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句忠言,四个行动,缓解50%焦虑

一句忠言


焦虑是在行动中减少,而不是靠胡思乱想,有时候,越想越焦虑,所以,少点想法,多点行动。




四个行动


1、做出学习列表,排出重要顺序。
2、高强度学习,学会一样,转化一样,再来一样。
3、想不出来要做什么的时候,先动起来。
4、让自己静下来。



做出学习列表,排出重要顺序。



很多人都报了不少微课,于是把自己弄得非常繁忙,每天早晨起来半小时听这个课,晚上下班后听那个课,时间安排得很紧凑,然而——并没多少用处,反而是越来越焦虑,因为要学的东西总是那么多,生怕赶不上趟,于是就不断地学、学、学,然而发现又出现了很多课程,于是就继续地学、学、学。


在“输入”上花的时间太多,都顾不上“输出”了。

在“学”上花的时间太多,都顾不上“用”了。


因为没发现效果,所以更恐慌,于是要学更多的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优秀的榜样,啊,他们早晨五点就起?啊,他们夜里三点才睡?天呐,他们这么勤奋,那我更要努力!


于是,学习就成了一个无底洞。


如果学习得这么艰难还没成效,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

(当然很多人不觉得没成效,因为写出了课程笔记啊,因为有人赞扬了啊!)


对于焦虑痛苦忙碌的学习爱好者,我的建议是:

在Excel表格里,统计一下目前在学的课程,做出一个清晰的列表,有些是有时限的,可以先听,能够派上用场的技能,立刻去用,不能的,听完以后把相关资料存储起来,如果有回放的比如知乎Live,暂时用不上的技能,也先放着。


然后,把这个列表里还留下的部分,排出优秀顺序。思考一下和自己的目标相关的,然后列出要学的顺序,再排优先计划。有序、忙而不乱。


平衡输入和输出,知识积累达不到的话,大量输出的价值不大,因为连理解都会有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去学高级数学,当然如听天书。


重在应用。学了就用。这是最好的记忆方法。不要死记硬背,转化知识为思维模式或技能,成为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有更好的,就更新掉,不要固守。不要外面的世界都已经用windows 10了,你的操作系统还是DOS。


按需要学习,而不是完全依从于外界压力。别人是很优秀,但是他的方法不见得适合你。


高强度学习,学会一样,转化一样,再来一样。


有些人的学习是多线程的,同时开始多个不同门类的学习,而又没有到达融汇贯通的层级,单只在不同门类间的切换,就很耗脑力了。


换言之,脑容量不够大、脑回路不够多的情况下,就不要奢望同时“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左右互搏这功夫,不是人人都能擅长。很多人以为多线程处理事务是高级能力,自己也要拥有,但每个人的资质不同,而且事务的性质不同,大部分人只适合老老实实学习法,而且复杂的任务可以和简单的任务搭配,但复杂的任务们本身不适宜搭配。你可以在排队的时候读书,但能够在看电影尤其是复杂剧情电影的时候读无关的书吗?(有人是有一边看电影一边看剧透的习惯,但我们说的不是一码事儿。)


高强度学习的意思是给自己一个周期,比如一个月内,专注于某个学习主题,比如我2月份的学习主题是电影,于是就看了三十几部电影,三部剧集,我会搭配简单的事情如DIY蜡烛,也没耽误工作等,不过这是因为我们水星人脑容量和地球人不同的缘故,嘿嘿(得意脸)。


想不出来要做什么的时候,先动起来。

越是摆在眼前的事情多,人往往就会越纠结,不知道如何选择。

所以首先就应该有目标,然后才好划分重要度。

在还不能确立目标的时候,如果陷入纠结,就不如先动。

动有多种方式。

一是真正的动,运动,身边一定要准备一双跑鞋,如果不能下决断,就穿上跑鞋,先出去走路或跑步,这样,至少不会浪费时间,至少在运动中强健了体魄。而往往运动会产生连锁反应,就是因为全身都动起来了,大脑活跃,决断力就强,运动的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往往就知道下一步怎么进行。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复杂的运动不行,因为那样会进入复杂的思考状态中,复杂运动并不是纯靠体力的事情,还需要脑力。所以这里说的动是简单运动。


二是先拿起一件事去做,做的过程中也不要三心二意不停中断,而是先完成一个小循环再说,先求完成,不求完美。因为完成了,有点成就感,也就更愿意进行其他的事。如果每件事情都没做完放在那里,就会引发更大的焦虑。


让自己静下来。



真正的“静”,也是一种行动。

是的,你没看错。


很多人由于太过紧迫,所以疏忽了睡眠,然而睡眠是重要的整理过程,如果大脑一直缺少这个环节,记忆和转化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很多人由于太过忙碌,结果导致了思考的匮乏。

所以需要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刻。

这个时刻,可以是睡眠,可以是冥想,可以是其他放松的方式。

我有时候会去做护理,并直接了当地对护理小妹说:“不好意思我很累,我来就是放松的,我可能会在中间睡着,所以麻烦不要和我说话。”因为如果不这样讲,过程中小妹可能会经常问“这样可以吗?”、“那样可以吗?”通常如果我这样说了,就可以获得全程的安静。


冥想,也是我最常使用的手段。而且作为享兽型,我在冥想的时候通常是要点上香熏蜡烛、把电热艾盐袋放在膝上、再戴上花王蒸汽眼罩,这样可以整个人在非常暖的状态中,而且芳香也让人放松。高密度地看电影,如果不适度放松尤其是休息眼睛和脑子,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前不久我参加了泽阳开办的冥想训练营,惭愧虽然是创意官的身份,但由于忙碌(主要也是忙泽阳的书,嘻嘻,因为泽阳是我和剽悍一只猫合著的新书的编辑),所以并没有天天创意如涌泉的状态,不过对于冥想的了解度,终究是更有提升。


冥想训练营第五期今天开班,如果你想参与,还来得及。



此前的几天,在和两位在行学员交流时,他们也曾问我关于冥想和禅修的看法,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冥想和禅修都是手段而非目的,对冥想的学习应该是有益于其他的学习展开,而不是学了冥想以后每天只想安静,进入懒洋洋的状态。

每次冥想过程中,都觉得无比沉静,每次结束冥想后,我都觉得自己获得了休憩,然后勇猛的像小老虎,这样的生机勃发的状态,才是冥想的本义,也许你在修习了冥想以后,会有这样的感受。


泽阳作为百万畅销书《拆掉思维的墙》、《自控力》的编辑,对学习的渴望比一般人更强,她也不讳言自己学习方面的困惑——“从业这么多年,我业余时间要么在学习,要么在去学习的路上,接触过相当多的知识与概念:职业规划、教练技术(coach)、NLP……说实话,我很享受学习的过程,用得却少之又少。就好像食物进入了脾胃,不经消化直接出去了。‘知识焦虑’、‘成长焦虑’,早在今年全民爆发前,已经困扰我好几年。


泽阳自己就是冥想的受益者:

冥想是一个特别的体验活动,它的要点仅仅是挺直脊柱,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一旦走神,只需温柔地对自己说:回来吧!无目的、无期待,一次次重复而已。对于注意力经常被四分五裂的我来说,开始时真心不适应。重复次数多了,慢慢习惯了,一次次体验走神、睡着,看到纷飞的念头、升起的情绪犹如潮水,潮来潮去,觉察、觉知能力提升了。


焦虑是顽症吗?

我觉得并不。

你可以试试接纳这一句忠言,然后开始四个行动。

试过一个疗程(比如一周时间吧),再来说说你的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冥想感悟 |唯有行动可破焦虑
书评|《认知觉醒》:改变,从觉醒认知开始
柏忠言瑜伽语音冥想系列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只要你行动起来,就能解决很多焦虑
如何应对焦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