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分干湿结合模板:简单分析简单实验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novel differentially-expressed genes and their role in invasion and migration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潜在新型差异基因的鉴定及其在肾细胞癌的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透明肾细胞癌(ccRCC),肾癌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一种致命的泌尿系统肿瘤,它的发生和进展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鉴于RCC与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有关,必须更好地了解该病的病因学并识别新的疾病相关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的标志物。

        ccRCC中的一些分子已被筛选为潜在的新的预后标志物,但它们很少被系统地验证,用于早期检测和预测的ccRCC标志物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通过对肿瘤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DEGs参与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和综合分析,可能对ccRCC的进展和治疗敏感性有新的认识。RNA-seq能够在鉴定基因中发挥重要作用,更进一步的转录组学分析是了解清楚ccRCC的关键。

        在本研究中,作者对三个原始微阵列数据集进行了分析,筛选出20个枢纽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生存分析,并最终鉴定了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作为一种可能与ccRCC患者预后相关的基因。

二、分析流程

三、结果解读

1、肾细胞癌中DEGs的鉴定、以及DEGs的GO和KEGG富集分析

图1 A-D 来自三个数据集的两组样本中的DEGs以及Venn图

作者从GEO中选用3个数据集,分别将每个数据集中的数据分为两组(ccRCC组和癌旁正常肾组织组),使用R包limma在两组之间筛选DEGs。从GSE66272、GSE100666和GSE105261中共提取4224、3879和549个DEGs(图1A-C)。

使用Venn软件,识别三个数据集的共有DEGs(DEGs的挑选指标:log2|FC|>1且p<0.05)。共发现310个重叠的DEGs,其中133个上调(log2FC>1),177个下调(log2FC<1)。

表1 DEGs的GO和KEGG富集分析

作者使用DAVID对310个DEGs进行了GO和KEGG功能富集。结果显示(表1):

  • GO:DEGs主要参与这些生物学过程:细胞外基质的组建和分泌、药物反应、血管生成和缺氧反应。DEGs主要集中在外泌体、胞外区、根尖质膜、胞外间隙和基底外侧质膜。分子功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蛋白质同源二聚体活性、ATP酶结合、相同蛋白质结合、细胞外基质结合和细胞外基质结构组成等方面。

  • KEGG:DEGs在碳代谢、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醛固酮调控的钠重吸收、集合管酸分泌和吞噬小体途径等方面显著富集。

2、DEGs的PPI的模块化分析

图1E&F DEGs的PPI网络和PPI网络中最重要模块

表2 最重要模块的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作者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310个DEGs构建PPI网络(图1E)。随后通过Cytoscape插件(MCODE)发现PPI网络中最显著互连的基因模块,该模块共有21个节点和74个Edge数(图1F)。

作者对最显著互连的模块进行GO、KEGG功能富集,结果显示(表2):

  • GO:该模块基因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有胶原分解、细胞外基质的构建、对氨基酸刺激的细胞学应答以及血小板脱颗粒过程。该模块基因最主要集中在细胞外区域,其次是内质网管腔、细胞外基质、胶原三聚体以及胶原四聚体。该模块基因在分子层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细胞外基质结构性成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结合以及蛋白质结合。

  • KEGG:该模块基因参与的通路主要是: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PI3K-AKT通路、黏着斑和阿米巴病。

3、基于TCGA的关键枢纽基因的选择和生存分析

图2 中心基因的互作网络和分析

上文,作者已经构建了PPI网络。接下来,作者根据连接数>10的标准过滤出30个枢纽基因,Cytoscape软件的插件 cytoHubba识别和可视化了连接度最丰富的20个枢纽基因(图2A)。

作者使用cBioPortal在线平台识别枢纽基因的共表达基因,并得到枢纽基因和共表达基因的互作网络(图2B),节点黑边加粗的为枢纽基因,其他节点为共表达基因。随后通过 ClueGO 和 CluePedia对枢纽基因的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途径分析,提示枢纽基因可能与细胞间连接和细胞间信号转导有关(图2C&D)。作者在TCGA数据库ccRCC和正常肾组织两组之间,对枢纽基因进行了层次聚类分析,得到热图(图2E),可看出枢纽基因在ccRCC组和正常组之间存在表达水平的差异。

图3 K-M曲线展示中心基因的单变量生存分析

为了确定上文的枢纽基因是否具有临床相关性,作者在TCGA肾癌数据集中,探究枢纽基因与RCC预后的相关性,从而获得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为了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基因,作者在GEPIA数据库中发现OS和DFS显著降低的患者有高表达的TIMP1,且结果显示ccRCC组和正常组患者OS和DFS之间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图3A&B)。这提示TIMP1对于ccRCC的进展起了关键作用。

此外,作者在TCGA数据库中的533例ccRCC样本和72例正常样本中发现,TIMP1表达水平在ccRCC组织中显著上调(p<0.001,图3C)。

4、分析最重要的枢纽基因TIMP1

图4 在ccRCC患者中,TIMP1的转录表达与晚期临床病理参数和较差的生存结果显著相关

作者进一步使用了Oncomine中4个数据集验证,结果均与TCGA数据库的结果一致,即TIMP1在癌组织中显著上调(图4A)。

作者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了正常组织和不同分期分级癌组织的TIMP1表达水平。TIMP1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显著相关,在高分期肿瘤(3分期和4分期)中TIMP1表达量最高(图4B)。TIMP1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还与肿瘤分级显著相关,肿瘤分级升高,TIMP1表达升高(图4C)。这表明,TIMP1的表达与晚期临床特征有关。

图5 GSEA获得ccRCC中显著相关的基因和特征通路

        作者使用GSEA分析了TIMP1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TIMP1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为上皮间质转化(EMT)、炎症反应以及IL6/JAK/STAT3通路(图5A-C)。此外,作者还展示了100个重要基因转录表达谱的热图(图5D)。

5、TIMP1的表达与细胞间质表型有关

图6 TIMP1表达与EMT

        由于GSEA提示TIMP1参与EMT,为深入了解ccRCC中TIMP1与EMT表型的关联,作者对TIMP1以及EMT的标志物(E-cadherin & N-cadherin。E-cadherin是上皮细胞的标志物,N-cadherin是间质细胞的标志物)进行了qRT-PCR及Western Blot。使用两个ccRCC细胞系(A498 & Caki-1)和一个正常肾细胞系HK2。与正常细胞系HK2相比,在ccRCC细胞系中TIMP1表达上调,N-cadherin上调,而E-cadherin下调(图6A-D)。这提示TIMP1表达水平与EMT表型有关。

为进一步验证TIMP1与EMT的相关性,作者展示了TIMP1与细胞间质相关基因的关系。使用GSEA分子signature数据库检索了200个间质相关基因。接着,作者通过相关性检测(Pearson和Spearman相关)计算了TIMP1表达水平与间质基因的相关性(TIMP1表达情况选自三个GSE数据集)(补充表展示了相关结果)。总体而言,所有细胞间质相关基因均与TIMP1有显著相关性。

6、敲除TIMP1后在ccRCC细胞系中观察到MET

图7 TIMP1的敲除介导了A498和Caki-1的MET

将有TIMP1 shRNA或者NC的慢病毒转染至A498和Caki-1(两个ccRCC细胞系)。慢病毒转染后,在A498和Caki-1细胞系中观察到TIMP1 mRNA水平的显著下降,且Western blot分析证实,TIMP1蛋白在A498和Caki-1细胞中均受到抑制。这表明已经实现TIMP1敲除。(图7 A-C)

在A498和Caki-1中敲除TIMP1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可以看出E-caderin(上皮细胞标志物)上调,N-cadherin(间质细胞标志物)下调(图7C-G)。这表明TIMP1的敲除介导了A498和Caki-1的MET表型。

7、敲除TIMP1可以抑制A498和Caki-1的细胞迁移和侵袭

图8 TIMP1基因敲除抑制A498和Caki-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由于细胞迁移和侵袭特征被认为是EMT的重要后果,作者随后研究敲除TIMP1后是否会影响细胞迁移和侵袭,从而探究TIMP1是否为介导EMT表型的必要因素。作者进行transwell迁移和入侵试验,发现敲除组的迁移和侵袭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图8A-D)。本实验进一步证明了TIMP1介导EMT导致细胞出现迁移和侵袭特征。

小结

        与正常样本相比,来自GEO数据库的原始ccRCC样本存在DEGs,作者对DEGs进行了GO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PPI网络并对最显著互连的基因模块进行了基因功能注释。作者通过PPI网络筛选出枢纽基因,并发现与ccRCC预后相关的关键枢纽基因TIMP1。作者探究TIMP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TIMP1与ccRCC晚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通过GSEA发现它与EMT、炎症反应、IL-6/JAK/STAT3通路显著相关。作者验证TIMP1可介导EMT,且敲除TIMP1后可抑制EMT表型。因此,TIMP1可通过EMT促进ccRCC进展,它可以作为ccRCC的一种预后标志物。

研究表明,EMT可以促进癌细胞产生促炎因子,炎症也可以反过来促进肿瘤中的EMT。IL-6/JAK/STAT3信号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因此,靶向TIMP1的促炎途径、抑制IL-6通路可能为治疗ccRCC提供策略。

局限性:TIMP1介导EMT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除此之外,枢纽基因参与ccRCC的进展的详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CI TRANSL MED|表观多组学联合揭示肾透明细胞癌治疗新靶点!
Nat Commun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空间转录组图谱
8+纯生信,双疾病联合又一高分文章。HIV感染结合COVID-19的思路值得借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塑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理与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CD103阳性的肿瘤干细胞外泌体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EMT进程和肿瘤转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