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39章:历代清官 “千秋金鉴”魏征/刘清月

        初唐名相魏征,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刚直不阿,犯颜直谏,先后有切中时弊的二百余条奏章呈送朝廷,并大部分为唐太宗李世民所采纳。由于魏征体恤民众疾苦,清正廉俭,一身正气,他的人格,他的作为,被后世的政治家、史学家赞誉为“千秋金鉴”。
        据史籍记载,魏征父辈虽曾为官,但居官清廉,没留下什么家产。而他“少孤落魄”,从小失去父亲,随母在乡下艰难度日,成了普通百姓。当时,隋炀帝骄奢淫逸,劳师扰民,导致民不聊生,多处爆发了农民起义。青年魏征顺应民心,当上了瓦岗寨义军和河北窦建德义军的谋士。不久,他西出渡关,为新兴的大唐王朝效力。李世民登上皇帝的宝座,看重魏征的德才和正直,不计前嫌,予以启用。从此,中年的魏征,走向他生命旅程中的辉煌时期。他历任秘书监、侍中、太子太师、郑国公,辅佐太宗十七年(公元626——643年)。他时时以隋亡为鉴,居官清廉,祟尚节俭。
        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魏征任尚书右垂,总领兵、刑、工三部12司的行政事务。这时的唐王朝建立已15年,国家初步呈现繁荣景象。但是,朝中机构越来越庞大,冗员冗吏越来越多。李世民决心裁减机构和人员,他把此政务又一次交给魏征。魏征秉公决断,因事设人,唯贤是举,但被裁下的某些人怨气冲天,向太宗告发魏征有包庇亲戚及不检点的“情事”。经温彦博“案验”.告发魏征的人“言者不直”,魏征并没有谋私行为。以后太宗和魏征论及此事,魏征表示,要做一个和皇帝共同治理国家的“良臣”,而不做唯命是从,遇事先考虑个人得失的所谓“忠臣”。
         魏征,以渊博的学识,总结历史经验,辅助“贞观”朝廷,到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先后受诏修了《隋书》、《北朝史书总论》等史籍,自己又撰写了《魏征集》20卷。因他夜以继日地工作,身体越来越坏,其“目疾尤甚”,视物模糊,见风流泪。他怕因病贻误政事,多次上书李世民“求为散官”,未获准。后来在魏征恳请坚辞下,太宗授以他“特进”,让他继续参与朝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忧国如家”,针对太平盛世,太宗沾染的骄、娇习气,以隋亡为鉴,上奏了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奏章,为以后李世民励精图治做了重大贡献。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病情稍有好转,即受诏和房玄龄一起,修订《五礼》成功。太宗大喜,要封魏征一子为“县男”爵位。但他坚辞不受,认为以前的封爵、赏赐已够多的了。太宗只好作罢。魏征辞谢封赏,一时在朝中传为佳话。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魏征病情加重,卧床不起。是年七月,太宗率诸皇子亲去魏府探视。但见赫赫相府,竟是平常一片宅第,连一个接待宾客的正堂都没有,李世民感慨万端。他慰问了病榻上的魏征,当即诏定,停建皇宫内的一小殿,拨些材料“为征构堂,五日而就”。以后太宗在朝,不止一次告诫皇子、大臣,要以魏征为镜子,检点自己的行为,廉洁奉公。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正月十七日,魏征病逝,终年63岁。唐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哀悼,九品以上官员赴丧,并准备以一品官的大礼安葬。但魏征早就留下遗嘱。他的妻子裴氏推辞说:“魏征一向俭朴节约,现在以一品官的盛大葬礼安葬他,这不符合他平生的志向。”李世民答应了她的请录,按魏征遗嘱,由家属用挂着白布车帷、无任何文饰的素车,一路风尘,送到昭陵陪葬地凤凰山。
唐太宗率皇子,登苑西楼,以目光为魏征送葬,望哭而哀。他伤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联亡一镜矣。”
         一代名相,良臣,就这样清清白白地走了。但他忧国如家、忠言敢谏的精神,正直不阿、一身清正的品德,廉洁奉公、生活俭朴的作风,永远地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孙皇后
4’唐李世民与魏征相映成辉
皇权的衍生物 第十八章:贞观之魂——长孙皇后(15)唐与后妃篇
社保人带您看陕西之三十一丨名相魏征和他那段“以人为镜”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名言
君臣之“谏”,不过是权力的游戏
历史真貌——唐朝(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