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枚著名书画家求之未得的古铜印

    在中国篆刻史上,元末王冕首开以花乳石刻印的先河。明中期文彭以后,石质印材开始大量为篆刻家使用,铜印镌刻几乎完全被石章篆刻取代。因此在现今的古印章收藏中,铜印的收藏几乎都是元明以前的铸铜印,人们甚至已经遗忘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铜印镌刻这一艺术种类的存在。笔者在此介绍一枚篆刻铜印,它形质古朴,刻工精细,印文意境深邃,是传世古铜印中难得一见的刻铜精品。

  (图1):“品嘉”铜印边款--“葭汀”。

(图2):“品嘉”铜印正面

    如图片所示,铜质篆刻印一枚,瓦钮,印面1.6厘米*1.6厘米,印台高1厘米(连瓦钮高1.8厘米)。铜质为黄铜,包浆自然厚重,颇有汉铜印遗风,从材质上看应为清后期之物。印面镌朱文篆字“品嘉”二字,印文刻痕清晰可辨,非化学药品腐蚀而成。刻痕深达2毫米以上,虽是在坚硬的铜体上镌刻,刻痕的深度和齐整程度不亚于角、石质印章等软质印材的镌刻效果,制印人的腕力和功底之深由此可见非同寻常。铜印边款镌刻“葭汀”二字,为行书体,字形娟秀,笔画流畅。印文“品嘉”十分讨喜。在古汉语中,“品”者,品质、品德也。用于人可涵盖人品、诗品、书品、画品等等一切与主人品质有关的方面。而追求品质高尚是古代儒家修身养性孜孜以求的境界。“嘉”同“佳”,是好的,美好的意思。此枚印,无论是用来佩戴还是钤盖在古籍书画上,口彩均佳,是一件文人墨客人见人爱,既可把玩,又能实用的文房佳品。

    古代用于制作印章的众多印材中,铜是最为古老也是最难镌刻的一种。铜质印材坚硬不易走刀,刻铜印需以三刃刀用榔头捶打,凿刻并用。所以古代铜印多为铸印,直接镌刻的,也是刻凿较为简单的白文阴刻,且寥寥数笔,不加修饰,简易粗放,史称“急就章”。传世古铜印中,采用朱文阳刻的极为少见。而此枚铜印,仿汉印之瓦钮,造型古朴端庄,印文采用朱文篆书,化撇、捺为横、竖,朱文细线,十分精整秀美。从边款书法的娟秀,印文线条的清劲精炼,非良工莫属,称得上是一件罕见的铜印镌刻精品。

    古代铜印在文人圈中被十分看重,文人雅士多以佩有一枚古色古香的铜印为乐事。明代篆刻大师汪关,原名东阳,万历甲寅(1610年),在苏州得汉代“汪关”铜印一枚,喜不自胜,视若拱璧,还因此将自己名改为“汪关”。

                   (图3):让汪关改名的汉铜印--“汪关”

明代绘画大师沈周,也有一枚“石田”名号铜印,十分珍爱,经常将其钤盖在自己的画作之上。这枚“石田”铜印四百年后又被现代绘画大师程十发巧遇,曾为此在其收藏的沈周《长题山水》左侧题记:“夏日老友智公持所藏石田铜印来步鲸楼把玩,此印即此图中所钤者,故以书幅左以证巧遇。十发。”题款末尾还盖上了巧遇的“石田”铜印。

  (图4):明沈周《野客归来图》轴上的“石田”铜印  

    而这枚“品嘉”铜印这些年同样深受藏友、书画爱好者青睐,不少人都想收藏。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有国内某著名书画家来黄山写生,观赏此印后爱不释手,提出愿以画作一幅交换,最后终因印主人实在是太喜爱,不愿割舍,让此老抱憾而去。

        (黄山何文秀)      《中国文物报》2009年5月22日8版 ---古朴典雅品自嘉

注:葭汀,清嘉庆、道光年间人,生卒年月不详。善书篆隶,精镌铜章,其所刻铜印曾收入道光三十年(1850年)申江(上海)顾锦标撰《筚门儒馆印谱》。

       (图5):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申江(上海)顾锦标撰《筚门儒馆印谱》

              (图6):《筚门儒馆印谱》序言中对“葭汀”的介绍

               (图7):《筚门儒馆印谱》目次

              (图8);《筚门儒馆印谱》序言中的署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之谦早期交游与其篆刻风格流变之关系
飞鸿堂印谱|卷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玺印展
历代印学理论简要
明清各家闲章原印精品
篆刻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