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人奇才徐文长用惨烈而绚烂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是慧极必伤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老人,被称为明朝“奇人”。说他“奇”,可能都是小看了,若说他是明清两朝第一才子,只怕也不会有人不服气。开篇“题葡萄”一诗,来自徐渭晚年画作《墨葡萄图》上的题诗。诗中说得“无处卖”,其实并非实情,更多的是他对自己这一生遭际的感怀。

徐渭五十岁开始学画,自己评价说一身诗文书画,画技最差。即便如此,他学画寥寥数年,基本技法纯熟后,立刻如江河奔腾,一发而不可收,汪洋恁肆,完全跳出前人窠臼,直至成为一代开宗立派大宗师。

徐渭作画成熟后,立刻震撼当时,每成一作,遭人疯抢。拜他门下学文学画的晚辈门生,多到要挤破门槛。然而他自己并不以为意,但凡日子能过得去,就坚决不肯卖画。

诗文书画之外,徐渭还精擅兵法,在当时名臣,名将如胡宗宪,戚继光,李成梁麾下,都做过幕僚,并得到他们的极大认可和尊重。后来,戚继光和李成梁曾多次表示愿意奉养他的晚年,却都被他谢绝了。

与徐渭一身才情汪洋肆意相对应的,却是他的一生际遇,孤穷困顿,几乎看不到一丝阳光的巨大反差。这就让人不得不去想,为什么?这就是传说中的“慧极必伤”吗?

大明正德16年,即1521年,徐渭生于绍兴府山阴县一个书香门庭。他父亲曾多处为官,按说家境不错,但他出生不到百日,父亲亡故,自此整个大家庭的上升势头便戛然而止,进入螺旋下行通道。

徐渭上有两个兄长,年纪差了有20多岁,是父亲的原配生育。他自己则是父亲续弦苗夫人的陪嫁丫头所生。苗夫人无后,对待徐渭一如亲生,但却在他10岁上下,把他的生母,随意地当作奴仆卖掉了。

自幼丧父,出身如此尴尬,生母欲见不能,所有这些,对年幼的徐渭,无疑是冲击巨大的。无论苗夫人如何待他,家庭的状况都无法改变他作为一个幼童的,沉重的不安全感。如果他只是一个平庸的皮孩子,可能最多此后也就性格有些阴沉,偏生他自幼便是聪慧异常,6岁读书,9岁成文,10岁出头时一篇文章名传四乡,“神童”之名鹊起。

来不及品味喜悦,14岁的少年徐渭,再遭重创,苗夫人去世了。此后不得不跟随兄长生活。年少聪慧的人,心思细腻,敏感几乎是必然的。这样的情形,放在徐渭的成长环境之下,那种仰人鼻息,察言观色的谨小慎微,所带来的压迫感,相较普通孩童,那就必然更加沉重。

如今的时代,资讯发达,我们都知道,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养成自卑心理,是无法避免的。但同时自己的才能,聪慧被高度认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所带来的高度自信,甚至自大,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恐怕,正是这幼年,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奠定了徐渭此后一生的底色。

公元1541年,徐渭入赘绍兴当地富家,并跟随岳父潘克敬,学习,熟悉幕僚工作,并开始尝试科举。20岁中得秀才,原以为前途坦荡,然而此后直到41岁,接连8次落榜而归。其间,家庭几经变故,25岁时原徐家产业被当地豪室强占,26岁发妻病亡。

无奈之下,徐渭不得已开设学堂,维持生计,并在29岁时,顶着满城讥嘲,白眼,把自己的生母接回身边。如果说,作为一个普通人,徐渭此时的生活,虽然不尽宽裕,但也足够欣慰。毕竟,骨肉重聚,弥补了此前人生中,一块巨大的缺憾,就此清贫奉母终老,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然而,天生其才,徐渭胸中那磅礴喷涌的生命力,教他如何停得下?

大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肆虐,福建,浙江,一时烽火四起,绍兴,自然不能避免。自幼就对兵法感兴趣的徐渭,因多次在各地抗倭斗争中的出谋划策,在时任闽浙总督的胡宗宪多次招揽之下,进入其幕府充任幕僚。这一年,徐渭38岁。

相见攀谈之下,胡宗宪对徐渭之才极其推重。由于倭情似火,胡宗宪府都以军纪行事,律令森严。相传一代名将俞大猷,出入胡总督帐下,也都大气不敢出。却唯独这个徐渭,时常衣着不整,醉意熏熏地,在一众严装齐整的军将文官之中,自来自去,丝毫不受约束,可见胡宗宪待他之不同凡响。

当然,狂归狂,事还是要做的。作为幕僚,徐渭多次为胡大帅捉刀,写成上表文章,为当时嘉靖帝赞赏。后来,在平倭战事持续推进,生擒徐海,招抚汪直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徐渭作为“谋主”,在审时度势,临机料敌等等环节,发挥很大作用。

如果,徐渭的时光就停留在这一刻,对他来说会不会更好?我无数次地这样想。胡宗宪身握重权,而又识才,惜才,容才,如果能一直在他的庇荫下,就连徐渭屡试不得的科举,也并非就没有希望,如此他的人生就会更好吗,他自己希望这样吗?

公元1562年,大明朝局争斗之下,胡宗宪黯然免官。从此,徐渭的人生,开始急转直下,向着命运的两个极端,一泻千里。

1565年,胡宗宪遭捕拿入狱,随即死于狱中。紧接着,因受牵连,原胡府幕僚,纷纷入狱。此时的徐渭,一方面因胡宗宪一事,大受刺激,痛心疾首,另方面又非常担心自己被牵连入狱,老母无人供养。再加上他多年科举不中而来的积郁在心,以及本就有些偏激的个性,种种因素堆积,徐渭的精神彻底崩溃,作出种种骇人之举,以多种极端的方式寻求自我了断,前后共达9次。

1566年,徐渭再次狂病爆发,将妻子锤死,被投入大牢。其后,经一众好友大力周旋,于7年后,才得以出狱。在他入狱的第二年,曾因母丧短期出狱料理后事。或许,正是生母的故去,以及他对母亲的那份巨大愧疚与不舍,才将他最终从狂病中,拉了回来。

1573年,大明万历即位,天下大赦,徐渭在好友的助力下,得以出狱。这一年,他已是53岁,须发皆白,形容枯槁,举目无亲,万念俱灰。

虽然神志恢复正常,但此后的徐渭,性情越发偏激。经几年休养,徐渭应好友所邀,从绍兴北上,到大明的宣府边镇充任文书。随后,他历经戚继光,李成梁麾下,参画边境攻防对策,并悉心教导李成梁长子李如松兵法要略。

在谢绝了戚,李多次挽留之后,徐渭回到了绍兴家乡。其后,在与诸多好友的往来中,徐渭坚持自行其是,不受任何束缚的个性,几乎把所有的友情关系,都搞得特别僵。其中,因对至交张元忭要求收敛的劝说不满,他曾激愤地说,“杀人死,不过颈上一刀,若如此倒是要把我剁了成酱。”

后来,徐渭索性闭门谢客,有人到访,便推门高呼“徐渭不在”。张元忭病故,徐渭去到府上吊唁,扶棺痛哭,完事自行离去,姓名也不留下。

晚年的徐渭,贫病交加,所写字画,大多被一众所谓门生晚辈,或骗或抢,折损大半。日子过得,也是饥一顿饱一顿,家中数千藏书,全被典卖一空。但即便如此,他也绝不会登门求人。万历21年,即1593年,徐渭去世,走完了他这难以言说的一生,终年73岁。

徐渭的一生,涉猎繁多,诗文书画,兵法戏剧,凡他接触学习过的,都在顶尖水平。对于他的了解,源于我看到他的一张画,《黄甲图》。当然,以我的愚鲁,也只有这种直接的视觉冲击,才能真正体会到他的非凡。

对于绘画,我并不了解,尤其是国画。但看到这幅《黄甲图》时,仍然被震撼了。不会国画,还是见过的,但图中这般大块大块的,浓淡不一的水墨泼成的荷叶,还真是头一回见。

水墨还能这么画?匪夷所思。这哪是作画,疏斜几茎撑起的,满满的都是情绪。浓重的,化不开的情绪,就这么随意的,铺展出一张荷叶。

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技法与情绪合二为一,不分彼此。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境界叫作,“心到手到”,于文化来说,可称之为“知行合一”,也可称为“天人合一”。孔子说,“吾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的就是这种境界。

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谓境界,其实就是与我们的人生成长相关,是我们在“知与行”两方面不断修习精进,以达到认知层次突破的说法。

凡文化一切,无不与人相关,以体现,抒发人情之强弱,作为衡量艺术优劣之标准。而境界的高低,正是在于对自我真性情的发掘和展现。由“我”一人,而及“众人”之人,所谓的“格物致知”,无非就是“推己及人”。所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才会有“一理通而百理通”的说法。因为,所有的这些文化艺术,都有一个最大公约数,“人”。

徐渭的成就,令人赞叹,而他的一生,实在让人不忍观之,过于惨烈,出于对他的尊敬,以及各位观感,文中我尽量大略言之。难道说,必有此遭遇,才能成就如此境界?也不尽然,另一位明朝大宗师王阳明,不就相对一生顺遂吗。

自幼的环境,人生的际遇,以及徐渭身体里过于充沛的生命力,种种因素合在一起,既成就了他的非同凡响,同时也超出了他个人身体,精神两方面的承受力,这恐怕才是解读徐渭这个人的途径。

所谓“慧极必伤”,我想不过如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看
他自称南腔北调人,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曾自杀九次而不死
徐渭的青藤书屋
我们都不能路过人生
单一幅写生卷就拍出1.27亿人民币,中国版梵高的凄凉人生
揭秘徐渭杀妻之谜:才子徐文长为何要发狂杀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