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教育的原生态

寻找教育的原生态——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蓬莱市郝斌中学 王江辉

时间:2011-08-04 14:49:11  来源:郝斌中学  作者:王江辉

 

当你捧起《窗边的小豆豆》用心阅读时,你不得不被它所吸引。小林校长以爱心智慧为基础,以个性人格为核心,以和乐和谐为归宿,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教育乌托邦——巴学园。这里的教育不矫情,不造作,不程序化,不仪式化,徜徉于间,你随时都会感叹:巴学园,教育的原生态。
一、让教育回归人性化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们可以培养出工程师、农艺师、技师……,但我们能否培养出一个‘人’,还是一个问题”。的确,教育不是为学生获得考试高分、进入名校、得到好工作而设立的,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那么在巴学园,你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它对人的尊重,对生命个体的敬畏。
面对说话不着边际的小豆豆,小林校长竟然能够饶有兴趣地倾听,并且倾听长达四个小时而不打哈欠。午饭时间安排的“由谁来说说话”节目,当一个男孩上台后无话可说时,小林校长用一句句“然后呢?”打开了孩子的话匣。为了让身体永远长不高的高桥君相信自己“绝对能做到”,运动会上,小林校长专门设计了一些适合身材矮小者参加的运动项目,而且每次仅仅是在最后一刻才伸手托了他一下,让人感觉这就是高桥君自己跳过去的,从而树立他的自信。为了消除身体上有障碍的孩子的自卑心理,小林校长让大家都不穿泳衣,一起到池子里游泳。总之,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在巴学园里健康成长,小林校长尽了他能做到的种种努力。
小林校长是真正地热爱孩子,信赖孩子,因此才会从孩子身上找寻到童年的美丽。他“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孩子”,面对孩子们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不是指责,不是“贴标签”,而是以一个服务者的身份去帮助、指导孩子们解决问题。当我们抱怨我们的学生如何地调皮,如何羁傲不逊时,当我们面对像小豆豆一样对生活充满了好奇的孩子而无所适从时,我们不妨这样去思考: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小林校长又会怎样去做呢?相信,我们一定会少了几份急躁,多了几份理解。因为要知道,孩子的童年本身就是充满了好奇、天真、无忌,
二、让教育富于智慧化
教育无痕,是一种教育智慧。在巴学园,小林校长总能巧妙的、理性的、潜移默化的、也是富有成效的把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瞧,孩子们上课时可以在礼堂的地面上随意涂画,可是下课打扫起来也很辛苦,因此不经意间孩子们懂得了不能乱涂乱画——这隐含着“爱护环境”的教育吧;运动会上,孩子们得到的奖品是各种蔬菜,因为小林校长希望孩子们能一边吃着蔬菜奖品做得菜肴,一边高高兴兴地谈论白天的运动会——这是否在告诉孩子们要“学会与人分享”;为了让身体有障碍的孩子消除自卑,他组织大家“裸游”,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劣等意识”——这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吧;为了让孩子们营养均衡,每天食堂吃饭一定要闻“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并且为了让孩子在吃饭时专心,饭前还要唱“好、好、嚼呀!”的歌曲——这属于健康教育吧;小豆豆要买“健康树皮”自己却没有钱,小林校长不仅借钱给小豆豆,并虔诚地用树皮测试自己的健康情况。因为这看似荒唐的测试里融入了一个孩子善良与纯真——这里涉及到爱的教育吧。
总之,在巴学园里,每一个生活细节都隐含着教育的智慧,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们,可似乎谁也没有感觉到自己在被教育着。因为这里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不是从生活中单独剥离出来的,孩子们从不会听到为了……,我们要搞一次……活动,希望大家要……”的话语,从不必担心回来后一定要写一篇日记或者是作文。因为在小林校长眼里不要把孩子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大得多。”于是各种活动都变成了一种自由的体验,在体验中,孩子们懂得了爱与尊重、懂得了理解与宽容,他们充满了生命的灵性,他们感受着成长的幸福。只是在若干年后,才会突然明白:啊,原来小林先生是为了这个才那么做的啊!“啊,先生连这个都想到了啊”。
小林校长赋予巴学园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真正的教育艺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这种教育艺术和智慧所带来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效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思考。
三、让教育更加生活化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学生不是一个物品,一件摆设,他们有思想、有灵魂,是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个体。我们如果把他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每天所接触的都是枯燥的书本教育,没有一点新鲜的、灵活的东西,那么不难想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个什么样。
也许小林校长正是基于对“人性”的一种尊重,对教育本原的思索,因此,才不遗余力地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他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让孩子在阳光下、空气中、社会上自然健康地成长。于是,孩子们半夜在九品佛的寺庙里“试胆量”;为了弄清废旧电车是怎样被运到了巴学园,孩子们会带着睡衣和毛毯睡在了学校的礼堂里;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孩子们可以整个下午去九品佛散步;他们与“旱田”老师一起在田间播种,尽管有些垄歪歪扭扭,但是劳动的快乐藏在了孩子们心田;他们在著名的等等力瀑布边野炊,在分组合作中,体会着做饭的乐趣与不易。每一个过程给孩子们带来的都是终身难忘的记忆。这里没有生硬的分数,没有写不完的作业,但是孩子们从中收获的却是启迪着他们一生的东西。
总之,为了能让孩子们看到“真正的东西”,小林校长让教育走进了生活。在他看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这与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的思想似乎不谋而合:解放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是啊,如果我们的教育只让孩子的视角停留在钢筋水泥堆砌的教室里,孩子们常常是通过生动优美的课件来感知这个世界的话,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灵必定是漠然的。小林校长用他的自然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必将服务生活,回归于生活。
当我从巴学园走出的时候,我不禁扣问自己:我给予孩子们学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我留给孩子们的经典记忆又有多少?随着新课改得推进,教育形式的多元化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有一点应是永恒不变的:只有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巴学园的孩子们用他们的成长故事在告诉我们:巴学园,追求教育的原生态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一个空无的梦想。只有让教育回归到原生态,让学生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我们才能看到一个个生命之花不断绽放,我们教育芳草地才会呈现出万紫千红,我们才能还这个世界一个精彩!
(《烟台教育》2011年 第六期 阅读现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分享 | 从小林宗作看如何做好教师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转载]《窗边的小豆豆》与无条件积极关注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所有的孩子都应该被看见!”一句话,道出教育的真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