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理·班】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

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在中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发展要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环境基础



城市发展历程

  • 农业城市: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数量,规模及职能有限,城市的发展非常缓慢

  • 工业城市:城市人口加速集聚,大量新兴工业城市形成,城市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聚居形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

  • 后工业化城市:以科技与现代服务职能为主体,以高科技为支撑,社会文化趋于多元化,更注重生态质量与人的全面发展,城市的适居性、可持续发展等被视作城市发展的中心主题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城镇与村庄的区别

  • 集聚规模的差异:城镇一般集聚更多的人口,是工商,交通,文教的集中地,空间要素更为集中

  • 生产效率的差异:城市经济活动高效,属于高级生产或服务性质,乡村经济活动则还依附于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

  • 物质形态差异:城市具有比较健全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 文化观念差异:不同的社会关系使得城乡之间产生了很多文化内容,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等差异。



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 城乡结构“二元化”,收入差距拉大

  • 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



补充:城市划分标准

  • 聚集人口规模

  • 城镇的政治经济地位

  • 经济、社会等方面一系列指标的要求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

           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补充: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农业剩余贡献:农产品的剩余刺激了人口劳动结构的分化,进而出现一批非农业劳动人口

  • 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促进了资本,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高度组合

  • 第三产业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增加

  • 比较利益驱动: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 市场机制导向:市场推动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而城市对比乡村,具有巨大的增值效应

  • 城乡规划调控:合理利用城乡规划调控手段,可以实现空间要素资源的集约利用,引导区域城镇合理布局,从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城市与区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补充:城市化的内涵

  • 社会和谐: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维护居民正当权益和合法权益,建立平等公正,安全宜居的和谐型城镇

  • 注重质量: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城镇空间结构的调整和改善,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协调发展;

  • 突出城市特色,包括城市文化、建筑风格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延续城市文化

  • 多元推动:注意不同区域发展模式差异,强调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多种经济成分、多种产业共同拉动

  • 城乡协调: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带动作用,提升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活力,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共同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产业结构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降低生产,生活能耗。



补充:城市化的类型


1 向心型和离心型

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存在向心和离心两种类型

向心型: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

离心型:有些部门与设施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移动扩散



2 外延型和飞地型

外延型:城市的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

飞地型: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



3 景观型和职能型

景观型城市化: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型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直接城市化)

·职能型城市化: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发挥效用的过程,表现了地域进化的潜在医师,不从外观上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



4 积极型与消极型

积极型:与经济发展同步

消极型:先于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农村经济破产和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5 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

自上而下型: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型工矿业城市产生

自下而上型: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补充:新型城镇化

  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一体的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我国城镇化的思考/学术论文
乡村概念辨析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一体化建设
全部取消农业户口
这项改革,将对农村带来深远影响......
河南: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分 将实行居住证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