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阅读提要】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导读:潘建华 

四十二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 

回目解释:
①“蘅芜君”,薛宝钗。
②“兰言解疑癖”,宝钗的知心话,化解了黛玉的心头疑虑。“兰言”,比喻知心话。
③“潇湘子”,林黛玉。
④“雅谑”,雅致的玩笑。“补余音”,指黛玉取笑宝钗差点把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报复”宝钗之前教训她的事。
 


重点情节: 
①刘姥姥给巧姐取名。 ②宝钗“黛玉。 ③惜春描园。 ④黛玉取笑刘姥姥,众人笑态。 ⑤宝钗论画。
 
经典语言及解说
1“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
这是凤姐对刘姥姥说的话,“他”指凤姐的女儿。从这番话里,既能看到王熙凤对女儿大姐儿的母亲之爱,也能感受到她对刘姥姥的尊敬之情。
大姐儿是王熙凤的唯一女儿,因为年龄小,娇生惯养,耐不住风寒,所以经常生病。第二十一回,大姐儿出水痘,凤姐“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运用一组排比句,除了写出凤姐的能干之外,还写出凤姐的拳拳母爱,表现了这个女强人性格中柔软、柔弱、柔情的一面。
凤姐请刘姥姥给大姐儿起名字,一是因为刘姥姥高寿,当时已经七十五岁了,比贾母还大好几岁。二是因为刘姥姥是庄稼人,贫穷但命硬,能压得住邪。三是庄稼人没什么文化,取名大多比较卑贱,如刘姥姥的女婿小名叫狗儿,狗儿有一个儿子叫板儿。而卑贱的孩子更容易养活,表现了庄稼人朴素的愿望。
2“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大姐儿经常生病,凤姐把原因归结为生日不好。大姐儿的生日是七月初七。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凤姐说大姐儿的生日不好、不吉利,就是因为牛郎织女妻离子散,离多聚少,一年才能见上一次面。
这一天又是“乞巧节”,古代妇女们祭拜织女星,希望自己能有一双灵巧的手,像织女一样编织出五彩缤纷的云彩。
刘姥姥是个极富生活智慧的人。她知道避凶趋吉,巧妙回避“七夕节”的不祥寓意,而移用了“乞巧节”的“巧”字,给大姐儿起名“巧哥儿”。
巧姐之“巧”,一语三关。一是暗指生日是“乞巧节”;二是希望巧姐心灵手巧;三是暗示巧姐后来被“狠舅奸兄”陷害,幸得刘姥姥的救助。
脂本有一条批语:“作谶语以影射后文。”据此推断,在八十回后,曹公写了巧姐曾遇到一时“不遂心”的事情,最后都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或许巧姐前世就是天上的织女,她从天界跌落民间,由豪门千金变成自食其力的普通村妇。

3“你跪下,我要审你。……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
这是宝钗对黛玉说的话。黛玉行酒令,情急之下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等出自《牡丹亭》、《西厢记》里的句子。
在封建社会里,《牡丹亭》、《西厢记》因为写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被定以“诲淫”罪而成为禁书。黛玉作为“千金小姐”,不仅偷偷阅读这些禁书,而且在大庭广众下引用,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与当时的封建礼教思想完全相背离。
宝钗并没有当众说破此事,那样会让黛玉很难堪。而是事后把黛玉请到蘅芜苑,单独指出黛玉“有失检点”的言行,可见宝钗虑事非常周全。
宝钗“审”问黛玉,情形也是半真半假。她让黛玉“跪下”,从实招来,这些都是戏谑之语,是在开玩笑,而不是幸灾乐祸,借题发挥,抓住小辫子不放。宝钗真心关心黛玉,害怕她读了这些禁书后,口无遮拦,坏了名声乱了性情,遭人诟病和非议。
4“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
这是黛玉说的话。面对宝钗的“审”问,黛玉的态度有三次变化。
先是疑惑不解,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还反唇相讥:“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一如既往,针锋相对,言语尖刻而犀利。
接着是耍赖装憨:“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明明是
和宝玉私下授受禁书,并且过目成诵,却推脱说“我不知道”“随口说的”,装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
最后是认错求饶。毕竟是自己“有失检点”,说错了话。平时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黛玉,此刻变成了一个做错事的小妹妹,她“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一口一个“好姐姐”,“搂”着宝钗恳求“别说与别人”,并保证“以后再不说了”。
5“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这是宝钗说的话。她告诉黛玉,自己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也够个人缠的”,也偷看过写男女爱情故事的《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等禁书。
宝钗这番话,与其说是在“审”问黛玉,不如说是在现身说法,是一种自我批判、自我否定。她主动说出小时候偷看禁书的事情,等于是不打自招,贻人口实,把自己的话柄交到了黛玉手里。如果她选择不说,恐怕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这个秘密。一向爱惜名声的宝钗,不惜“出卖”了自己。这需要非凡的勇气。
小时候的这件事,对宝钗影响非常大。“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在“大人”的强力干预下,宝钗就像被重新塑造过一样,形成了后来循规蹈矩、自觉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性格。
6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这是宝钗对黛玉说的话。类似的话,第三十七回宝钗对湘云也说过,“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由此可见,宝钗深受封建礼法思想的影响,把“女子无才便是德”奉为圭臬。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种主流价值观。作为封建社会的贵族小姐,宝钗烙守和践行着这种传统观念,本身无可厚非。她不可能像我们现代人一样,认识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她劝说黛玉、湘云做女孩子“分内之事”,出发点是好的,用意是善良的。
正是宝钗这番推心置腹的“兰言”,深深打动了黛玉。此时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宝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黛玉放下了素有的成见,心悦诚服地低下了骄傲而高贵的头。
这一次的“审”问风波,最终变成了黛玉和宝钗之间感情的催化剂和黏合剂,从此后,她们就像一对亲姐妹,相处变得融洽起来。
 

7“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这是黛玉取笑刘姥姥的话,“他一句话”指刘姥姥说的“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
黛玉前后三次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此处是一次,下文还有两处:“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 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
黛玉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说明她对刘姥姥没有好感,甚至有些讨厌。直接原因就是她看不惯刘姥姥在宴席上粗俗不雅的“大嚼”形象,用宝钗的话说,“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间接原因是责怪刘姥姥无端生事,非要一张什么大观园的图画,结果害得惜春要告一年的假。
而根本原因是,黛玉是贵族的娇小姐,而刘姥姥是乡下老妪,她们是不同现实世界的人。鲁迅先生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说:“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换一种说法就是,贾府的林妹妹,也不爱刘姥姥的。这是由她们隶属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当然,黛玉取笑刘姥姥,也没有太大恶意。充其量与凤姐、鸳鸯取笑刘姥姥一样,给太太、小姐们的贵族生活增添一些笑料而已。
8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
这是宝钗说的话。宝钗多次称凤姐为“凤丫头”,读者觉得不可思议,作出种种揣测。笔者认为宝钗的做法虽然不妥,但也无伤大雅。理由参见第三十五回“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的解说。
这里再补充一点,宝钗的性格比较早熟,显得矜持老成,过于世故,喜欢在年龄相仿的姐妹中“装老”,时常对宝玉、黛玉、湘云等同辈进行说教。这种老气横秋的性格,不仅让宝玉、黛玉等心生不满,而且也经常招来一些读者的非议。宝钗和凤姐虽然是二代的表姊妹,血缘关系很亲近,但是毕竟年龄略小于凤姐,人前人后都称呼凤姐为“凤丫头”,似乎给人一种托大不敬的感觉。
凤姐“不认得字”,或者说识字不多。第三回介绍凤姐的学名时,脂砚斋就有一条批语,明确说她不识字:“以女子曰‘学名’固奇,然此偏有学名的反倒不识字。”第五十五回凤姐在评价探春才干时,也说自己不识多少字:“他(指探春)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第七十四回查抄大观园时,“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可以反证凤姐识字不多。
所以,宝钗这番话,并无轻蔑凤姐之意,而是似贬实褒。她认为凤姐虽是“市俗取笑”,但是“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什么是“尽了”?就是达到极致的意思。由此可见,凤姐的语言或幽默机智,或辛辣粗鄙,或甜言蜜语,或插科打诨,虽然“不大通”,但是信手拈来、出口成章,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让人叹为观止。
9“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这是宝钗说的话。在宝钗看来,黛玉和凤姐一样,都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主。不过凤姐的语言是“市俗取笑”,通俗有余,文雅不足;而黛玉的语言是“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春秋’的法子”即“春秋笔法”,是一种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撮其要”、“删其繁”、“润色比方”的过程,就是对“市俗的粗话”芟繁就简、提炼概括、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相比之下,黛玉的语言于调侃间见其才情,显得更精炼,更含蓄,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处有一条脂批:“触目惊心,请自思量。”一直很让人费解。是什么让人“触目惊心”?是黛玉的话让宝钗“触目惊心”,还是宝钗的话让读者“触目惊心”?笔者认为是前者。
黛玉的“促狭嘴”,即刁钻、捉弄的语言,之前多有表现,而且主要是针对宝钗。如第八回紫鹃派雪雁送小手炉来,黛玉说:“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含沙射影,奚落宝钗对宝玉的关心。
第十九回黛玉调侃宝钗有金锁和冷香丸,她对宝玉说:“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第二十八回黛玉去怡红院吃了闭门羹,事后她自我解嘲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这些话真是“一句是一句”,句句都像刀剑一样锋利无比,目光所及,令人惊恐。当黛玉用同样刁钻的语言取笑刘姥姥,宝钗不禁感同身受,暗自思量。

10“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
这是黛玉打趣惜春的话。贾母让惜春画《大观园行乐图》,惜春向李纨告假,李纨说给她一个月,惜春说太短了。李纨请各位诗社成员来商议,黛玉说“论理一年也不多……”,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黛玉这番话有以下笑点:一是把画园子和盖园子作比较,盖园子那么多人,还用了一年时间;画园子就是惜春一个人,“自然得二年工夫”。
二是采用排比句式,一连使用五个“又要”,故意夸大其词,却又一本正经,巧妙地吊着众人胃口,把“研墨”“蘸笔”“铺纸”等举手之劳说得很繁琐,造成一种铺垫和蓄势的效果。
三是强调“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不动声色地说中了惜春的小心思。惜春性格孤僻,喜散不喜聚,她不仅不擅长写诗,也对诗社的事情缺乏热情,她想借着画园子一事,“躲进小楼成一统”。
所以宝钗评论说,“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尤其是最后一句,“‘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
11“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
这是李纨说的话,用了一个“刁”字来评价黛玉。下面我们简要回答一下黛玉“刁”的表现。
在这一回中,黛玉先是拿刘姥姥寻开心,说刘姥姥是“母蝗虫”,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前仰后合,笑得湘云连人带椅子都歪倒了。接着又拿惜春打趣,提议给惜春两年时间,让她画大观园,那种一本正经的神态,又引得众人“拍手笑个不住”,就连宝钗都“笑得动不得”了,黛玉自己也把头发都笑得散下来了。
这里又拿李纨开玩笑,明明是黛玉“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现在却倒打一耙,她指着李纨说:“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大嫂的头上。黛玉的伶牙俐齿,让李纨又爱又恨,情急之下,才用“刁”字来形容黛玉,甚至希望黛玉将来“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相比之下,李纨不仅显得有点笨嘴拙舌,不会说话,而且似乎对黛玉和宝玉的地下恋情也不是很敏感。
12“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第三,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折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
这是宝钗说的话,由惜春画园引出。“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意思是说动笔之前,必须要胸有丘壑,要有生活基础,要有绘画知识,要有艺术构思,要有真情实感,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这样,才能下笔有神,挥洒自如。
“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绘画是一种艺术,要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是生活的简单实录,那样只会吃力而不讨好。
“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强调在作画时要注重艺术剪裁,要有虚构和想象,要有意境和留白,要讲究“远近”“多少”“主次”“藏露”等的安排和搭配。
“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界划”指划分界线,说的是绘画中的“隔”的艺术。只有在空间上分隔开来,才能使这些楼台房舍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如潇湘馆的美,美在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蘅芜苑的美,则美在有许多垂山巅,穿石隙,垂檐绕柱的异草。当然,作为大观园整体美的一部分,每一处楼台、每一所房舍都要服从并服务于大观园的整体布局,做到相辅相成,隔而不断。
“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惜春要画的图画是“大观园行乐图”,所以画面不仅要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还要有人物活动。人物必不可少,但要处理好与景物的关系,要做到疏密相间、高低错落。“衣折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画人物的时候,细节最最重要,一笔不细,就可能破坏了整个画面的协调和美感。
除了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宝钗还知道绘画需要的具体材料,后面还写她给惜春开了一张非常详尽的单子。
由此可见,正如探春所言,宝钗的确是个“通人”(第五十六回),她的“博学宏览,胜诸万人”(脂砚斋语)。
13、“我说你是无事忙,说了一声你就问去。……我说你不中用!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搜。拿了画这个,又不托色,又难滃,画也不好,纸也可惜。
这是宝钗说的话。宝玉说:“詹子亮的工细楼台就极好,程日兴的美人是绝技,如今就问他们去。”宝玉也不细想有无必要,听风就是雨,“喜”着就要问詹子亮、程日兴去。宝钗批评他就是“无事忙”。
这是宝钗第二次当众说宝玉是“无事忙”。第一次是在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刚成立,宝钗送给宝玉的别号就是“无事忙”:“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得很!”脂砚斋批注到:“真恰当,形容的尽。”如果说第一次是宝钗的戏谑之语,第二次则是宝钗有感而发。在宝钗看来,宝玉就是这样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却永远忙不到点子上,甚至是越忙越乱。
宝玉“无事忙”,是因为他“不中用”。他对绘画一窍不通,却喜欢随便发表意见:“家里有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宝钗认为,雪浪纸“不托色,又难滃”,意思是纸面油光,颜料很难渗附于纸上,用来画“大观园行乐图”不合适。宝玉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难怪宝钗听后会冷笑。
说宝玉“不中用”,其实不是宝钗的首创。类似的评价还有:第三回,《西江月》说宝玉是“天下无能第一”;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蜡枪头”。笔者很想为宝玉辩解一番,试图证明宝玉是“中用”的,结果发现这方面的事例很寥寥。
14“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
这是黛玉说的话,“他”指宝钗。前面我们说了黛玉拿刘姥姥、惜春、李纨取笑,这里又拿宝钗取乐。宝钗给惜春开单子,把绘画需要用的材料详细罗列出来。黛玉乘机插科打诨,说宝钗把她的嫁妆都写上了,惹得探春等众人又大笑起来。
第三回写到黛玉的形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前世今生的经历,造就了她比较忧愁伤感的性格。平时虽然也有说笑的时候,但是像这一次满面春风,妙语连珠,先后打趣四个人,引得众人笑个不停的情形,这在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不禁要问,黛玉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呢?
答案就在这一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一番心意相投的“兰言”,彻底打开了困扰黛玉多年的心结,黛玉不再视宝钗为情敌。
15“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还求谁去?……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饶人的。
这是黛玉向宝钗求饶的话。黛玉取笑宝钗把嫁妆单子也写上了,宝钗说黛玉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将黛玉按在炕上,要拧她的脸。黛玉忙着求饶。
平时的黛玉,对宝钗一直心存芥蒂,说话比较犀利尖刻。而这一次,态度却非常真诚恳切。她自称“颦儿”,说自己“年纪小”,“不知道轻重”,仿佛一个说错话、做错事的孩子。而对宝钗,则是一口一个姐姐,一连用了几个“饶”字,一副楚楚可怜、任打任罚的样子,把众人和宝钗的心都说软了。
特别是黛玉检讨自己说,“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宝钗听出这一句的话外之音,就是黛玉把之前“胡看杂书”、被宝钗“审问”的事情扯进来。宝钗怕引起黛玉不必要的误会,让刚刚冰释的关系再度变得水火不容,赶紧停止玩闹,拿出姐姐的姿态说:“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
黛玉也很乖巧,真的转过身来,让宝钗帮她把散下来的头发拢上去。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谐、令人动容的画面!


特 别 推 荐


欢 迎 来 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一个细节就看出贾母对黛玉宝钗态度多不同
87版《红楼梦》剧本(十三)
【原创】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读后
“精读红楼”第五十四回(中):不拘一格史太君
林黛玉取笑惜春的话,并不好笑,反而很瘆人!惜春所画大观园行乐图别有深意!
红楼梦评论连载——论刘姥姥(“母蝗虫”和《携蝗大嚼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