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以岭教授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树立典范

中医理论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石,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吴以岭教授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经过40余年的不断研究,将古老的络病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成果相结合,创立了“中医络病学”新学科。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吴以岭教授刻苦攻关,翻阅典籍,在历代关于络病的散在论述基础上,厘清概念,分析整理,将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系统开展络病学研究,从“络病证治”到“脉络学说”再到“气络学说”,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已搭建完成,先后出版《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专著,为中医络病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19年,“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荣获了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5月,“中医络病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目前,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搭建完成。

吴以岭教授传承发展血脉理论,首次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明确研究领域包括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周围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系统研究脉络病变发生、发展及辨证论治规律。同时,提出“孙络-微血管”概念,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微血管病变理论结合点。

由吴以岭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的两项“973计划”项目,经过10余年系统研究,提出其核心内容——营卫理论。基于3469例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调查,建立了“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通过分析历代治疗脉络病变的2487首方剂,提出“调营卫气血”的用药规律。“973计划”项目专家组评议:“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

在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系列机制研究中,通过整体、器官、组织、细胞不同层面的研究,揭示了营气与血管内皮细胞、卫气与外膜及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相关性,相较于目前主要从血管内皮入手进行研究,更全面深刻地阐明了血管病变由外至内(Outside-in)和由内至外(Inside-out)的发病规律。研究证实通络药物保护微血管是治疗心脑(糖)肾临床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以及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并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重大突破。

近年来,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传染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和治疗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代表性药物如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均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充分证实了络病理论的重大临床价值,也充分展显示了络病理论是有着丰富科学内涵和独特临床价值的学术体系。

由此可见,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对提高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吴以岭教授将持续关注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继续谱写中医药现代化新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记吴以岭院士络病理论研究历程
吴以岭院士团队理论原创脉络学说破解微血管病变难题
UC头条:吴以岭院士: 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防治取得重大突破
中医络病学科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医脉络学说与现代医学接轨,开辟心脑血管病防治新途径
UC头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吴以岭院士为中医理论正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