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期间,毛泽东以敏锐观察力和超强判断力,精准判断出战争走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毛泽东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强的判断力,五次精准判断出战争的走势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七个年头,战争形势仍是毛泽东最为关注的问题。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信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中国古训,不仅做到知己、知蒋、知日,还做到知世界。

身居偏僻之地延安的毛泽东,虽然其时世界上闻其名知其人者甚少,但他对世界形势却了如指掌。毛泽东以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着世界局势和世界大事,以超强的判断力把握着局势的演变和走向,并依据对局势的判断,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使中共在变化莫测、惊涛骇浪的世界局势中始终能够保持正确的航向。

毛泽东对世界政治军事形势的极大关注,显示出他具有伟大领袖人物的品性和格局,显示出他具有放眼全世界的广阔视野和胸怀。同时,通过毛泽东发表的关于世界形势的许多文章可以看出,延安应该有很好的信息和情报收集系统,使他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欧美国家及苏联的政治军事动态。

无论政治还是军事斗争,必然是对立双方的斗争,而决定斗争胜负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领导人的判断力,依据正确判断力作出斗争策略的一方必然获胜,反之则然。在国共两党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共产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完全得益于毛泽东高超的判断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毛泽东的政治军事判断力得以充分展现,他对世界大战局势的演变作出精准判断并得到了充分证实。诸葛亮初出茅庐三分天下,而毛泽东未离开延安半步,却五次精准判断出战争走势。

第一次,判断世界大战必将爆发。

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毛泽东一开始就将其与世界反法西斯相联系。毛泽东在1938年就明确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同时也就是帮助世界人民反对共同的敌人。所以,中国、日本、世界各种反法西斯的势力是互相影响的,互相帮助的。世界和平不能分割,世界是一个整体,这就是现在世界政治的特点。所以,毛泽东对于世界反法西斯的各种动向,给予极大关注,对国际局势加以认真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战略判断。

日本在中国虽然势力强大,占据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但毛泽东放眼世界来分析日本在国际上的处境,就十分清楚地揭露出它虚弱的一面,为在战略上藐视日本提供了充足的依据。毛泽东在1939年1月28日发表的《目前战争局面和政治形势》一文中指出:日本在外交上,更表现着孤立,英、美、法曾向日本提出照会。现在,英美正在商量,要用经济制裁去惩治它一下。日本帝国主义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它的朋友只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英、美、法等民主国家都不喜欢它,苏联就更不必说了。

针对当时英国企图躲避战争而对希特勒法西斯实行退让政策,美国为避免战争实行的孤立主义政策,毛泽东在1939年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作出评判:中国在困难之中进行战争,但世界各大国的战争火焰已经日益迫近,任何国家欲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毛泽东明确告诉世人,英美国家想躲避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早晚会被卷入战争之中。

毛泽东以他伟大战略家的思维,在战前就把世界作出划分:世界上有两类国家,一类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类则是民主国家,这两类国家的矛盾一天天尖锐化起来。

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在毛泽东的眼里,简化为民主与法西斯的矛盾,归结为民主国家与法西斯国家的斗争。

同时,毛泽东得出结论:世界一定会打更大规模的战争,但何日爆发,是无法占卜的。这是毛泽东对世界局势作出的一个精准的估计。

就在毛泽东讲话几个月后,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身居偏僻之地延安的毛泽东,对世界局势的分析判断如此精准,尽显了他伟大战略家的高瞻远瞩之功力。

希特勒从进攻波兰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相继占领了欧洲一些小国。但毛泽东分析:现在已经开始了世界大战,过去的与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法西斯国家打弱小国家,将来会和大国打的。毛泽东关于大国之间一定会发生战争的预言,也为随后战争的进程所证实。

第二次,判断苏联不愿意早打。

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面临着战争的危险。但是在战前的1939年1月,毛泽东就作出分析判断:苏联现在也不愿意打,如果再隔几年,完成了三个五年计划,更强大了,成为一个使法西斯闻之裂胆的国家,那末,这对中国,对世界是更有利的。

可以说,毛泽东是完全猜准了斯大林的心愿。斯大林不惜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1941年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目的就在于迟缓对苏战争爆发的时间,以便自己发展的更强大一些。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毛泽东以站在世界政治舞台的立场,第一次向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着保卫苏联、保卫中国、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毛泽东指明了国际反法西斯的大趋势,预判了国际反法西斯的潮流。本着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共的外交路线: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这就显示出毛泽东持有的对世界开放、与世界联合的大党领袖的风范。

第三次,判断日本是否北进。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日本的动向如何,究竟是南进东南亚还是北进苏联,这是苏德战争爆发后有关各国各方都极为关注的问题。毛泽东也必须对日本的动向作出自己的判断。

斯大林非常担心日本将趁机向苏联发动进攻,使他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因而再三要求中共不顾一切地拖住日本,催促八路军打到东北去。

7月18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电报中,对形势作出自己的判断:战争的全局决定于苏联能否打胜仗。苏之数百万后备军目前刚刚用上,或在数日内有一决战,制止德军攻势,则大局最有利。如列宁格勒、莫斯科两城不守,则日必攻苏,苏之困难加重,将变为长期战争,但英苏协定已奠定最后胜利基础,美德、美日冲突均不可免,大局仍不利于法西斯。

毛泽东认为,日本是否北进,完全取决于苏德在战场上的较量,如果莫斯科失守,日本必定会进攻苏联。

当德军攻到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来电,希望中共派一部分兵力向长城内外方向发展,以牵制日军对苏联的进攻。

依据毛泽东的战略判断,如果苏联挫败德军进攻,守住了莫斯科,日本就不会北进,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出兵去牵制日本。如果莫斯科失守了,假若日本进攻苏联时,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若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我们被打坍,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

毛泽东没有盲目服从斯大林,而是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冷静分析判断,以实实在在的态度回电斯大林,说部队调动有困难。

在处理对苏关系时,毛泽东维护苏共的权威,但也不完全听从其指示,一切都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显示出毛泽东的战略定力和斗争艺术。

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更加注意蒋介石的动向。中共的情报系统及时把相关情报传到延安。据党中央掌握的情报,蒋介石则判定日本将于8月中旬以前进攻苏联。他的如意算盘是:日本北进必然会放松对中国战场的压力,而苏联将会要求中共军队与之配合;他可以借机发动反共活动,迫使八路军、新四军北进;等到时机成熟,再以'收复失地’为名命令国民党军队北进。这就是蒋介石所谓'三家北进’的'三北’政策。在蒋的这一“高明”计划中,他判断日本北进,中共一定会听从苏共的命令全力北进。殊不知,毛泽东早已作出自己的决断,日本不一定会北进攻击苏联,假如真的发生,中共也不会“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一定会根据时局的实际情况,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容易判断出蒋介石的战略动向,而蒋介石却很难判断毛泽东的战略战术,这在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中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

第四次,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势。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12月8日,毛泽东对世界局势作出两点估计:(一)日本将在近期内占领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二)英美的总方针可能是对日取守势,而对德取攻势,先集合英美苏力量解决德国,然后集合英美苏中力量解决日本,而两方面苏联都将是决定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的进程,与毛泽东的上述估计惊人地相一致。

根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走势的预判,毛泽东即时将对英美的统一战线提上了日程。12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指示强调: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特别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在与英美合作之下,消灭日寇是中国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他方面,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改革政治军事,积极牵制打击敌人,积极准备战略反攻,又是英美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为此目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在各种场合与英美人士作诚恳坦白的能力合作,以增加英美抗战力量,并改进中国抗战状况。

从此,中共与英美国家,特别是与美国有了实质性的接触和交往。

第五次,判断二战出现转折点。

1942年7月,希特勒发动围攻斯大林格勒的夏季攻势,毛泽东对此战役极为关注。一开始德军攻势如潮,苏军处于退却状态。到10月,毛泽东注意到战场形势的一些细微变化,德军攻势减弱,苏军一部突破德军包围,他认为这是双方攻防地位发生了转换。

据此战场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断定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已近在眼前。据有关人员回忆:看到这种变化,毛泽东极为兴奋。

10月12日,毛泽东发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作为军事战略家的毛泽东,如同亲临苏德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对战场形势分析的入木三分,推理的淋漓尽致。

毛泽东给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战争作了全景式推演。毛泽东分析说: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西线胜利后,他就冲昏了头脑,企图三个月内打败苏联。向这个庞大坚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举行了全面的进攻,这样就分散了他的兵力。向莫斯科进攻的失败,结束了苏德战争的第一阶段。红军制止了德军去年的进攻,并在冬季举行了全线的反攻,是为苏德战争的第二阶段。从今年5月起,希特勒集中了极大的兵力,进攻刻赤和塞瓦斯托波尔起,进入战争的第三阶段。五个月的战争,德军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入僵局。现在已是十月,冬季就要到来,战争的第三阶段快要结束,第四阶段快要开始了。今年冬季开始的第四个阶段,将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阶段。

毛泽东以他惊人的洞察力,从斯大林格勒一战中,预见了世界形势将要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能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趋势多次作出预判,并被其后战场的形势所证实,毛泽东的政治和军事判断力足可以达到世界级伟人的水平,可与同时代的国际政治军事巨头比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日本面临“ABCD包围圈”,是哪些国家?
日本为了北进准备多年,为何在太平洋战争前却抛弃北进,转而南进
最广泛的国际合作是战胜世界法西斯的坚实基础
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与二战战略
解放战争需要五年,毛主席是随口说说?看完才知预测分析有多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