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曾是硬通货:不到一两的小龙团值二两黄金
茶文化系列专栏之⑥
出品:抱朴艺文工作室

在中国,茶作为货币的时间几乎和人们饮茶的时间一样早。——威廉·H.乌克斯(William H·Ukers),《茶叶全书》

到了12世纪前后,砖茶的饮用变得非常普遍,竟然成为中亚很多地区的“硬通货”。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一、藏蒙等游牧民族“不可一日无茶”

宋代茶习俗

我们上一篇文章介绍了中俄两百年茶叶战争,其中提到,在早期,俄国人获得的茶叶,虽然原产地是中国,但却都是从蒙古人那里得来的。这其实间接表明了,产自中国南部的茶叶,大量流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地。

张家口宣化辽墓茶壁画(一)

不过,蒙古人并非唯一一个喜欢和汉人进行茶叶贸易的游牧民族,藏族、回纥(回鹘,后来的维吾尔族)、党项等游牧民族都是茶马交易的参与者。唐代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曾记载:“(饮茶)……始自中原,流于塞外。往年回鹘人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由此可见,饮茶这一习俗,从汉人传播到了塞外游牧民族,被培养出喝茶习惯的游牧民族,则通常拿马匹来换取中原汉人的茶叶。而且,看《封氏闻见记》这一记载,在唐朝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茶马互换交易,但还未曾形成一种国家层面的统一制度。

张家口宣化辽墓茶壁画(二)

这些游牧民族生活在从青藏高原到西伯利亚的广袤亚洲高地上,那里的气候并不适合茶叶种植,但他们却一日不可无茶。因为,茶叶提供的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对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尤其弥补了游牧民族很少吃蔬果的饮食缺陷。古代人虽然并不懂这些,但茶叶提供的温和的刺激性(喝茶能够提神)、解油腻的特性,却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所以,这些游牧民族就养成了“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饮食习惯。

二、宋朝正式建立茶马互市制度

中原人饮茶的历史虽然据说有几千年,但真正在民间大范围流行,已经是晚唐,也就是陆羽《茶经》诞生的时期。巧合的是,史书记载的中原和外藩人较大规模茶马互换,也是在同一时期。这就印证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在中国,茶作为货币的时间几乎和人们饮茶的时间一样早。”

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唐皇室“文思院造”宫廷金银器茶具

不过,这一时期,具体怎么来用茶叶定价马匹,文献记载中并无特别明确的数据。而茶马互市,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神宗在熙宁七年(1074年)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其政,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北宋买马数量约在一年15000至20000匹左右,最初易马茶用一驮(100斤)易一马,后比价不断上升,至南宋数十驮茶尚换不到一匹善马。最多时每年用博马茶逾1000万斤,约为蜀茶产量的三分之一。

清宫旧藏中型普洱团茶

这个时候用来交换马匹的茶叶,已经是压制成饼状的“团茶”。北宋文学家、画家张舜民在《画墁集》中记载:“……有贵公子使辽,广贮团茶,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彼以二团易蕃罗一匹。”这个记载就十分生动了,北人(那些游牧民族)从此之后只要“团茶”,不给压制成茶饼就不收,而且“小团”更受欢迎。

出土茶叶(汉代)

宋朝的这种“团茶”跟现在的普洱茶饼,在外观上已经极其相似了,就是圆形饼子,但它并不对应某一种具体的茶叶,只是针对“散茶”而言。其规格十分固定,一开始的“龙团”、“凤团”都是8片一斤,如果是100斤茶换一匹战马的话,就是数出来800片茶饼付款就行了。至于更受欢迎的“小团”,则是后来推出的“小龙团”、“小凤团”,20片一斤。

三、茶饼、茶砖成硬通货,充当“一般等价物”

这个时候,茶叶已经是这些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就成为了很多地区的“硬通货”,它逐渐开始扮演了“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的角色。

美国学者威廉·H.乌克斯在现代茶叶巨著《茶叶全书》中写道:“在与深处内陆的部落(往往是游牧部落)进行交易时,纸币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具有神秘价值的各种硬币(注:例如铜钱)同样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茶——经过压缩后制成货币——可以用作消费品,也可以用来换取其他物品。不同于经常贬值的真正货币——真正货币距离发行地越远贬值越厉害——茶是距离中国茶园的距离越远,价值越高。最初作为货币的茶是用牛做动力的设备压制而成的粗糙的饼状茶,后来它为机器加工的硬如花岗岩的砖茶所取代。直到今天,砖茶仍在中亚一些极为偏远的地区被用作流通的货币。”

厉害了我的中国茶叶!历史上这些游牧民族本来没有货币,自从有了茶饼子,就有了“钱币”了。这个时候,欧洲人使用金币、银币,中国人使用朝廷发行的铜钱,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则使用“茶币”,出去买东西,就掏出一个或者几个小茶饼来付款。按照20片一斤来计算,“小团”折合下来每饼大约重30克,也就比现在的人民币一元硬币大一圈而已,说是茶压制成的钱币非常传神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小团”比“大团”更受欢迎,因为“零钞”比“大钞”更方便使用啊。

印尼“黑石号”唐代沉船中出土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荼盏子”瓷碗

英国社会人类学专家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在其著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中也曾写道:

“通过丝绸之路,以及很多其他路线,如从中国西南部到西伯利亚、从中国到中东的伊斯兰文明社会的路线,砖茶的交易量激增。因为路途艰险,相当数量的茶叶是靠肩挑背扛运抵这些高海拔地区的。到了12世纪前后,砖茶的饮用变得非常普遍,竟然成为中亚很多地区的'硬通货’。将茶用作流通货币,诠释了货币作为价值衡量尺度、交换媒介和财富存储等主要功能。茶叶分量轻,可以制成统一的砖块状,而且它本身具有价值。它还具备相较于银币和纸币的一个巨大优势——如果身处绝境,可以将它用作食物充饥或用水冲泡后饮下。和丝绸一样,茶成为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的骑兵想从中国得到的为数很少的几种物品之一。”

四、比一元硬币大点的茶饼就值二两黄金

麦克法兰提到的12世纪前后,恰好对应的就是中国的宋朝时期,但他提到的是“砖茶”(茶砖)并非茶饼。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广东思普贡茗茶业有限公司·茗六福茶行创始人王蓝指出,这并非麦克法兰的研究有误,而是在同一时期,宋朝人出售给异族的茶叶,既有压制成茶饼的,也有压制成茶砖的。至于《画墁集》记载的“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前几百年,中国人在茶叶贸易中都处于绝对优势,不需要去迎合外藩。

宋代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

更重要的是,这些游牧民族,除非是他们中的“王公贵族”,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团茶”。大小龙凤团茶最初都是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的,原料茶的选择就十分考究,制作时候还要压出精美的龙凤纹饰,并“胶以金缕”,这样制作出来的茶饼,价比黄金。

《北苑贡茶录》的团茶模具茶样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二中记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宫人往往镂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一饼小龙团或者小凤团,重还不到一两,价钱就值到了二两黄金,一代名臣欧阳修在朝二十余年,亦仅得赐茶一饼。这样贵重的茶叶,就算是宋朝达官贵人,能品尝一次也都要回味良久,词人李清照的一首《鹧鸪天》就专门提到“酒阑更喜团茶苦”。那么在游牧民族地区充当“茶币”的茶饼子又是什么呢?真相就是,茶分三六九等,宋朝人把比较廉价的低品质茶叶压制成“粗糙的饼状茶”拿去交换马匹了,后来为了继续压低成本,干脆把更粗劣的茶叶压制成“统一的砖块状”专供茶马贸易,因为压制茶砖比压制茶饼要省人工,而且运输起来也更加方便。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中的饮茶场面

这种压制茶砖用于茶马互换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在此期间形成了著名的“茶马古道”,中国的茶叶也沿着这些道路,被输送到中亚,同丝绸之路汇合后,再去到更遥远的西亚、欧洲。

芬兰东方学家古斯塔夫·约翰·兰斯特(Gustaf John Ramstedt)研究发现,直到20世纪初,茶叶依然扮演着“货币”的角色,“主人要在乌尔格(乌兰巴托)的市集上买羊肉或其他任何东西,仆人必须跟着,还要背上茶砖。不管从哪一方面比,茶作为支付手段总是比哈达(或长或短的丝织品)可靠。但茶砖外皮容易剥落,边角容易磨损,稍微过几道手就不能再流通了。缺损严重的茶砖的最后贡献就是煮成茶汤喝了。可以说,蒙古人一直都在喝钱。”

不知道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在拆茶砖,感受一下,有没有撕人民币的感觉?


参考资料

艾瑞丝·麦克法兰,艾伦·麦克法兰.绿色黄金[M].杨淑玲,沈桂凤,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

William H.Ukers, All About Tea II, 399(New York, 1935)

封演 ,《封氏闻见记》

张舜民,《画墁集》

欧阳修,《归田录》

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明英宗实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可不能乱撬,普洱茶撬茶的方法
茶百科:普洱茶砖、茶饼、茶坨正确的打开方式
散茶,茶饼,茶砖,同种普洱茶口味确大有不同!
茶饼这样撬,方便泡,碎茶少!
茶币说
教您如何轻松撬开普洱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