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世纪初表现主义|德国早期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

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指2 0 世纪初的数十年时间中在北欧盛行的一场具体的艺术运动。它的起源可以在浪漫主义中找到,因为浪漫主义强调对强烈的个人的审美探索。它与野兽主义也有特别的相像之处。与野兽主义者一样 ,2 0 世纪初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所采用的色谱已经脱离对自然的观察。其他的相似之处包括对透视空间的变形或者平面化、对媒介充满活力的处理手法,以及对艺术史传统的兴趣。然而,两者之间也有很多重要的不同之处。与同代的野兽主义者不同的是,德国表现主义者大体上已经摆脱任何遗留的学院派的影响。事实上,表现主义的很多领袖人物从来没有接受过培育了像马蒂斯和德朗那样的野兽主义艺术家作品的那种长期的学院式训练。野兽主义与德国表现主义之间的唯一差别,也许就在千后者投身千同时代的社会问题。与马蒂斯或者对他影响巨大的塞尚那样毫无激情的分析性艺术家远远不同的是,表现主义者利用他们的作品去呼应”上帝已死”的主张。

早期表现主义画家

保拉·莫德松·贝克

德国表现主义运动先驱

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保拉·莫德松·贝克(Paula Modersohn-Becker,1876—1907年),她在31岁时就离开了人世,艺术生涯非常短暂。她的艺术活动主要局限于成熟期的两年,然而其间创作的作品却着实令人赞叹,显示了才华横溢的未来发展趋势。她的作品带有原始主义,这种风格吸收了民间的艺术和非西方的艺术源泉,同时避免学院式绘画过分雕琢的笔法、细腻的料调制和高度的完美感把艺术家自画像的常规主题与她所偏爱的裸体妇人的现代主义母题相融合。代表作有《自画像》系列

✦✦✦

作品名称:Self portrait
中文名称:自画像
创作年代:1906
风格:表现主义
体裁:自画像
材质:oil,paper,蛋彩画

1906年创作了《自画像》代表其个人风格正式形成。在这幅极具创新性的肖像画中,艺术家将自己表现为裸体。通过这种姿态,莫德松-贝克再次运用表现女性的裸体形式赋予其创新的生命力与力量,向被动的裸体维纳斯和浴女传统发起挑战,后者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就持续流行的题材。艺术家将自己表现为繁殖力的象征,并采用了大地女神的形象。她绘制了自己的正面像,俨然一幅圣像,并将轮廓线缩减至高更式的简洁由线。艺术家令人窘迫却充满魅力的姿态表现出原始主义特征,尤其令人回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妇女、她的琥珀项链都好似花环一般。她突出展示了两朵小花,将其作为繁殖力的象征:花朵的颜色、形状则与艺术家的乳头类似。艺术家身处的花园同样象征多产。天蓝色的光环神化了她的形象、并增强了自然存在之感。该作品展现的是莫德松一贝克的德国原始主义风格,与高更的原始主义有本质不同。画面中渗透着极具教养的天然之感,反映在颜料的浓稠涂抹上,面具式的脸庞与脖子处更是如此:这一点还反映在令人敬畏的人物姿态之中,尤其是左手的姿势; 在笨拙扁平的耳朵与右手粗糙的于指中也有对于此点的展现。尽管画面的色彩优美,但我们仍感受到一种天然原始的能量与质朴感,而这正是大部分德国表现主义作品的特征。

作品名称:Reclining Mother and Child
中文名称:斜倚的母亲和孩子

创作年代:1906
风格:表现主义
体裁:风俗画
材质:oil

在《斜倚的母亲和孩子》中,贝克坦率地把自己怀孕的身体暴露出来,表现了她远远不是把裸体的女人形式只当作形式实验的密码 ,而是让她所呈现的身休她自己的身体一充满个性、能量感和创造力。艺术家的肖像画,长期以来都被用来代表艺术家对自己作者身份的确认。但是莫德松贝克在画中肯定自己的身体是艺术创作和创造生命本身的源泉。因为这种姿态,她不仅发明了男性艺术家所做不到的肖像画种类,且把女性的裸体重新作为一个完全人性的题材,而不简单地是另一个也可以被当作静物的形式母题。从技术上讲,莫德松贝克的艺术指向了表现主义的道路。简化了的色彩区域和空间的压缩,证明她理解了后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的实验。更有甚者,与她之后的表现主义者一样,莫德松贝克承认有必要将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特性紧密地与它的主题相联系。

✦✦✦

桥社

Die Bricke

学者们普遍认为德国表现主义始于“桥社”(Die Bricke)、这是在1903年构想出的一个艺术团体。当时包括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和埃里希·赫克尔在内的四位德累斯顿建筑专业学生决定成立一个艺术联盟,“为德国的新艺术清道路”。1905年,这个团体正式成立,其公开目杨就是进行反对“老旧既有势力”的艺术创作,创造通向未来的“桥梁”。与众多持进步论的德国人一样, 他们的理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哲学家尼采的影响。在最著名的著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呼吁“超人”的出现指年轻的高贵人士,具有超越常人的智力、勇气、刚毅创造力与美。这类人将统治低层大众,后者则安全地聚集在受到传统限制的过去。这个意志坚强的超人将负责领导世界进入充满新观念的光辉未来。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

Ermst Ludwig Kirchner

“桥社”领袖

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Erm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年)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桥社的领袖人物。在题材方面,基希纳看向时代的生活,而拒绝学院式画室人为的圈囿。无论是在德累斯顿还是在他1911年移居的柏林,他总是记录城市的街道和居民,还有夜总会、舞厅和马戏团里的波希米亚生活。深受高更和梵高画风的影响,也因此而特别崇拜“反自然主义”那种对于色彩的表现以及突显主题的方式。

街景

作品名称:Street Dresden

中文名称:德累斯顿街头
创作年代:1908
风格:表现主义
体裁:风俗画

《德累斯顿街头》是基希纳代表作。集中表现了很多盛装的人物,他们就像幽灵似的,或走向观众,或正在离去,他们缺乏个人的能动力量,似乎在一个梦幻的世界里飘忽不定。艺术家采用野兽派用色,色彩从其再现的功能中解放出来。作品中令人烦扰的心理基调和错综的图案无疑是蒙克式的那人头攒动的街头景象唤起了相当于蒙克作品中幽闭恐惧症式的焦虑。与蒙克的大多数作品相同,这幅作品也聚焦于性对抗。鬼魂般的女人看向画面之外,黄衣女人则提起她的裙子,露出衬裙。灼热的粉色、黄色和桔色与令人震动的蓝绿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创造出令人烦扰不安的不和谐音与性兴奋。永远不会与马蒂斯的画作混淆。

基希纳在柏林画了一系列的街景,画中的空间总是限定了的,而且是陡然地倾斜的,画中的人物往往被拉长,并以长长的、毛茸茸的笔触画成棱角分明的碎片。基希纳以快速的草图画了很多这类的街景,然后在画室中以更为正式的素描重画这些形象,最后才制作成完成的作品。

✦✦✦

肖像


作品名称:Peter Schlemihl: Tribulations ofLove

中文名称:彼得·施勒密尔:爱的磨难

创作年代:1918
风格:表现主义
体裁:自画像

材质:彩色木刻版画

《彼得施勒密尔:爱的磨难》有着生涩而抽象的特点,人们能够感受到木材的纹理,这不仅让图像醒目、尖锐,而且赋予其世俗与生命之感。作品是散文故事《彼得·施勒密尔传奇》的系列插图之一。这部书讲述了一个男人为了一罐金子而出卖影子(即灵魂)的故事。基希纳的彩色木刻展现了立体主义所运用的暖味空间,以此来投射不可见的头脑内部活动,随后将之与再现性的世界叠加在一起。观者在此处看到一个男人,他旁边就是自己性心理冲突的显现。画面中的空间错位,形体边缘破裂、尖锐, 构图混乱不堪,充满激情的紫红色与冰冷忧郁的蓝色都是能够唤起内心情感的色彩,所有这些抽象的特征使得图像令观众不安、痛苦。基希纳与赫克尔一样, 表现出桥社对非洲雕塑的依赖,在男人面部的尖锐折角与刻面上特别明显,然而这里运用以上手法的目的则在于赋予形象野蛮的粗糙感。

✦✦✦

诺尔德埃米尔·诺尔德

Emil Nolde

桥社重要成员

诺尔德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1867一1956年) 是德国西北部靠近丹麦边境的一个农场主的儿子。这个地区极端保守的、乡村的价值观,对他的艺术及其对待自然的态度具有深刻的影响。对风景的强烈情感维系和对德国精神及其艺术再生的渴望,是普遍的民族主义(v6 lkisch)传统的特点。在艺术生涯早期他描绘该地区风景和农民的绘画,让人想起了法国艺术家米勒(参见图1.17)。成年之后,他甚至用他村子的名字诺尔德作为自己的姓(他出生时的名字是埃米尔·汉森),以强调他对这片土地的强烈认同感。代表作《最后的晚餐》

怪诞、宗教

作品名称:The Last Supper
中文名称:最后的晚餐
创作年代:1909
风格:表现主义
体裁:宗教画
材质:布面油画

《最后的晚餐》是诺尔德早期代表作品。如果把这幅画与以往受人推崇的描绘耶稣与门徒的大师作品进行比较一比如伦勃朗的《基督在以马忤斯》甚或莱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诺尔德作品中的情绪显然不同于其他人作品中安静的内敛感。他画中的人物挤压在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空间中,他们长袍的红色和脸部的黄绿色就像是火炬一样在四周的阴影中燃烧。他们的脸庞就像是骷髅面具,这源自恩索尔的狂欢游行队伍。然而,在这幅画中,他们被赋予了强烈的个性一他们不再是戴着面具而无法辨认的幻象,而是不同的个体人类,激情地投身于极端戏剧化的场景之中。人群被压缩在画面的前景平面中,这种压缩感强化了危机的逼近感。

✦✦✦

作品名称:Female Dancer

中文名称:女舞者

创作年代:1912
风格:表现主义
体裁:象征主义绘画

《女舞者》是诺尔德的著名石版画。诺尔德很欣赏石版画的媒材给予他在艺术上的自由,他以各种实验性的方式把色墨直接涂刷在石材的印制模板上,从而创造出稀薄而变化多样的色彩渲染感。他的兴趣在于将人体作为一种表现的载体,曾经像基希纳一样在柏林的剧院和舞厅画过很多的速写。但是,《女舞者》中狂放的情感和疯狂的纵情色彩,令人联想到某种想象中的原始仪式,而不是他所熟悉的都市的舞厅。诺尔德曾经在柏林人种学博物馆等各类的博物馆中研究过非欧洲文化的作品,他的结论是大洋洲和非洲的艺术拥有很多西方艺术中所缺乏的某种生命力。他力争将它们作为审美和具有科学趣味的物体加以研究,他还为很多物体画了素描,并在后来融进了他的静物画中。1913年,在创作了这幅石版画之后不久,诺尔德参加了官方组织的人种探险活动,去往当年德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新几内亚,后来还旅行到了东亚。他在旅途中画了很多风景和当地居民的速写,他回来后对欧洲的殖民主义实践提出了高调的批评。

✦ ✦

埃里希·赫克尔

Ernst Ludwig Kirchner

”桥社”重要成员

埃里希·赫克尔(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 - 1938)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早在中学就从事绘画和木刻,后来就读于慕尼黑艺术学校。凯尔希纳深受高更和梵高画风的影响,也因此而特别崇拜“反自然主义”那种对于色彩的表现以及突显主题的方式。

作品名称:Gläserner Tag

作品名称:Gläserner Tag
创作者:Erich Heckel
创作年代:1913
风格:表现主义
体裁:裸体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底什么是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与“桥社”的诞生
那个美好时代
【art舌头】张开本能去表现——德国表现主义大师诺尔德(88张高清收藏级!请勿错过)!
你知道德国战后艺术有多牛?
除了梵·高,谁还爱画向日葵?
一位出色的色彩画家——埃米尔·诺尔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