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思考 | 从观察学生的视角反思和改进教学——学习共同体观课方式的实践和思考

学习共同体的观课是观察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记录关键事件。关键事件就是指课堂上发生的、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促使观察者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事件。课后的研讨尽量避免评价任课老师,而是以观察者的视角,聚焦个体学生的学习事实,详细讲述学生学习的关键事件,阐明自己的发现和反思。


01

镜头一:

别管他,他要睡觉

这是工作坊第一节展示课。

老师们以观察员的身份,选定了观察对象,四处散坐在学生旁边。

我观察的这个四人小组其成员构成是干练有主见的女生A、活泼好动嗓音沙哑的男生B、内敛老实的男生C和女生D。

才观察一会儿,就发现A和B关系不融洽,A老喜欢说B:“他不愿意”“别管他”“他不来”……B屡受打击,这节课的中间段开始就索性趴在桌上假装睡觉。

其间,老师发现了B没有参与学习,走过来关心了一下,也握着他的手鼓励他坐起来学习。显然鼓励没有起到作用,因为老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男孩依然趴着,老师只好选择尊重他的暂时不参与。

当学习进入到“小组讨论不懂问题”的环节时,有一个问题小组内的三个人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了,这时假装睡觉的B举起了手,坐他对面的男生C急忙说:“他知道,让他说。”A连看都不看他一眼,摆摆手,不屑地说:“别管他,他要睡觉!”B的手孤零零地举起,又失落地放下。

反思

如果不是因为坐在旁边观察到了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很容易给这个趴着的男孩贴一个不爱学习的标签。由此我发现,学生不学习只是表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就这个事件来看,影响这个孩子学习的就是人际关系。因为与组内同伴关系不好,同伴多次打击,导致这个孩子最终放弃。不融洽的同伴关系直接影响了课堂上的协同合作,导致学习没有办法进行。

结合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人际关系还只是影响孩子学习的其中一种因素。实际上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非常复杂,可能是来自于同伴的打击,可能是来自于家庭的不幸,可能是来自于情绪低落,可能是来自于他在班上得不到欣赏和鼓励,可能是学习材料太难或太简单……

因此,当教师看到学生学习状态不对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给孩子贴上懒孩子差学生的标签,课余了解原因,解决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排除掉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才能帮助孩子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02

镜头二:

好动有什么错吗?

杨老师作为学员代表执教《小蛇散步》。

坐在我旁边戴眼镜的小男孩名叫梓跃。他课前一直在玩手里的橡皮,并拿着铅笔敲击桌子,发出“乒乒乓乓”的声响。当老师说上课了,梓跃依然摆弄手里的东西,腿也一直抖动着。

当杨老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有趣的内容时,梓跃趴在桌子上,挤眉弄眼,从铅笔盒里拿笔的声音特别响,桌子也被他抖动的双腿搞得无法平衡。

杨老师也注意到了梓跃,便轻声提醒他再看看课文。梓跃点点头,不一会儿就拿起笔在课文中圈划,还在旁边空白处写着什么。我好奇地凑近一瞧,发现他居然写了和语文课无关的东西:

总体积9dm3,总体积11m3 ,鼠<蛇,蛇<象。

写完这些他便又去玩手指,一刻都不消停。

在四人一组分享环节,后排的一位女生,首先发话要第一个分享,然后按照她指定的顺序依次交流。小梓跃是最后一个分享的。他双腿跪在椅子上,笑眯眯地跟大家说:

“我发现一个最萌大小差——鼠和蛇的总体积9dm3,象和蛇总体积11m3 , 鼠<蛇,蛇<象。”

其他同伴对于这点发现并没有太大反响,他便继续说:“你们知道dm3是什么吗?”那位女生回应说不知道,小梓跃脸上露出一丝骄傲,正要侃侃而谈,后排的女生说:“知不知道这个问题又怎样呢?这是语文课,你讲数学问题合适吗?”小梓跃毫不示弱道:“怎么不合适?!”

一旁的我开始重新审视他的批注,发现他所写的内容正是我们昨天集体备课时抓到的一个点:小蛇不仅帮助了比它小的动物,还帮助了比它体型大得多的动物。这就是梓跃想通过数字传达的,他别出心裁地通过简单的符号和数字,将数学和语文联系起来,并且抓到了重点。我忽然想起刚才对梓跃的误解——看到好动的孩子就想到多动症,就认为他是不能安静听课的学困生——这是多么令人惭愧的惯性思维啊。梓跃是爱动,但他真的很聪明,聪明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身体也会好动一些活泼一些,这又有什么错呢?

反思

无论在哪一间教室,都有像梓跃这样聪明但好动的学生,他们接受力和反应力都比别的孩子快。当他们完成课堂任务后,无所事事,开小差做小动作不可避免。我们不应强求孩子上课像成年人一样坐着一动不动,更不应该给这样的孩子贴上一个捣蛋鬼的标签,而是应该保护孩子身上活泼的天性和宝贵的灵性。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关注这一批孩子,防止他们因为觉得任务没有挑战性而无事可做,甚至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这时就要发挥老师的作用,让完成任务的学生举手示意,然后走到他们身边,看过他们的答案后,鼓励他们继续更具挑战性地思考:还有什么发现?当他们被学习任务吸引时,小动作就会慢慢减少。

03

镜头三:

“偷看”也是学习

倩倩老师再教《小蛇散步》。

老师说: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别人都开始在纸上勾画批注了,可是我旁边这个看起来有些怯懦的小男孩却迟迟没有动笔,他好像很不自信,做什么都先看一下同桌。看到同桌已经勾画出了喜欢的句子,他迟疑了很久,才终于下笔勾画了一句,很费力地写出了自己喜欢的理由:“我喜欢动物。”

做了这一处批注后,他又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把头伸过去一点,悄悄看了一眼同学的书,又开始艰难地寻找喜欢的句子,写喜欢的理由。我仔细看了一下,每一处都是勾画的一种动物,然后每一次喜欢的理由都是“我喜欢动物。”

小组汇报时,这个小男孩竟然主动举手了,虽然小手觉得并不高。他走到讲台上,指着黑板上放大的课文,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喜欢的理由。

当他从讲台上走下来的时候,他们小组的另一个男生冲着他竖大拇指,全组的其他三个人都热情地微笑着迎接他。小男孩一脸阳光地回到了小组。

反思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始终强调独立学习,认为看别人的答案是不诚实的,参照别人的作业是可耻的。因为过于强调独立学习而忽视了协同合作意识的培养,更别说培养协作方法和习惯了。然而真正的成人世界里,有哪一件工作不是需要协同能力来完成的呢?未来的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在一个团队里协作的能力,而不是拼单打独斗的能力。

学习的最初都是模仿。在学生阶段,看看同伴是怎么学的,听听同伴有什么想法,这都是学习。看看同伴作文怎么开头的,同伴的作业是什么格式,同伴在怎么做批注……对于学习能力暂弱的孩子来说,“偷看”就是模仿就是学习,不要因此给孩子扣上不努力不爱动脑筋的帽子。不仅不反对,我们还应该创建润泽的、相互尊重的、彼此鼓励的班级,让学习困难的孩子能在这样的教室里安心地学习,能勇敢说出“我不懂”,能大大方方地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能坦然地模仿别人的学习。这样学习困难的孩子也才不会失掉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至于被抛弃。

04

镜头四:

来,说说这句怎么翻译?

教研月活动中骆老师尝试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执教了文言文《伯牙绝弦》。

这节课以老师点拨方法、学生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学习的方式,设计了四次和文本充分对话。整节课,老师的话很少,把课堂的时间、空间真正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不断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呈现出了由理解的生涩、模糊到逐渐的清晰、明白。

我观察的这组,其中一个男生看起来很聪明,但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每次独立学习的时候就基本在玩,他没有能力让自己专注于学习中。

所幸的是,这个男生旁边有一个学习主动、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感的女生。每一次同伴协同学习的时候,那个女生都会“逼”着这个男生:“来,该你说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于是,那个并不想学的男孩,在同伴的帮助和督促下,参与进了学习,最后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伯牙绝弦》的故事。

反思

试想,如果不是学习共同体的这种学习方式,如果不是学习小伙伴的帮助和不放弃,那么一个教室里可能会有很多像这个男孩一样的学生,整节课整节课地混过去,虽然可能碍于老师的严厉,表面上看起来在学习,但真实的学习并不会发生。

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一开始都是愿意学习的。但一段时间后,差距越来越大,学习困难的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面对学业。如果老师对这部分孩子放弃甚至打击,那么他们就更没有办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动力会越来越小。有人说,以前的孩子在中学才会开始厌学,现在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出现厌学情绪了,这是我们大家都要引起重视的现象。

由于班额大,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差生,即使想帮助他们,也分身乏术。这时候,同伴就是孩子最好的小老师。学习共同体倡导的学习是对话,和世界对话,和书本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伴对话。同伴之间协同学习是帮助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种学习孩子之间是平等的,是没有压力的。有很多老师都非常擅长利用同伴资源来帮助学困生,在他学习陷入困难的时候,帮一帮他,拉一拉他,给他鼓励和支持,这就是对他最好的爱。

我们的课堂上,一定要努力改变老师琐碎地问学生一步步地跟,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跟着跟着就走神了,跟着跟着就掉队了。多让学生在组内和同伴交流互相学习,会让更多学生进入学习,而不是游离课堂之外。

05

镜头五:

​小组讨论自说自话

骆老师试讲时我也去做了一次观察员。

当时骆老师让孩子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四人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我观察的组四个孩子各顾各的,大家都指着自己的问题说,几乎没有人听。本来是四个人一组,结果变成了二人一组甚至一人一个组。

课后我们就出现的问题一起讨论如何进行改进。后来决定在这个环节加上操作细则,帮助有序地有效地展开组内交流。

于是教学设计在这个环节增加了这样的提示:

按1、2、3、4号的顺序,依次提问,其余三个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专心听完后,耐心温柔地帮助他。

在最后的展示课上,到这个环节,学生就非常有序地展开了讨论,避免了之前自说自话的现象。

反思

由此可见,学生之间是否能相互倾听,这个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仔细观察,那些善于倾听的孩子往往学习能力比较强。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之间没有相互倾听,就不会有相互帮助,就不会有学习的发生、发展、提高。

其二,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促进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进而加以调整,使学习任务指向更明确步骤更清晰要求更精准,使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

学习共同体的课例研究有别于传统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听课不是看老师怎么教的而是观察学生怎么学习的,评课不是评老师哪里教得好哪里教得不好,而是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关键事件,并说出自己观课的收获。

在学习共同体的观课实践中,我越来越迷恋以观察员的身份,坐在学生旁边,选定观察对象,用“蚂蚁之眼”观察学生是怎么展开学习的;观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阻力,是怎么克服的;观察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并由此来反思班级文化建设,反思教学,改进教学设计。

从观察学生的视角来透视课堂,审视教学,以观察“学”来改进“教”,再反过来助推“学”。我相信以这样的角度不断反思和改进,一定会越来越接近学习的本质。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找寻真实的自我 |读书征文选登之46
课堂微观察:教学“五不得”
课堂十大病症、十大问题你有吗?解决对策仅需关注一点……
剑桥教育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九 | 如何创设支持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氛围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方法拾集 - 小学英语教案及反思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走进学习共同体》:陈静静博士访谈速录(全文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