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饱眼福的精品文物琳琅满目,深度了解大辽契丹和蒙元历史文化。走进内蒙古博物院,再给我一天也看不够

第206篇

【心尧爱溜达】

✈️

内蒙古博物院应该是我们呼和浩特之行最难忘、也是最喜欢的地方了。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写这儿,是因为一直没想好怎么整理成篇。

内蒙古博物院里的宝贝太多、展厅太大、内容太丰富,涉及大量的历史、文化、经济、建筑、宗教等知识。

怪我提前做的功课不够,只给博物院留了小半天时间。在里面呆了将近四个小时,有好多地方还没来得及仔细看。

离馆的时候我俩不约而同地感慨:“下次为了省博也值得专门来一趟呼和浩特,留一整天时间给它。”

面对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精品无数的博物院,若挨个儿展厅介绍,实觉冗长繁缀,也会让阅读的人了无兴致。

那不如就简单介绍一下各层布局,然后直接一起看文物宝贝吧!(那天相机把手掌磨出了深深的凹痕,拍光了满满一块电池。)

大厅:

大厅本身很值得看。四周是一圈浮雕,刻画着内蒙古的经典历史故事;高高的柱子支撑起宽阔的天花板,装饰有极具蒙古特色的花纹。

二层:远古世界、亮丽内蒙古、数字展厅、草原神舟(未开放)。

这一层更像是综合了自然博物馆的内容,从远古生物化石、动植物标本,到森林、草原、沙漠、矿产等,给大家展现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内蒙古。

呼和浩特的烧麦很出名,尤其是沙葱馅儿的。原来沙葱长成下左图的样子,也是很美丽的植物啊。

三层:草原丰碑、北疆桦歌、天骄蒙古。

从三层开始,精品的文物多了起来,历史的厚重感也愈来愈浓。

这一层为古代蒙古族通史陈列,以成吉思汗和大元王朝为中心点,展示从蒙古族起源到蒙元时代、再到明清时期近千年的发展脉络。

另外还有内蒙古古代民族史陈列、近代民族风情陈列。其中最重要的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和辽文化历史。

四层:大辽契丹、边关岁月、文明曙光。

这是我们最钟爱的一层,通过文物展品、文字图片展板和影像、模型等陈列,完整详细地展现了辽代的历史文化。是能够深入了解辽文化的好地方。

下面是精选的一些文物、展品照片,一起来领略大漠内蒙的魅力吧!(多图,很多图)

▎景教墓顶石(元代)

这是蒙元时期景教徒常用的墓石式样,十字架与莲花托相配,体现了西方基督教与东方佛教在中国民间交汇融合的现象。形近棺材,三面浮雕。(一面十字架,两侧面浮雕卷草纹)

* 景教:即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起源于今天的叙利亚。

▎彩绘木棺及棺座 (辽代)

彩棺以红、黑两色为主,雕刻有仙鹤、凤、缠枝牡丹和祥云等图案,多处贴金。棺木置于须弥座状的棺床之上。

棺床由8层组成,上部有镂空的栏杆,杆头蹲六只铜狮子,杆下悬挂有上下两排铜铃,中间部位有四只两两相对的描金凤。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从墓志铭中并没有解读出墓主人的身份,但是贴金之凤暗示着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

▎钧窑 “小宋自造”香炉(元代)—— 镇馆之宝

呼和浩特市太平乡白塔村出土。我们后来去白塔(万部华严经塔)的时候还真在介绍中看到了这件珍贵的文物。

▎灰陶菩萨头像(辽代)

菩萨头戴高花冠,双目低垂,俯视大地,神态安详。其造型兼具唐代塑像之丰满、沉郁的特点,是辽代陶塑艺术的精品。

▎鎏金双面人头银饰件(辽代)

赤峰市松山区大营子村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

▎双首羽人纹黄釉提梁鸡冠壶(辽代)

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乡山嘴子村出土。

▎高脚玻璃杯(辽代)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镶宝银乃穷冠(清代)

▎戴尖帽红陶女神像(新石器时代)

这是一尊写实手法塑造的女神陶塑像,夹砂褐陶,仅残存头部。头戴尖顶帽,帽上刻花纹,面部用镂空的短线刻画眼和嘴。这是红山文化对兴隆洼文化祖先崇拜原始信仰的继承与延续。

▎蒙古刀(清代)

▎浮雕彩绘龙纹鹿角扶手扎萨克宝座(清代)

▎紫铜东布壶(元代)

东布壶的形制在元代就已流行,该壶具有结实耐用、便于携带的特点,一直在蒙藏地区沿用。为蒙古民族喜用的盛放奶茶等的器具。

▎古叙利亚文石碑(元代)

材质为花岗片麻岩。上部刻十字架,其上左有金鸡,右有玉兔,下有莲花托。正中间为叙利亚文,蒙古文居左,汉文居右侧。

▎三彩镂空浮雕龙纹熏炉(元代)

呼和浩特市郊出土。

▎白釉飞凤剔花罐(元代)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集宁路遗址出土。

▎釉里红玉壶春瓶(元代)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集宁路遗址出土。

▎龙泉窑青釉瓜棱形荷叶盖罐(元代)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集宁路遗址出土。因盖沿呈荷叶状而得名,由于受游牧文化的影响,元代瓷器器形较大、胎体厚重、特色鲜明。

荷叶盖罐为元代龙泉窑主要产品之一,瓜棱形是元代新创的造型。该罐堪称龙泉窑盖罐中独一无二的精品。

▎石雕人像(元代)

▎“长乐未央”砖(汉代)

▎大安阁(元代)

大安阁是元上都中轴线上的主要宫殿。仿照汴梁(今河南开封)“熙春阁”的形制,并拆下熙春阁的木料运到元上都建造而成。

元朝皇帝在这里登基、议政、修法、聚会、接见外国使者。

现在只能从这个模型上一睹当年大安阁的风采了。

▎银圣旨牌(元代)

圣旨译文:“借助长生天的力量,皇帝的旨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尊敬服从的人,将会被定罪致死。”

▎金菩萨坐像(西夏)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五星乡出土。

▎监国公主铜印(元代)

阳刻九叠篆文,共三行十四字。监国公主为成吉思汗的第三女——阿剌海别吉,嫁给汪古部首领,统治汪古部二十年。

正中两行为畏兀体蒙文,经考证为“总管之印”。

▎金碗(西夏)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高油房窖藏出土。

▎花押(元代)

▎青釉龙首龟身砚滴(元代)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集宁路遗址出土。

▎玉人(元代)

包头市达茂旗大苏吉乡明水墓出土。

▎卧鹿纹金带饰(元代)

▎迦楼罗金帽顶(元代)

乌兰察布市出土。

▎雕人物纹铜像(元代)

▎雕人物纹瓷棋子(元代)

▎十字形金刚杵(元代)

▎昭乌达盟盟长虎钮银印(清代)

▎康熙御赐龙纹宝刀(清代)

▎珐琅彩香炉(清代)

掐丝珐琅工艺制成。鼓腹,三足,盖上饰八卦纹,器身上饰宝相花纹,莲瓣纹。供奉于佛前,作熏香之用。

▎铜鎏金宗喀巴像(清代)

▎铜鎏金金刚手像(清代)

▎鹰顶金冠饰(战国)—— 镇馆之宝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主体造型为展翅的雄鹰,站立在一个狼羊咬斗纹的半球状体上,俯瞰着大地。

额圈由三条半圆形金条榫铆插合而成,上有浮雕卧虎、卧式盘角羊和卧马造型,中间部分为绳索纹。是国内发现唯一的匈奴贵族金冠饰。

▎舞乐陶俑(北魏)

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出土。

▎双排涡纹条形金饰(汉代)

▎蒙古象棋(清代)

▎帕尔基棋(近现代)

▎蒙元丝织品图案

▎墓顶部《星象图》(辽代)

内蒙古博物院里的这副《星象图》是根据河北省宣化市的辽墓壁画绘制而成。

----

在整理这些照片的时候,思绪又飞回到参观内蒙古博物院的那天。惊叹于文物数量之多,感佩于古人智慧之闪耀,也由衷地爱上了辽阔的内蒙古。

下次再见吧,我们还会回来。


- FIN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博物馆——“草原丝路上的民族”契丹文物精华展(一)
[转载]草原华章·契丹饰品与瓷器
塞北风采,草原雄风——内蒙古博物院馆藏25件珍宝
黄金旺族——大辽文明展之一
中国古代金器大赏:辽代
内蒙古博物院:梦幻契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