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 《渔洋十二法》之四
辽宁舰
【渔洋绝法四】: 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杨枝紫云曲之一》【清】王士祯
名园一树绿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忆向灞陵三月见,飞花如雪飐轻丝。
【注释】:
⑴、紫云曲:传说的仙界乐曲。典出《神仙感遇传》。
⑵、名园:著名的园艺园林。
⑶、杨枝: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⑷、眠起:一觉醒来。此处指柳树经过“冬眠”,在春天又重新长出新枝。
⑸、踠(wǎn):弯曲。
⑹、灞陵:在汉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宫前殿遗址东南57公里处,是两座位西汉长安城东南的西汉帝陵之一。灞陵前的灞陵桥(简称灞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⑺、飐(zhǎn):动词,风吹物使其颤动。
【译文】:
名园里满树杨柳萌发绿枝,
被东风吹醒后弯向地面垂。
忆起三月曾在灞陵相见处,
杨花如雪颤动在轻柔柳丝。
【手法】:
一、全诗脉络:
全诗是睹今怀故,寄托离愁。
先看蓝箭头标示的大结构:
一二句述眼前景;通过“忆”字,引出三四句的怀想旧事。
以“追忆往事”作“转”,这是渔洋绝法三的特征写法。
再看红箭头标示的起承转合关系:
首句点题“杨枝”;第二句承写春天杨枝的实况——已“垂”;第三句因“垂”转忆起霸陵相见旧事,第四句又由“三月”带出飞花如雪的旧景作合;第四句句尾回扣题目“杨枝”。
此诗还有一个特点,是第二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三句的两段式结构。
二、句法:
第一句“名园一树绿杨枝”,是“赋”法起“兴”,看似平实铺陈地点及所咏之物,中性描写。但“绿”字暗喻节令,同时也在表达一种欣喜之情。
第二句“眠起东风踠地垂”,“眠起”、“东风”扣首句的“绿”。
此句前四字“眠起东风”是为平仄合律而采用倒装手法,本应是“东风眠起”,意指经过“冬眠”之后,杨枝被东风吹醒。
这句表面上是描写杨枝的实景,但却因“起”和“垂”,而表述出转折:
前四字“眠起东风”承首句后三,“春风吹,柳芽起,绿杨枝”,仍然是暖色调;
然而后三字“踠地垂”,柳枝长长却又垂了下来,感情色调转冷。这是承句的一种手法。
承句不应前四后三平铺,要么后三是前四的递进,如《渔洋十二法》之二所引《灞桥寄内二首之二》的承句“西来无处不魂销”;要么后三是前四的转折,如此诗的“眠起东风踠地垂”。
比王士祯大九岁的清代词人、骈文作家陈维崧有《长相思》词:
漱金卮,阁金卮,不是樽前抵死辞。今宵是别离。
捻杨枝,问杨枝,花萼楼前踠地垂。休忘初种时。
同样有“踠地垂”三字。所表达的同样是离愁。
王士祯与陈维崧有历时近20年的交情。从1659年王士祯任扬州推官起,便与陈维崧结识,常常有诗词唱和。至1678年王士祯在北京翰林院任明史纂修官,陈维崧等一百三十四名聚集应考参与修史,陈维崧获第十名。
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不能判断二人是谁先用“踠地垂”。但似乎二者应有关联。
第三句“忆向灞陵三月见”,因目睹杨枝“踠地垂”,回忆起灞陵上的“三月见”。
一个“忆”字,明明白白地说明这是“转”,既是由景入情,也是由今追昔。
“灞陵”说明回忆所在地。因为灞陵前的灞桥已被历代文人描述为告别之地,且王士祯本人也到过灞陵和灞桥,有《灞桥寄内二首之二》为证,而灞桥两岸又遍栽柳树,所以选择“灞陵”这个意象,最能表达离别愁苦。
“三月”,是指晚春即农历三月,而不是数量词三个月。此时,柳絮纷飞,故友分别,惜春加惜别,是这个意象的深刻寓意。
“见”,一字双关:一是此时正可见杨花如雪,二是与故友在灞桥匆匆一见。寓景又寓情。
由此可见,写诗时的意象选择,有着重要意义。
转句的造境造意均化臻界,且“三月”又为合句的以景合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而王士祯用“回忆”来宕开思路,由景入情,“转”得自然、合情合理。这是初学者模仿的好句式。
表示回忆的常用词语还有:缅、怀、记、怀念、回想、回味、冥想、冥思、追忆、难忘。。。
第四句“飞花如雪飐轻丝”,既承了第三句的后三“三月见”,描写了晚春三月的实景,又以“景结”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这是王士祯的常用结法。
我们都知道,诗的结句,是作者用以宣泄情感,也就是“言志”的。景结的妙处在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着”者,是不多着、不更着也。已着诸字,而后“不着一字”,以默许言,相反相成,岂“不语哑禅”哉。
此句前四“飞花如雪”,“飞花”指柳絮飞飘,本已足表别意;“如雪”,更添一份冷意。这就造出了一个凄惨告别的意境。
后三“飐轻丝”,则暗含不舍之意。“轻丝”指的就是柳丝。柳絮不忍飞去,与柳丝一样在风中颤抖,就如同将要离别的友人,依依不舍,欲走还停。
这首诗,全篇没有一个“别”字,用以表现人的行为的只有一个与“离别”反义的“见”字,却让人读后沉浸在离别的愁绪之中,这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神韵所在。
【渔洋绝法四】: 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畴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又如:
《真州绝句五首之二》
【清】王士祯
白沙江头春日时,江花江草望参差。
行人记得曾游地,长板桥南旧酒旗。
【注释】:
⑴、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真州是一座有着 2000 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顶端,东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西近六朝古都南京,长江黄金水道真州作为行政建制区域名称始于宋代。
王士祯曾出任扬州推官,,常去真州,有《真州绝句》四首,(其一)有:“扬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句;(其三)有:“白沙亭下潮千尺,直送离心到秣陵”句。
⑵、白沙江:流经真州的河。河边建有白沙亭。
⑶、参差:不整齐。
⑷、曾游:曾经来这里游玩过。
⑸、长板桥:无资料佐证,应是真州白沙河上一座桥之名。
⑹、酒旗:酒家门前挂着的写有酒字的旗。即酒家的广告。
【译文】:
春日和暖在白沙江头游览时,
江边花草茂密看来参差不齐。
行人记得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在长板桥的南面挂着旧酒旗。
【手法】:
起句实写作者游览真州时的地点和时间。承句具体描写在白沙江看到的春景:江边的花颜色各异,绿草长短不一,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这是今景。
转句则用“记得”来引出旧事,说明这是故地重游。
合句进一步说明当年来真州时的记忆:在长板桥南面有一家酒家,门前飘扬着一面旧酒旗。
“记得”就是引起旧事的常用词。
王士祯使用第四法的绝句还有:
《绝句》
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第三句用“年来”加上“惯”这一频率副词,大家便可知道,“年来”其实是“多年以来”,这当然是说的旧事。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二》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第三句,则是用“十年旧约”来说明这是缅怀往事。
《大风渡江三首之三】》
连山喷雪浪嵯峨,片片乘流竹箭过。
忆昨伤春三月暮,江东门外柳枝多。
《雨宿山家二首(之一)》
郁冈山下雨潇潇,山店寒更断丽谯。
遥忆青溪杨柳岸,一篙新绿涨江潮。
《卢师山》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裂帛湖杂咏六首之三》
水轩面面似船窗,沙燕鵁鶄尽作双。
忽忆梦回闻柁鼓,一枝柔橹破烟江。
这几首都是用“忆”字引出旧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格律第二十三讲-绝句7
渔洋绝句十二法(4)
绝句第4讲
飞花令“旧”的诗句100首,含“旧”字的诗句大全
106,绝 法
描写寒食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