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报表中的商誉根本就不是一项资产!!!

(一)

报表中的商誉从严格意义上讲根本就不能属于资产,它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商誉不会导致未来现金流流入。商誉,究其根本,是并购中的一项亏损,是公司收购价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一直是报表中作为一项资产存在,这是不是掩人耳目?不过,如果被收购方情况不佳,就会天雷滚滚,那就是商誉减值。

路晓华0724:而且净资产公允价值基本都是偏高的!

马靖昊:说得非常对!可辨认净资产确认不充分往往导致商誉初始确认偏高。

Ferreye:商誉如果没有带来节节攀升的利润和滚滚而来的现金,就已经减值了。

马靖昊:减不减值,反正商誉在我的眼中就是费用,就这么霸道!

这里报表中的商誉指的就是并购中产生的商誉,即外购商誉。由于计量困难,自创商誉一直未能进入财务报表。

(二)

商誉的英文是goodwill,从字面上理解是美好希望的意思。假定A公司出资10亿元100%控股B公司,当购买B公司股权的时候,经评估,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价值是1亿元,但是A公司愿意花10亿元来购买B公司的全部股权。因此,在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减少了10亿元,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10亿元。并购后,A公司成了母公司,除了编制自己的报表之外,还需要编制合并报表。

所谓编制合并报表,简单地说,就是把母子公司报表加起来。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应着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属于集团内部交易,需要抵消。这样,长期股权投资减少10亿元,所有者权益减少1亿元,报表就编不平了,加上9亿元,作为“商誉”,它就平了。不过,一旦业绩达不到预期,9亿元的商誉账面价值很可能就是0,也就是并购时所花费的9亿元现金成为费用。

这就是所谓的“商誉”!它代表了并购时母公司支付的价款超过了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那一部分,是母公司在并购日那个时点愿意给出的溢价金额。
一家上市公司并购一家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是按照上市公司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确定,买亏了,就确认为商誉;买赚了,就作为投资方的营业外收入。这样处理,实际上让买亏了多付了钱的并购行为有了一个很美的说法“商誉”,将多付的钱先作为“资产”处理,以后等到'商誉'成为'伤誉'时,再减值作为费用。这样做是不是不合理?
在上面的例子中,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1亿,但是A公司却花了10亿买了它。很多小朋友问为什么A公司愿意花10亿去买,我只能告诉你,A公司有钱任性呗,反正买亏了就当资产,买赚了就当收益。无论如何,并购时对上市公司都是一件好事。再说一句,并购的钱也都是股民的钱,至于这些钱最后到什么人的口袋中了,天知道!

秦风笔记:商誉本身是很正常的溢价,因为譬如渠道、研发能力、流程等,并不能用资产负债表表达。从常理上说,谁也不会愿意按净资产价格出售自己的企业给别人。所以问题不在商誉,而在商誉的摊销方式。

柚柚live:国际会计准则商誉也不摊销的啊。

马靖昊:不要什么都学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处理方法要么是摊销,要么是减值。我认为,商誉没啥问题,不就是收购溢价吗?这一块溢价可直接处理为费用,就这么简单粗暴!这样,在收购时,企业就会认真考虑其利润能否承受这一块损失,不会如此轻易地套取股民的钱给相关方,然后,搞什么利润对赌来麻痹广大股民。

(三)
【案例:商誉减值的测试过程】嘉凯城将收购明星时代影院所产生的近3.5亿元商誉计提了2.6亿元的减值准备,其减值测试如下图所示。从图中数据,公司对于明星时代影院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估计不足1亿元,而除商誉以外的账面价值仅1190万元,而商誉却高达3.49亿元,为账面价值的近30倍,超过现金流折现价值的3.5倍。

我怎么觉得得这个测试过程有点装模装样,如果真是这样,这个会计简直就是神仙了!另外,我认为商誉减值测试主观性较大,容易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我问问大家,你们有谁上面减值测试的准确性,别说你是CPA,能出具无保留意见报告。商誉减值的测试不但难以验证,而且易受管理层的操纵,比如今年既然已经亏损,就多提减值,以便给来年留足空间“轻装上阵”,避免因连续亏损被*ST甚至退市。

千立方:商誉核算是会计准则设计的败笔。商誉作为资产,不通过摊销进入成本,而是做减值测试。测试不减值,放在账面不动;测试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往往出现减值的时候,就是地雷引爆的时候了。

马靖昊:是的,我认为,在并购时将产生的商誉直接作为“费用”处理,这样,既不要进行所谓的摊销处理(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商誉的使用寿命,如何摊销呢?),也不作主观性很强的所谓的减值测试。

烟花漂流客:的确如此,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老放在那儿膜拜干嘛呢?搞得人都看不懂公司到底盈利还是亏损。

(四)

又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季,商誉减值,从来都是年报期间上市公司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商誉暴雷”逐渐发酵,我在这里提醒,对于前期并购行为较多、并购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如果其收购标的业绩不及预期,请警惕商誉减值风险。下面是商誉排雷名单,请收好。

看看上面的列表,部分公司由于并购高溢价导致商誉占净资产比重远远超过100%,最高的甚至达到23倍多,这太可笑了吧!难道商誉所代表的所谓的超额盈利能力就这么牛逼!不过,我相信很多商誉到时候多半是显著降低未来业绩,甚至是天雷滚滚!

(五)

我对商誉一直是不信任的,警惕的,商誉对比企业净资产过大的企业,犹如头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掉下来。再说,自己的企业都做不好,难道收购别人的企业就能做好,甚至有些企业通过并购,一方面增大了自己的资产,另一方面套走了资金,而且还可以冠冕堂皇地美其名曰:做大做强。
不少上市公司由于商誉减值而导致业绩巨额亏损,公司高管和控股股东却一样赚得盆满钵满的,亏的是谁?还不是中小股民,将自己的血汗钱投入到公司当中,当时为什么要溢价这么多呢?当初的决策又是怎么做的?

一般不发疯:不溢这么多,公司帐上的钱怎么弄得出去!

化繁为简621:誉就是为了多忽悠钱创造的一个新词而已。

可以说,商誉已经影响到上市公司乃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有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警惕将「并购商誉」隐藏起来
高溢价并购潮涌 “隐性”商誉成地雷
商誉的两难——减值还是摊销
HIS1963: 要命的商誉 美的的一季报上有一项商誉...... 从57亿增加到273亿,财报解释是因为收购库卡。 什么是商誉? HIS查了一下百度...
都说影视公司纷纷“触雷”商誉风险:究竟什么是商誉?万达又何以“无惧风险”?
“商誉”和“商誉减值”是个什么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