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时空漫游清代“江南第一衙”(上篇)……

迎着江南艳阳天的和煦微风,在浮梁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董军发先生的陪同下,我们走进号称“中国县署第一衙”、“江南第一衙”的浮梁古县衙。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提到一句“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指的就是今天景德镇辖区的浮梁县。

“江南第一衙”,坐落于昌江上游的浮梁县旧城,是迄今江南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县衙署,也是全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被誉为封建社会地方基层政权的“活”标本。

  众所周知,县,是我国自春秋时期以来的地方行政机构,沿续至今二千余年,虽也几经设、并、撤、建,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在社会行政体制中的作用。伴随其产生的是县衙署。县衙署,也就是旧官吏行政治事的地方。

 浮梁县衙署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 817 年),经历唐、宋、元、明、清五代,一千余年间屡建屡毁,现存的是清道光年间(公元 1821 年 —1851 年)重建的。

原占地面积 6 万余平方米,房屋 300 余间。

目前,尚存建筑面积 2500 平方米,基本保持了县衙原有的风貌。

县衙内存有一块乾隆33年的“奉旨碑”--- “特调浮梁正堂加五级”;明间背檀坊下书有“钦加同知衔,赏戴花翎权知浮梁事张,毛公建” ,钦赐五品,为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

人们的印象中,一般县令等级为七品,即民间流传的七品芝麻官,可是浮梁早在唐朝武德年间设县时就设有五品县官。

因为浮梁县盛产茶叶,唐代初期就是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之一,年上缴茶税占全国的八分之三。

宋代开始,由浮梁管辖的景德镇瓷税数额巨大,变成全国的制瓷中心;元明清三代朝廷又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重要的官窑制作基地,朝廷派出的督陶官是正三品。

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皇权社会,正七品的县官是不能直接向正三品官员汇报工作的,于是浮梁县令被钦赐五品官衔,成为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县衙规模也超过一般县衙规模。

再者,景德镇瓷业工人来自四方,经常闹纠纷,本县知县高于邻县两品,就容易协调处理各类纠纷。

浮梁县衙署建筑群按照“左文右武”、“左尊右卑”的传统封建礼制设计,整体方位坐北朝南;

主要建筑集结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然后沿着中轴线向左右排开,保持对称格局。

公署的中轴线上又有照壁、八字门、仪门、衙院、大堂、二堂、三堂、后花园等繁复的构造。

我们首先在浮梁古县衙的照壁前留个影,然后开始在古代时空里的县衙里徜徉。

头门东旁有“喊冤鼓”,老百姓有冤屈要告状,就得敲喊冤鼓。

可是这面喊冤鼓可不能随便敲的,敲鼓之后,不管有理没理,你都要被打一顿杀威棒,然后才可以向官老爷申诉冤情。

沿着古老的青石砖,从21世纪的现代社会穿越到清代的咱们,好奇地走马观花。

所到之处,但见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廊道相接,浑然一体,衙署的设计,庄严和轻松并存,厚重与俏雅生辉。

游历古县衙,在欣赏“奇妙”建筑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封建衙门官府威严气派。

县衙仪门为县令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

这仪门很讲究,右边一般人走,中间要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走,左边专供囚犯进出。

陪同人员特意为咱们这些贵宾开了中间这扇门,本人于是装模作样地以电影慢动作的方式,缓缓迈过仪门。

那一瞬间,我猛然觉得自己身价陡涨,已官超五品。

过了仪门就来到大院,院中砌着宽阔的石板路,两旁古柏葱茏。

县衙的前后之间一眼古井赫然,石砌的花栏,大如狮口,仿佛在默默地诉说历史沧桑。

大堂为县衙的主要建筑,

又称“亲民堂”,为县令办案场所,

大堂空阔,前有拱形廓轩,

除月梁、斗拱施以雕刻外,

其余皆无装饰,

显得高大、轩昂庄重、尽显官衙威严。

衙门果真威风凛凛

淳朴的老百姓寄希望于“明镜高悬”

“回避”“肃静”张扬了等级森严

发号施令的大案台

突然想到了星爷的县官做派

古县衙不仅建筑结构巧妙,其内部匾联更称之为一绝,各种形式、色彩、字体的匾联,不仅能起到极好的装饰作用,而且有画龙点睛之妙,发人深思。其丰富的内涵,涵盖了封建社会地方官员的处事法则,

如大堂门前的“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寓意“为官要清正廉洁,不可负民负国,苍天不可欺,民心不可负。”


内衙又天井为中心组成两进,前进为公署,后进为内宅,即生活起居建筑。天井体现了古代“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这种前朝后寝的传统礼制思想是封建社会县衙珍贵的历史标本。

公署与内宅之间衔接巧妙,衔接之处又无不体现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如大堂与二堂之间的百年枣树因“芙蓉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比喻小小县令能办实事、大事、造福一方。

来到大堂后面的二堂,

也称琴治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接待上级和外地官员、商议政事的地方,

走进琴治堂看看

呵呵,这里也有“正大光明”牌匾

墙边的太师椅

天井的水缸,防火用的。

东西厢房是知县的书房、茶房。

眼前这幅楹联有点意思: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此楹联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人应该比这个境界要高得多。

来到三堂,三堂是知县办公及眷属会聚之地,

有些事涉机密的案件也在此审理。

知县起居生活也都在衙门。

东厢房为大老婆住所,但只大老婆有过年才来来一个月。

按照明清两代规定,五品以下官员必须在距家乡500里之外的异地当官,而且不允许带家属,有亲属关系的也不得在同一地区为官。县官的家眷想要探亲只能在上任3年后每年过年期间来住一个月。

西厢房为侍从住所

这个后门通向后花园

  知县上午办公,下午就由小妾陪伴在这后花园跟小妾散散步。

有一个情况让我们感到震惊:清朝官场流行这样一句话:“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可见知县是是一个油水很足的位置,难怪当时有钱人花钱也要买县官来做。


浮梁县从唐朝至1949年,共有县官347人;可是直到1925年之前没有一任县官是江西人,可见回避制度之严格。

而这347位县官,竟然没有一人涉嫌重大贪腐、职务犯罪的。

县衙署周边是庭院,封以封火马头墙,高大坚固,是江南典型建筑,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此外,按照封建社会的一般规则,还有东、西副线上的建筑。东侧副线上有宾客衙、巡捕衙、县丞衙等;西侧副线上监狱、吏会、主簿会等。

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东西侧副线上的建筑已荡然无存,只有墙基等遗迹依稀可辨。(关于东西侧副线以及县衙内部细节,下篇在专门披露。

帝制早废,县衙犹存。历史的气象与神韵在古县衙空气幽灵般地游荡,恍惚中近在眼前,却又望不可及。

是处,随手捡一块残砖断瓦,都可从时光的旖旎映象中,触摸到千年瓷都的灵魂,感觉到浮梁历史的幽远。

于是,一个纳闷悠然而起:一个文化旅游价值如此丰厚的“江南第一衙”,为何旅游状况竟然不愠不火?

原因当然是多元的,譬如:


理念层面,全国仅存四处之一的古县衙,由于还停留在传统景区陈旧观光思维方式范畴,所以其风貌与21世纪休闲时代主流的休闲体验时尚格格不入;

产品层面,了无情趣的展陈方式将本该独树一帜的“江南第一衙”诱人魅力削足适履地塞进同质化的模板;

品牌层面,全媒体时代,“中国县署第一衙”丰富多彩的独特内涵,战无不胜的核心竞争力,皆因明珠暗投的传播方式而陷入令游客信息不对称的尴尬局面;

效益层面,未能及时借助新“新六产”的乘数效应,将千年瓷都之源,封建社会地方基层政权的“活”标本的文化价值,活化出新经济增长点的经济价值。

我们正要离开清代返回现代,突闻身后有动静,惊回首——

端的是衙门大堂上那五品知县诚恳地开了腔:吃了饭再走嘛,顺便为本衙署支点招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浮梁古县衙导游词
历史寻踪 | 浮梁古县衙 ——“江南第一衙”
一座县级衙署,半部清史写照,还是全国唯一的五品县衙
平遥县衙(上)
行走丨江南第一衙
听老饼讲历史故事——县官过年的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