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欣赏】马芸 | 父亲和扁担

父亲和扁担

马芸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金灿灿的庄稼,湛蓝的天空,心情开朗了许多。在庄户人忙忙碌的季节里,乡村生长的我,虽然病魔缠身,但非常想回归庄园,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想起我珍藏一幅漂亮的书法字,想装裱,挂在书屋,这个想法已久,但怎耐囊中羞涩,我只能自己动手,想起家里有一块玻璃匾框,如果改装成字框,估计也很漂亮的,想到了就干。

拖着两条沉重的腿,走进我的老宅,门里门外长满了荒草,让人心里格外凄凉。秋叶在北老房顶飘落,就像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打开早已生锈的铁锁,房子里凌乱一片。蜘蛛拉网占据了所有空间,那些搁置的农具看着熟悉又陌生,弯木犁,木耧,背篼……一件件农具,一幕幕往事,仿佛如昨,如烟往事从眼前飘过,想着儿时围着爸妈,忙碌而红火的日月,此时心里说不出的苦涩。

一根立在屋角的扁担又引起了童年的往事,就是这根七尺多长、三寸多宽、中间厚、边儿薄、两头尖尖的楸木扁担,陪着父亲走过多少个春夏,这根扁担,在父亲的肩头,挑回了柴禾,挑回了油盐,养育了我们姐弟五个。

扁担还在,父亲却早已长眠在了他一生辛苦耕耘了多少年的黄土之下。“人吃黄土常常在,黄土吃人泪沾巾。”处处有父亲的影子,却听不见父亲的声音,慈祥的父亲在黄土地上辛苦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个人用汗水和扁挑起了这个吃饭人多干活人少的家。

六零年遭年馑,饿死了多少人,我的三伯父结婚不久,饥饿难忍,吃了苦杏仁而死,二伯父的一个女儿也饿死了。那时候我和三姐、弟弟三人还没有出生,听说当时大家的生活就是吃红薯干干,大姐还可以,二姐一吃就吐,每次吃饭就哭哭滴滴,瘦的皮包骨头。当时二叔家里也有几个堂姐,日子过得更苦难,为了活命,二堂姐也随父母一起生活。人多粥少,生产队里分的粮食有限。当时父亲在学校当教师,所教的学生饿的乱跑,父亲常常要去学生家找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里一群吃饭人还等着他。于是父亲星期天学校不上课时就到山上砍木柴,砍好后,再到离家百里之外的丰台、玉都、肖金用扁担担着去卖。

这些地方离我们家很远,现在坐车也要十几元钱,时至今日,我乘车去过肖金、丰台,玉都也没去过。我能想象到父亲那时候穿着脱帮破鞋,还担着沉重的柴担,饿着肚子,每迈出一步多么艰难,听说当时鞋也舍不得穿,脱下和木柴一起挑着,光着脚板,赶天亮到了集市上才穿鞋,把柴卖出去。

又想起妈妈,妈妈针线茶饭手艺很好,会剪鞋样做鞋,会画花、绣花,可当时凭布票买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父亲把柴卖了后,想办法弄点麦子还是面粉带回家,母亲做成馍馍,带着堂姐出去卖。听母亲说,她们特别饿,和堂姐把馍馍底部的那层馍皮剥的吃了,但馍馍舍不得吃,一路就这样藏在篮子里,出去换点粮票和零碎带回家。

就因为父亲和这根扁担,三个姐姐和母亲比别人生活的好点,不至于被饿死。

苦难的日子在改革开放后结束了,但父亲肩上的扁担并没有放下,这个千斤重担的家还是要父亲来挑。他是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母亲一直体弱多病,我们四个姊妹女孩也很小,弟弟襁褓中更是需要照顾。父亲每天奔忙与学校和家庭中,包产到户承包土地时,父亲被年馑饿怕了,他承包了山下面的沟地,父亲把那些陡坡山地也打理的特别好,五月麦子成熟时,父亲带着镰刀和扁担,那一人多高的麦子讨人喜欢,割的弄成小捆,再用绳子扎成两大捆,这两个捆必须重量对等,这样才能挑的起来。父亲两手拿着扁担扎进麦捆里,扎第一捆容易,第二捆就难了,要双手把第一捆举起来,不偏不端的扎在这第二捆中间,要举起一百多斤重的东西,真的一般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父亲身材高大,这手不但写得一笔好字,也硬是举起了这麦捆。扁担扎好担着后,是轻易不能歇的,得有依靠的地方慢慢把扁担和麦子靠着一头朝天,一头靠地依着,这样才不至于脱担。记得那山坡特别陡,沉重的扁担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一步一步挪动着,挑着这二百多斤重的担子陡坡上走着s形的山路。写到此,我想起了《挑山工》一文,父亲不就是那挑山工吗?到了半山坡,坡边有一棵杏树,父亲慢慢把担子靠在树边,坐下来掏出手巾边擦汗、休息。

父亲边休息边我讲故事。我那时候很小,给父亲拿水瓶做伴。父亲挑着沉重扁担,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给我讲的故事特别多,记忆最深的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吃饭一大盆,干活拿两个镢头的长工”他给我讲着,一点也看不出他嫌累,或者抱怨生活。直到现在在我心灵深处,这些苦涩而温馨的场面,让我学会了感恩生活的悲苦以及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重温亲人的温暖。

我们也长大了,想着父亲的担子该轻了吧,但生活并非这样。大姐二姐结婚了,母亲患恶性肿瘤,几次到西安住院、本地医院住院,家里花了不少钱,最后母亲还是离开了父亲,离开了我们。

父亲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这根楸木扁担依然陪着父亲,母亲走了,这个家不能垮。父亲不再种麦子了,他把这些山地种成苜蓿养牛。每天天麻麻亮,父亲就带着两个馍馍、镢头和扁担起身了。到了山上,先割好一担苜蓿草后,再把附近的荒地挖开种上苜蓿。总是十一二点才回家,每次我总是把凉了的饭热一热,跑到村口等一等,心里特别气火,看着父亲满头大汗,两鬓苍白,步子蹒跚的担着一担草回家时,我心里又特别疼,怨恨自己怎么就不是个男孩,替父亲排忧解难。

父亲一生的担子都没轻过。2004年正月,查出父亲食道癌晚期,医生说父亲最多能活五个月,当时医学也不发达,医生让病人好好生活,做手术的风险很大,也没必要。就这样父亲回到了家里,吃一口,吐一口。但父亲依然坚强,从来没有说过他的病,还一直干活。记得八月时,父亲已经骨瘦如柴,他还下山给弟弟家给孩子喂奶的羊割草,我陪着他去。

那时候再不能用扁担了,父亲和我割了一小篮子,一路上,父亲不停的咳嗽,那腿细的只能看到骨头,我不停的抱怨父亲爱干活,一路上不知道歇了多少次。现在想起却想哭,当自己得恶性肿瘤时,是多么的无耐,心里多么的脆弱,在死神面前,不是怕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而是觉得放不下儿女

扁担搁置一边了,父亲带着那根无形的家庭担子当年十一月去世了。看着这条扁担,我无比伤心难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这根老旧的扁担和父亲宽厚的肩膀,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如今他却去了另一个世界。愿他老人家,天堂不再有扁担,不再有艰难。

昨日为儿女,今日为父母。社会发达了,扁担不用了,但做父母的责任担子重大,天下儿女都应该孝敬父母,懂得父母养大我们真不容易。

原创:马芸   编辑:高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才华 || 最忆麦子飘香时
美文 | 父亲的扁担
千年农耕,浓缩一馆(二)
瑶朶小说:兰花儿香
飞相局5 担子炮
【碎片】父亲单薄的肩头,艰难地扛起生活这副沉重的担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