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律诗笔记(四)
一是再谈诗词创作的(比)
二如何鉴赏绝句(二)
三是学习渔洋绝句第三法。
一、诗词创作的比
1 比的概念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02:39
上节讲过 ,不再赘言。比有比拟、比喻之分。 比拟,是直接把物当人写,或把人当物写。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04:39
谁能说说这两首诗是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班任棋02-成公(2247740766)  20:05:19
比拟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05:53
是比拟,把物当人来写。
比喻
副校-幽兰(2634072828)  20:06:36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06:44
诗友说对了
比喻,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这有例诗: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07:58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09:01
2 比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
写诗,用赋的手法毕竟不多,因为那样写,毕竟不灵动,灵动的诗大都用比兴的手法。
有时,一个简单而有灵动的比拟,将许多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概念呈现在读者眼前。
棋07-英雄本色(1965104966)  20:09:46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09:54
有时,一个简单的比,可以给读者留下许多自由发挥的联想余地,将诗味延伸到句号以外很远的地方。
例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11:10
第一句用 寒雨夜入吴 这一景兴起,交代了饯别的情景是通宵达旦,平明送客楚山孤,点明饯别时间与地点环境,
第三句写送托辛渐带口信,给作者的洛阳亲友,这个口信不是离愁别绪,不是问起居安适,却将报告近况的口讯,用一个很美好的谜语一般的比喻:洛阳的哥们如果问我近况,请告诉他们,我的一片冰心像贮在玉壶里一样。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13:08
这样谜语般的口信,自然会引起许多猜测,有人说,这是作者自视情操的高洁,有人说是形容宦情的淡薄,有人说是办事清廉,不为尘垢所污染,还有人认为是道人在白色的屋子里修道哩。
这些理解,至于那一个正确,都不是重要的,最主要的是一个简单的比拟,能给人的自由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让读者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各有会心,给读者留下较多自由联想的余地。
画09-彼岸(892202452)  20:14:46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16:13
有时一个简单的比喻用在关节眼,可以代替千言万语,让读者读到这里,觉察到这比喻之外,仿佛另有一个深藏无限的世界。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16:59
例如:
《咏怀故迹。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怀念诸葛武侯,写到三分割据纡筹策这关键事件,可惜大功未成,下面按常理应是写惋惜与赞美,但诗圣就是诗圣,却将千言万语凝结成万古凌霄一羽毛!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19:38
七个字,把怀古的敬仰心情,化作鸾凤飞翔独步青云的绮丽景象,则诸葛的遗像清高,才品的杰出,形容的一览无遗,而自身一腔热血,所向往的理想也隐隐约约说出了,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21:56
我们对杜甫的身世也不陌生,想想他的一生,在读这万古云霄一羽毛这一比喻时,意中意外,有多少耐人品位的东西啊。读到这里,我们觉察到这比喻之外,仿佛另有一个深藏无限的世界。
3 结论
比的手法可以将抽象的的概念化为具体的活灵活现的景或物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又能给读者提供更广阔自由联想的空间。将主题可以延伸到句号以外。
4 要求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23:55
在以后一个阶段的绝句创作中尽可能的地学会在第三、四两句用比的手法,让诗形象灵动。含不尽之意与句号以外。这可是重点内容,特此强调!
二、略谈如何鉴赏绝句(二)
上一讲我们讲了如何欣赏绝句(一) 意象集中,以小见大,
盛唐诗人“作绝句如窗中临景,立处随窄,眼界自宽。”(《骚坛秘语》),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26:50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鉴赏绝句(二)
偏师取胜,借端托喻
正面的描绘,不免铺叙,最花笔墨。而适当的陪衬烘托,往往事半功倍。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28:33
绝句的另一种避短用长,即刘熙载所说:“绝句取径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以鸟鸣春,以虫鸣秋,造物之借端拖喻也,
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艺概·诗概》)巧也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围炉诗话》)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30:49
盛唐绝句作家就特别注意运用借物托喻,从方面、侧面暗示微挑的手法,起到词约义丰、小中见大的效果。
如崔国辅《怨词》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通篇写宫女惜衣的叹息,无形中流露出的一片顾影自怜之意,此诗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运用的是比兴手法。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31:52
衣和人之间是“隐喻”关系。这是此诗的艺术特点。
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怨词》的作者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见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
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宫女丧失了作人权利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这就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33:25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的罗衣的命运,正是身历两朝的老宫女命运盛衰的形象写照。
盖诗人天宝间由礼部员外郎被贬谪岭南,取径深曲,悼衣实自悼。这是不是一“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之很好的例诗。
琴18-兰心永慧(2623013946)  20:33:47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34:19
再如 刘方平《春雪》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似形容春雪,如洒盐咏絮之作,然“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意在言外:天寒风雪独宜于富贵之家。由于“正面不说说旁面”,故尔蕴藉含蓄,启人深思。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36:02
王昌龄七绝《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似写宫中承恩之事,其实题旨不在于此。“平阳歌舞新承宠”,用汉卫子夫得宠的故事,“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会”。正面不说说旁面,使人睹影知竿,取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38:40
岑参《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暗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用花木无情,表现人的伤感,也是侧面微挑,效果比直言今昔之感好得多。举了这么多例诗,想必大家已清楚“偏师取胜,借端托喻”之法,
班任棋02-成公(2247740766)  20:39:50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40:03
下面我们学习今天最后一个问题
三渔阳绝句第三法
1 要点
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2 关键
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这第三句所问的地点,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42:16
3 诗例
《七绝 满窗香》渔舟晚唱
兰亭有画满轩呈,月落乌蓬重晚情。
何处袭来香一楫,分明桥上卖花声。
第三句用花香从何处袭来设问,第四句用桥上回答第三句,语意连属韵味深远。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44:00
第三句问法举偶
一是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如:
《塞上闻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45:11
《舟中有成》 明 汪本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二是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如:
《又和景文韵》 宋 苏轼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秋浦途中》 唐 杜牧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我们细细欣赏一下这首:
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涡呢?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48:33
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
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
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来;
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
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
三是以第三句作诘问语
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如:
《魏王堤》 唐 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如:
《题画》 明 陆容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四是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如:
《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清夜闻笛》 明 钟顺
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4 创作步骤
【起】  第一句用眼前景物,点名时间
【承】 点明地点、人物实施行为和空间环境
【起句】和【承句】  要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初学时必须注意这点)
【转 】 以假设或设问转换,要在1、2句那个时空环境中提升高度,将主题点出。
【合 】 紧抱问句,做回答
5 诗例:
风雨崖山事杳然,故宫疏影自年年。
何人寄恨丹青里,留伴冬青哭杜鹃。
—题胡玉昆宋梅图为程翼苍
宣宗玉殿空山里,箫鼓楼船事已非。
何似茂陵汾水上,秋风南雁泪沾衣。
——裂帛湖杂咏六首之四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主讲-吉祥盛意(394608579)  20:58:53
嘉阳驿路俯江流,寒雨潇潇送暮秋。
谁识蛮中风景别,洋州风竹戴嵩牛。
——夹江道中二首之二
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罗江驿夜雨
沔上风流万古存,鱼梁洲畔向江村。
何如但作鸿冥好,采药相携去鹿门。
——落凤坡吊庞士元
今天课就到这儿,下课。
作业《七绝布谷声中柳色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5分钟学会写格律诗
中考复习:诗歌的分类
近体诗
诗歌鉴赏常识(上)
乐洲 谈谈唐诗三百首
绝句体式多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