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干燥综合征与肾损害 赵怡蕊
“世界干燥日”
每年的7月23日是“世界干燥日”,其源于瑞典眼科医生Henrik Sjogren医生的生日。他在1933年首次命名这种口眼干燥、腮腺肿大和关节炎等症状的疾病为“干燥综合征”。
世界干燥日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创造机会让医生和患者重视“干燥”,使得“干燥综合征”这种疾病更多的被社会了解。


干燥综合征
(Sjogrensyndrome,SS)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口、眼干燥为常见表现,并可累及肾、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
其中约30%-50%的患者有肾脏损害,表现为多饮、多尿的肾性尿崩,亦常出现于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小部分出现较明显的肾小球损害,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甚至肾功能不全。

发病率及预后
本病好发于绝经后妇女或三四十岁的女性,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0.77%。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发生率在0.3%-27.0%,多为小管间质性肾炎,以肾小管酸中毒为主要表现,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肾损害多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明确后2-7年出现,也有观点认为超过半数病例在确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时已经出现肾脏受累。
干燥综合征的肾损伤
干燥综合征的肾脏损伤主要以肾小管损伤为主,称为干燥综合征肾小管损伤。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导致各系统器官的损伤,主要以肾脏损伤为主,国内报道干燥综合征肾脏损伤发生率为30%-50%,国外为60%,但仅有10%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干燥综合征肾损坏发生率以占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损害的第二位,仅次于狼疮性肾炎。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小管损害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其中肾性尿崩症占50%,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占20%-25%,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及范克尼综合征较少见,肾钙质下沉占6%-8%。

现代医学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相关,唾液腺和泪腺功能损伤、淋巴细胞浸润、促炎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升高是该病的典型标志。
目前尚无根本的治疗方法,中医文献虽未明确提出燥痹这一概念,但根据其描述的临床表现,历代名家将其归属于“燥证”“燥病”“内燥证”“燥毒证”等范畴。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有显著优势,不但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症状,还可及时阻断或减缓病情的进展,预后良好。
由于SS较其他内科疾病发现较晚,各个医家对SS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证型的学术思想认识各有不同,尚没有相对统一的观点。

古代中医论述
《素问》云:“风胜则动,热胜则肿...则濡泄”,提出外邪致燥论,外感燥邪虽能加重本病的进展,但追其根源外感之邪并不是引发SS的根本原因。
本病之邪主要源于内而发于外,主要包括燥邪、热邪和寒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就指出了“存津液”理论,在治疗SS的运用中尤为重要,即补充津液、促进津液生成与输布、慎防一切耗损津液的病理因素和药物,将“存津液”疗法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类证治裁》曰:“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外者,天气肃而燥胜......因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指出燥邪的形成既可由外侵入,亦可因体内津液不足而化生。
《医原》曰:“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精而又化燥。”认为津不输布、湿邪内阻均可生燥,而燥又可滞水生湿,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燥痹病机复杂多样。

近代中医论述
近年来诸多学者均提到气、血、津液的异常是引起SS的重要原因,其中,津液输布代谢异常会直接导致燥病的发生,SS病机虽复杂多样,但追其源头,终究离不开体内之津液,一则阴液本虚,可生燥邪;另则津液运行输布失调,聚于体内,无力上承布化,形体官窍不得濡养,亦可为燥。
此外,津停不运,影响气血运行,产生瘀、毒、燥等病理产物,而这些病理产物又进一步影响气血津液的运化。
也有学者提出各种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是产生燥痹的重要原因,应从脏腑辨治SS,其中提及最多的是肺、肝、肾及脾胃。重点从肾论治:肾为水脏而主水,为封藏之本,在调节水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亦有精血同源、乙癸同源之说。
肾中精气足,则能化血,血荣又能生津;津液在肾气的气化作用下才得以正常输布;肾在液则为唾,肾精不足、肾气虚衰可使唾液减少,形成口干、吞咽困难等燥象。
有专家认为肾精不足可影响肺、脾、肝三脏功能失调,以致干涩、枯槁之象。也有专家提出肾脏功能失调如肾阴、肾水不足是导致SS的重要原因,在其治疗中应注重滋肾阴补肾气。

小结

SS的中医病因病机虽尚不完全统一,但无外乎本虚标实。本虚为虚生内邪、气血津液及脏腑失调相互作用而引起阴阳失衡、气血失调,从而进一步引发本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涉及脏腑为肺、肝、肾及脾胃;标实则为燥瘀邪毒蕴结日久、阻滞气机以生燥痹,主要可引起关节僵硬、红肿热痛。
本病病机虚实夹杂、复杂交错,单一病机或不能引发本病,在治疗时不能单一从“症”论治,应注重中医理论的整体思想,以整体病因病机变化为出发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治疗过程中循证求因、辨证论治、调本治标,才能达到较理想的疗效。
目前,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以局部疗法(替代疗法)、系统疗法(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为主。一般都采用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按中医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雾化,针刺、穴位注射埋线以及针药同治,以中药内服、针刺和针药同治的治疗方法最为常用,且以针药同治疗效最佳。
干燥综合征以津液亏损或津停不运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多从脏腑、三焦入手调理津液,且重视阳气的补益,针刺则多以三阴交、太溪、廉泉、足三里为主,配以辨证取穴治疗。
通过这篇科普知识,可以让大家了解干燥综合征与肾损伤,重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

链接点击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一科 赵怡蕊

配图: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润燥解毒汤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_普灵阁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官网】
干燥综合征从脾辨治
柴桂姜合当归芍药散★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心得
银翘散加减治疗早期干燥综合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