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战期间那场惨烈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

东极岛,是我国浙江省东部海域上的旅游胜地,地理上的正式名称是“中街山列岛”,位于中国大陆东端。东极诸岛远离舟山本岛,拥有大小28个岛屿和108个岩礁,距沈家门45公里。

在镇政府所在庙子湖岛上,有一处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馆内二楼就是里斯本丸号纪念馆,记载着抗战时期发生在这片海域的一次沉船事件,以及中国渔民舍生忘死在日军枪口下救援盟军战俘的感人事迹。

1、从香港出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驻香港英军有1.4万余人。其中英印部队11000人,加拿大兵团1973人 ,香港义勇军1387人。加拿大兵团是缺乏训练的新兵,香港义勇军是临时招募的香港外籍人员组成。另配有S级驱逐舰1艘,鱼雷快艇8艘,浅水炮舰4艘和武装巡逻艇多艘的海军;在香港沿岸赤柱等地共设置了29门大炮;由3架角羚式鱼雷轰炸机和2架海象式水上侦察机组成了英国皇家空军中队 。这点兵力给巅峰时期的日军填牙缝都不够,但大英帝国香港英军司令莫尔特比少将决心迟滞日军攻势7天至10天,牵制日军兵力。

1941年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珍珠港的同时,日军第23军第38师团等攻击部队从大陆一方向香港发动进攻。英军坚守九龙半岛以北连接大陆的防线,到14日,日军攻占九龙半岛的大部分,英军被压缩至维多利亚港口附近及香港本岛。24日,日军相继占领发电厂、水厂,切断了淡水供应,守军部队最后溃散。25日下午3时30分,英军挂白旗投降。当晚在九龙半岛饭店,英国殖民总督马克.杨爵士(港督杨慕琦),向日本第23军司令官酒井隆中将签署了正式投降书,香港沦陷。有1200余名英国人死亡,4000多平民被屠杀,大批英军包括澳大利亚籍官兵以及家属被俘。

签署投降书现场

除了极少数英军官兵和国际友人通过东江纵队逃离了香港之外,战前在香港的英军官兵除了战死的,有1万多名士兵变成了战俘。其中英国战俘5000余人被关入深水埗集中营,营里人满为患,食物不足,缺乏医疗条件,白喉流行蔓延,大批战俘非正常死亡。企图逃跑的人被重新被抓住后,受到日军极其野蛮的惩罚—直接砍头处死,以致到后来英国战俘们都不敢出逃了。这些英国佬一开始还保持绅士风度,不到几个星期风度全没了,为了能活下去,他们把漂亮的军靴换成了烟和食物。

1942年9月25日,1816名英国被俘人员被集合在集中营的广场上,日军少尉和田英男通过翻译声称:“你们将被带离香港,去一个你们将被好好照顾和善待的美丽国家。我将率领队伍照顾你们的健康,记住我的脸。”战俘们马上明白了:他们将被送往日本。有些英国人还对日本人抱有幻想,认为日本人不会在自己国家对战俘不人道,还希望会得到更好的待遇。但是,更多的人从这一年多地狱般的集中营生活中得出悲观的结论。不过,事情最后的发展比任何人最悲观的想法还要悲惨。

战俘们50人为一组,每组由1名军官带领,在深水埗集中营附近码头乘驳船,登上1艘7152吨的货船一“里斯本丸”。该船全长约116米,宽约18米,改装了一些火炮等军事设备,船员77人。它原本是一艘大客轮,1940年在巴西被改装成货轮之后,被日本军方征用。

甲板上有2台起货机及左右舷2根吊杆,船分3个货舱,所有船舱有2层结构,每层用木质结构成阶梯式。登船的英国被俘人员来自各部队,包括皇家海军陆战队、炮兵部队、信号军团、陆军工兵、密特萨拉军团、海军防卫团等部队官兵。还有一些英国侨民(包括平民和眷属)也被赶上船。由波洛克指挥的皇家海军进入船首附近1号前舱;斯图尔特上校的皇家苏格兰队和密特萨拉军团第1大队和其他小队及散兵,进入船桥首部的2号舱内;由彼特上校指挥的皇家炮兵团,则位于船桥尾部的3号舱。每个船舱内空间非常狭窄,空气混浊闷热,所有人都是肩并肩地拥挤坐在一起,根本就不能同时躺下来休息,而且许多人患有痢疾,腹泻严重,根本不能睡觉。另有一小部分伤病战俘,幸运地被安排在甲板上。

里斯本丸号,好像是改装之前的样子

所有战俘由英军密特萨拉军团第1大队司令官斯图尔特上校负责,一些军官协助其领导。日本海军上尉和田英男率领的25人卫队负责监视全体战俘。

在战时情况下,按照国际法,用来运载战俘的船只,应悬挂相关旗帜或标志,以便提醒处于交战状况下的敌方不要伤害它。问题是日本人压根就不理睬什么国际惯例,“里斯本丸”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标志,这实际上对日本人自家也没什么益处,几天后遇袭沉船惨剧发生时,船上日本人也差点遭殃。

26日下午,778名日本军人包括伤兵登船,占据了船前部甲板的大部分好位置。这些即将回国和家人团聚的日军官兵情绪极好,完全与底层的英国俘虏的沮丧气氛不同。

9月27日早晨,“里斯本丸”启航,北上驶往日本。在前4天航行中,关押战俘的船舱底部变成人间地狱,混浊的汗臭味和排泄粪便味,令人难以忍受,日军不得不允许战俘们轮流上到甲板透气。船行次日即发生了疾病的流行,随船医生们尽力使用仅有的抗生素治疗病人。而且日军分给被俘人员的饮用水很少,食物也是极少,英国人苦不堪言。

但是,船上被俘人员的地狱之旅才刚刚开始。

2、遇袭

1942年8月28日,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第81分队的“鲈鱼”号潜艇,由卡提伦.迪克上尉指挥,离开珍珠港基地执行第2次海上巡逻任务。该潜艇基本参数是:排水量水面1526吨,水底2424吨;航速,水面20节,水底9节;船尾装备4个鱼雷管,携带24枚鱼雷;建造时间为1941年,10月27日正式下水,使用电力发动机。

里斯本丸最初紧贴海岸航行,9月30日晚8点左右,“里斯本丸”通过了北渔山岛灯塔,遇上了暴风雨,继续靠岸航行已经十分困难和危险,而且船长经田茂发高烧,值班人员无法掌舵,为确保航行安全,船长决定让“里斯本丸”做短暂的离岸航行,向外驶出将近9海里。可就是这个深思熟虑的决定,使得“里斯本丸”得以被美军伏击潜艇发现,结束了“里斯本丸”近20年的航海生涯,与众多英俘们一起葬身海底。(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日本邮船战时战史》,1971年出版)。

当晚,"鲈鱼”号潜伏在上海南部海域,当夜明月当空,海面清晰度较好。10月1日凌晨4时,"鲈鱼”号发现了“里斯本丸”,改装后的里斯本丸很像是武装运输船。指挥官迪克上尉判明对方为敌国船只,他并不知道舱内装满盟国的战俘。潜艇锁定目标,与其保持4000码距离,监控“里斯本丸”动向,等待天明。

天亮后6时许,“里斯本丸”号调转了航向靠近海岸,“鲈鱼”号发现后担心在海岸边会失去攻击机会,立即潜下水发起攻击。7时04分,"鲈鱼”号在最近的320度位置,近距离发射了3枚鱼雷,结果一发都没有击中。鲈鱼号紧接着发射出第4 枚鱼雷,2分10秒后“里斯本丸”上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船水线下的燃料舱被鱼雷击中,随即向右转50°停止前进。

“里斯本丸”突遭袭击,先是挂出一面类似不要伤害它的旗帜,然后甲板上日军向潜艇开枪发炮射击,但对潜艇没有造成威胁。上午8时45分,"鲈鱼”号发射第5枚鱼雷后,回转下潜,在1000码之间做好进攻的准备。“鲈鱼”号在水下6英尺处调整好位置,准备发射第6枚鱼雷时,“里斯本丸”恰好向右边轻微偏离了一下,躲过“鲈鱼”号鱼雷攻击线路。

“鲈鱼”号指挥官迪克上尉锲而不舍,吃定了里斯本丸号,再次调整位置打算向“里斯本丸”船尾部发射鱼雷。9时38分,“鲈鱼”号在180°回转后发射出第6枚鱼雷—还是没打中。

这时,日本空军1架轻型轰炸机赶到出事地点上空,接连向美国潜艇投掷深水炸弹,“鲈鱼”号立刻潜入海中100 英尺躲藏,但还不放弃,潜伏待机。

“里斯本丸”呼救召唤来的日本军舰和飞机相继赶到事发地点增援,“鲈鱼”号一整天在周围海域观望寻找补射机会,但苦于日海空军干扰,只能潜伏不动。直至19时05分,趁海面能见 度变差,“鲈鱼”号浮出水面高速驶离该海域。

《日本时代周刊》1942年10月20日报道:当船只遭难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援救这些英军战俘。

日本报纸这么说话确实脸皮很厚,实际上里斯本丸上的日军的第一反应是封锁舱门。幸存者佐敦与汉弥尔登回忆,“里斯本丸”遇袭之际,正是战俘们揉着惺忪的睡眼在船舱整队,等待早晨点名的时刻。突然间“轰隆”一声惊雷般的闷响,船体便剧烈晃动起来,战俘们顿时站立不稳倒下一片,货舱内则是一片杂乱的碰撞声。

此时,战俘们知道“里斯本丸”被鱼雷击中了。日军一面声称已经击中了“鲈鱼”号潜艇,一面把守住每一个货舱的入口处,严防舱里战俘出来。

日军少尉和田英男喊道:“别乱动,我们向敌人潜水艇投下了深水炸弹!”

他命士兵将“里斯本丸”上所有舱口严密封闭,并钉上木条,盖上防水布,用绳索捆住。“里斯本丸”与“鲈鱼”号周旋期间,舱内所有战俘饱受煎熬,时间越长,战俘们的境况就越差。没有任何食物供应,没有照明,病员们一再提出到甲板上透气,全被日本人拒绝,无一例外。在接下来的七八小时内没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可以上甲板。“里斯本丸”经田茂船长表示了一定的同情心,想要给舱门开个口子,被和田英男少尉拒绝。

沉没前的里斯本丸

下午五点,“里斯本丸”上搭载的778名日本军人,先行转移到了驱逐舰上,无一伤亡。日军只留下和田英男少尉带着战俘卫队留在了船上,只留给战俘2条救生筏。

三个舱的战俘们想尽各种办法互通情况,用“莫尔斯电码”通过敲击管道来传递信息。当得知彼此处境一样,他们已意识到处境的危险,船只可能被鱼雷击中即将下沉。此时还有战俘寄希望于日军能及早解救他们。

幸存者们回忆:情况最糟糕的是3号舱,由于货船尾部进水,加之停电,3号舱里的战俘们只能自救,人工操作水泵排水。在极度闷热缺氧的环境下,很多人在昏厥过去之前,都尽力去踩6下水泵,以尽可能维持生命。

舱内伸手不见五指,空气不流通导致情况愈来愈恶化。日军坚持封舱,完全不顾被囚禁在船舱里的1800多人,根本没有起码的人道精神准则。

皇家苏格兰团第二营军官汉密尔顿回忆:“日本人用防水油布包着的木条封住船舱并用绳子捆住,我们被困在舱内,整整24小时,没有食物、水、光亮或厕所设备。”

同属该营的詹姆斯·麦克哈格·米勒回忆:“日本人在船舱口钉上木板,上面还用帆布盖住。他们的企图很明显,没人可以活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这个英国佬还在幻想:“我们坚信日本人是不会让我们淹死的,他们不会无情到会让1800多个无助的人死去。船从尾部开始慢慢地下沉,我们等了又等,等待日本人派人来救我们。我们没有进行什么尝试让光亮或者新鲜空气进入沉闷的船舱……

十几个小时后,米勒终于绝望了:“我们现在处于绝望了,船只成了一具漂浮的遗弃物,载着一船正逼近大限的人。”

3、残杀与拯救

24小时过去了,尽管命在旦夕,英军战俘们始终保持安静与服从,没有任何骚动。到了10月2日上午,里斯本丸货舱内空气变得极度污浊,船体开始东摇西晃,很明显船要下沉了,已经没有生存的希望了。求生的欲望迫使英国人再也无法坐以待毙,斯图尔特上校组织一小队人开始行动,豪威尔中校领先持刀奋力向上切割舱盖口木条和防水布,但因缺氧而体力不支。中校喘息片刻,一边喘气,一边攀着舱门,用刀使劲地割,终于成功了。

上午8时10分,因船体即将下沉,里斯本丸的船长打出旗语,要求允许弃船,日军“丰国丸”随即派出救生艇,带走了大部分卫兵和船员,留下六七个卫兵仍在甲板上监视战俘,继续封舱而不管战俘死活。9时,船体大幅度摇摆,即将沉船了。

这时,豪威尔中校等4名英军战俘爬上甲板,看到有英军战俘正尽力地从三号舱的舷窗挤到甲板上来,豪威尔和波特取下舱壁门让他们出来。接着他们企图去和船长交涉,但被和田英男少尉阻止:“不准上来!回到舱里去!”

随即船上的日军卫兵开枪射击,打死了波特中校,打伤了汉弥尔登中校。其他两个爬上甲板的军官也受伤了,被迫逃回船舱,向斯图尔特上校报告。

现在,该船正在下沉,救生艇正在接走最后留在船上的日本卫兵和船员。战俘们都明白了一件事:日军打算彻底放弃“里斯本丸”,放任战俘去死。

“里斯本丸”最后一次晃动后,船尾下沉,海水涌入3号舱,数百名战俘来不及呼喊一声,便集体遇难。

1号、2号舱的战俘们见死亡已迫在眉睫,在斯图尔特上校指挥下冲出船舱,不顾一切地冲上甲板。正要跳向救生艇的和田英男少尉一见,便立即转身,命令士兵:“射击!”

求生的欲望使战俘们奋不顾身顶着枪弹与日本兵肉搏,一名英兵从后面紧紧抱住和田英男少尉后腰,将他摔倒。混战中和田英男和几名卫兵被打死,战俘们则纷纷跳入大海逃生。经田茂船长和其他船员也跳入海中,“短时间在海中漂流后,不久全体船员被救助船救起”。(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日本邮船战时战史》,1971年出版。)

日本船只没有去救援英军战俘,而战俘们没有救生圈,仅半数人配置了救生带。周围多艘船舰上的日军非但不出手相救,且使用机枪、步枪肆意屠杀落水的战俘,鲜血染红了海水。日军还残忍地驾着船左右冲突,碾死蚂蚁一样将水中挣扎的战俘压入海底。一些战俘拼命爬上了日船垂挂的绳索,却被被日本人打回海里,许多原本能生还的英俘,因此就淹死在海中。日军不愧为禽兽军队,这是打算把英军俘虏一次性都解决在这片大海里。

此时,天色晴朗,正值东风涨潮,大批布匹等财物和落水人员顺着潮流涌向青浜、庙子湖、西福山诸岛。战俘们或独自游行逃生,或紧抱着漂浮物随波逐流,竭力在狂风怒潮中挣扎,其状甚为悲惨。(《舟山市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713页)

海上忽然响起了海螺号的悠长声音,青浜岛、庙子湖岛,以及周边各小岛的中国贫苦渔民们发现了海难,当即自发地倾岛出动,驾驶渔船救人。本地的乡长、保长也组织群众参加营救工作,青浜岛的赵校如、唐品根、翁阿川、唐如良、许毓嵩等5人发起,以人命关天为由,通传全岛渔户总动员,出动渔船30艘,救助44船次,营救英国被俘人员278人(内有西福山营救的62人)。庙子湖岛71岁的沈万寿,是岛上最受尊敬的老人。他望见海面上大量布匹财物顺着潮流漂来,无数落水人员在狂风怒涛中挣扎,便站在村口大声疾呼:“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积德的时刻到了,快去救人呀!”渔民们家家热烈响应,由沈万寿、吴其生、吕德仁、沈元兴、沈阿明等5人发起,出动渔船16艘,救助21船次,营救起英国被俘人员106 人。

两岛渔民奋力救助至午夜为止,共计救起英国被俘人员384人。很多时候,中国渔民是顶着日军枪口在抢救落水英军战俘,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

英军战俘见到有人来搭救他们,显示出了良好的绅士风度,没有人争抢位置、人人互相帮助。庙子湖岛的几名渔民多年后还记得,有三名英军战俘趴在海岸边礁石上,居然还有人镇定自若吹起口琴自我安慰,渔船过去救人时,战俘们还互相谦让一番。

青浜、庙子湖两岛渔民从上午10时至夜幕降临,一直都在摇着小船,往返不停,争分夺秒地抢救英国人。深夜12点,还有村民将获救者送来。“有探照灯就好了,好多救几个人,实在看不见,只好返回。”庙子湖村老渔民林万良说到当时救英国人至夜色笼罩,海路难辨,无奈只好返航,一直心痛不已。


庙子湖老渔民吴兰舫回忆,当时全村数十艘船火速往青浜方向赶。海面上先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布匹,后来见到了很多人和尸体,“不捞东西只救人,我们渔民有一条不成文的守则,人落水,不管好人坏人,都要救上来。”吴兰舫下午一时摇着小舢板出海,来来去去,连救3船,至天黑救上了10人。所有出海的渔船都尽全力救助落水的人,能装多少人就装多少人,甚至不惜因超载而翻船。

因海面潮急风大,许多体质虚弱的英国被俘人员和侨民死难海上。救上青滨岛的英国俘虏大部分被安排在天后宫庙宇内暂住,一部分人分散住在渔民家里。庙子湖岛上的英国被俘人员,则全部 被接至各渔民家中照料。

救助遭遇海难的任何人,这是祖祖辈辈依靠大海为生的淳朴渔民们千百年来传承的美德。“青浜庙子湖,菩萨穿龙裤”,相传庙子湖岛有个叫陈财伯的渔民(当时渔民都穿着宽大龙裤),在风暴黑夜,上山头点火为渔船指路,使无数人绝处逢生,人称菩萨显灵的“神火”,直到生命终止,火才熄灭。我相信,如果遇难的是那些日本人,这些渔民也会去救人的。

在看到英军战俘落难时,各个岛屿的渔民们毫不犹豫地冲向大海去救人,完全不顾四周的日军船只还在开枪放炮。海面上遍布无数渔船在救人,日军发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英军战俘全数沉在这片海里了,而且海域如此广阔,渔民来自四面八方,日军也不可能封锁消息了。他们只好放弃了杀光英军战俘的计划,被迫也开始捞人。中国渔民们的义举,拯救了余下还活着的英国俘虏们。

庙子湖、青浜岛等这些小岛,地无三尺平,岛上几乎没有耕地,渔民四季以捞鱼虾为生。他们普遍生活贫苦,但是尽自己全力为英军战俘们提供食物。沈万寿老人煮好一大锅米粥,担来给庙里的英国人吃。英国人都饿惨了,捧起碗就喝,不会用筷子就直接手抓着吃,岛民赶紧拿来汤匙给他们。

青滨岛沉船纪念碑

4、英军战俘的结局

虽然当年的定海县本岛及高亭(今属岱山县)等周围一些重要岛屿已沦陷,但远海外岛仍为地方抗日武装所控制,这为营救英国被俘人员提供了便利条件。2日当夜,青浜岛的头面人物赵筱如、唐品根和他的弟弟唐如良、许毓嵩等聚集起来商议对策:如何才能把这些盟军战俘转移出岛。

但是,3日早晨,舟山岛日本警备司令部的佐藤庆藏海军大佐命令沈家门港出动日军舰艇5艘,重新返回了东极海域,其中3艘驶至青洪岛、2 艘驶至庙子湖岛,日军朝天鸣枪示威。几架日军轰炸机飞来,在东极上空盘旋,找到了“里斯本丸”的下落:一根孤零零的桅杆还插在海面,日军轰炸机立刻投下不知数量的炸弹,“轰隆,轰隆——”一阵阵巨大的爆炸声,震撼得一座座岛子都摇晃起来,一股股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对一只沉没的船舶进行毁灭性轰炸,岛上所有亲见者都目瞪口呆了,得救的英军战俘们心惊胆战之余,认为这是日军在恐吓中国渔民们。也有可能,沉船中有什么不可见人的机密,日本人认为必须要完全毁灭掉,这事至今也还是个谜。

正在会商的唐如良、许毓嵩立即提议,先将英俘伊文斯、 詹姆斯顿、法伦斯等3人送至青洪山后的海边悬崖下小山洞隐藏起来。他们认为这三人样子像上等兵,可能是英军头目,需要保护好。

渔民翁阿川带领这3人即刻前往避难,并负责照料饮食与安全。很快200余名日军分路登陆,挨家挨户地搜查。直到下午2时复将两地英国被俘人员共计381人清出,尔后重新押解上船离去。刚刚脱离地狱却又入炼狱,这是“里斯本丸”上英国战俘的宿命,他们的厄运还没结束。

但是,所有知道相关讯息的渔民们,始终将伊文斯、 詹姆斯顿、法伦斯等3人保护起来,无一人在日寇淫威下泄密。4日到7日,日军军舰一直在周边海域巡逻,搜查沿途的渔船,应该是在搜检漏网之鱼。

为将3名英国被俘人员及早护送到安全地带,赵筱如等10余人再次会商,决定迅速将他们送入内陆政府,以免日久多变。庙子湖岛的第4保保长沈品生当即和第5保保长吴其生到葫芦岛, 找到正在岳父家为岳母过50大寿的定海县国民兵团抗敌自卫第4大队副大队长缪凯运帮助。

缪凯运闻讯后,立即带领警卫员卢端元等数人,连夜冒险渡海赶至青滨岛小湾洞,会见了伊 文斯等人。缪运凯早年在上海经商学习,懂一点英语,与伊文斯等语言沟通颇为顺利。9日夜,3人换上典型的东海渔民服装--对襟布衫配龙裤,隐藏进一条小舢板内,由唐品根、许阿台、李朝洪等6人驾船,缪凯运另派船亲自武装护航,所幸一路上并未遭遇敌船,三人被安全转移至葫芦岛。葫芦岛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形似葫芦而得名,向西1.4公里就是佛教圣地普陀山,如今是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的葫芦社区。

伊文斯等3人在缪凯运的岳父杨家受到热情款待,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但经过连日折腾,3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病情,伊文斯发烧最重。杨家从沈家门请来医生李启良诊治,经打针、服药及休息,至10日天明进食热蕃薯稀饭,3人退烧了。

为尽早脱离险区,缪凯运带人护送伊文斯等趁夜色掩护,乘船抵达宁波郭巨镇甘露庵四大队队部,由定海县抗敌自卫第4大队大队长王继能接手。三名英军战俘在这里与救援他们的恩人合影留念,王继能派兵武装护送他们至象山,交给定海县长苏本善。然后,象山方面再将他们护送到当时的浙江省政府驻地云和县,再辗转抵达重庆,最终送到了英政府驻华使馆。

在”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全程中,只有这3名英国被俘人员得以逃脱日军之手,顺利到达重庆,与那些沉入海底蒙难的同胞相比,应该是极其幸运的。他们在重庆期间,以亲身经历在广播电台上揭露日军暴行,引发国内外强烈公愤。战后,伊文斯供职英美烟草公司香港烟厂总监,詹姆斯顿供职于英国驻华使馆九龙办事处,法伦斯服役皇家海军舰队。


史料记载,被东极渔民冒死救起又重新被俘的381名英国官兵,送到上海集中后,与“里斯本丸”沉没期间被日舰救起的589名英俘,共970名。除留下35名重病号外,余者935名搭载“第一真盛丸”轮押送到了日本本土的战俘集中营,途中由于痢疾和白喉盛行,5人死亡被抛入大海喂鱼。1942年10月10日,轮船靠岸九州门司港,有36名白喉重症者被送往医院,剩下的约500人被运往神户,其余被运往大阪。

九死一生的英俘们已经非常虚弱,陆军上校斯图尔特和中尉科伯森在到达日本后相继死去。在日本的第一年里,由于白喉病、腹泻、肺炎和营养不良症等各种原因,有114人死于神户,55人死于大阪,21人死于小仓,24人死于门司港,还有30人死于其他地方,总共死了244人。

里斯本丸战俘在日本集中营内干苦力

最终,香港上船的1816名英军战俘中,843人在沉船中溺水或被杀,5人在去日本途中丧生,244人后来陆续死亡,一共死亡1092人,只有724人幸存。这些幸存者熬到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并在日本战败后大都回到英国与亲人团聚。当然,最幸运的是伊文斯、 詹姆斯顿、法伦斯这3人。

1946年,“里斯本丸”船长经田茂受国际法庭审判时,把虐俘、杀俘的责任全推到已经死亡的和田少尉身上。但是,从日军遇袭后的行动来看,从封舱、抛弃战俘、射杀战俘到捞救战俘,他们的行动是有统一指挥的,造成“里斯本丸”灾难的责任,仅仅一个和田少尉是承担不了的,他无权指挥前来救援的军舰,最多是一个具体执行者。

而这个更高级的指挥者是谁?一直到现在都还是个谜。

战后,除伊文斯等个人不断地向参与营救的恩人表示谢意外(包括赠钱、赠物、邀请唐如良和翁阿川等人到沪港两地会面),英国政府还指示驻华大使与中国政府联系,专门拨款赠给东极青滨、庙子湖两岛居民。

佐敦祭奠先人

2005年,“里斯本丸”获救的英军官兵在世的仅剩11人,包括87岁的佐敦。2005年8月18日,佐敦携妻子与两个儿子亲自来到舟山谢恩,同行者还有“里斯本丸”事件遇难者帕特瑞克的侄女玛莲·当劳和苏菲·霍莉姐妹、香港二战退役军人会代表和20名自费来舟山寻访渔民英雄的香港大中学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中的日军是如此残忍无道,而中国普通渔民冒死营救英国被俘人员的义举,则体现出人性中最光明的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俘船沉入大海中国渔民勇救盟军战俘
载有盟军战俘的日本船被美军击沉,为什么该谴责的却是日本人?
日军阴谋设计“里斯本丸”沉没 中国渔民舟山拯救英军战俘
“里斯本丸”号沉没77年后,他们来与父亲告别,浙江卫视《东向大海》曾记录下这一刻……
档案《日军"阴谋设计""里斯本丸"沉没 中国渔民舟山救援英军战俘》
浙江首次公开二战时日本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档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