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用方,解决口臭困扰


小编导读

口臭这件事虽小,但它却总会给日常社交带来不少尴尬。明明已经做足了努力:认真刷牙、及时漱口、不吃葱蒜……但有些时候也阻挡不了那一股源于身体深处的阵阵“焦灼”。下面通过两则案例,请大家来了解名医是如何辨治的。



口臭即口中气味秽臭难闻,一般是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之口中出气臭秽。

引起口臭的原因较复杂,但主要以胃火为主。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出血,便秘等可引起口气上攻;风火或湿热亦可致口臭的发生;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也可导致口臭。因齿为骨之余,属于肾,足阳明经络于上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龈,故脏腑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出现口臭。

病因病机

1.肠胃湿热

肠胃有湿热,其人口中常气味酸腐臭味。口腔为胃肠之上源,凡食物在胃中停留过久,则必然变为酸腐臭味,其恶臭气味上迫于口,而表现为口中臭味。《内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臭味若通过食管排出体外,则有臭腐味。

2.饮食所伤

饮食过伤,或暴饮暴食,或醇酒厚味,或恣食甘肥,伤害脾胃,则所伤食物在肠胃中必然酸腐变味,由口腔排出体外。《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既伤,则不能消化食物,食物停积于肠胃,则变质变味,表现为口臭嗳腐。

3.口疮牙痛

口内生疮或牙齿肿痛常为胃火所致。口疮溃疡或牙齿肿痛,口内必异味难闻,或牙齿疾患,口内残渣发酵,亦可表现为口内臭腐气味。

医案一

仇某,女,42岁,2010年4月15日初诊。

主诉:口臭3个月。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臭,未曾治疗。今在家人劝说下就诊。现面色不华,目下黑,嘈杂、泛酸、干呕,口臭,膝冷,白带多、不黄,月经量少,苔白稍厚,质淡白,脉弱。诊断:口臭。

辨证:阳虚。

治法:温补阳气。

处方:制附子15g(先煎),干姜10g,炙甘草10g,生白术20g,党参20g,巴戟天10g,肉苁蓉30g,炙黄芪30g,山茱萸15g,海螵蛸10g,煅牡蛎30g(先煎)。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诉口臭、白带多好转,胃脘嘈杂、泛酸仍作。改干姜为炮姜6g,继用7剂。

三诊:诸症皆消,守上方继用7剂,巩固疗效。

按语:口臭以实证、热证为多见,本例则不然。阳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上华于面,则面色不华;肾阳不足,水色上泛则目下黑;脾阳不足,水湿内停,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干呕;脾胃浊气上泛于口则口臭;阳虚不能温养四肢则膝冷;阳气虚失于固摄则白带多而不黄;阳气虚,血液生化无源则月经量减少;苔白稍厚、质淡白、脉弱均为阳虚之象。

始用四逆汤温补元阳,加巴戟天、肉苁蓉补肾温阳;党参、白术、黄芪大补阳气;山茱萸、海螵蛸、煅牡蛎敛肝固脱止带;乌贝散又有制酸护胃之效。患者因胃脘嘈杂、泛酸仍作,故改干姜为炮姜,减少辛辣伤胃之用。用药对证,取效快捷。

医案二

王某,男,39岁,2014年10月6日初诊。

主诉:口臭两年。两年多来感觉口有臭味,严重影响与人交际,伴口苦、恶心,偶尔烧心,胃脘胀满不适、食后加重,食油腻之品口臭明显,大便稀薄,喜暖畏寒。曾就诊过西医院,查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体形偏胖,面红。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口臭。

辨证:脾虚寒热错杂。

治法:甘补,辛开,苦泄。

处方:党参10g,炒白术20g,茯苓10g,炒黄芩10g,黄连6g,法半夏10g,炮姜10g,陈皮12g,生甘草6g,生姜9g,大枣5枚。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口臭减轻,胃部舒服,胃脘仍有时胀满。上方加枳壳12g,继用7剂。

三诊:诸症皆消。前方再服14剂。随访半年,无口臭。

按语:口臭一症有寒热之分、虚实之别,欲以一方而统治,有效者少焉。临床上治疗口臭常用的方剂有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温胆汤、八味除烦汤等,辨证而治,多收效验。 

本案患者以口臭来诊,全面分析其体质、症状、舌苔和脉象,病机乃上热下寒,寒热交杂,虚实并见。如果仅仅根据口苦、面红、舌苔黄腻而使用清热泻火之药,恐下寒更甚;倘若因下寒之证投用温阳驱寒之药,又会加剧上部火热。如此之证,当根据心下痞满、呕而肠鸣之方证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证相应,效如桴鼓。

脾胃名家临证干货经验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疾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黄福斌教授为江苏省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习医从业40余年来,在学术上潜心研究,博采众长,对多种内科疾病尤其是脾胃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临床中认真思辨,仁慈为怀,以“花钱少、治好病”为原则,尽量做到“简、便、廉、验”,深受群众爱戴。本书共分为7个部分——医家传略、学术源流与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方药论治、医话杂谈,临床研究和医学传承,总结全面,内容详实,所载方药疗效确切,有较强的实用性,以期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干、口苦、口臭,就一定是热证吗?
萸夏止酸汤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消痞除满
大柴胡汤加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
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
明体质,辨方证:口甜、口臭、口咸治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