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中国历史上引进的农作物,各种蔬菜水果农作物传入中国时间表,高考地理常考的主要农作物和水果分布、生长习性|农作物|冷凉|水稻|种植|红富士

中国引进外国作物有一个特点,但凡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传入中国的;还有一种是带“番”字的,就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第三种带“洋”字的,洋葱、洋白菜等等,可能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所以,带“胡”、“番”、“洋”的作物,大体上指示了我们这些作物传入中国的不同时代。

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中曾高度称赞中国人来乐于接受外人所能提供的好事物,“采纳许多有用的外国植物以为己用,并把它们并入自己完整的农业系统中去”。

一、番薯
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薯,大明万历年间引进,“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
这玩意很好吃,可是吃多了会很难受。。。。。

二、胡椒
中国本土培育的是花椒,还有茱萸,端午节的茱萸,这是中国古代的本土辛料。胡椒至少在南北朝传入中国,开始与花椒分庭抗礼,成为中国辣味食品的主要调料,大明名医李时珍自称从小就嗜食胡椒。
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肠胃寒湿者宜之。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

三、马铃薯
为印第安人驯化,大明时代传入中国,由于耐寒、耐旱的特点,在我国南北得到广泛种植。
土豆本身不是很好吃,但是却非常能够入味,和大肉在一起炖,那叫一个香喷喷!而醋溜土豆丝,自有其一番独特风味。

四、番茄
番茄是明代时传入中国的。但很长时间作为观赏性植物,被写入群芳谱里,种植也不广泛,直到十八世纪后,才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
我至今依然搞不清,西红柿究竟是水果呢,还是蔬菜?

五、葡萄
中国自古有野生葡萄,也有人工培育的葡萄,但是中国大量的培育葡萄是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的事,张骞通西域以后,带回两个最重要的物种,一个就是葡萄,还有一个是苜蓿。
葡萄美酒夜光杯,究竟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呢,还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六、花生
原产美洲巴西,大明时代引进。
花生油估计是最普及的食用油了吧,你敢说你今天没用过花生油?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将油炸花生米和米饭掺着吃,其香味至少增加五倍,不信你就试试看。

七、核桃
又叫胡桃,原产西亚,引进中国可能是在东晋时期,因为是在东晋时期的书上最早有记载。
核桃据说可以健肾补脑,味道也不错,就是太“难”吃了!大家平时是怎么弄出核桃仁的,有什么好方法,不妨说说。

八、芝麻
又称胡麻,原产西亚,南北朝以前引进。
黑芝麻是道士延年益寿的法宝。黄芝麻糕点必备,芝麻酱拌菜常用,香油很香。小时候一听见黑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九、辣椒
原产墨西哥,大明时代引进。
现在很多地方的人没了辣椒,就吃不下饭。辣条早已成为世间第一美味。

十、菠菜
原产伊朗,至少在唐代传入中国,当时还是波斯,贞观二十一年,尼泊尔国王那拉提波把菠菜从波斯拿来,送到长安献给唐皇,从此菠菜在中国落户了。
看来原产中西亚的还真不少,可以想见当时那里农业的发达。
我觉得菠菜拌着更好吃,不宜弄的过熟过烂,否则很难以下咽。

十一、西瓜
原产于非洲。唐代引入新疆,五代时期引入中土。
我们这里的茶淀瓜,沙瓤的,非常甜。据说西瓜皮可以做菜,但没试过。西瓜这东东很水,夏天吃最好,解渴利尿,而秋后吃的话,很容易拉肚子的。

十二、胡萝卜
原产地中海沿岸,时珍曰∶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
据说兔子很爱吃。

十三、玉米
又名番麦,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原本是体型很小的草,经美洲原住民培育多代后才出现较大型的玉米。大明时代引进。
现在北方农村,到处都可以看到玉米地,堪称青纱帐,不知道南方情况如何。

十四、向日葵
原产南美洲,大明时代引进,最早叫做西番菊。
现在的葵花籽,已经成为了零食之王,女士们哪有不爱嗑瓜子的?

十五、腰果
原产于巴西东北部,大明时代引进。
这可是一个劲头很足的食品哦,吃多了你就明白了!腰果和虾仁,堪称绝配!

十六、黄瓜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最早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不过黄瓜似乎并不黄。
感觉黄瓜还是生着做拌菜最好,一旦弄熟,了然无味。

十七、大蒜
又称胡蒜,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自大汉时代张骞出使西域,把大蒜带回国安家落户。而中国本土蒜则称为小蒜。
大蒜好是好,就是有些人吃了之后,嘴里会生出某种味道,让人生厌。

十八、南瓜
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明代传入我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3] 另一说为中南美洲,很早以前就传入中国,因而有“中国南瓜”之说。
有的地方叫南瓜,而有的地方又叫北瓜,到底是南还是北啊,搞晕了!

十九、开心果
原产于伊朗,大唐时代引入。
很喜欢这个名字,一语双关。

二十、烟草
原产南美洲,大明时代引进。
明崇祯年间曾有诏谕明禁吸烟,所以烟草虽然传到浙东一带,但吸用的人很少,士大夫间更是耻于吸用。抗清将领钱肃乐在军中发现他的族弟钱文卿吸烟,就怒鞭之,以申军纪和家法。
满清入关,明朝颁发的禁烟令也废弛了。于是,烟草便在沿海和内陆迅速广泛种植开来。满清时代成为我国烟草吸食消费的第一个高峰。

二十一、占城稻
大宋时代引进,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占城稻的引入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十二、棉花
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陆,则在大宋时代。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注意,棉花不是花。

二十三、蚕豆
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部至北非,大汉时代张骞自西域引入中原。
下酒好菜!

二十四、石榴
原产巴尔干半岛至伊朗及其邻近地区,大汉时代张骞引进。
中国传统文化视石榴为吉祥物,视它为多子多福的象征。

二十五、甘蔗
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大宋时代开始大量种植。我们这里叫甜杆。
南方的甘蔗林啊,是那样牵动战士的衷肠!

自从中华文明诞生以来,中华民族就与其他民族有着长时间、大规模的交流互动,在中华文明的许多成果传入世界的同时,世界其他文明的很多成果也传入中国。有人统计,传入中国的农作物在我国现有农作物中(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 ,约有四十多种是来自国外的,其中约二分之一又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这些作物传入我国后,不但是增加了我国作物种类,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带“胡”、“番”、“洋”的作物,一般都是从国外传入的。凡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传入中国的,如胡椒;还有一种是带“番”字的,就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如番瓜;第三种带“洋”字的,洋葱、洋白菜等等,可能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

先秦 (公元前221年之前)

1.小麦:原产西亚,约4000年前传入。

2.大麦:同上。

3.高粱:原产非洲,西周时沿埃及→印度传入。一说宋元时期才传入。

4.皮燕麦:原产欧洲。裸燕麦(莜麦)原产中国。

5.藕:马王堆汉墓出土过一锅藕汤,然而藕是从南亚传入的

6.萝卜:古称“莱菔”,《尔雅》名“芦萉”,现倾向于地中海沿岸起源说

7.姜:倾向于原产东南亚说。传入时间不明,孔子有“不撤姜食”,《吕氏春秋·本味》有“阳朴之姜”。

汉(前202—220年)

张骞出国一趟,带回来很多好吃的:

1.葡萄;

2.核桃;

3.石榴;

4.黄瓜:原称胡瓜,南北朝时石勒改叫“黄瓜”(随着石勒解锁黄瓜新功能,黄瓜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5.蒜;

6.蚕豆;

7.旱芹;

8.香菜(或说唐朝始传入)。

汉代传入的还有:

9.豌豆;

10.芋头:原产东南亚 ;

11.莳萝(洋茴香),一说唐朝传入;

12.胡椒;

13.大葱(小葱是先秦由北方传入)。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0年)

1.茄子:由印度传入(最早以茄子为蔬菜记载见北魏《齐民要术》,当时已是寻常蔬菜,可见栽培肇端早于此);

2.扁豆:由东南亚传入;

3.茉莉: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歌唱响世界。实际上,茉莉的原产地是印度。西晋传入我国;

4.核桃:原产西亚和南欧,晋朝传入我国。

隋、唐、五代(581—960年)

1.无花果:原产西亚,唐时传入;

2.菠菜:由尼泊尔传入;

3.莴苣:隋代传入;

4.开心果(阿月浑子)——至晚于唐代,由中亚传入,《阿月浑子生产现状及研究进展》;

5.芒果:据说由唐僧取经时带回的种子,但现在的芒果是荷兰人在台时引入的。

宋元(960—1368年)

1.西瓜:原产非洲,唐时入西域,宋时传入中原;

2.丝瓜;

3.胡萝卜(一说仍是张骞带回国的);

4.香蕉:原产东南亚(一说中国是原产地之一,然而古称“甘蕉”是否确为香蕉,存疑);

5.哈密瓜:南宋时期第一次有文献记载。明以前中原基本很少吃到。明以后也是作为贡品的;

6.棉花:原产南美洲和印度。宋以后棉花分三路传入我国:第一路从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第二路从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第三路从中亚传入新疆和河西走廊。

明(1368-1644年)

1.菠萝:原产巴西;

2.辣椒:原产美洲,明末传入 ;

3.南瓜:明末清初传入;

4.苦瓜:郑和带回国;

5.土豆:原产美洲,明末传入种植;

6.甘薯:原产美洲,万历年间由东南亚传入;

7.向日葵:原产美洲;

8.玉米;

9.花生:原产美洲。

土豆、红薯、玉米、花生传入中国,极大缓解了人口增长附带的粮食压力,为清代人口大爆炸提供了条件(清顺治十二年人口1.2亿,到咸丰元年4.3亿)。

清(1644年—1912年)

1.草莓:中国有野生品种,清中叶从国外引进良种;

2.番木瓜:明末清初,原产墨西哥;

3.苹果:中国原产的苹果叫“柰”,又称沙果,今天常见的苹果是清末引进; 4.菜花:光绪朝引进;

5.卷心菜:清初引进,原产欧洲 ;

6.洋葱:清末引进,原产西亚;

7.番茄:明代有记载,现在倾向于18世纪引入种植说,有报道指西汉墓发现番茄种子,证据尚不确凿;

8.西葫芦;

9.生菜:原产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国。

民国

1.可可:原产美洲热带,中国于1922年在台湾开始引种;

2.烟草:原产南美洲。

那么我们原生的究竟有什么?

1.水稻;

2.白菜:半坡遗址发现过白菜籽,但今天常见的白菜,可能仍然是由地中海一带分多次传入中国的,同时传入的还有油菜;

3.小米(粟);

4.糜子;

5.龙眼;

6.梨: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

7.橙子;

8.樱桃;

9.韭菜;

10.冬瓜;

11.大豆;

12.山药;

13.茭白;

14.黑木耳;

15.葫芦;

16.枇杷;

17.枣/酸枣:1200万年前中国已有枣树分布(曲泽洲.1987);

18.杏:中国是杏原生起源中心之一,另外中亚和近东也有原产品种;

19.桃子;

20.中国李(与今市面常见的黑布朗略不同);

21.榛子;

22.栗;

23.猕猴桃:古称“苌楚”,20世纪初传入新西兰,改良为奇异果,今新西兰是最大的猕猴桃出口国;

24.荔枝:中国荔枝发源于中国本土,很可能是云南、海南、广西、广东的野生品种驯化栽培。较早见载于《西京杂记》和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25.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

26.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27.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28.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

29.绿豆:中国是他原产地。古代叫它菉(LU)豆。西汉司马相如的赋里就提过菉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30.芝麻:原产我国云贵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中,发现有古芝麻的种子,证实了中国是芝麻的故乡。

一、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区位

世界上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也称“工业原料作物”、“特用作物”、“工艺作物”,指主要供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淀粉作物、嗜好作物、饮料作物、橡胶作物、染料作物、药用作物、香料作物、芳香油作物等)的分布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区位

名称

主要分布区

生长习性

农业区位的选择

粮食作物

水稻

“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

喜高温多雨、地势低平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6°N)

玉米

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

喜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小麦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

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冬小麦一般秋播冬收,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

糖料作物

甘蔗

拉丁美洲、巴西、古巴、亚洲,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甜菜

亚欧大陆、北美的中温带地区,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饮料

茶叶

亚洲的印度、中国、斯里兰卡

喜高温多雨、怕涝

红壤等酸性土壤

咖啡

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现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埃塞俄比亚等

喜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无霜害、年均温在20°—22℃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1800毫米,荫蔽较好,湿度较大的山地生长

可可

可可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现以非洲为主,拉丁美洲亦生产

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雨量分配均匀

要有较高的树木在它上层作荫蔽保护,本身抗风力弱。所以在热带雨林带海拔较低处,可可树生长茂密。

纤维

剑麻

剑麻原产于墨西哥,从西沙尔港出口,因而也叫“西沙尔麻”。现非洲的坦桑尼亚占世界总产量的60%。

喜高温耐旱

黄麻

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省最多

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

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亚麻

温带地区的中国、俄罗斯等

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

长日照作物

橡胶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喜高温多雨

棉花

美国中央大平原、埃及、中亚;我国则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南疆

喜高温

光热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

水果

柑橘

原产于我国,北起秦岭南麓,南到雷州半岛,西起藏南察隅,东到台湾岛都有出产。

喜温润,怕寒冷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一般分布在长江以南,但成都平原例外)

苹果

辽宁、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出产最多

喜光、较耐寒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油料作物

花生

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产量占全国1/3以上

喜温干燥、砂质壤土

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

油菜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

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

芝麻

原产于非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暖温带、亚热带种植最多,主要分布在河南

喜温耐旱

要求积温在3000℃以上,不耐霜,不耐涝。

胡麻

西北内陆地区

油棕

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湿热森林地带。

喜高温多雨、充足阳光和湿润肥厚的沙壤土

大豆

原产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黑龙江为最多。

为中温作物

要求积温在2000℃—3000℃,需水较多,对土壤要求不严

出口农产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等地

农作物生长季节

油菜秋季种植,主要生长季节在冬季,春季收获。

棉花则是早春播种种植,秋季收获。南方也有秋冬季播种夏季收获的。

水稻在南方有单季,是初夏种植,秋季收获;双季则是春末种植夏季收获早稻,晚稻是夏季种植秋季收获。

由于棉花和油菜在南方要经过冬季,所以受雪灾的影响比较大。

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

黄瓜、苦瓜、丝瓜等瓜果类蔬菜及豆类都是短日照作物,正常收获时间是夏季;

白菜、葱、蒜等是长日照作物,一般秋季种植,春天收获。

任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春提早,二是秋延后。

细分:

油菜:北方小油菜原产我国西部,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

北方

春小油菜的生育期60—130天;

冬小油菜130—290天。油菜的阶段发育比较明显,冬性型油菜,春化阶段要求0—10℃,需经过15—30天;春性型介于春、冬型之间,对温度要求不甚明显。油菜为长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时数为 12—14小时,能满足日照要求,开花结实小增加日照,可以提前开花结实。反之,则延缓发育。

棉花:温度是决定播期的重要依据。一般在5厘米地温5天稳定通过14℃时,就是棉花的播种时期。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棉花适宜播种期是4月中旬。

南方的主要作物:

1、水稻:南方:早稻2—4月播种,中稻5—6月播种,晚稻7月播种,收获期分别为:7—8月,9-10月,11月;

2、玉米:播种期2—4月、7-9月,收获期6—8月、10-11月。

3、番茄:秋季:9-10月播种,收获期12-4月,11-12月播种,3—5月收获,3-4月播种,6-8月收获,5—6月播种,8—9月收获。

4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长江中下游是指从湖北宜昌市到上海入海口。

其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其次是小麦、玉米、红苕、甘蔗、芝麻、菜籽、碗豆、胡豆等。

五谷丰登,哪五谷?粟、豆 、麻、麦、稻

三.影响农业灾情重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的影响

(1)气象因素:我国大部地区属亚洲季风区,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地形、季风和台风等因素影响,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之间变化也很大,这也是易形成水灾、易造成旱灾的原因之一。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若依多年平均年降水量400毫米等值线,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太行山麓向西南延伸至青海、西藏的那曲、日喀则等地划—线,此线以北和以西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少雨地带约占国土面积的45%,气候干燥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此线以南和以东,虽然年平均降水总量不少,但受夏季风的影响,雨量集中。东南各省的多雨季节在不同地区分别为3—6月或4—7月,占年降水量的50——60%,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广大地区6—9月为雨季,4个月的总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80%,其他季节因雨少易于发生干旱。即使在雨季,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某—时段的少雨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也很大。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的干旱,俗称“卡脖旱”,即使历时不长,也能造成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甚至绝收。

再有,每年6——7月间我国江淮流域常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称为梅雨,它是大范围的降水过程。由于历年季风的强弱、进退的迟早和持续时间不同,影响江淮流域的“梅雨期”和“梅雨量”,梅雨期短、梅雨量少或出现“空梅”则形成干旱。

夏秋季的台风登陆位置、强度以及深入内陆情况等,对干旱影响也很大,及时的台风雨能解除江南的伏旱,台风雨过少,会使旱情加重。

我国降水量年际之间差别出很大,丰水年降水量与少水年降水量比,一般南方可相差l.5—3倍,北方相差3—6倍,少雨年份易发生旱灾,有时连年的少雨,会造成连年;干旱。

(2)水上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干旱缺水的原因,特别是北方土地多,水资源少以每亩耕地平均摊水资源量计,全国平均1800多立方米/亩,但黄河、淮河流域只有300多立方米/亩,辽河、海滦河流域更少,分别为200立方米/亩左右,不能满足农田用水的需要。 由于上述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干旱特点: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俗称“十年九春旱”此时正是冬麦生长和早秋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常需采取灌溉或其他抗旱措施,以保作物对水份的需要。这—地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特别是西北地区西部于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主要依靠山区融雪或上游来水.如果来水少或积雪薄以及气温偏低造成融雪量少,灌溉水不足,则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威胁。

2,人为因素的作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生活需求的增加,耕地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调整和产量的提高,使农业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紧张,干早问题更趋严重。例如以往种一季作物的不少地方,改为一年种两季,甚至于三季。尤其是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需水量相应增加。1949年全国平均每亩耕地粮食产量只86公斤,1984年亩产已达366公斤,若按每生产1斤粮食所需水量核算,现每亩耕地作物所需水量,比解放初期增加好几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水利灌溉事业几十年,平均每年受旱面积还是有增无减的原因之—。另外,人们盲目地扩大其他方面的用水量,有的毁林开荒,破坏自然植被或陡坡垦植,造成水土流失,有的大量施用化肥,不愿用农家有机肥料,使土壤结构恶化、蓄水保墒能力衰退也加重旱灾的发生。

四.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 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以“苹果”为例,分析农产品质量问题:

苹果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以及中国新疆,是温带水果之王。以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分布最广,作为温带气候区的典型水果,为什么在亚热带区的云贵高原上也有分布?新疆那里为什么会产出独特的冰糖心苹果?或许正是因为苹果的普及性,地理题中也常以苹果作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地理相关知识及地理素养。本文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我国这两个地区的苹果,并通过地理题中的苹果来了解相关的农业考核知识:农业区位、农产品质量优、绿色农产品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低温冷害的影响、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苹果有黄土高原、渤海湾、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根据气候和生态适宜标准,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和渤海湾产区是中国最适苹果发展产区。

位于亚热带的昭通也有苹果

昭通坐落在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苹果最适宜种植区在 昭通市南部地区,这里因海拔较高属于中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昼夜温差大。

昭通苹果具有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从气候条件上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光、热、水资源丰富,是苹果生产最适宜区。由于地处云贵高原,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较快,大大利于苹果的生长。生产条件上看昭、鲁两县区属于农业大县,大气环境清洁,无工业污染,发展无公害苹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是品质优势,知名度高。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产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多次获省优质水果称号及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三是早熟优势。昭通苹果具有较北方产区早熟一个月的特点,在北方苹果尚未成熟时,昭通苹果即成熟上市,其早熟种在7月上中旬即成熟,晚熟品种9月中旬成熟,销售时间较北方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优势。

四是区位优势,市场广阔。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这些省市由于气候因素,基本不产苹果。昭通与国内苹果产区山东、陕西等产区相比,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以及在多年的销售中已形成了固定的消费市场,所产苹果可北上四川、重庆,东进贵州、湖南、湖北,南下广东、广西。除此之外,南下东南亚也仅三天即可实现由田间到餐桌。昭通苹果销往香港、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地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为昭通苹果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西北缺水区的阿克苏苹果

阿克苏苹果主要产自最适宜苹果种植的新疆阿克苏地区。

新疆阿克苏地区位于世界第五大内流河——塔里木河腹地。水资源充沛,是新疆重要的绿洲带。阿克苏地处中纬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主要受西风带上天气系统影响,但是西、北两面分别有帕米尔高原和天山阻隔,东面距塔里木盆地向东的缺口较远,冷空气不易直接入侵。阿克苏地区北高南低,日照丰富,热量适宜,盆地边缘绿洲区斜坡地形又增加了光能的有效利用率,浅山区以及绿洲都是灌溉农业。阿克苏地区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适合晚熟和中晚熟品,阿克苏苹果上市时间晚于普通苹果1~2个月。

阿克苏地区昼夜温差大,一般在10℃左右,利于果实的着色和糖分的积累。阿克苏产红富士苹果外观和口感均较好。在我国西北东部和华北等地,除日照少、降水多以外,9月温度过高常引发采前落果,而在阿克苏地区则较为少见。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失去红富士苹果应有风味,又有损果实耐贮运能力。阿克苏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数长,得天独厚的光能资源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果园用水通过灌溉调节。阿克苏糖心苹果在秋冬季节采摘上市,低温有利于保鲜;产量小,销路好,库存时间短,保鲜成本低,因此阿克苏糖心苹果保鲜成本低于其他普通苹果。

1、为什么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

阿克苏属暖温带干旱型气候,年均气温7℃—8℃,降雨量较小,但水流量丰富,因阿克苏地区冬季寒冷、气温较低,果品生长期病虫害发生极少,再加上干旱少雨,霉菌不易生成,减少了病虫害、霉菌和农药对果面的侵蚀机会。因此,阿克苏红富士苹果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自然。

2、为什么会有糖心

因阿克苏高海拔区域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使苹果含糖量高,糖度在18度左右口味特别甜;

阿克苏苹果都采用冰川雪水浇灌、沙性土壤栽培等特性,使苹果的果核部分糖分堆积成透明状,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糖心”红富士苹果。

或者简单的归纳为:气候干旱、光照强烈,有利于糖分合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采摘时间晚,生长期长,果实成熟度高。

3、为什么水分那么足,那么脆

阿克苏苹果除了由于独特地理环境导致水份足,口感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阿克苏苹果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之后,而内陆苹果由于气温过高而采摘时间都在8-9月,阿克苏苹果的生长期得到充分延长,并在低温状态下采摘,从而水分特别足。

气温影响农作物的分布 、品质

(1)气温高——生长周期短——上市时间早——价格高。

(2)气温低——生长周期长——上市晚——品质好——价格高。

(3)昼夜温差大——品质好。

温度高低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再升高或降低,农作物开始出现伤害甚至致死。

农作物

最低温度/ ℃

最适温度/ ℃

最高温度/ ℃

水稻

10~12

30~32

36~38

小麦

3~4.5

20~22

30~32

玉米

8~10

30~32

40~44

油菜

4~5

20~25

30~32

棉花

13~14

28

35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播种期一般不要盲目提前,因为在气温低于农作物生长最低温度时播种最易引起烂种,烂秧,提前播种反而造成减产(温室栽培的农作物除外)。采用地膜或薄膜覆盖的可适当提前,因为薄膜或地膜覆盖可提高一定的温度。8月份农作物正处在灌浆乳熟干物质积累阶段,需温度高,阳光充足的天气,低温易造成籽粒不饱满或空壳而减产。

昼夜温差高低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

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旺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就越旺盛。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越好,而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消耗的有机物质就越多,而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质就越少,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晚上温度越低越好。这就是为什么昼夜温差愈大(白天高、晚上低),农作物产量增高,品质提高的原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农业措施对温度的调控

在农业生产中常采用栽培措施调节土温与气温,以保证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条件。常用的措施有灌溉、松土或镇压、垄作或沟种等,它们通过改变热量平衡与土壤热特性(如热容量与导热率等)来调节土温和气温。

(1)灌溉对土温的影响

浇水除直接影响温度的高低外,还可缓和温度变化。如冬灌可以稳定地温,防止越冬作物受害。

(2)松土与镇压对土温的影响

锄地(松土)对土温的影响。锄地的作用是综合的,可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列生理生态效应。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热导率都有增加。

(3)垄作对土温的影响

垄作对土温的影响在一年的温暖季节,垄作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并加大温度日较差。

(4)覆盖与土壤温度

地膜覆盖栽培是用很薄的塑料薄膜紧贴地面进行的覆盖栽培,它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最简单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地膜覆盖具有协调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等多种作用,因此有缩短作物苗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开花结果、增加产量等效果。

玉米秸秆覆盖麦田,冬季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春季降温作用,则推迟冬小麦返青生长,延长小麦生育期。玉米田中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平抑地温的变化,降低地温的日振幅,缓和昼夜温差,避免了地温的剧烈变化,能有效缓解地温激变对作物根部产生的伤害。

试题链接

1.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全年生产、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1~3题。

1. 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 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D. 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2. 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 洪涝 B. 土壤

C. 光照 D. 霜冻

3. 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 )

A. 低热河谷地带 B. 四川盆地

C. 高海拔地区 D. 中低海拔地区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得知西南地区马铃薯全年生产、供应,说明区域内不同地区全年都有马铃薯成熟上市。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垂直气候类型多样,适合不同种类马铃薯生长,A正确。西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降水丰富,并不是年雨型气候,B错误。国内市场需求量大,与种植规模有关,但与作物品种多样关系不大,C不选。西南地区经济落后,种植技术较落后,D不符。第2题,小春马铃薯主要在2~4月种植,西南冬春季节容易受冷空气侵袭,可能受霜冻影响,D正确。西南地区冬春季降水少,地形崎岖,不易出现洪涝,A错误。土壤不会出现季节性变化,B不选。光照不是多种马铃薯种植的关键因素,C不选。

第3题,根据图示得知大春马铃薯主要在4~9月生长,西南地区此时热量充足,降水较多,最适宜马铃薯生长。马铃薯喜冷凉,夏季的低热河谷和盆地,气温过高,不适宜马铃薯生长,A、B不选。大春马铃薯生长期间高海拔地区气候较凉爽,适宜其种植,C正确。中低海拔区此时气温偏高,不适宜马铃薯生长,D不选。

【答案】 1. A 2. D 3. C

2. 荔枝属亚热带水果,对气候非常敏感,尤其冬季不耐冰雪霜冻。我国荔枝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和广西。经专家考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却产自于北纬28°的合江县。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交汇处,是我国荔枝晚熟基地,也是我国种植荔枝纬度最高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 合江县成为我国种植荔枝北界的自然原因是 ( )

A. 多紫色土,土壤深厚肥沃

B. 于三江交汇处,水源充足

C. 夏季光热充足,降水集中

D. 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

2. 合江荔枝售价比其他产地高2~3倍,其原因可能是 ( )

A. 纬度高,成熟晚

B. 劳动力成本高

C. 光照好,质量高

D. 土地成本高

【解析】

1. 荔枝种植最北界的原因,主要考虑热量条件,再结合材料“冬季不耐冰雪霜冻”可知,荔枝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冬季的低温,由于合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的入侵,使这里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温暖,故自然原因是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D正确,故选D。

2. 合江县较其他产地纬度高,荔枝生长周期较长,晚熟上市较晚,可以错峰销售,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故售价比其他产地高,A正确;合江县廉价劳动力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B错误;地处四川盆地边缘河谷,光照条件较差,C错误;合江县经济欠发达,土地成本较低,D错误。故选A。

【答案】4. D 5. A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种植面积达4155.53万亩,近一半是经济作物!
【地理专题】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了夏至不栽田,5种农作物夏至后不再适宜播种,农民们要注意
【新微专题】气候变化&气温与农业生产
“雨夹雪”算是下“雪”么?附气候变化&气温与农业生产专题
红薯为什么不能主粮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