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绘画邮票邮集的编组8(下)

                                 (第四节)明代人物画

   明代人物画虽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但也有一些杰出的人物画家和重要作品。明代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明代前期院体浙派的写实风格和纪实主题,有宋代院体的艺术风貌。至中期,吴门唐寅和仇英的工笔人物可称之为吴门写实人物画的绝响。明末人物画流派纷呈,徐渭的大写意人物和造型奇异的“南陈北崔”及注重写真的“波臣派”是明末最具个性的人物画风。

(4-1)院体人物画 

  院体是明代宫廷画家和浙派共同追求的来自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写实画风。

(1)杜堇(生卒不详)丹徒人,字惧南,一作燿南。号柽居,又号古狂。自称青霞亭长。成化初。应进士试不

    第。工诗文,通六书。善人物楼台,花草鸟兽。

《玩古图》绢本、设色,纵126.1厘米,横18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为双拼巨幅,园亭之中,案陈彝

    鼎,取次鉴别。笔力秀劲。设色澹雅。款书亦甚雅秀。画风秀雅古朴,饶有南宋院体馀韵。杜菫此型工笔

    人物画,对唐寅中期风格,深具影响。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1993亚洲国际邮展纪念》小全张

 

(4-2)吴门派人物画

    以“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明中叶吴门画家,把文人的写意花鸟画粗放清逸的笔墨生动地转化为意笔人物。唐寅、仇英的工笔人物画追仿了宋代院体画风,使吴门人物画呈现出多种艺术画貌。他们的绘画题材涉及仕女画较多,修长消瘦的造型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趣味。 

(1)唐寅

《孟蜀宫伎图》轴、绢本、设色,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为唐寅早年工笔人物

   画的代表作。画五代西蜀后主孟昶宫内四个盛装宫妓的神情状貌。图中衣纹用铁线描,细劲流畅,设色妍

   丽。以「三白法」将人物额头、鼻梁、颊部施以白粉,使仕女显得秀丽娇柔,具有立体的效果。

《秋风纨扇图》纸本、墨笔,纵77.1厘米,横39.3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用高度洗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名手持

   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 画中手执纨扇的仕女,高高地挽起发髻,美丽端庄,亭亭玉立,目凝远方,圆润

   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显得无助和无奈。作者将世态的严酷和美人的悲惨境遇和盘托

    出,发人深省。

<<班姬团扇图>>轴,绢本,设色,纵150.4厘米,横63.6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班姬手拈团扇,独自在棕榈

   树下,悄然而立.尽管是明眸粉颊,姿容秀丽,神情却怅然若有所思.作者透过人物与景物的巧妙配搭,具体呈现

   了画中人的感情和际遇,让观者超迈了时空的阻隔,共感于汉代美人的苍桑与情痴.

 

所需邮票如下:

圭亚那2004年《唐寅作品集》4-1·孟蜀宫伎图、4-2`<<班姬团扇图>>,4-3·秋风纨扇图 

 

(2)仇英

《汉宫春晓图》卷、绢本、设色。纵30.6厘米、横574.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

   宫廷为题,描绘後宫佳丽百态;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

   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

   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人物故事图》绢本,设色。全册共十开,每开纵:41.4厘米,横:33.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具体为

   子路问津、明妃出塞、贵妃晓妆、南华秋水、吹箫引凤、高山流水、竹院品古、松林六逸、浔阳琵琶、捉柳

   花图等。此图册运用工笔重彩法。人物情态描绘得细腻精微,文人举止高雅潇洒,仕女容貌端庄娟美。建筑

   器皿工整精细,山石树木形态各具。笔致工细而不板滞,流畅自然,刚柔相济。敷色艳丽,又多和色,整体

   色调和谐、清雅。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是仇英对唐宋工笔重彩法的创新和发展。

《携琴听松图》扇画、纸本、设色,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汉宫春晓图》古画邮票

(2)朝鲜《1996亚展纪念》+小全张 4-1竹院品古、 4-2松林六逸、 4-3吹箫引凤、 4-4贵妃晓妆

(3)台湾《扇面画邮票》折扇第一组4-3仇英·人物

 

(3)沈周

《蕉荫琴思图》纸本、设色,扇面画。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一丛巨大芭蕉倚石摇曳,蕉叶下一文士抚

    琴沉思。笔墨不多,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情景交融。实沈周小品之精细之作。

《秋林独步图》纸本、墨笔,扇面画。原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近处画有坡石, 右有古树两株,叶子虽然落

    尽,但岸然挺立。树下有一人策杖而行。左上有沈周自己题的一首诗:“兀兀小桥外,独行人不知。秋风

    将落叶,故向鬓边吹。” 画面的笔法,方而壮,粗而豪,书体学黄庭坚,正是沈周典型的风格。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扇面画邮票》折扇第一组4-2沈周·人物

(2)T77《明清扇面画》6-1沈周·秋林独步图

 

(4)张宏(公元1580年—?)字君度,号鹤涧,江苏吴郡人。擅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

    叠嶂,丘壑深邃。画石面连皴带染是他画作的特色。写意人物,天然入格,命意布局,极少率意之作。

《布袋罗汉》轴、纸本、墨笔,纵60厘米,横30.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中一僧,身材矮胖,蹙额鼓

    腹,杖荷一布袋,嬉笑嘲讽之意跃然纸上。用笔简练,直追梁楷。神情具视,构图疏密得宜。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人物图古画邮票》4-3张宏·布袋罗汉

 

(4-3)明中期人物画

(一)王问(1497-1576)无锡人,字子裕,书舆司马,署台宪,嘉靖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佥事,以学行称,

    学者称仲山先生,工书画,尤精山水,风格苍老,一扫纤弱之风。

《拾得像》轴、纸本、墨笔,纵117.8厘米,横54.4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拾得与寒山两位大师,是佛教

    史上著名的诗僧,言语非常,行迹怪诞,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以其人为画题历代皆有。此

    画借鉴了宋梁楷的减笔画法,将拾得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喜剧色彩。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人物图古画邮票》4-4王问·拾得像

 

(二)《孔子燕居像》佚名,绢本、设色,现藏曲阜孔府。

 

所需邮票如下:

(1)JF8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邮资图

(1)2010-22《孔府、孔庙、孔林》3-1孔庙

 

(三)《吕洞宾像》佚名,原画现藏捷克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画师以华丽的工笔技法描绘了吕洞宾身着红衣、端

    坐在青松之下的形象。《东方人物画》一书的作者Lubor Hajek考证,此画约创作于14-15世纪期间,也就

    是中国明朝时期。

 

所需邮票如下:

(1)捷克2009年亚洲文化系列邮票中国和印度绘画2-1《吕洞宾像》


(4-4)明后期人物画

   这个时期的人物画较胜前期。之前的人物画家,都以精山水而名重一时。这一时期,以人物画专长而有名于画史的,较前期为多。如丁云鹏、陈洪绶等。

(1)丁云鹏(1547-1628),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擅画人物、佛像、山水等。其人物画

    早年画风工整秀雅,晚年沉着古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初以隽秀为工,后趋于古拙。亦能为书籍作插

    图,对徽州版画颇有影响。

《三教图》轴、纸本、设色,纵115.6厘米,横55.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画孔子、老子、红衣罗汉

    坐于树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画中三位智慧长者面目严肃,神情专注。设色古妍冷隽,尤其是人物服饰的

    红色、兰色与赭色,赋色沉稳和谐。山石树木勾勒添色,取法文徵明,小青绿设色,文静典雅,营造了一种

   静谧清淡的意境,引人入胜。

 

所需邮票如下:

(1)金卡《故宫藏画选·丁云鹏·三教图》

 

(2)徐渭 :作为明代花鸟画坛独领风骚、以大写意画法见称的徐渭,留下的人物画迹并不多见。他所画的人物

    有诗人,有隐士,有观音,有儿童,虽然笔墨简练,但形象生动,神韵自存。

《驴背吟诗图》轴、纸本、水墨,纵112.2厘米,横30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中老翁和驴仅用寥寥数笔

    便形神俱备,背景树枝、藤蔓则笔点零乱,使人顿有秋色萧索之感。运用恰到好处的省略手法,徐渭营造

    了一个空而不虚、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以书法笔意入画是《驴背吟诗图》的又一特色。

 

所需邮票如下:

(1)金卡《徐渭·驴背吟诗图》

 

(3)《吉庆图》佚名,轴、纸本、设色,纵96.4厘米,横53.7厘米,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画钟馗身著乌帽蓝

     袍,配剑执笏,右手高举,作击磬状。旁有童子捧瓶侍立,瓶中插如意一,其上悬挂玉磬。画名“吉

    庆”,即取与“击磬”同音。 钟馗的造形,除了身材壮硕外,表现在这幅画上的豪迈粗犷,脸上的胡须飞

    扬、手足舞蹈,真是动态十足的气势。

 

所需邮票如下:

台湾《钟馗》古画邮票2-1明·吉庆图


                                      (第五节)明代版画

    明代版画,在中国古代版画史上堪称鼎盛时期。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戏曲、传奇、小说等文学作品插图的成就最突出。不仅内容丰富,个性鲜明,情感细腻,构图灵活,而且形式多样,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5-1)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版画内容以戏曲杂剧插图为主。

《蝴蝶梦》明代黄应兴、黄应瑞、黄德珍在传古堂戏剧集《元曲选》中,为该剧所作的木刻插图。描绘了包待制

    正伏案梦中,庭前一只大蝴蝶带领三只小蝴蝶翩翩飞来,反映了主要剧情。

《望江亭》明代顾曲斋版《元人杂剧选》中,吉甫为该剧所作的木刻插图。描绘了权豪杨衙内正在望江亭中得意

    忘形,寻欢作乐。而谭儿立于小船船头,手提鲙鱼,迷惑权豪,设计救危的情景。

《拷红》拷红是西厢记中一个情节。《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全剧共5本21

    折,王实甫编写。此为明刻本插图。

 

所需邮票如下:

(1)纪50《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3-1·蝴蝶梦、 3-3·望江亭

(2)T83《西厢记》小型张·拷红

 

(5-2)杂书版画插图

   版画插图也被用来形象地介绍科学的和技术性的知识,成为一种具有说明作用的图解。

(一)《耕织图》:明万历于永清刻本《便民图簒》之耕织图:喂蚕、蚕眠。

《天工开物》明末崇祯刻本插图:纺缕、绸絲、炼钢、造纸。

 

所需邮票如下

(1)TP12《中国古代科技》10-4农林桑茶·背景图(明万历于永清刻本《便民图簒》之耕织图:喂蚕、蚕眠)

(2)2011-12《云锦》3-2、3-3背景图(明末崇祯刻本《天工开物》插图:纺缕、绸絲)

(3)1997-22《中国钢产量突破一亿吨》2-1古代炼钢《天工开物》插图

(4)2006-23《文房四宝》4-3纸·《天工开物·造纸·覆帘压纸》

 

(二)《三才图会》又名《三才图说》,是由明朝人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书成于明万历

    年间,共一百零八卷。

王圻(1530-1615)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清江知县,调万安。 擢御史,忤时相,出为福建按察签事,谪邛州判

    官。以著书为事,年逾耄耋,犹篝灯帐中,丙夜不辍。

《汉高祖像》三才图会帝王像插图之一。该刊插图历史人物像基本上面目雷同,艺术价值不大;但在历史人物肖

    像图画缺乏的当时及后世,借鉴和引用其人物刻像极多,影响广泛。

《陆羽像》三才图会人物卷插图

 

所需邮票如下:

(1)塞拉利昂《2010年北京钱币博览会·中国古代皇帝》汉高祖像·小全张

(2)坦桑尼亚1996上海茶节小型张边纸·陆羽像

 

(三)郑和绣像

    明刻本《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插图

 

所需邮票如下:

(1)2005-13《郑和下西洋600周年》3-1郑和像 

 

(5-3)文学小说版画插图

   版画插图艺术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真正的基础的是文学作品,特别是市民文学的戏曲小说,它表现了丰富多样的生活内容,对于社会的矛盾进行了揭露,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作了善恶的判断,而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心理、意志和愿望。

 

(5-4)版画作家

  明代有不少画家参与了版画创作,他们与刻工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版画的艺术水平。陈洪绶与仇英是其中杰

   出的代表。

仇英的作品:

 

所需邮票如下:

(1)2011-15《明清家具-坐具》小本票插图、版票边纸插图。

 

(5-5)天津版画

    天津毗邻大明都城北京,经济发展也较快。天津与其他流派不同,别人是以刻印书籍为主,而天津则以年画为主,尤以杨柳青为甚。

(1)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起源于元末,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

    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所需邮票如下:

(1)2003-2《杨柳青年画》小版张

 

(5-6)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胡正言(1584-1674)徽州休宁人。字曰从,别号十竹主人、默庵老人,南明时曾官中书舍人,入清后不仕。博

    学多才,精擅六书,长于书画、篆刻,又能制纸墨,并喜藏书、刻书之事。

       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全部采用饾版法印成,所谓饾版,是将彩色画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勾摹下

    来,每种颜色刻成一块小木板,然后依次逐色套印或迭印,最后形成完整的彩色画面。艺术效果令人叹为

    观止。自宋、元以来,人们长期探索的木刻彩印技术,至此产生了质的飞跃。饾饤版的出现,使中国的版

    刻和印刷能随心所欲地调节浓淡色调,不仅仅是彩绘,就是单色绘画,也达到了与画家手绘同等的效果。

    可以说这是中国雕版木刻印刷术的又一场革命,对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刊版套印之精、施墨着色之

    娴雅妍丽,在印刷技术上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世界印刷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十竹斋画谱》1组·翎毛谱

(2)台湾《十竹斋画谱》2组·花卉谱

(3)台湾《十竹斋画谱》3组·瓜蔬谱

(4)台湾《十竹斋画谱》4组·松、竹、梅谱

(5)2006-23《文房四宝》4-3纸·《十竹斋笺谱》

 

                                  (第六节)明末绘画之造假

   中国书画作伪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明代书画作伪的地区,以工商业发达、人文荟萃的江南大城市为主,其中以苏州为中心。这一时期的苏州山塘街专诸巷和桃花坞一带聚集着一批民间作画高手,专以制作假画为业,他们所造的假画后来被统称为苏州片。

《清明上河图》仇英的“苏州版”《清明上河图》问世后,又被多人临写、仿作,其艺术成就也高低不一,最次

      者即为坊间画匠的所谓“苏州片”。梵帝冈教廷图书馆所藏此画应为当时来华传教士携回,属于对仇本

     《清明上河图》的仿写之作。

 

所需邮票如下:

(1)梵蒂冈《1996亚展纪念》邮资明信片·仿仇英·清明上河图

 

                                (第七节)明代的书法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明代书法的代表书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等。

(一)张瑞图(1570-1641)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等,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进

     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他以擅

     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

     书法家之一。

《草书》作品:张瑞图的书法确不同于柔媚时尚,而别具“奇逸”之态。他擅长的楷、行、草书,笔法硬峭纵

     放,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构成强烈的力感、动荡的气势,确属奇而逸,时人赞

     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

 

所需邮票如下:

(1)新加坡1996《亚洲文明博物馆》4-1明·张瑞图·草书 

 

(二)王铎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 又号痴

     庵、痴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人。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

     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擅

     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饮义楼作诗》行书,现藏香港艺术馆虚白斋。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

    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此诗无论是字的

    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

    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

 

所需邮票如下:

(1)香港2009《香港馆藏选粹》6-2王铎·饮义楼作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三):明代士人画 ----4
版画发展二
陈野 | 明代杭州的绘画艺术
中国5000年绘画史(中)
中国传世人物画:五代卷
古代工笔人物画家巡礼之三十九:陈洪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