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长平之战双方战略战术评析

​​◆第一,历史无假设,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他的意义,都影响着后来的历史进程。这即是许多历史爱好者的遗憾,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第二,历史是曲折前进的,这个可以有多层理解。如果放到楼主的问题上,那么可以说,秦统一六国之路,并不是一帆风水,是一个曲折反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第三,评价某个历史事件,要以更加广阔的视角,要“联系起来看”,许多事件可能本身没什么,但是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却往往出人意料。

理清了上述两点,再来说一下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的意义。我们不能仅仅从秦、赵两个国家的角度,来看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大,从其它国家来看,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情。下面我来综合说一下。

先从秦、赵两家说起

1)一般史学家认为,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国力大幅削弱,山东六国已无抵抗秦国的实力,秦统一天下之事时间问题。

2)长平之战,将除了秦之外的当时最强军事体,基本打得无法翻身。

3)秦国声威大震,山东六国无人敢敌。

4)占领了上党及周边大片领土。

5)导致了秦王、范雎,与白起的矛盾,直接导致杀神白起之死。

6)虽然之后的邯郸之战,以及信陵君策动的第三次函谷关之战,秦军虽然都战败了,但是没有伤及秦国的根本。

7)白起之死,为王翦、蒙家将的登场,提供了历史舞台。

8)赵括之死、廉颇不受重用,为李牧的登场,提供了历史舞台。

燕国:

1)在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燕国趁赵国元气未复,出兵伐赵,结果在果鄗代之战燕军大败,自此燕赵结仇。

2)12岁的小甘罗(超级牛人甘茂的孙子,12岁即为秦国上卿)从中挑拨,赵国攻打燕国复仇,赵克燕30城,连年征战大量消耗了两国的国力。

魏国:

1)因为信陵君窃符救赵,导致信陵君在赵国呆了十年。直到秦攻魏,魏王才请信陵君回国抗秦,并取得胜利。

2)信陵君威望冲天,率领六国联军大败秦军,但是遭到魏王猜忌,无奈郁郁而死,魏国自此再无顶梁柱。

楚国:

1)春申君率军就赵,威望大幅提升

2)春申君依靠自己的声望,之后组织六国联军伐秦,但是大败,导致楚国内部政局大幅动荡。

以上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都是以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为诱因,逐个发生。如果仅仅从战果来看,秦国确实是损兵折将,但是同样的,赵国基本已经被打残了。更重要的是,两场战役之后的连锁反应,都影响着山东各国的变化,以及历史的进程。

另外,也造就了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窃符救赵、虚左以待等等一系列的成语典故,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它的意义,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分割线————————————————

想不到这么冷门的题目,竟然有这么大阅读量,虽然其他几位答题者的回答也很好,但是有几点不同意见,供各位参考。

1、当时的赵国真的有实力跟秦国单挑吗?

答案是否定的,当时的秦国对于赵国而言,实力完全是碾压的态势。千万不要被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样的小故事迷惑,秦国根本就不把赵国当做旗鼓相当的对手。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都是蔺相如的个人秀,为啥?因为弱赵敢于反抗强秦!

2)华阳之战,白起率秦军大败赵魏联军,斩杀赵魏联军十五万!俘虏全部“沉杀”!

3)自第二次函谷关之以后,直到邯郸之战前的约40年间,秦赵之间爆发的包括光狼城之战在内的所有大小规模的战争,秦军无一败绩!

4)当时冯亭来献上党郡投降,赵国内部分歧极大,就是因为担心热火秦国!

所以,个人以为当时的赵国对于秦国而言,根本就不在一个能量级!什么单挑最后可能与秦国争天下的对手,不成立。

2、秦国发动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的起因,秦国能不打吗?

1)长平之战:打个简单的比喻,一位恶霸,跟别人大打一架,终于抢到一个漂亮媳妇,马上就要过门了,结果媳妇跑别家去了。作为一个爷们,还是一位恶霸级别的爷们,不揍死那王八蛋啊!以后还怎么在社会上混?

2)邯郸之战:接着上面的比喻,那个直娘贼被恶霸暴揍了一顿,求饶了,答应送回媳妇,还答应赔一大笔钱。恶霸也答应了。结果回过头来,人家又反悔了!你说恶霸该咋办?再冲上去揍啊!

所以说,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秦国为了国威、为了霸权,必须打!不打就不是秦国!

3、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秦国徒劳无功?那纯粹是扯淡!

1)从古至今,霸主的地位,都是打出来的!你见过哪个霸主是谈出来的?更何况,这是一场必须打的战争。

2)如果说,长平之战前,秦国还惧怕六国合纵,那么长平之战以后,秦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计算,简单得说,

长平之战前:秦国<六国

长平之战后:秦国>六国

这才是长平之战最大的意义!整个扭转了秦对于山东六国的实力!!能说此战不重要吗?能说徒劳无功?

4、“杀神”白起的“百万人斩”!(题外话,可能会引起反感)

对于“杀神”白起在冷兵器时代的“百万人斩”纪录,长平之战不可或缺。

华阳之战歼敌15万

伊阙之战歼敌20多万

鄢郢之战歼敌30余万

长平之战歼敌40余万

总计100万+妥妥的,长平之战贡献最大!

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都是影响历史进程的转折点,无论是对秦,还是对六国,意义都极其重大!

■长平之战最大的战略意义即是使赵国从此失去了和秦国单挑的资格,而赵国,恰恰是唯一一个还有力量与秦正面对决的国家。长平之战之后列国只能靠合纵,已经没有一国还有单独与秦国对打的能力,邯郸之战本身就是证明。如果魏楚不增援,邯郸之战结局如何还真不好说。不过历史不容假设,而以当时的情况看,面对虎狼之态尽显的秦国,窃符救赵的魏公子和义不帝秦的鲁仲连的出现又仿佛是必然,哪里有压迫哪里自然就有反抗,何况面临的还是灭顶之灾。

再说邯郸之战。首先提出观点,站在秦国角度,发动邯郸之战的确是不明智的,说的再肯定一点,就是个错误。站在上帝视角看,白起当时提出的先休养生息再攻韩魏确是最好的方法,事实上在邯郸之战之后,痛定思痛的秦昭襄王也的确又这么做了。某种意义上,邯郸之战的确有可能延迟了秦统一的脚步,我个人理解上,秦昭襄王逐渐老迈,过于心急且过于自负导致急于求成,然而攻赵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三国联军此时也已集结力量、众志成城,种种原因使得秦军在邯郸之战中屡屡落败。但,这和邯郸之战徒劳无功,或者更加过分的“邯郸之战几乎使战国格局重新洗牌”的说法依然是两回事。邯郸之战实际上并未损耗太多秦国的国力,《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中就可窥得一二,在形容邯郸之战秦军败退时,字眼几乎全部用的是“秦兵罢”,“秦兵去”,而无一处“秦兵败”,“秦兵溃”,太史公在扣字眼方面可以说相当严谨,而且其本身对秦无甚好感,没有任何必要为秦国裹这道遮羞布,他这样写的原因,应该就是因为秦国在此战中损失不大。相反,联军却被拖得极其疲惫,再无力深入,虽然保住了邯郸、收复了部分失地,但仍可算作惨胜,加上他们国力本来就弱于秦,对他们来说,这惨胜也未必是多么值得喜大普奔的事,虽然他们的确因为打败秦国而喜大普奔了。这其实不是秦昭襄王的本意,但是阴差阳错却造成了这么一个结果。就在邯郸之战后的两年,秦国再次伐魏韩,领兵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将军摎”(查资料时看到过有人认为此人即王翦,但我个人觉得不太靠谱),这位新将领攻下了魏国的吴中和韩国的阳城、负黍,累计斩首十三万。将才流失?国力大减?不存在的。即使撇开蒙骜一家以及王龁等人不谈,这位新星的升起也足以说明,秦国此时将才频现,并没有因为白起之死而将才凋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里秦国还端掉了西周公国和周天子,西周公亲至咸阳,向秦昭襄王“顿首受罪”,而其他国家没有反抗,也没有人跳出来指责秦国的大逆不道的行为,韩魏反而“入朝”、“委国听令”了,从《韩非子·存韩》中韩非自述的韩国已经侍奉秦国三十年的说法来推算,韩国“侍奉”秦国应该就是自此时始,无独有偶,在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死时,几乎每个国家的世家里都记载了派遣了地位相当重的使臣去秦国哭灵的事,比如楚国派出的是春申君,韩国则是韩王本人。如果邯郸之战真的徒劳而无一点功,并使秦国国力大损,只是仗着家底厚才没有狗带的话,六国是有毛病吗纷纷主动去捧死了的秦王的臭脚?就这么一个倒霉催的秦国,能把他们怎么滴?
综上所述,长平之战的历史意义一如历史课本所言,是摧毁六国与秦对抗的能力的关键战役,而邯郸之战,尽管并不是一个英明正确的决定,却也并非全然徒劳无功,更未动摇国本。邯郸之战之后,秦昭襄王晚年,秦对六国的压制性优势清晰明显,一超多强的天下大势已经确立,而非题主认为的秦国只是略强。

■长平之战,是整个战国时代的巅峰之战。

这场大战参战的人数达到百万,再算上后续秦国河东所有适龄男子投入长平战场,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几乎没有之一。

这一战,彻底加速了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的步伐,秦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块大石头被搬开,东方六国的最后一根大梁被凿塌,北方最后的一个强国赵国被打残,再也没有缓过劲来。

这一战,也是当时的「世界公敌」白起的「封神」之战。

虽然当时并没有纸,但战败方赵括却被永久地冠上了「纸上谈兵」的臭名声。可见后世多少次提起这场战役,多少次演绎这场战役,连跨年代的纸都进入成语了。

此战名声之大,几乎成为战国时代的形象代言。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最重大的决战,没有之一。原因有三:第一,规模巨大,秦赵双方都是以举国之力投入作战,双方参战的总兵力将近一百万;第二,损失很大,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六十万,而且长达三年的对峙极大地消耗了双方的国力;第三,影响巨大,赵国战败,再也无力与秦抗衡,秦统一六国由一个实力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时间的问题。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较为详尽地刻画了这场大决战,下面我们结合本剧所提供的史料对决战双方的战略战术进行解析和评价。

战略

在该战中,秦国的目标是很明确的:一是要拿下长平,二是要毁灭赵国的军力。相比之下,后者才是重点,原因如下。

自秦孝公开始,秦国的目标就在于统一天下。到了秦昭襄王时代,秦国已经是天下最强国,统一显得更加的迫切和现实。早在长平战前,秦国国相范睢就对秦国东出的战略提出了两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外交上远交近攻,军事上攻人为上,攻城为下。

远交近攻解决了攻击六国的次序问题,避免了毫无头绪地乱打的盲目状态。而且,攻击邻近的地方便于后勤补给,也容易保存胜利果实。

相比之下,攻人为上,攻城为下则显得更为激进。

春秋时候,周礼尚存,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按照礼让、文明的方式进行的,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对方和天下诸侯的认可,而不在于攻占土地和人口,比较著名的例子是宋襄公礼让楚军过河后再开战,世人皆笑襄公假仁义,但是却也符合春秋时期的战争规则。

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写了一篇《孙子兵法》,该书开篇即道:兵者,诡道也。引起轰动,从此,兵不厌诈有了理论依据,开始风行起来。

战国时期,文明的战争形式和规则已不复存在,战争的目的也由争霸变成了兼并,即战争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是要获取对方的城池和人口;战争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再是虚名,因此在一场战争结束后,军事战报上总是会出现占领对方多少座城池的记录。

而范睢的军事方针则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最终把战争的焦点指向了人这个核心的问题,标志着秦国的战争思想最终走向成熟,也标志着纷争了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将以极其残酷的方式落下帷幕。

在冷兵器时代,相比于土地和城池,人才是最宝贵的战争资源。而且人这种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但是再生的速度十分缓慢,按照十六岁的征兵标准,每一代新兵的生长周期就是十六年,这太漫长了。因此,在短时间内人就是非可再生资源,损兵一万则国弱一分,损兵十万则国力大衰,损兵四十万则国家崩溃。相比之下,城池和土地虽然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却是可以无限重复消耗的。

长平之战中,攻人为上,毁其军力的思想得到了首次大规模的运用,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大大地推进了秦统一战争的步伐。

从战略方面讲,赵国方面就差远了。首先从国力上比,赵国弱于秦,不具备吞并天下的实力;其次,此时的赵国没有一位战略大师,只有一名没有英武之气的赵王、门客众多而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的平原君以及几名还算会打仗的将军。因而,从国力上和领导团队的能力上,赵国已经落后了一大截,也就决定了其战略目标是很单纯的,那就是退却秦军,最好的结局是赵国不损一兵一卒,秦军自行退去。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廉颇的防守方案变成了一个必然性的选择,只不过最后的事实却证明这个抉择是灾难性的。

战术

由于是赵军率先进攻的,而秦军的作战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赵军的方案而制定的,那么我们就先从赵军的战术展开分析。

赵括的战法就两点:一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二是强调攻势的迅猛。这两点是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托的,所以不能说赵括是瞎指挥。就现实而言,秦赵长平对持已有三年,双方都处于疲惫的状态,秦军必定有所懈怠,此时对其进行攻击,可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其二,既然处于懈怠状态,那么此时秦军的防备也是最为薄弱的;假若赵军以最强之攻势对战秦军最弱之守势就会形成最大的力量差,也最容易取得胜利。所以赵括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具体上,赵军分两步进军,首先以大规模骑兵率先进攻,待击退敌人后,再以四十万主力倾泻而下,直捣秦军大营,一举击破秦军,从而夺取胜利。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特别的大胆,简直是太大胆了。如果不讲其他的因素,这个作战方案是没有问题的,很符合兵书上的理论,一旦成功必将满载而归。但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时候,赵括知兵书而缺乏实战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考虑问题不全面,只抓主干,忽略细节。正是这一点造成了全军覆没的后果。

首先是地形。赵括在战前与下属谈论兵法,发问如果赵军陷入围地和死地该怎么办,但下属认为赵军不会陷这两种境地,原因在于秦赵两军军力相当,当然了赵括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兵书上说十则围之,然而在实际的战例中,十倍而围之的情形是很少见的。最常见的就是在兵力远不及对方十倍的情况下,把敌军引入围地,依托地形,对敌军进行围困。而长平的地势恰恰给了赵军被围歼的可能性。

其次,四十万大军倾力而出,万一被断了退路怎么办,赵括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安排,当然,他并不认为自己需要退却,而等待他的则只有最后的胜利。

其三,秦军逃跑时会不会是佯败,赵括有没有想过?当然,他还是天真地认为自己真的打败了秦军。

再看看秦军方面。此战一定要拿下常平,但这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在于围歼全部赵军,毁其军力,这样才能彻底打垮赵国。所以,白起早早地就布置了一个口袋,引全部赵军入围。具体战法也分为两步,首先是秦军佯装败退,将赵军引入泫氏谷底,其次派军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此外,他还采取了围而不打的战法,由于缺乏粮食,赵军必然会不战而败,如此,赵军在围地被围困了数十日后,粮尽援绝,被迫投降。

从决战的结果来看,由于战术运用得当,秦军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而赵军非但没能打退秦军保住长平,连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也丢完了,可谓是大败亏输。

国末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以赵国被坑杀四十余万人,惨败而告终。在这场战争中,赵国军队指挥官赵括就成了大家笑柄,也就有了后来人们纸上谈兵来取笑赵括的无能。那么,历史上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能全怪赵括吗?要想知道答案,我们要了了解这场战争的始末。

首先,就要分析秦赵之间实力。秦国在战国初期,也只是二等强国,公元前259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整体国力和军力上升,到了战国末期,秦已然成为超级大国,于是不满足现状,加之有范雎行远交近攻政策,矛头直指三晋。

而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进行军事改革,一下使赵国成为军事强国,但是,赵国只是侧重军事改革,相比秦国整体改革,秦国综合国力强于赵。就在秦国东出函谷关所向无敌时,看似只有赵国能与之抗衡,而就在这时本来是韩国赔给秦国的土地上党郡,却被上当郡守给了赵国,而且赵孝成王欣然接受,全然不顾秦国,这让秦国面子那放呀,于是秦出兵赵,公元前260年,秦昭王命令王龁占领上党,然后接着进攻赵国,而赵国在长平迎战秦军。战争初期秦胜,赵败,于是赵军将领廉颇固守营垒,采取防御态势与秦军对峙,这下赵王和官员们就不满意了,你廉颇不出战是什么意思呀,我堂堂赵国雄兵百万,还怕秦国不成,这个朝堂主张主动出击。再加上秦国范雎在赵国使用反间计,散布流言说:廉颇好对付,秦军最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没想到这昏庸赵王信以为真,就派了赵括顶替廉颇,其实赵括这个人挺有才能的人,自幼熟读兵法,只是太年轻没有实战经验。秦国知道赵国换将后,就悄悄把秦军将领换成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假装败退,诱敌深入,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方针,获得胜利,赵括战死。

纵观此次战争,赵国战败是必然的,首先是综合国力,秦是强于赵的,秦军后勤更有保障。然后是外交上,战争初期,赵国找秦国求和不成,反被秦国利用,让楚国,魏国以为赵国已经义和,不必出兵救赵,使赵孤立无援。军事上,赵王轻信谣言,临阵换将。所以,即使不是赵括,赵国也没胜算可能。

在河北与河南的交界处,有一块由群山包围起来的高地,隶属今天的长治市。狄子奇《国策地名考》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其意即此。 上党,清水秀景色优美,文化历史悠久,英雄才杰辈出,文明郁积磅礴。古时,上党地区因其地高势险,自古为战略要地,我们的故事就要从它说起。

公元前262年,秦国大将白起攻克韩国野王地区,割断了上党与外界的联系。由于去都城新郑的道路已经断绝,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军,上党指挥官冯亭与守城军民商议决定将上党归顺赵国,以赵国之兵去对抗秦国,而此举必然会使韩、赵联为一体,这样或许可以抵挡强大的秦国。

于是冯亭派使者去将上党十七邑送予赵国。赵王把此事告诉平阳君赵豹,赵豹认为接受无缘无故的利益不是好兆头。而赵王却以为是别人仰慕我的恩德;赵豹看出了其中端倪,奉劝赵王说:秦国蚕食吞并韩国土地,从中切断,不使他们相通,本来以为可坐待上党归降。韩国人之所以不把它献给秦国,就是想嫁祸于赵国。

秦国付出千辛万苦而赵国坐收其利,即使我们强大也不能这样从弱小手中夺取利益,何况我们本来就弱小无法与强大秦国相争。这难道还不是无缘无故吗?我们不应该接受上党。赵王不听,又把此事告诉平原君赵胜,赵胜却劝赵王接受。赵王于是派赵胜前去接收,封原上党太守为华阳君,赐给他三个拥有万户百姓的城市做封地;又封县令为侯,官员和地方人士都晋爵三级。于是,秦赵之间就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进攻上党,最终予以攻克。上党百姓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接应上党逃来的百姓。秦王于是挥兵攻打赵国,屡战不胜。应侯范睢于是派人用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散布说:秦国所怕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好对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赵王中计,便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从而引发了战国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争长平之战。

当时赵军全线崩溃,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白起却认为当初秦军已攻克上党,上党百姓不愿归秦而去投奔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乱。于是赵国降兵与上党百姓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四十五万人,后世皆震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起一生破城数百,却唯独不敢攻打此城,还说:我宁肯自刎也不去
长平之战中,白起能打败40万赵军,却为何打不下一个邯郸
纸上谈兵?赵括被黑两千年! 慷慨赴死真英雄!
赵括喊冤!如何从一位实力名将沦为“纸上谈兵”的
长平之战为何会失败,赵括是怎么死的?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失败,如果任李牧为帅,他能赢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