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识 | 你不知道的西双版纳“最炫民族风”!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原来在这里

习惯在城市中忙忙碌碌的人,对“西双版纳”这个地方既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的名气,陌生是因为未曾真正立于这片土地之上,未曾亲手触摸它的美。



提起西双版纳,对它不甚了解的人往往想起关键词是:热带雨林、大象、傣族……而西双版纳的魅力绝不仅仅如此,这里不仅有原始的自然景观,奇异多姿的民族风情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每个前来探访的游人。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我国最西南端的云南省,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东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西双版纳的民族
傣族是西双版纳最大的民族,所以人们记住西双版纳更多的是傣家风情,其实在那片热带雨林中,还隐藏着数不清的神秘。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辖区内居住着44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70.4万人,占总人口的70.90%,主要有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等。而这基诺族,就是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

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

基诺族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无文字,过去多用刻竹木记事。典型的民族服饰是砍刀布和尖顶帽。

倘若进入基诺人的寨子,就会看到树上、路边到处挂着牛头。一个牛头代表一个基诺族男子成年。也就是说,当男子成年之后就要杀一头牛,并将牛头挂在树上。

基诺族在1979年6月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6个民族,也就是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


多彩的节日盛典
傣族:关门节和开门节

说到傣族的节日,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泼水节。这期间,水被泼的越多得到的祝福越多……
想必大家对泼水节已经比较了解了,于是我们改来说说傣族的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和开门节是傣族全年最大的斋赕时期,各地都举行盛大的“赕佛” 活动和隆重的佛教典礼。大家都要按佛规向佛奉献食物、鲜花、经书、衣物和钱币。

关门节也称“入夏节”,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中旬)。关门节这天,各个村落寨子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寺庙佛院里进行祈福,少男少女在这期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定终身大事也不能私自外出。

开门节也称“出夏节”,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公历10月中旬)。到了开门节,恋爱中的男女就可以举行婚礼结婚了,并且可以随便外出。在开门节这天,各个村寨会举行大型的集会,借此庆祝丰收。

此外,开门节和关门节也是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信奉南传上部座佛教民族的节日。

哈尼族:嘎汤帕节
嘎汤帕节,是哈尼族的主要节日——他们的民族春节。现在的嘎汤帕节,是在公历1月2日至4日。节日期间,男女青年要表演传统的竹筒舞、长竹杆舞和各种展示哈尼族风情的文娱节目。

男人还需要做一个陀螺,要求不论年龄大小必须亲自做,之后便会展一场别开生面的陀螺大赛。

基诺族:打铁节
打铁节基诺语称“特毛切”,是基诺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十二月举行,历时三天。节日第一天上午要举行剽牛仪式,午后寨子里的长者敲响牛皮大鼓,伴着牛皮大鼓的节奏,人们便情不自禁地跳起粗犷的舞蹈——欢庆丰收的“太阳鼓”舞。

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分公鼓和母鼓。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基诺族需要祭祀太阳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兴旺发达、五谷丰登。


云南的少数民族都住竹楼吗?

答案是,不都是
除了竹楼建筑、还有白族“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庭院建筑;普米族、纳西族以圆木搭建的井干式“木楞房”等。
但不得不说,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云南省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以竹楼作为主要民居建筑。
      

竹楼是采用干栏式建筑形式,房屋离开地面,建筑在柱桩上,下部架空。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和放置东西。竹楼都背负青山、依山而建,具有防潮、通风散热、卫生舒适、防避虫蛇之害的特点,梁柱、墙壁、屋面、楼梯、楼面都是取竹而建。现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竹楼用纯竹建造则较为少见,竹柱、竹地板、竹梯、竹隔板多被木制品替代,但仍然保留着“竹楼”的形状和名称,“竹楼”无疑已成为云南民族民居的符号。

各式各样的竹楼

傣族竹楼

云南不同民族的竹楼大小、内部设置有差异,但以傣族竹楼最具有代表性。竹楼分上下层,上屋顶呈四面坡形,犹如“孔明帽”,下层呈方形,极富立体感;竹楼与竹楼之间高低起伏不平,富有层次感。

哈尼族竹楼


哈尼族的“拥戈”是一种干栏式竹楼,与傣族竹楼相似,但又没有那么别致漂亮。“拥戈”一般都建在挖成平台的宅基上,楼室则建架在四排木之间,四周围绕栅竹板或栅竹笆。

基诺族竹楼


基诺族同样为干栏式竹楼,茅草或瓦覆顶。富裕人家的竹楼异常宽大,最大的竹楼约8至10米宽,长达三、四十米,居住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

拉祜族竹楼

拉祜族竹楼“掌楼”分为大小两种,一种是能容纳五、六个人的个体小家庭居住的小型木桩竹楼,另一种是可以容纳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家庭居住的“长屋”。长屋除中心火糖前面隔出一小间供父母居住外,还须在火塘两边隔成若干间小屋,每间小屋居住一个小家庭。


习俗禁忌与 “习俗陷阱”
在西双版纳,有些是真正需要遵守当地习俗,有些则是“陷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是我们要注意的习俗,哪些是需要注意的骗局。

习俗:不要踩和尚的影子,不要摸小和尚的头
西双版纳中人数最多的民族就是傣族,而小乘佛教则是傣族所信奉的宗教。所以你可以看到西双版纳遍地的佛教寺庙。小和尚的头如果被外人尤其是女性摸过的话,他们就会被其他和尚视为仇人,并且该和尚的修行时间作废,必须要从头记过。

另外,到寺庙里祭拜时,一定要在进正殿前脱下鞋子,以表示你对佛祖的尊重。

习俗:不要偷看/进入主人的卧室

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因为随意进入主人的卧室被视为对主人地位的极大不尊重。


习俗:不要随便靠柱子
傣家楼上客厅中有三根柱子,两根是卧室与客厅并排分开的,一根是火塘旁边的。

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着休息,靠里的一根是给去世的人靠着沐浴穿衣办丧事用的,称为'升天柱'。火塘边的一根是绝对不许靠的,那是傣家的'顶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


陷阱:“洞房陷阱”

在西双版纳有许多所谓的民俗风情村。想必很多人都遇见过当地的“婚礼”,当你跃跃欲试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提前设好的套了。有的游客因为好奇洞房之后的事情,常常稀里糊涂就入了“洞房”,这个时候不把钱给够,就甭想出“洞房”了。


陷阱:“银饰陷阱”

不要盲信购买寨里人推荐的银饰。有些“村人”会以当地风俗及信仰来忽悠游人购买银饰。寨子中的银饰是否为纯银有待考证,且价格很昂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傣族山寨银饰品骗局的帖子,你懂的。

—— END ——



正在浏览此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双版纳旅游介绍|西双版纳旅游指南
情归西双版纳(足迹)
西双版纳的13种少数民族,不准你不知道!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服饰大观
西双版纳—常夏无冬 一雨成秋(多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