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靳秀兰:荆轲塚前思荆轲
荆轲塚前思荆轲


作者/靳秀兰

 一把匕首,划破长空。你存留于世的,是什么?爱国,正义,忠勇,以及那充满死亡的荆棘。夕阳西下,倾听,那属于你的挽歌。

                                                             ----题记

易水河畔,西风猎猎,满座素缟,徽音破空而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侠客荆轲行刺秦王途中吟出的一首慷慨悲歌。

       荆轲,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当卫国成为秦朝的附庸国后,便离开家乡出游列国,随后到了燕国,由燕之处士田光推荐给太子丹。当秦兵直逼燕国时,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刺杀秦王。在秦宫,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中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朝歌乡志》记载:“荆轲墓冢,在城南三里许,折胫河北岸。轲为淇人,刺秦失败后,淇地人重义行,乃收其尸葬于此。”作为淇县人的我,数次路遇“荆轲塚”的标志牌,不去瞻仰,实在遗憾!丁酉年正月十二下午,天气阴郁寒冷,我满怀敬畏之情,独自前往,走了约四十分钟,终于觅到了荆轲塚。

       荆轲塚静静地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中,除了我,看不到一个游客,很寂寥。走进景区以后,我仔细打量着荆轲塚,塚呈金字塔形土冢,高约六米,占地约有三十平方米,上面长满了荒草和荆棘。我沿着荆轲塚周围的甬道彳亍,发现塚的后半侧有大片的芦苇——洁白而柔软的苇絮在风中摇曳着,宛如在诉说着什么。

       诉说着什么呢?绕回到荆轲塚前,方发觉塚前的四个文化浮雕柱上不仅有画面,还有文字。浮雕柱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图文并茂,从右到左,依次生动地记录了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兵逼燕都”“太子策计”“叩请荆轲”“蓟城托义”“易水壮歌”“咸阳觐见”“神勇刺秦”“义士还乡”等十二个情景再现,看完,唏嘘不已,返家途中,边走边咀嚼着荆轲其人——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大略驾群才的秦王,不可一世,有着百万雄兵和万里疆域,还有身边的重重护卫,然凭荆轲一己之力,就要一举生擒或击杀秦王,岂不是以卵击石?秦王是他杀得了的吗?他没想到自身的安危吗?

       我想,荆轲一定会考虑到这些问题,他明白刺秦王必死无疑,临行前的《易水歌》不就是一首诀别诗吗?但是,荆轲是一个豪侠,为了国家的利益,毅然走险,“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刺杀秦王的不归之路。荆轲虽不懂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秦一统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不避艰险、视死如归的壮举和胸怀家国、勇敢执着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吗?

        荆轲,是一个勇士!

       有人说,荆轲刺秦王失败,是因为他有勇无谋。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连司马光也说:“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荆轲真的没智慧吗?

       窃以为,荆轲刺秦王失败,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盲目地说荆轲是一介莽夫而没智慧是不准确的。为了此次秦国之行有信,使秦可亲,荆轲向太子丹提出“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的要求,此乃其智的表现之一;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并说服樊将军自献秦国“欲购之千金、封邑万家”的首级,此乃其智的表现之二;既至秦,以厚礼笼络秦王宠臣蒙嘉,让其事先在秦王面前为燕国美言,此为其智的表现之三;至陛下,当秦武阳色变振恐之时,荆轲顾笑秦武阳,一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更表现出他的机智敏慧。

荆轲,是一个智士!

更有人把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归咎于他的剑术不精。陶渊明在《咏荆轲》一诗中亦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那么,荆轲的悲剧真的是剑术不精吗?

诚然,荆轲的剑术并不超群绝伦,在前往燕国途中与盖聂论剑,曾被盖聂“目之而去”,但我认为,荆轲是有自知之明的。考虑到入秦之不测与责任之重大,在他的计划中,除了上殿近秦的必备诱饵——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的督亢地图外,还必须要找一个得力的助手,“臣有所善客盖聂未至,欲俟之以为副。”他已有了合适的人选,虽然“其人居远未来”,但是荆轲相信他会来的,而且荆轲也为他准备好了行囊“为之治行”。可是,就在这“顷之”的等待之中,太子丹急躁且多疑,责之逼之:“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怒叱太子丹道:“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怕自己被太子误解,于是“请辞决矣,遂发”。而副使秦武阳徒有虚名罢了,当荆轲一个人在宫殿追逼秦王时,秦武阳在哪里? “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的风险比荆轲原来预期的成倍地增加了,倘若荆轲所等的那个“善客”与他一起上殿,情形还会是这样吗?

       从整个事件发展中,可以看出荆轲虑事的周全和识人的眼光,可惜,令人扼腕长叹的是:太子丹既不了解荆轲志在必胜的深谋远虑,也不了解荆轲抵抗秦暴的坚定心志。所以,荆轲的悲剧,不是剑术高低的悲剧,而是一个貌似“知遇”实则“不遇”,看似“相知”其实“不知”的悲剧。

        荆轲,更是一个可敬可叹的悲剧人物!

       荆轲,你绚烂地倒下,眼中带着不甘,但你深入虎穴、挑战强者的勇气实在令人钦佩!你是一个时代的化身,你虽败犹荣!“悲歌易水寒,千古见精爽”,我读你,知你,懂你,你是一个爱国志士,勇士,智士,更是一个可敬可叹的悲剧人物!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踏着旷野的荒草,去寻觅荆轲远去的踪迹时,沉默的土地似乎在昭示我:沧桑易变,正气不泯,忠义犹在,只有为拯救劳苦大众而英勇献身的壮举,才能在神州

大地上升腾起永远不落的炫丽光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人的英雄观
“荆轲刺秦”行动前,易水边的荆轲在等待谁?
荆轲——那些年,我惊艳了历史
《大周王朝》之五十三:荆轲刺秦
荆轲:名刺客是怎样“造”成的
荆轲刺秦王,到底是荆轲的刺杀技术不行?还是秦始皇太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