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魅力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参选:王明宏

 

读邵原(散文组章)

·王明宏

 

  邵原,位于济源市西豫晋交界处。

创世神话之乡,娲皇补天之地,邵姓起源之摇篮。

曾用名:邵亭,邵郡、郫邵,邵州。

  邵原四周环山:东耸王屋山,西耸中条山,南耸黛眉山,北耸鳌背山。

  四周环水:东流东阳河,西流西阳河,南流黄河,北流银峡河。

  站在泰山岭上北望,邵原像一块金黄色的盆地,又像一个缓缓而张的太师椅,祥和而神奇,富饶而美丽。

  袅袅炊烟下,生长着50余座村庄,养育着4万多老父老乡亲。

 

  我是地地道道的邵原人,生于斯,长于斯。

  宗谱记载,我的祖先是明洪武二年(1398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而来的。如若他们活着,应该是600多岁了。

  我是其十八世子孙。

  母亲说,我是在阴暗潮湿的窑洞里出生的,下面铺着干草麦秸,上面半张席片。

  母亲说,鸡叫头遍,我呱呱坠地,刚刚睡醒的黄狗,兴奋地围着我又唱又跳。

  我的小学中学生活都是在老家度过的,直到上大学后背井离乡,为了生存,直把他乡做故乡。

 

  我自认为算得上一个邵原通者,最起码家乡的山山水水,应该是胸中藏风云,八九不离十吧。

  一次,与朋友小聚。说来也巧,这两个朋友都和邵原有些缘分。一个说,他的岳父是邵原桑树院的,一个说他的亲戚是邵原丁沟的。

  这两个村子我非但没去过,而且从没听说过。场面好不尴尬。

  看来我对邵原并没有完全认识。

  从此,我开始读邵原,关注邵原。

2020年冬,我受邀参加了家乡成立的“邵州文化研究会”,学到了不少知识,为我读懂邵原犹如两肋生翼。

既然在读邵原,总会有些感想。

晒出来,共飨。

          

邵姓人家今何在

 

  邵姓,源于邵原。

  清乾隆时期《济源县志》记载:邵亭在县西一百里,古称郫邵,周为召公采邑。其后裔承袭采邑于邵。

  召公,名姬奭,周文王第二个儿子。传说为政清廉勤勉,爱民恤民,曾有甘棠遗爱佳话盛誉坊间。

  《万姓统谱》记载:周初大臣召康公,周同族姬姓,因食邑召,陕西凤翔东南召陈地,被称为召公、召伯。周武王灭商后,移封召国于河南济源西的召亭。召方族人归顺于周,改为邵姓。已有3200多年历史。

  宋代著名理学家邵康节先生,曾两度履足邵原,寻根祭祖。

  据说2008年左右,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邵琪伟先生,也曾莅临邵原,向先祖召公鞠躬叩拜。

  邵原,山岳形胜,林茂草丰,王者风范之地。秀美的山川河流,在召公的庇荫下,如世外桃源,使邵姓人家过着衣食无忧、太平享乐的日子。

  今天,我登临泰山岭上,面对召公的巨幅雕像,环视山下鳞次栉比的红砖蓝瓦,一丝疑惑涌上心头。我问召公,既然邵原是邵姓之源,为何如今邵原没有一户邵姓人家?

  召公默默地注视着我,沉默无语。

  国破山河在,鸟尽人无踪。

  国运不昌,何来姓氏人家?大家不再,何来小家安康?

  历史上邵姓遭遇两次劫难。

  一次是周朝衰微,国将不国,晋文公欲称霸中原,南下邵原,兵燹四起。作为周室宗亲的邵姓子民,势必在劫难逃,屠戮难免。一时间天昏地暗,尸殍遍野,邵姓老少死伤过半,哀鸿悲惨。

  一次是周朝消亡,秦朝鼎立,秦统治者为了消除隐患,一劳永逸,派出精兵强将,对前朝王室成员捕杀擒拿,斩草除根。邵姓人氏惊恐无助,天地无门。一部分无奈改名换姓,避身于深山老林之中。一部分人携家带口,纷纷逃离至南方和东北边远地带。

  从此,邵原空有召公墓,阜塬不见邵氏男。

  如今,云南、蒙古、朝鲜半岛甚至少数民族地区,仍分布着许多邵姓人氏,据说都是从邵原逃离过去的。

  然而,他们没有忘记,他们的祖先在邵原,他们的根在邵原。

  他们感恩召公,感恩祖先,感恩邵原!

  邵原,白云悠悠,天籁切切,明月含情脉脉,呼唤着远方的游子。

  常回家看看!

               

韩愈与蛤蟆泉

 

蛤蟆泉位于高厚坡西的山旮旯里。直径不足一米,深度不下二尺,就像一个沉睡千年的陶罐, 卑微的躲在荒野僻谷处。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韩愈赋《蛤蟆泉》诗云:居然鳞介不能容,石眼环环水一钟。闻说旱天祈得雨,直疑蝌蚪是蛟龙。

蛤蟆泉即非名寺古刹,又非旅游胜地,是什么吸引了韩文公的眼球,不惜路途艰难,荆棘丛生,专门为蛤蟆泉赋诗一首呢?

一位老者告诉我,很久以前,两只蛤蟆在此修行,苦练千年,得道成仙,能呼风唤雨,盗天河之水,洒甘霖于人间。于是,一旦旱魃为虐,人们便成群结队,顶礼膜拜,祈求蛤蟆显灵,引得润雨解民倒悬。

邵原地处山区丘陵,旱魔频频光顾,始终是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块石头。

儿时,我曾看见母亲和乡亲们,到歇马店山神庙烧香祈雨。

他们匍匐于庙前,敲锣击鼓,哭着唱着,舞者跳着,渴求天发慈悲,蛟龙现身。

然而,一次次的祷告,一次次的失望。

如此的场面,韩愈一定是亲眼目睹过的。

韩愈是无神论者,唐元和14年,因谏迎佛骨,惹得唐宪宗怒火中烧,被赶出了朝门。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他不相信,连鳞介和蝌蚪都难以存身的弹丸小泉,怎能使蛟龙吞吐昊天的及时雨?

他讥讽那些巫婆道翁,把蝌蚪作蛟龙愚弄人民。

他告诫人们,吞云吐雾是自己,藏龙卧虎在人间。

残酷的现实,风雨的洗礼,使乡亲们觉醒了,理智了。他们不再靠天,不再迷醉于菩萨神仙。

丢掉幻想,自力更生,奋地战天。

上世纪70年代,他们在乡镇党委的率领下,万千人马走深山,修建鳌背山引水工程。

没有机器设备,没有运输车辆,完全靠一双脚两只手,肩扛背驮,一锤一錾,锁长河出平湖,凿石洞为通途,立悬崖横渡槽,砌石渠穿蛟龙。

历经三年,筑库坝50余米高,凿涵洞130余个,砌石渠15公里以上。

碧流蜿蜒绕农田,麦浪滚滚笑开颜。鳌背山水利工程日夜滋润着4万多亩往日的火旱田,3万多父老乡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玉液琼浆。

然而,多少人为了今天落下了终生残疾?多少人长眠在高山峡谷间?

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缅怀他们!

感谢韩愈,感谢父老乡亲!

 

            炉花馍

 

炉花馍源于邵原,是邵原的特产。

究竟源于何时,无从考证。只是常听老人们谈起,说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炉花馍四周凸起,连绵起伏,波浪翻滚,中间却平坦如砥,一望无际。

炉花馍是家乡人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逢年过节,大路旁,阡陌上,河岸畔,山岭间,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队队,一群群,肩上背着,手里提着,到舅家去,到姑家去,到姨家去,到同窗和战友家去,送去五谷丰登,送去美好的祝愿。

那么,为何把炉花馍做成如此形状呢。

走访耄耋之年的翟钢炮老人,他是省创世神话的传承人。

他说:你不觉得炉花馍就像邵原的山水形状吗?四周是山川河流,中间是盆地。它让我们永远记住此山此水和黄土盆地。

我求证本家爷爷。爷爷告诉我,他是听他的爷爷所讲。从前有一位妇人,聪明贤能。一次,她去看望出嫁的女儿,本来要烙面饼,忽然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把四周叠起,代表四合院落,又在中间点一红星,代表娘的住所。她仿佛在告诉女儿,虽已婚嫁,但不要忘记母亲,不要忘记娘的家。

以上两种说法,大同小异,笔者全都予以接纳。

极其普通的面粉,一经匠心运作,化腐朽为神奇,蕴含着大千世界,万种风情。

游子千里,带上母亲的炉花馍,不忘家乡的山和水,不忘家乡的土瓦房,不忘父母额头的道道皱纹......

串亲访友,带上雕刻精巧、唇齿留香的炉花馍,告诉他们,我们永远是一个大家庭,永远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作者简介:王明宏,济源市人,曾长期从事与行政和宣传文化工作。文学爱好者,自由撰稿人。系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新乡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诗《沧桑的回响》,散文《两个人的大运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蝌蚪与蛤蟆[七绝]
#错换人生28年 土豆和蝌蚪你们谁符合蛤蟆的要求呢? #错换人生28年
【西散原创】艾贝保 · 热合曼作品丨童年意趣
草书《中华字经》,一天两句(234)铙钹咚呛,乐吹轿娶。下两句:蝌蚪摆尾,蛤蟆鼓囊
蝌蚪歇后语大全
消失的市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