效果当作快乐的,没有听说把欣赏宏大、奢华、让人意乱神迷的东西当作目光明亮的,没听说把能分辨音乐的清浊当作耳朵灵敏的……

这一大套话自然要反过来理解,就是说章华台简直精美奢侈极了。

章华台不是孤零零的一个高台,而是以高台为中心,周围是占地面积极广的宫殿建筑群,叫章华宫。

《左传》、《史记》都提到,楚灵王的章华宫工程,“纳亡人以实之”。贵族那里的流亡人口,楚灵王就把他们接纳进章华宫。

楚灵王是传统史书中的暴君,而一切暴君都会得到现代人的翻案,说他其实是一个很有作为,有很大历史贡献的君王。楚灵王当然也不例外。

这句“纳亡人以实之”,就曾有学者一本正经地解释为,贵族控制的人口,那就是奴隶,或者至少是农奴,楚灵王接纳了他们,就是把奴隶解放为自由民。

这是硬套欧洲历史引出来的奇谈。欧洲的农奴逃到城市里,待一年零一天,就会成为自由人,成为有公民权的市民,于是赞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但这些楚国人原来固然要被贵族压迫,现在转到楚灵王的手里,去兴建大型工程,去打仗,去运输粮食,罢转漕,填沟壑,要说他们会欢呼“章华宫的空气使人自由”,恐怕很难让人相信。

可以确定的只是,诸如此类的作为,让楚灵王和楚国贵族的关系极度紧张。

论到和北方中原的关系,楚灵王倒是没有撕毁晋楚之间已有的和平条约与晋国开战,但不放过一切机会在外交场合占晋国的上风。

楚灵王还把楚国多年来的两个附庸陈国和蔡国灭了。

陈国和蔡国是两个小国。它们在史书上频频露脸,开始主要是负责搞笑的。

春秋初年,郑国得罪了周天子,天子喊上陈国、蔡国,一起讨伐大不敬的郑国。郑国分析形势,天子的大军,陈国在左翼,蔡国在右翼,都是突破点。郑国于是照计而行,果然把联军杀得大败,天子肩膀甚至中了一箭,周王室彻底颜面扫地。

后来楚国强大,陈国、蔡国因为是楚国的邻居,很快就成了楚国的仆从国。

再后来晋楚争霸,在著名的城濮之战中,晋国分析形势:陈国、蔡国的军队在楚军右翼,于是晋军就猛攻右翼,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国大败。

再后来晋国、楚国又打了邲之战,这次楚国胜利,晋国败得很惨,只有对上蔡国的那支晋军部队,保持阵型不乱,全身而退。

总而言之,陈国、蔡国在哪里,哪里就会成为敌人的突破口。作为陈、蔡的老大哥,楚国人很可能会感叹,本来呢,我比晋国高一点点,就是因为多了这两个累赘,晋国才会比我高一点点。

所以楚灵王觉得,把陈、蔡变成楚国的两个县,可以更有效的利用这里的人力、物力资源。

当然这事也很冒险,因为霸政秩序建立以来,已经很少发生大国吞并小国的事了,何况陈、蔡勉强可算是中等规模的国家。

这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谴责。

而且,把这两个地方变成楚国国土,意味着楚国的北方边境大大向北推进,中国国家会非常紧张不安,因此讨伐楚国,也完全是可能的。

所以,楚灵王必须在这一带驻扎重兵。

这支重兵,当然也必须交付给自己最信任的人。

于是楚灵王封他最宠爱的弟弟王子弃疾为陈蔡公,负责治理这里,防备晋国等北方诸夏的进攻,同时监控心怀不满的陈国人、蔡国人。

然后,楚灵王就带着另一支楚军精锐,向东讨伐吴国去了。

这时候,楚国贵族觉得自己的利益深受损害,楚国平民觉得兵役和徭役已经突破了自己的承受极限,陈国、蔡国人希望寻觅一切机会能够复国……楚灵王就把这无穷的怨恨,丢在了自己身后。

但是,在身份意识超强的春秋时代,怨恨再多再深,要对大王展开报复,还缺少一个领导者。

这个领导者,应该有楚王的血统,良好的名声,足够的军政实力……从各方面看,王子弃疾,都是最适合的。

但楚灵王千般不是,唯独对这个小兄弟却关爱宠溺,仁至义尽,他会来扮演这个角色吗?

王子弃疾,就是后来的楚平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苕木匠读《道德经》(6):没落的楚国
伍子胥的复仇(续一)
楚国小课堂(5)灭顶之灾
《楚国八百年》第五集 歧途
楚庄王一鸣惊人之后,楚国戛然而止的国运
说战例6|伍子胥家族的直谏与后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