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常用词辞典【六】
酒与茶
 

点茗时流行泡茶一法。蔡襄《茶录》有“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熁音谢,火迫也。
 
人以酒色黄绿,名之曰春。如白居易《竹枝》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又有以茶为春者,如李清照《小重山》有“惊破一瓯春”。
绿蚁:酒面绿泡,亦代指酒。亦作“渌蚁”,渌音录。

流霞本天上云霞,借指美酒。
高阳酒徒
:泛指酒友。
大白:酒杯或一大杯酒。
旗亭:古酒楼悬旗为酒招,因名旗亭。 
酴醾:音图迷,重酿之酒也。 

节日与时间

望日:夏历每月十五,月圆之日。  
骎骎:音侵,骤貌,疾速,喻光阴疾驰。 
芳菲:花草,亦指春时光景。 
: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灯夜:上元之夜也。
 
更点
:报更之钟鼓声。
一向:
  霎时;片刻。指已过去的一段时间。  谓朝着一个目标或一个方向。  一直。 犹一味,一意。 
一片;一派。
镇日:整日。 

放夜时起,每正月十四至十六日,许百姓夜行,不禁,谓之“放夜”。《山堂肆考·宫集》卷八“金吾弛禁”引韦述《西都杂记》云“西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 
收灯《古禾杂识》载“上元灯市十三日上灯,十七日收灯”。
挑菜:《翰墨记》云“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除夕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春节:起源:
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
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
”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龙抬头: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上巳 :上巳节是汉民族传统节日,俗称三三,该节日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初的文献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忽略。
上巳春浴的习俗,发源于代水滨祓禊,后由朝廷主持,并专派女巫掌管此事,成为官定假日。到汉代,上巳被定为节日,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当时重要节日之一。上巳日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主要内容是:祓:即祓除疾病,清洁身心。禊:修整、净身、洗浴、祓禊都要通过洗濯来完成,因此洗浴成为祓禊的主要内容。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
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由于上巳日和轩辕黄帝诞辰是同一天,近年来不少专家积极倡议将三月三日同时设为“中华圣诞节”,以扩大黄帝文化和上巳节的影响。 
踏青:春季郊游。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相传起于晋文公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节后另取榆柳之火,以为饮食,谓“新火”。主要活动:
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 。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踏青:春季郊游。秦味芸《月令粹编》卷四引冯应京《月令广义》云“俗正月初八日,踏青游冶”,又卷五引费著《岁华纪丽谱》云“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又卷六引李淖《秦中岁时纪》云“上巳(三月初三)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端礼节、菖蒲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斗草:斗草是古代流行在女孩子中的一种游。斗草,又称“斗百草”,其最初的源起已无处可寻,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七夕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
,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
、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
”。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中元: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
,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重阳 
重阳节,又称踏秋、登高节、老年节、老人节,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下元:下元节为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腊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气象天象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这里泛指天上。语出 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北斗七星柄部三星也。斗音抖。
长庚:金星,亦称“太白”,主兵祸。《史记·天官书》有“长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兵起”。《韩诗》云“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见,现。 
射旄头:传说天有十日,羿善射,落其九。旄头昂星也。
太初:道家哲学中代表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状态。 
列子》说∶太初者,始见气也。 
 

烟月:云雾笼罩的
月亮;朦胧的月色。 唐·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诗:“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馀。” 后蜀·鹿虔扆 《临江仙》词之一:“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云月:
云和月。有时也指云中的月。 唐 张九龄《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云月爱秋景,林堂开夜扉。” 唐 杜甫《宿青草湖》诗:“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古代妇女的一种饰物。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旛、灯毬、竞渡、艾虎、云月之类。”
 

水月:①水和月。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指明净如水的月亮。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 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风月:
本指清风明月。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暝烟:傍晚之烟霭。暝音鸣,霭音爱。  
酸风:冷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有“东酸风射眸子”。 
 
建筑
 
: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昭阳
:①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有“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等殿”。班固《西都赋》有“昭阳特盛,隆于孝成”。后世小说、戏曲中常以昭阳为皇后所居之宫。②借以表恩宠衰落之意。
画堂
:泛指华丽之堂舍。
:音非,门。
:音墨,田间小路;街道。
 
金铺
:金属门环底座,作龙蛇诸兽之形,用以衔环。
:音机兄反,①门窗箱柜上之插关。②关锁。
:台阶。    

:音邓,石阶。 
阑干:①亦作“栏杆”。②横斜貌。③纵横散乱貌。
 
:音却,城门两侧之望楼也。 

津堠:码头上供瞭望歇宿之处。堠音后。
:音皱,井壁;井。  

修椽:宅之长椽。燕寓居之所也。椽音船。 
华表:亦称“桓表”,古以表王者纳谏或指路之木柱。
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椑,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又,参见“辽鹤”。  
旗亭:古酒楼悬旗为酒招,因名旗亭。 


交通
 

:音访,小船。
辎軿:音资平,车箱四周有屏帘之车。
   
:车盖。
 
浮槎、仙槎:谓乘木筏访天河之神话。 
五湖舟:功成心退,避祸远难;或写悠闲泛舟,归隐江湖。
 
《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658~
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范蠡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资料‖新中国邮票上的传统节日
上巳节 | 被遗忘的中国节
近寒食,话清明
全部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