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问陶的一首《自题》,观点鲜明,笔力雄健,值得细细品味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杰出的诗人就层出不穷,优秀的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让人目不暇接,又赞赏不已。每次吟诵那些伟大诗人的作品,既被才子们的不凡文采而折服,又会被其真挚的情感而打动。

不过很多诗词爱好者一直有一个困惑,诗歌创作到底应该尽量模仿古人作品,还是必须力求自己的特色。其实这个问题很多诗人都曾思考过,清代一位才子就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下面分享张问陶的一首《自题》,观点鲜明,笔力雄健,值得细细品味。

《自题》

清代 张问陶

才小诗多复,身闲笔转忙。

但留真意境,何用好文章。

笺注应无藉,吹求自不妨。

漫夸千古事,得失总寻常。

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清代著名的性灵派诗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为官,诗人年幼时喜欢读书、思考,还经常跟随父亲四处宦游,可谓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后来虽然家道中落,诗人也陷入苦寒的窘境,但是簪缨之家的良好熏陶,依然让他在清代诗坛中脱颖而出。这首诗阐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和主张,值得细细阅读。

诗人文采斐然、擅长诗画,袁枚曾夸奖他乃青莲转世。赵翼比张问陶大了四十多岁,也曾亲自与其会面,并赞赏其诗文堪为蜀中诗人之冠。张问陶认为诗歌创作不应该因循守旧,而要尽吐胸中所欲言,并强调创新精神在文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诗人虽然“身闲”,无官一身轻,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所以也能在创作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作者在首句就提出了明确的观点,“才小诗多复”,这一句是说如果诗人没有大才,写出来的作品就可能会沿袭和重复。

如果一个人读书少、见识浅,就会显得孤陋寡闻、胸无点墨,必然难以描绘出华彩篇章,字里行间也不可能有惊人之语。​

作者接下来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优秀的诗歌都会表现出作者的真性情,而不是无病呻吟、闭门造车。反过来说,一篇文章即使算不得上佳之作,但只要具有“真意境”,就会令人印象深刻,更能产生共鸣。

诗人坚决批判那些复古模拟之作,他认为纵然某人的作品数量惊人、万卷堆床,如果诗中无我,也是极其平庸,不可能流传久远。

张问陶虽然非常欣赏那些天赋异禀的才子,但是他也深知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诗仙太白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天赋,但是只要愿意勤学苦练,最后就会见识非凡,从而达到笔墨羽化、宛如诗仙的效果。

作者又介绍了自己对待先贤作品的意见,“笺注应无藉,吹求自不妨。”他说自己为古书进行注解时,根本无所顾忌;有时还不妨吹毛求疵,寻找其中的缺漏和错误。

言下之意,作者没有因为那些典籍是千古名作而缩手缩脚,依然大胆地抒写出自己的独特观点,甚至在需要订正的地方,也要大胆地着墨。

最后,诗人又深刻地指出,“漫夸千古事,得失总寻常。”作者觉得,不要凡事都拿古人说事,甚至过于夸大和粉饰其功劳。其实古人也是凡人,而且他们的认识和见解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得与失都是寻常之事,不必为自己的作品能否流芳百世而担忧,只要诗歌中抒写了真性情,就一定会得到诗人的欣赏。

张问陶的这首诗观点鲜明,笔力雄健,值得细细咀嚼。正因为诗人具有广博的学识,以及不俗的艺术修养,从而为他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愧为清代著名才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到深处有好诗
怀才不遇的布衣诗人----- 张祜
历代诗歌佳作之作者简介(二)(3)中唐作者
他被称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才华卓绝的十对知音夫妻之一
黄庭坚的一首题画诗《题阳关图》,句句悲愁,层层深入,值得细细揣摩
这首诗是诗坛鬼才即兴而作,却传唱千古,连韩愈也不得不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