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随笔:情绪之控制不可,管理不易,觉察尚能

由于观点看法根深蒂固,所以控制情绪很难行;不易做到包容不同观点乃至失误存在,所以管理情绪绝非易事;深刻体验看法导致情绪的逻辑线路,所以觉察情绪并反思才有可能。

看到一篇心理学文章,提出为何看似上班事情不多却会疲乏,做感兴趣事情比如打牌游戏倒乐此不疲,给出答案就是看不见的“情绪劳动”消耗心理能量极大,同时控制意志行为也在消耗能量。其实,说到底就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体现到情绪管理上产生劳神伤心之苦。

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体验,这个时候越是想控制情绪,越是容易失去控制,明知道不应该发脾气,却又忍不住失态宣泄。

比如因为某事情推进不顺,个体分析认为问题在于责任心不够,没有提前预测,不听别人合理建议,最后还要负责结尾,这时候会忍不住大为光火,激烈表达自己看法。表明自己看法没有错,但是这个直接怼明显是情绪失控,言行失态。

又比如,本来早就认为某事在于第三方处理不佳,讨论时候第三方却试图推卸,并提出非合规处理方式,立即引起大加讨伐,激烈批评,甚至扬言“换成我是负责人就会直接开除你”,当然也是失控失态失和。

这里就要分析情绪糟糕的根源是什么,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才有的放矢觉察处理。

由两个事例看出,关键在于当事者的“分析”与“认为”,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于事情的分析、解释、想象导致情绪出现,比如认为不负责任、不听取意见、事情走向大概率不顺,总之“不合心意”是“看不见”但“很实在”的情绪根源。

如果换个假设与分析,如:这是难免出现的问题,出现挫折难以避免,没有经验导致,现行规则严格,不是故意为之,总之合理化解释这些事情,情绪就会缓解的多,因为没有严重情绪也就没有失控与失态。因此,“是否符合心意”的主观解释是看不见却最实在的情绪根源。

这个理论解释并不稀奇,古希腊埃皮克迪特斯明确说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解释所困扰”。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据此进行研究情绪与认知问题,由此发展出“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这个理论的通俗解释就是,不是事情(A)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B)导致情绪(C)出现。

对于情绪的产生,更通俗的理解是,我们往往习惯于前因后果(A→C)的逻辑思维,即因为先发生了事情,才导致了情绪爆发,这是线性思维,也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行为模式,很多低级动物就是如此处理情绪的。问题真相在于,刺激与行为中间还有着看似迅速却实实在在发生的心理解释活动,也就是所谓的B。不同解释造就不同反应,也可解释为何会自嘲讽刺“人家嘴大”,以及“屁股决定脑袋”。

为何对于事情的解释与看法会如此强悍的产生激烈情绪,这就是人性的特点:捍卫自己观点如同捍卫荣誉和生命一般。

再继续追根求源,从更加本源的深度来讨论,就要回答:

为何有些人视自己看法不容挑战?

为何有些人坚信自己是对的?

为何有些人不能容忍别人观点存在?

情绪既然不可避免,那么表达情绪的方法一定可以选择,会有哪些更合适的呢?

由于观点看法根深蒂固,所以控制情绪很难行;不易做到包容不同观点乃至失误存在,所以管理情绪绝非易事;深刻体验看法导致情绪的逻辑线路,所以觉察情绪并反思才有可能。

(心理困惑,心理高见,欢迎交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是一切的根源?
写给那些经常有负面情绪的人
我是一切的根源
别让人生输给情绪!高情商的人,都这样做……
《写给失眠者的心理学》: 从心理视角干掉失眠
由埃利斯的ABC理论引发的11种不合理信念及合理信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