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享用奇丽诡异博物达观的精神盛宴——《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稀世珍贵而充满玄奇幻想、备载丰璐的百科全书式不朽奇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史学、民族、天文、历法、神话、宗教、巫术、地理、气象、动物、植物、地理学、矿物学、文学、考古、医学、药学、人类学、生物学、水利、海洋学和科技史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山海经》的重要价值,这部书不仅是部传奇,而且更是一部充满玄怪神话色彩的不朽综合性巨著。特别是它以丰富离奇的幻想和浪漫诡异的笔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广而久远的影响,开创了后世神话、寓言、童话、故事诗歌、戏剧之先河。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部内容丰赡、风格独特的古代神异巨著,是先秦文化中一部集大成的百科全书。古之为书,必有图有说。或据事绘图,或因图立说,或文图并茂。《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名叫《山海图经》,但今已失传。传说《山海图经》曾被刻于九个大鼎上,后来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鼎毁图佚。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间至今尚未确定。过去人们一般认为此书是大禹、伯益所作。现代中国学者则认为《山海经》成书并非一时,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写就,作者也非一人,据考察,此书应该是楚地、巴蜀和齐地的前人所作,到西汉时才被合编到一起。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以《山经》成书年代为最早,是战国时作;《海经》为西汉所作;《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为东汉至魏晋所作。

关于《山海经》的学科分类,历代说法不一。东汉班固将其列入术数类,《汉书·艺文志》则把它归入形法类。晋人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刘秀歆也认定《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方面的巨著。明代的胡应麟还认为《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并把它列入了“语怪”书之类。近代鲁迅更是认为这本书是方士、巫觋的“古之巫书”。然而大多数评论者还是都论定《山海经》乃我国早期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地理文献著作,其中尤其以《五藏山经》的地理价值为最高。

明清年间,研究《山海经》更是成为一种热潮,那时出现的版本也最多,影响较大的有明代王崇庆的《山海经释义》、蒋应镐的《山海经》绘图本、明代胡文焕的《山海经图》丛书图本,清代汪线的《山海经存》校释、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毕沅的《山海经》图注和吴任臣的《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等。

现存最早的版本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的《山海经》,东晋文学家郭璞曾为其作注并留有《山海经图赞》。全书共十八卷,分为《山经》和《海经》二部,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卷,共约31000余字。《山经》又叫《五藏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还有《海内经》、《海外经》八卷。《大荒经》《大荒海内经》五卷。全书共记载了550座山望、300多条水系、473种动物、525种植物、673种矿物、130多个国家和部族,还有古神名200余个,并详细记载了每个国家和部族的山水、地理风貌、物产、风俗、人情等信息,涉及的面积更多达几百万平方公里。

《山海经》是一部极具挑战性的、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且想象力非凡的玄怪奇异之书。科学史家、宗教学家、地理学家、方志学家、民俗学家、文学批评家、动物学家、矿物学家,乃至整个知识领域的研究者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山海经》曾经以邪说渊源的身份对古代那些“不语怪力乱神”的正统思想方式提出挑战,对通行的经史子集图书分类法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它又给既定的专业界限和学科的划分造成很大麻烦。因为无论是古代的知识建制还是现代国际通行的学科体构,要让它对号入座都是无能为力的,它不属于任何学科,却又同时属于一切学科。

《山海经》对文学的影响

《山海经》开创了后世神话、故事、童话、寓言创作之先河。它以其丰赡瑰丽的想象力和浪漫诡秘的笔调,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先秦文学的两大代表《诗经》与《楚辞》都有古神话的痕迹。尤其《楚辞》,更是保存了大量的上古神话。《老子》、《庄子》、《淮南子》等道家思想巨著,也都是大量吸取古代神话的精髓加以哲理化而成。《左传》、《史记》《尚书》则是吸取神话而加以历史化。

《山海经》是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记录,是保留中国古神话最多的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玄奇百科全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如夸父的神话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其后在《淮南子》与《列子》书中也都有记载,然后根据《山海经》而写就的。其后的《神异经》里的巨人朴父,由“夸父”、“博父”、“朴父”的音义来看,此朴父无疑也是由夸父演化而成。

《中山经》姑媱之山的瑶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为《庄子》里藐姑射山的绰约神女寓言,其后再化为宋玉《高唐赋》中的巫山神女朝云暮雨,再化而为杜光庭《仙录书》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瑶姬,最后再化作曹雪芹《红楼梦》里的绛珠仙草林黛玉。

《山海经》中北海海神变为风神的禺强即是《庄子》寓言的鲲鹏之变的根源。《庄子·应帝篇》“倏忽为浑沌凿七窍”则是来自《北山经》浑沌无面目的天山神灵。庄周梦蝶的寓言则是《山海经》神话变化的灵感。

屈原《天问》、《招魂》、《九歌》、《离骚》等皆与《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多有雷同。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可谓句句源自于《山海经》。

浪漫诗人李白游仙思想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梁甫吟》、《北风行》,甚至《清平调》等皆源于《山海经》神话。

李贺诗对《山海经》神话亦多有运用。

李商隐更是大量运用《山海经》神话象征、隐喻的个中翘楚。

魏晋前后的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所志之怪,几乎是《山海经》神话的脱胎。

唐传奇如《柳毅传》脱胎于《山海经》陵鱼(人鱼)的演化。

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的祀歌:“骑龙白云乡、织锦裳的天孙、讴吟下招的巫阳”,都是直接源于《海内西经》的。

元剧《窦娥冤》、明小说《封神演义》、清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莫不与《山海经》的神话一脉相承。

明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神、兽杂糅的形象是《山海经》神话变化的运用(孙悟空的另一源头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猴国篇》)

李汝珍《镜花缘》中的奇闻异事、四十一个神话国……则是《海内外经》远人异国的改写。如其中的女儿国、毛脸国分别是《山海经》中的女子国、毛民国……。

近代戏剧:《牛郎织女》、《白蛇传》、《嫦娥奔月》等莫不取材脱胎于《山海经》神话。

古诗词、小说、戏曲……泛取《山海经》神话题材者比比皆是,举不胜举。现代诗文也不乏以《山海经》神话入诗者。

总之,《山海经》神话塑造了不少文学母题,是象征的、想象的、是朴野的、情感的、更是富于生命力的。《山海经》的古神话,不仅琳琅瑰奇,更是一块块璞玉美石,可誉为“中国文学的宝矿

《山海经》对天文学的影响

《山海经》博大精深,其中的记载对后世的天文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大荒经》和《海外经》两篇关于夔、应龙、烛龙、相柳的记载,并非荒谬怪诞的神话,而是对于原始历法龙星纪时制度的真实写照。夔、应龙、烛龙、相柳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龙星(苍龙七宿),它们在《大荒经》和《海外经》的时空图式中分居东、南、西、北,正好对应于龙星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方位。这一记载,为理解神话的起源和本质提供了一个可资凭借的线索。

春分、秋分和冬至、夏至是历法上最重要的四个节气,分别是作为春、秋和冬、夏的标志,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昼夜等分,故称为“日夜分”,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故称为“日短至”,夏至这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故称为“日长至”。这四个节气在天文学上也是四个重要的节点,春、秋分实际上就是太阳视运行轨道黄道和天赤道在东、西方的两个交点,因此,天文学上习惯上称这两个点为春分点和秋分点,而冬至则对应于黄道的最南点,夏至则对应于黄道的最北点。正因为这四个节气在历法和天文上的重要性,也因为它们易于观察,因此,先民们很早就认识到这四个节气,并根据它们的特征掌握了观察它们的方法。《尚书·尧典》称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其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对太阳出入和昼夜变化的观察确定二分二至这四个重要的节气,《大荒经》中这几座位于四维和正东、正西的山峰就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大荒”世界中,直观地标明了这四个重要的节气。

人类文化在其最深沉的底蕴里,就与天文学息息相关。有了天文、地理和人伦,天地间芸芸众生、世界和历史才变得是可以理解,可以言说

《山海经》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山海经》分为两部,即《山经》和《海经》,《山经》载有丰赡的中医药学知识,其中药之丰硕完全可以堪称中国中药学专著,它远远早于《神农本草经》,是研究中药学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医药和临床医学的珍贵文献。《海经》记录了一些远古人神摄生的方法。可以借鉴于养生学、气功学等方面。

《山海经》为《神农本草经》奠定了药物学基础,更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产生了巨大影响。《山海经》一书药物登载丰富、详实可考,完全可以列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山海经》载录中药100余种,其中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类,并有产地、类别、形态、气味、性能和所治疾病的详细记载。据吕子方先生统计,《山海经》载录的药物数目,动物药有76(其中兽类19种,鸟类27种,鱼龟类30)植物药54(其中木本24种,草本30)矿物药及其他7,共计137种。

这些药物的治疗范围较广,涉及到外科、内科、妇科、绝育、不育症、肿瘤抗衰老、美容等诸多方面,并对多种疾病都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如在绝育方面,记载的草药的特征为开黑色花朵却不结果实。

在抗衰老及治老年病方面,记载的多为草本植物。

《北山经》还突出地写到食龟可以防病延年。

在抗肿瘤方面,记载有一种草药其状如赭,既可治疥,又可治肿瘤。

此外,在抗瘿、疣痔方面,也有很多记载。

《山海经》中还有较多的健脑、调神方面的药物记载,

以及治疗狂犬病方面的知识,

还有吃了可以忘忧的药。

其他还有治盅胀病、黄疸病、肿病、风痹病、腹泻等药物,而且记载都比较丰富,甚至还有关于预防保健作用的药物、滋补强壮作用的药物以及美容玉肌方面的药物。

与《诗经》不同的是,《山海经》所收载的药物都有明确的医疗效能的叙述。从用药理论看,《山海经》所载的药物功效,一般均为一药治一病,少数兼治两种疾病。这提醒我们,祖国的中药文化从单味应用到复方配伍,以至后来系统的配伍理论都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药物的用法上,《山海经》记载有饮、食、养、席、服、佩、刺、涂、去垢等,比较简单地反映了中医药用药途径的原始风貌。

《山海经》还记载了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及预防医学的50余种疾病的症状,有的被后世中医典籍所采纳。如疸、疠、痔、痈、痿、瘕、癣疟、蛊、瘿等,已成为中医学的专用术语。

《山海经》中的关于中医药学的记载,比殷墟甲骨文要晚,但比《五十二病方》和《黄帝内经》要早很多。在中国医学的发展史上,《山海经》对中医药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并做出突出的医学贡献。

《山海经》对矿物学的影响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了矿物89,其中有金属矿、非金属矿、各色平土和各种怪石;记载矿藏产地309,对矿产出处描述也比较详细,如山阴、山阳,山上、山下,以及水中等等;又根据矿物岩石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光泽、平滑和粗糙程度、敲击声音磁性、医药性能、集合体的状态等等来识别矿物和岩石。有的还知道了其可熔炼性,青臒、丹粟、瑞石、磁石、茈石、采石、白玉等,就是根据这些特性来命名的。最难能可贵的是《山海经》还记载了反映近代矿床学所称的共生现象。

《山海经》对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有着特别的强调,全书共记述了100余种矿产,并依据金属的质地、颜色将金属矿藏分为金、玉、垩、石四类

另外,还总结了很多种发现矿藏的有效经验,如可以根据阴阳关系找寻不同矿产。从书中的记述里我们不难发现,山的阴面多产铁,也就是说古人已经注意到矿藏的分布情况是与埋藏地点的地理特征相联的。古人还通过采矿实践总结出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的结论,也就是说往往两种相关的矿藏是蕴藏在一起的,依据上下位置的分布还可以相互推测。而对于那些河流中出产的矿藏,一般是先叙述其水,接着就可得知这条水的情况。

《山海经》中的矿物多以纹理和颜色来命名。比如金矿可分为白金、赤金、黄金三种,因为黄金是较纯的金矿,所以为之长,是金矿开采的首选,而金矿中含有银、铜的就分别称为白金、赤金

《山海经》在对矿物晶体描述的同时,还指出了其产地,书中金矿共出现144次,银矿出现2处,铜矿出现36处,铁矿出现34处,锡矿出现5处,玉出现110处,还有水玉7处,苍玉9处,白玉12处。此外,《西山经》中所记载的新疆地区和《东山经》中的山东半岛也有为数不少的矿藏,前者多产玉,瑰江之山几乎遍地都是玉,是传说中产玉的名区。

《山海经》不仅有对金属矿产相关的描述,对非金属矿产的认识和应用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书中有对大理石的记载,还有对煤的载录,书上称煤为石涅。根据书中叙述,可以得出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据有关专家考证,女床之山、女几之山、风雨之山,分别位于今陕西风翔、四川双流、什邡和通江、南江、巴中一带,这些地区均有大量煤炭出产。

矿物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我们的祖先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认识到和使用过很多矿物和岩石。新石器时代认识和使用矿物岩石的品种更多达37种,玉器、铜器、石器都相继被人们注意和使用。总之,《山海经》对中国矿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广影响。

《山海经》对地理学的影响

自古以来,《山海经》的地理学价值颇存争议,虽有人质疑,但它仍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它所载水系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系统的地理考察实录。

《山海经》具有重要的地理价值,在地理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作者以《中山经》为地理中心,四周的《南山经》、《西山经》、《东山经》、《北山经》构成了整个大陆,大陆被海包围着,四海之外还有陆地和国家,再向外还有大荒之地,这就构成了世界。

《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至湖南西部,南达广东南海,包括现今的浙、湘、闽、赣、粤5省。

《西山经》东起山西、陕西的黄河,南起陕西、甘肃秦岭山脉,北达宁夏西北,西北远及新疆阿尔金山。

《东山经》则包括现在的山东和苏皖北部。

《中山经》则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北山经》西起现在的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一带,东至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达内蒙阴山以北。

《山海经》中记载的山川也比早些年代出现的《禹贡》丰富,书中记载山岳的篇幅也是《禹贡》中写山部分的14倍。《禹贡》中记载的山岳仅有4列,而《山经》则多达26列。《山海经》中写山的部分以山为纲,分南、西、东、北、中五大山系,在叙述每列山系时还详细地记述了这些山的形状、走向、位置,高度陡峭程度、谷穴以及它们的面积大小,除此以外还十分注意山与山之间的相互联系,叙述中还涉及雨雪情况和植被覆盖情况等。在介绍河流时,也一定会提及河水的发源和流向,还注意到河流的支流或流进支流的水系,包括某些水流的伏流和潜流的情况以及湖泊、盐池、井泉的记载。除此以外,《山海经》还记载了众多的原始地理知识,如南方岩溶洞穴,北方河水季节性变化,不同气候带的地理景观与动植物分布情况等等。

《山海经》不仅表现为神话地理,而且也是现实地理的客观反映。公允地讲,它是两者有机结合的一本地理学著作。大量的史实为此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郭璞在为《山海经》作注的过程中,曾列举了经中所记山川地理方位与实际相吻合的一些事例。

汉朝时,明帝刘庄派王景去负责兴修水利工程。临行,明帝特赐王景一本《山海经》。这说明《山海经》在当时已被人们作为水利工程兴建的指导书籍。北魏时,郦道元写《水经注》就引用了《山海经》80多处的内容。近代,谭其骧利用《山海经》中丰富的河道资料,将《北山经》中所记江河的支流进行逐条梳理,并与现在的河道加以比照对应,考证出了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今天,我们根据《山经》中所记的440多座名山和250多条河流,去寻踪觅迹,竟发现有360多座山与经中所记之山有渊源关系;而长江、黄河、淮河、湘江、汉水、渭水等与经中所记之水大多也能对应,至今仍在奔流不息。

《山海经》以其丰富的史料奠定了它在地理学上的地位,在地理学史上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不仅如此它还是我们了解上古社会的山川地理、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了解我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变迁和打开历史文化宝库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山海经》都以其不可湮没的地学价值为今天的人们所瞩目。

《山海经》对动植物学的影响

综观《山海经》,除它对医药学、文学、地理学、矿物学的影响外,还对动、植物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山海经》这部充满神奇色彩的百科式全书,对动、植物的研究也弥足珍贵。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在农业、畜牧、渔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关动、植物的记录和描述,如虎、豹、旋龟、鮨鱼(娃娃鱼)、桑树、枸杞树等等。《山海经》就是一本上古时期我国动、植物原始记录的书籍之一。它记录了动物423种,植物525。如果,我们剔除附会在这些动、植物身上的神话和传说,就可发现,书中所记的多数动、植物如今仍然存在。因而,后来的学者莫不将它视为研究上古社会动、植物的一个蓝本,或多或少都从中吸取过营养。

《山海经》对于治学的参考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经中还记录了一些现在灭绝或虚拟的动、植物,如豚鹿、袋狼、白鹁、珙桐、崖柏、矮沙冬青等等。对于这些记载不论是被看成神话还是传说,都不失为我们了解上古时期我国动植物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文献。

《山海经》中揭示了动、植物图腾崇拜的渊源。我们还可以看到,经中记载的许多动、植物都来自先民的图腾崇拜。这不但是当时动、植物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远古国家地理
新刊 | 刘宗迪:《山海经》与怪物阐释学
《山海经》中的昆仑神话
《山海经》是谁写的,他看到了什么?
中国古代地理文献简介(一)
刘宗迪 周志强:神话、想象与地理:关于《山海經》研究的對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