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笔记 | 构建富有思辨色彩的阅读课——王文丽老师《明锣移山》研习

构建富有思辨色彩的阅读课

——王文丽老师《明锣移山》研习

文 / 刘纯洁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思维逐渐由形象向抽象发展,语文阅读课上也就少不了思辨的色彩,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幸在整本书分类阅读课例研讨活动中,参与了特级教师王文丽的课例《明锣移山》的网络议课,对于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获得了一些启迪。

王荣生说:评价一节课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

《明锣移山》的作者是美国的阿诺·罗贝尔,他的作品有着引人深思的哲学观点,每一篇都可以作为儿童哲学的教材。而《明锣移山》这个故事正是这样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

王文丽老师发现了《明锣移山》里蕴含的哲学价值,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角度出发,开发了绘本的教学价值,奠定了这节课成功的基础。

有了合适的阅读材料,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辨的兴趣,使思辨能力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得以发展,在畅所欲言中得以发生质的飞跃呢?研习《明锣移山》这节课,得到了如下启示。

一、营造安心自由的学习场

首先,老师营造了一个安心自由的学习场,提供了一个孩子可以言说的空间,孩子们在这个场域里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课堂上孩子们能表现得这么自如,缘于老师并不拘泥于“好的发言”“标准的发言”,而是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寄予信赖和期待,讨论氛围宽松自由,这样就使学生能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从而使整个课堂呈现出来的观点真实、丰富、多元而深入。

比如引导孩子梳理概括聪明人给明锣出的主意,在说到第二招的时候,有的说吓山、敲锅移山、赶山……老师就说:“吓、赶、吵、喊、嚷”都可以。

因为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学生在课上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后面的交流愈发精彩纷呈。

当交流自己心中不快乐的“山”时,一个孩子说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语气略带无奈,但又努力表现出理解自己的父母,说要证明给他们看,还要回报父母的爱。这时候,王老师像妈妈一样,激动地说:“我都想抱抱你……你情商很高,我要是有这样的儿子我一定很幸福……”孩子没有想到老师会提出要抱抱他,羞涩地不知道怎么办。王老师又像个小女孩,撒娇地说:“抱抱好不好?求抱抱。”笑声中,那个拥抱定格成了小男孩和所有人的温暖回忆。

王老师用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为学生创造了润泽的柔和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用紧张,无需伪装,只要以自己的步调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即可。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怎么能不畅所欲言真诚表达呢?

课堂上,如果完全用 “好”与“不好”、“对”与不对“”的标准评判学生的发言,就会让学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只有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个人挑战固有学习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们个性化的经验和创造。

二、设计高水准的问题链

这节课以多个问题串联整个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整个过程就如登山一样。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带着自己的思考攀登这座学习的“山”,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讨论,随着一步步攀登,认知越来越明朗,视野越来越开阔,孩子们享受着登“山”本身的体验及其快乐,其趣无穷。

在仿佛登山一样的课堂上,教师则像是一名导游。“导游”熟悉“山”的魅力,理解“山”与“山”之间的关联布局,能够帮助登山者面对危险的 “丛林”“沼泽地”和“悬崖”,使“登山者”按照自己的计划快乐地“登山”。

而老师激发孩子动力“登山”的就是高水准的问题链。以高水准的问题串联故事,串联课堂,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高潮迭起,阅读的新鲜感不断涌出,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在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老师一共提出了八个高水准的问题:

1.聪明人聪明吗?

2.四次移山代表了哪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3.为什么聪明人不一开始让他们改变自己?

4.你心中有让你不快乐的“山”吗?

5.你怎么评价明锣?

6.你认为《明锣移山》的作者读过《愚公移山》吗?。

7.你认为愚公“愚”还是“不愚”?为什么?

8.假如再遇到“大山”,你是做明锣还是做愚公?

整节课,王老师让孩子沿着这条问题链,思考、讨论、交流,慢慢领悟,明辨是非,进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真是步步精彩。

认真研究了这七个问题,我发现高水准的问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开放性

一个开放性问题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比如问题“假如再遇到大山,你是做明锣还是做愚公?”被求抱抱的男孩说想做明锣,要换个角度思考和理解。老师追问:“如果有的山不是那种你经过努力就能改变的,你还要做明锣吗?”孩子说:“那我就选择做愚公,我要坚持不懈”。

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们明白了不能单纯说要做明锣,或单纯说要做愚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生们的思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就会有各自不同的答案。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主观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考虑到答案的丰富多彩,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2. 探索性

该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内涵,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从而可能提出新的问题。

比如“你认为《明锣移山》的作者读过《愚公移山》吗?列出依据。”这个问题刚一提出来,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点燃,积极主动地回到文本,仔细搜寻蛛丝马迹,寻找异同点,得出自己的观点。

3. 现实性

比如“你心中有这样让你不快乐的山吗”,这个指向生活的问题一抛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让自己不快乐的山,都有解决问题的渴望。

有的说不快乐的“山”是自己长得胖,在很难成功减肥的情况下,就改变自己的心态,觉得自己是长得壮,乐观面对。

有的说不能改变爸妈,就改变自己,努力学习,证明给他们看……

讨论中,学生逐渐明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快乐的山,换个角度去看,改变自己的心境,这座山也没什么。

可见,如果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看到问题后会产生日常生活的联想,会有解决问题的渴望,问题的解决将对其有实质性的影响,这样的问题就是高水准的。

4.挑战性

即探究的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不是能够信手拈来的纯经验性的、信息性的问题。学生要通过次阅读、思考、充分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进行重组、重构,并通过与同伴交流、切磋和共同思考才能有所进展。答案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不断丰富不断加深,随着参与人的不断介入而拓宽,具有一定的后继探究价值。

比如听到“聪明人聪明吗”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思维一时短路,难以判断。随着学生们的讨论,大家逐渐感受到,这个聪明人表面上看来前三次出的都是很傻的主意,甚至像是在戏弄明锣,但其实是要让明锣体验用暴力、威胁、讨好的方式都是不能改变那座山的。在这种情况下,聪明人的第四个主意才会被明锣接受。如果聪明人一开始就叫明锣跳移步舞的话,明锣可能会排斥和拒绝的。

儿童文学博士王林说:

我们的提问,包括整本书教学、群文阅读的提问,一定要把握一些原则,少一些小问题,多提大问题;少提事实性的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少提认同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少提简单陈述的问题,多提创意思考的问题;少提封闭性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如何设计问题是很宝贵的意见。

所以,抓住高水准问题的核心要素,精心设计问题链,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在质疑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辨,将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三、开启富有思辨色彩的闲聊

《明锣移山》一改哲学性故事枯燥无味的风格,可谓妙趣横生。故事的情节和图画,都具有哲学的韵味,能引人感悟联想,给人深刻的启迪,具有迷人的的思辨色彩。课上,王老师带着孩子们慢慢说,慢慢聊,慢慢品,看似闲散地聊天,却于闲聊中悟出人生的哲理。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闲聊是“四次移山代表了哪几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于闲谈中,巧妙引导学生从方法读到了方式。学生在老师的借力下,梳理总结出四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粗暴、威胁、讨好、改变,并于闲谈中明白了前三种方式都是企图改变山,而这三种方式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改变自己”,才改变了处境。

这场闲聊引导孩子们看到了近似荒唐的表面行为背后,隐藏着的人生哲学。

再如,王老师和孩子们聊:你认为《明锣移山》的作者读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吗?孩子们谈兴甚浓。

认为没读过《愚公移山》的理由有:两本书表达的是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一个是执着到就算改变不了,也要尽可能去改变;两个故事结局不一样,《愚公移山》是山移走了,《明锣移山》是人移走了;两个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一个是改变自己,一个是子子孙孙改变这座山。

认为读过《愚公移山》的理由有:因为同样讲的是一个人和一座山的故事,他想表达愚公移山的另外一种见解;愚公靠移山解决问题,明锣是通过自己做出退让“移山”;作者读过愚公移山后觉得中西方的文化不一样,所以就想表达另一种自己对移山的见解。

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从两个故事的概念、两个故事的结局,两个故事表达的意思,两个故事的见解,最后聊到了中西方的两种文化。

就这样,师生在闲聊中判断、比较、推理、思辨,聊出了文化,聊出了思想,以哲学的视角感受着智慧的魅力。

美国哲学家梭罗说:“始于阅读,终于行动”。

研习《明锣移山》也是如此,只有始于研究,终于行动,用听课所得、研究所得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构建富有思辨色彩的阅读课,让所思所悟落地,才能提升教师开发教学价值的能力和设计高水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和飞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期,来看这群孩子如何来上围棋·思辨课 | 围棋哲学小店
改用“部编本”教材之后,小学语文考试有哪些关键变化?
《龙咚锵》教学设计及反思(2013、12)
我们该放手了
一节好课,要给学生经常“找麻烦”丨名师好课
实操干货丨如何上好一堂线上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