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州郭子仪故里行
郭令公故里行
作者:刘高潮

(注:此文发表于 1996年)出西安沿西潼公路东行,90公里处有座金碧辉煌的旌功坊横跨华县城道,是为纪念唐代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郭子仪(尊称令公)重建。
重建的郭子仪牌楼 宋朝峰摄
牌楼四柱三门,琉璃筒瓦流光溢彩,斗拱翘檐雄伟壮观。中门额题“敕建诏汾阳王祠”左门题“再造唐室”,是郭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时打败安史叛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班师回朝后唐肃宗亲口所言。右门“功盖天下”为郭遭谗闲居华州,吐蕃占领京城,他赴国难只身收集散兵游勇击退10万之敌,迎代宗还朝时,代宗对他的中肯评价。牌楼始建于北宋,原址在华州东关,清代前文武百官行其前者,莫不安步当车敬仰而过。
1934年的东关郭子仪牌楼 自哈佛大学
华州古称郑县,是郭令公故里,他的青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据老人传,公元697年郭生于华州城东罗纹河边的将相里,因其六子郭暖娶代宗长女升平公主为妻,并长期居此,人谓附马村。郭家世代繁衍人丁兴旺,民间流传“四马分槽”,遂有东西南北四个马村,东马毁于关中大地震,西马为郭氏正宗。村南树“唐汾阳王故里”碑,为明嘉靖38年(1559)正月华州知州朱茹所立。

知州朱茹所立的“唐汾阳王故里”碑 秦寂供

全村150户中80多户姓郭,家谱一直续到文革。散居世界各地的郭氏后裔成立了宗亲会,这些年回村寻根访祖者络绎不绝。村民郭竟成老人家存泰国郭氏宗总会秘书郭远功先生赠留的令公大幅彩像,和其八子画像。进老村皆为郭家故宅遗址,那口古井为令公饮水之源,《华州志》载称“汾阳王井”。
郭家故宅“汾阳王井” 郭军旗供
东南角为书斋,令公曾在此启蒙求知,人称“书房前”。村东莲花池令公于此垂钓、游泳。村南土台是令公的习武场,他拜青龙道人为师,学得十八般兵器,少年时中武举优等,20岁列为左卫长史,这才背井离乡去保家卫国,开始了戎马关山的征战生涯。
郭令公一生辅佐玄肃代德四帝,“二历鼎司,两升都座,四作元帅,九年中书”。平安史御吐蕃,抑阉宦削藩镇,力挽狂澜于既倒,维护了国家统一。他权倾朝野不谋篡,位极人臣不傲慢,爵封汾阳王又数让其功,赢得身后美名。85岁病逝长安,皇敕陪葬肃宗建陵,是对他功业的充分肯定。家乡人为祭扫便利,在村东南修建招魂冢,内葬郭令公战靴一双。该冢历代修茸。
郭子仪衣冠冢 自民国华县志
另在北宋仁宗至和元年,华州人在城东令公灭叛将周智光处建起子仪祠,以昭忠义晦叛逆,“勉励贤杰之士”供后人凭吊。清康熙刑部尚书张鹏翮谒祠时题诗:“唐室中兴第一功,纯忠千古数英雄。”华州炳灵毓粹,孕育出一代先贤。
华州东关郭子仪祠 宋朝峰摄
出村但见池塘荷叶团团荷花艳艳,绿油油的秋禾一望无际。东眺峭拔奇峻的华山,北望滚滚不息的渭水,千余年来令公爱国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代代相传。郭氏后裔或出将入相,或流徙九州,或侨居海外,但血脉同出于此。坚守故土的人们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低湿盐碱洪涝,开渠排碱种稻,筑塘栽藕养鱼,改土挖沙致富,把一个多灾多难的穷村搬迁到南高地上,建起了崭新的青砖红瓦房。
如今华县西马已是林茂粮丰、莲壮鱼肥,户有存款,这不正是郭令公遗风使然么!

 1996. 9. 6


原文来源:《华岳风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汾阳王 郭子仪 公 像!郭家人转起来!
【唐】高参唐故汾阳郡王尚父郭公庙碑铭并序(郭子仪)
唐郭子仪侄孙郭鏐夫妇墓志
海口海甸一庙,其实不止一座庙宇,村民先祖是中唐名将汾阳王
郭子仪“六地”简述
华州郭子仪祠中的诗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