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伴你行|辩论赛:青少年成材关键非自身能力而是外部机遇之反方辨析

前言:这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随笔写下文字,现在看来更多是自我释压,照录旧文最大意义除了敝帚自珍,系统整理,若有启发也算幸事尔。

一、首先明确关键词定义

成材是指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这里必须要强调对社会有用,不是自己努力了就是成材。(辞海释义:1.亦作"成才"。 2.自然生成的材质。 3.可以做材料。亦以喻成为有用的人。)

关键是指事关事物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主要矛盾而非次要矛盾,是事物的主要方面而非次要方面。(辞海释义:①门闩或功能类似门闩的东西。②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办好学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③最关紧要的)

能力是指顺利有效完成某一活动需要的心理条件。作为个体内部因素,这只是成才的基础平台。(辞海释义: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机遇是指爱护自己、赏识自己、提醒自己、认可自己、鞭策自己的外在环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机遇关键作用。(辞海释义:境遇;时机;机会(多指有利的):难得的~。)

二、正方观点“能力是关键”及漏洞

从哲学角度,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自身能力属于内因,因此是成材关键。漏洞:人是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这是内因的依据,但不能因此说内因就是关键,好比人活着要通过嘴巴吃饭,可我们不能认为活着的关键在于有嘴巴;人们交流沟通要通过嘴巴,然而嘴巴却不是沟通的关键。

从现实角度看,能力提高促使自我成长,我努力我成功。自身能力作为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条件,这是绝大数人都具备的,需要却不是关键,比如婴儿学说话学走路,都是在父母鼓励支持的外部环境下完成的,印度狼孩真实故事,说明没有人类养育这个机遇,就不会说人话,莫论成材。(貌似不是青少年了,呵呵)。伤仲永的故事,原本有自身能力的青少年,由于外部环境影响造成“泯然众人焉”,反面说明机遇重要性。“孟母三迁”的典故,则是正面证明环境机遇最关键。

三、反方观点“机遇是关键”及证据、漏洞

从定义角度,人的能力差别无几,能够成材在于机遇。能力人人有,成材不是人人行,“严师出高徒”。(漏洞: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反驳师傅关键啊)

从历史角度看,机遇大于能力。家庭关爱,学校教育,社会和谐,这都是青少年成材路上的机遇,历史上的战争年代,常年战乱的非洲国家,这些青少年们长大成人都艰难,何论成材?请问对方辩友,对他们来说能力关键还是机遇关键。

从人性角度看,能力只是一厢情愿,还是机遇关键。中国上世纪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没黑没白干活,吃不饱穿不暖,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农村大包干,同样的农民同样的土地,吃得饱穿得暖,还有余粮与闲暇了。

从制度角度看,能力不如机遇关键。文革期间,阶级斗争无限上冈,只要划入被斗争阶级,一辈子不能翻身,性命随时不保,老舍这样的人都要投湖而死,机遇环境关键还是能力关键吗!那时候根据你的出身,推荐上大学,家庭身份决定无数人的命运,小平同志上台后,恢复高考制度,才使得人才辈出,没有制度这个机遇,哪里有你能力发挥,能力关键还是机遇关键?

从现实事实角度来看,机遇大于能力。这个辩论赛为例子,因为老师筹备这个活动,才让我们锻炼能力,没有辩论赛这个活动作为机遇,我们哪能辩论,都还在教室埋头学习呢!再说,你认为是你能力强才来这里辩论吗,如果换个同学来一样可以啊,换个选拔模式未必是你来参加啊,你的能力只是起点罢了,重要的是机遇来了,你要抓住。机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从心理学角度看,机遇激发人的意志力。动物活着就行,人要成材需要激发能力,靠什么,依靠机遇!我们知道人要有梦想,为什么要举办这个辩论赛,就是通过比赛激发我们意志力斗志能力,比赛就是机遇。半途而废的成语故事,东汉时乐羊子的妻子,丈夫寻师求学,想家归来,妻子说织布一寸寸地积累下去,如果割断就会前功尽弃,现在读书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被妻子深深感动激励。换做另一种妻子,会这样嘛。

四、关于辩论的思考

心理世界包括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意志)、心理状态(意识、注意)、心理倾向性(需要与动机)、心理稳定性(能力与人格)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本质上,我们生活在心理世界中,因为每个人都是通过感觉器官认识并用大脑来思考这个世界的。

那么辩论也是如此,也是心理活动而已。认知是一个过程,从单一的感觉认识开始,到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的知觉认识,然后有了记忆,想象,最后发展到思维形式。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科学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思维的典型特点是讲逻辑,讲道理,讲因果,讲先后,是客观的,符合增多减少原理,促进我们认识水平。这样来理解思维特点,其实是有着误解的,或者说是人类的自恋,更准确说是希望驱使。因为人类真实的思维不是这样的,才给思维下了个这样的”政治正确“的定义,其反映出我们对思维的美好向往。真实的思维其实是主观的,包含主观臆断,也有为了认识客观世界逻辑构建起来的。

辩论作为心理思维活动的形式,自然有着心理世界的特点,即主观、体验、不讲逻辑、固有规律、增少减多原理。当然还有着逻辑、道理等要求,实际上通过表现的逻辑与道理说着非逻辑与强词夺理的话语。因此辩论就是各说各话,也就没有了对错、是非、好坏、高低、大小、多少、正反、敌友、黑白等等对立现象。所谓对立,就是统一,没有对立也就没有统一,这就是哲学上的三个规律之一的对立统一律。好比手心手掌是一体两面,硬币的正反面互为依存。

那么参加辩论,最重要的是体验,这也是贵在参与的真谛。

针对这个辩题,可以思考这样一个故事:如果自己成功了,我们往往认为是个人能力导致的,如果看到别人成功了,我们则往往认为是别人机遇、运气好的结果。是不是很有趣,其实,这就是人性,人的心理特点。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其实是讲道理与讲心理的区别。存在就是被感知,发生就是被体验,最好再记录,如此而已。

                                                                                                                                                                                                          2015/12/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态、心情及其他
3-6岁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小学学习常吃亏,说说怎么培养
精彩排比金句 让材料灵动起来
创业的真谛:不解难题与降维打击
如何加强逻辑思维能力?
自我否定,是一个人失败的起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