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方专栏|波斯猫丨梦里依稀又见你

见你

文:波斯猫

图源:堆糖

梦中,我又看见了那座院子。

坐北向南的三间房子,土墙,房顶上披着红瓦。与这三间房子并排的东面,是一个大草圈,用来存放干草和柴火;与房子并排的西面,是一间没有加顶的空房子,用来养兔子;紧邻着这间房子的西面,是间牛圈,用来养牛。院子很大,四周用石头垒起围墙。院内的东半边种菜,菜地用篱笆围起来;西边是一排鸡窝和猪圈。

不知道我有没有把这座院子的布局描述清楚,可是,它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尽管我离开那里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来,这几间房子、这个院子常常不经意地出现在我的梦里。在梦中,那里的每棵树木、每块石头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就是在这里出生、这里长大的。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亲母亲永远是忙碌的,仿佛一刻也没有闲下来过。

我家除了耕种全家六口人的几十亩粮田之外,还要养好多牲畜。在村里,我家的这些副业是搞得最好的。母亲的勤劳能干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夏秋季节,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起床了。她去给兔子割草,因为养的兔子多,每天需要大量的青草。她总是担心父亲找不到最好的草,也怕耽误了父亲的工作——父亲是民办教师,每天要到五里外的村里去上课。父亲则在家里为我们准备早饭,每当父亲把我们叫醒的时候,正是母亲背着一大捆青草走进院子的时候,那巨大的青草捆把母亲健壮的身体压得弯弯的,腿上的裤子被清晨的露水打湿了大半。母亲倾斜着身子慢慢放下青草,微微喘息着直起腰身,抬起泛红的脸,用衣襟擦去额头的汗水——日日重复的这一幕,成了我脑子里最深刻的记忆,挥之不去。

别人家养兔子,都是十几只几十只,而我家却是养上百只,甚至几百只。这些兔子,养大了母亲就把它们卖掉,用来贴补家用。所以,母亲总是尽心尽力地把这些兔子侍弄好。兔子吃东西很精细,有一次,我家的兔子误吃了带有露水的青草,一夜之间,几百只兔子全都死掉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母亲看着那些肚子涨得鼓鼓的死去的兔子,默默地站在那里哭泣。这哭泣,饱含了多少贫穷的无奈、辛劳的付出、生活的艰辛啊!此后,她更加精心地侍养着兔子。母亲用卖掉兔子的钱,为我家买来了第一辆“飞鸽”牌自行车,第一个收音机,甚至还为父亲买来了一块“上海”牌手表,这可是全村里唯一的一块“上海”牌手表啊!

勤劳能干的母亲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她让父亲心里充满了骄傲——他戴着人人羡慕的上海表;也让我们几个孩子心里充满了喜悦——我们能骑着“飞鸽”自行车肆意地穿行在大街小巷;尤其是我,非常喜欢听收音机里的广播。每天下午一放学,我飞奔回家,一进门就赶快打开收音机,正好能赶上儿童节目的开播,至今,那童稚欢快的声音“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仍然回想在我的耳畔。通过它,我知道了小萝卜头、王二小、刘胡兰……也是通过它,我常常陶醉在乔榛、丁建华、刘广宁那美妙动听的朗诵和他们充满魅力而又独特的声音里。

我家一年到头要养好几头猪。每到春天和夏天,我和母亲就到田野里挖野菜,用来喂养那几头食量惊人的猪。次次挖满两袋子野菜,再扛着走回家,当时我年纪还小,肩上扛不住那么大的袋子,就只好把袋子顶到头上,一路摇摇晃晃走回去。有时候,我们赶上牛车,到很远的地方去挖野菜,清晨早早出发,傍晚才能回到家。这一天我们总要挖好多野菜,一袋袋地堆满整整一车。母亲把这些野菜晒干,存放好,等到冬天里喂猪。这样,我家的猪一年到头都有吃的。这些猪,也被母亲一头接一头的卖掉,用以供我们上学。

养猪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积肥。天气晴好的日子里,父亲和母亲赶着牛车,到村外拉回一车车的黑土,堆放在猪圈的外面。等到下了雨,猪圈里潮湿泥泞,父亲和母亲就把这些土用铁锹铲起来一锹锹扔到猪圈里,填平潮湿之处。一下了雨,父亲母亲就赶快把黑土填进去,唯恐落下一次。秋季雨水多,父亲母亲一次次把黑土扔进去,再一次次铲起来扔到墙外。这样,扔到圈外的土和粪到春天时就沤成了肥料,这可是种粮食、种土豆必不可少的肥料啊!由于积肥多,我家的小麦、莜麦、土豆……几乎年年要比别人家的收成好。等到我和大弟在同一年考上学,我读师范,他读中专,家里没有那么多钱为我们交学费,父亲只好把积存的粮食卖掉。收购粮食的人看到我家堆了满满两大间房子的豌豆和小麦,吃惊地不停地啧啧称赞:“真是不容易呀……!”

父亲和母亲就是这样相濡以沫、无惧风雨,用他们的执着与坚定、勤劳和简朴,让我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宽裕。

在父亲母亲的影响下,我们耳濡目染,从小就懂得与父母一起参加劳动,为他们减轻负担。我是家里的老大,自然要干得多些。每天放学回到家,我放下书包就挎上一只大筐,到附近的山坡上给兔子割草,割满一大筐再回家吃饭。吃过饭,就背着小弟玩耍,他比我小七岁,看护他是我的主要任务,母亲忙得陀螺一般,根本无暇照顾他。大多时候,我都是边逗着小弟玩耍,边做作业。

我的大弟小我一岁,他的主要任务是放牛、喂牛,我家的几头牛都归他管。每天清晨,他早早起床,把牛圈清理干净,再给牛添上草料。下午放学回家后,他还是先把牛圈清理好,草料准备好。傍晚,牛群回来后,他再把我家的牛赶到山坡上或树林里单独放一会儿,天黑以后才回来。在大弟的精心饲养下,家里的牛儿个个长得胖乎乎的。朝夕相处,大弟也和牛儿们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情谊。有一年,我家卖掉一头黑花牛,大弟恋恋不舍地一直跟着买主把牛送到他家里,一路上泪珠不断,回来后好几天都默默无语、无精打采的。后来,那头牛偷偷跑回来两次,见到大弟就用舌头舔他的手、舔他的脸,眼睛里含满了泪水,真的是泪水!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牛儿也会流泪,牲畜也有自己的感情,还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大弟抱着牛儿的头哭了好大一会儿,我们在旁边看着心里也酸酸的。

我的妹妹小我三岁,男孩子性格,什么活都会干,套车、赶车拉粮食、用筛子筛粮食……都干得像模像样,她还能把赶车的大鞭子甩得“啪啪”地震天响。我俩经常在一起劳动。我家在村子附近有一大片胡萝卜田,种的萝卜冬天里用来喂羊。到了秋天,萝卜长大了,来来往往的人们或孩子们难免要去拔几个萝卜。为了不损失一个萝卜,不让他们踩坏一处萝卜苗,我和妹妹一到傍晚时分,就来到萝卜田里,坐在田垄上看着。直到村里的人家都熄灯休息了,我们才回家。那情景,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灿烂的星光在我们头顶上闪闪烁烁,四周一片寂静。我俩望着村庄,看着家家户户的灯一盏一盏地熄灭,心里默默数着:五……三……一……,直到整个大地、整个村庄渐渐沉入深深的夜色中。

每到秋天的麦收季节,家里更加忙碌,全家人大大小小一齐出动。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每人都是七八岁便拿起镰刀和父母一起收割庄稼了。小弟那么小,母亲那么疼爱他,他也同样和我们一起参加劳动,而且从不偷懒、从不落后。几乎每年秋天,都要下冰雹,还长在田里没来得及收割的豌豆,或割倒了堆在田里的豌豆,总会被冰雹打得白花花铺洒一地。别人家是不拣这些豌豆的,而我们四人却在母亲的带领下,认真地趴在地里拣豌豆,直到全部拣拾干净。有时候能拣几大袋子。这些豌豆经过雨水浸泡长了芽,是卖不出去的,只好自己家吃。到冬天,村里的小伙伴们常常看着我们出出进进吃着甜甜的炒豌豆,流露出十分羡慕的神色,我们心里美滋滋的。

……   

纵有万语千言,也说不尽我们那个家无穷无尽的往事。在这个家里,我们从父母身上学会了勤劳俭朴、踏实认真的生活态度;在这个家里,我们学会了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优良美德;在这个家里,我们更学会了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希望,并朝着这希望努力地奋进,一步一步实现它。

这些看不见的宝藏,是我们四人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财富,它支持着我们战胜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困难,在苍茫人世间脚踏实地地勇敢前行。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了那座院子、那几间房子,我又看见了父亲母亲辛勤忙碌的身影,我又看见了弟弟妹妹时而带泪、时而欢笑的容颜……

我们挚爱眷恋的家园呐,你承载了多少我们曾经拥有的温馨与快乐、艰难与辛酸、奋斗与梦想……无论走到哪里,你永远驻留在我的心灵深处;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你永远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

你,就是我永远魂牵梦绕的地方。

作者简介

波斯猫,教师。文学爱好者,喜欢用文字描绘生活的点点滴滴,抒写对生活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玉丽   路人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西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泪忆贫穷【征文】
贵州作家 || 朱东金 散文《门口的花园》外一题
过年那些事 连载 二( 任喜娟)
我的温州旧事(四)
那些年,我处处与她为敌
吕大渝:走近我的往事(连载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