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露:如果犯此三“露”,势必要吃大亏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白露,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2021年的白露为9月07日17时53分,届时太阳至黄经165°,此后便是真正的进入了酉月。

《淮南子》:“(处暑)加十五日,(斗)指庚则白露降,音比仲吕。”

白露,古之“八月节”,。

此时天气转凉,温度降低,地面阴气逐渐加重,昼夜温差变大。尤其是凌晨,当水汽触及地面或近地物体时,便会受冷而凝结成水珠。

白露时节的清晨,人们可以在地面或草木上看到白色的露珠。五行家称秋天五行属金,金色为白,金秋之露,古人言为“露凝而白也”,故此称之为“白露”。

在气候上,白露是热与冷的分水岭,正所谓“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秋意明显,也意味着天冷的时候真正到来。

【白露·三候】
白露三侯: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白露作为典型的秋天节气,白露三侯都同候鸟有关。可见其实重要的气候标识。
【一候·鸿雁来

鸿雁来。

鸿大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知时之鸟。热则归塞北,寒则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

待孟春阳气既达,候自会北来。

二候·元鸟归

元鸟归。

元鸟,亦称“玄鸟”,也就是燕子。

燕子是北方之鸟,故燕子此时将自南而往北,因而称其为“”。

三候·群鸟养羞

鸟养羞。

者,三兽以上为,众也。

《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白露到来,群鸟感受到秋日的肃杀之气,开始养护和增生它们的羽毛,并且储存食物,以便抵御寒冬的到来。

【白露·习俗】
【收清露】
自古以来,“露”被古人认为是一种瑞祥之物,可以祛病延寿。
《本草纲目》有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
《田家五行》曰:“侵辰用磁器收百草头上露,磨浓墨,头痛者点太阳穴,劳瘵者点膏盲之类,为之天灸。”
而且特定时节柏叶、菖蒲上的露水有明目的功效。
《续齐谐记》云:“弘农邓绍尝以八月旦入华山采药,见一童子执五彩囊,承柏叶上露,皆如珠满囊。绍问:'用此何为?’答曰:'赤松先生取以明目。’言终便失所在。”今世人八月旦作眼明袋,此遗象也。
所以当代中药植物萃取物做的喷雾,要远比化学元素合成的眼药水健康的多。
白露时节,正是露水产生之时,所以收取清露成为白露时节最为特殊的一种仪式。
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仪式可能只能在乡村才能重现了。
【秋社】
秋社,可能大家会略有陌生。但是提到“社戏”,大家一定会想起小学时被“背诵”所支配的可怕回忆。
“社戏”最早的产生就是“秋社”时的宗教风俗戏艺活动,具有酬神祈福的意义。
古时人们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做"社"。汉·应劭《风俗通》中引《孝经》言:“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播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报功也。”
因此祭祀土地神自然要在“社”来进行。
秋社”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诗经·周颂》中的《载芟》和《良耜》便是对春社和秋社的描述。春天祈祷丰年,秋后自然也要报答神灵。
“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后。为什么选用第五个戊日?因为在河图洛书中,五代表土。在天干中,戊代表土。故此祭祀土地神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小知识:如果一个节日是用干支来推算的,那么这个节日的产生一定很早,至少汉代以前。
《礼记·月令》曰:“择元日,命民社”,在祭祀上天还是统治阶级特权的上古时代,“社”是最早的允许民间亦可进行的祭祀上天活动之一。

“秋社”作为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形式丰富,在民间极具生命力。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对其热闹的场景有着详细的描写。

“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即外公姨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俗云宜良外甥。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至雇倩、只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
明·诗人谢肇淛在其《五杂俎》里有云:“社日男女辍业一日,否则令人不聪”。
貌似无意中又找到了个为加快公司发展、提升工作效率的请假理由。
另外,2018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2018年起,每年“秋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而2018年的秋分这天恰好是传统的“秋社”,可谓深富内涵。(因为干支纪时较公历变动很大,所以新的节日少有用干支历。用节气或阴历定新的节日,以示说明民族文化再壮大复兴。
【沐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白露为霜,天然的将其和水结合在了一起。
沐浴对现代人来说是件很简单、普遍的事情,但是对于古人可能没那么简单易行了。因此沐浴势必要择吉,以便可以赋予更多的益处。
《云笈七签》曰:“是月八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不老不病。二十二日淋浴,令人无非祸。”
《纂要》曰:“是月初三日、初七日,宜沐浴,令人聪明。二十五日,宜浴,却病。”
【起居养生】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民间的保健防病谚语,意思就是告诫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要“捂一捂”;而秋天刚见冷的时候也不要加衣服加的太多,适当地“冻一冻”,提示对寒冷环境的耐受性,对于体质是有益处的。
尤其是“秋冻”,古人称之为“薄衣御寒”,且明确指出“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以便阴精内蓄、阳气内守。
但凡事皆要有个度,“冻”是有前提条件的。不能过分为之。如到深秋,或体质弱的人,则不宜“冻”。而且即使是常人,秋季也不能涉“寒”,即明知道阴寒而故意犯之。
《云笈七签》云:“是月行路间,勿饮阴地流泉,令人发瘴脚软。”
《云笈七签》亦云:“起居勿犯贼邪之风。勿多食肥腥,令人霍乱。”
都是在告诫人们,要注意预防阴寒的侵犯。盲目“秋冻”且不可取。
正所谓“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白露之后尤其不要“三露”,也就是“不露脚、不露脐、不露肩
脚为人之根本,古人有言:“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要保持腿脚经络畅通。人体十二经络中有六条经络始自脚部,是经络运行气血的关键,脚受冷则全身受冷。若不注意脚部保暖会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引起胃痛、腰腿痛、女子行经腰痛、月经不调等症。
脐处无皮下脂肪,且神经敏感,屏障功能差,是人体相对虚弱之地,容易被寒邪侵袭。如果受到侵袭,会直接影响脏腑功能。秋季腹泻、肠炎、消化不良等症,多于肚脐受凉有关。
肩实为关节概称,包含肩颈腰椎等关节。此时经过夏季,毛孔张开,营卫之气不足,很容易被秋季的寒湿邪气入侵,在关节处产生寒性凝结,致使身体气血不畅,久则病生。
如果过了白露时节还身穿吊带露脐装脚踏凉鞋,即便年轻时阳气旺,反应不明显,日后也会生寒症。尤其是平日痛经就严重的话,更勿行之。
另外,《荆楚记》有载:“是月初十日,以朱砂点小儿额上,为之天灸,以厌疾也。”也是不错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露:秋意渐浓,品茗秋香
白露到鸿雁来
白露节气前后,应该如何养生?
今日白露丨白露至,养生起!
【节气大全】白露,中国民间流行这些养生习俗
廿四节气·白露 |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