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清300万八旗子弟,统治了3亿汉人276年,汉人为何不敢反抗

前言

中国历史上只有元、清两朝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王朝,而元朝存在的时间不足百年,对比起来,清王朝的历史就显得格外悠久了。

满族当政一共是276年,很多人会疑惑,同样是少数民族当政,为何满族就可以一直统治近三百年?这期间,汉人还是占大多数,为什么一直没有人推翻满清政权?

为什么300万满清八旗可以统治3亿汉人整整276年。

利民举措,安定边疆

我们一想到清朝就是亡国和闭关锁国,殊不知,早期,满族为了能够稳固江山,也是颁布了不少安国利民的制度,推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措施。

由于西南边疆长期处于混战,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被荒废,不仅仅是农业,还有商业等多个领域都出现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为了能够平衡农事和军事,清朝政府提出了民屯和兵屯。

所谓民屯,就是召唤组织流民来开垦荒废的农田或官田,然后按比例向政府纳粮。其实这项政策,早在汉朝就有统治者实施过,清朝政府能够向前朝借鉴汉人制度也是一种智慧。

民屯既保为无田地的流民提供了傍身之所,又为政府保证了官粮的稳定性,可以说是一个两全之策。百姓有了田地可耕,自然就不会时刻想着推翻当朝政府了。

兵屯则是让士兵兼顾农事和军事,一方面士兵“出则为兵”,保障边疆荒地的社会稳定,有效管理当地社会秩序,让一切都井井有条。另一方面士兵“入则为民”,在内带领农民共同进行垦殖工作,为农耕事业出力。

清政府一经建立就颁布了多项法典,以保障民生安定,法制健全。如:颁布了《大清律》、《大清会典》等法律法规,从百姓婚姻到军政大事都做了详细规定,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和维护,使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鼓励汉化,文化认同

满清政府虽然是少数民族,也残忍地实施过剃头令,让不少有骨气的汉人“留头不留人”,做出了种种侮辱汉人的事情。但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稳固江山,还是推崇汉文化。

顺治帝从小就研习汉文化,认真学习汉字,康熙到乾隆年间,更是宣称要尊重汉族文化,以此来获得人民的支持。当然,入朝为官的汉人同样也需要学习满族语言。

除了提升文化认同外,清政府更是为汉人提供改变身份的途径。比如,允许汉人加入八旗军,将他们划分为八旗汉军,以此显示这类汉人的尊贵。

虽然清朝有规定过满族和汉族不能通婚,但实际上并没有严令禁止,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汉通婚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而通常满族人会选择将女儿嫁给八旗汉军的人,可见入编八旗的汉人在满族人眼里还是很受认可的。

清朝时期,政府鼓励科举制度,并且规定满族人不能进入前三,这给了平民百姓家的汉族孩子莫大的精神支柱,也带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

入士为官是改变身份的重要一步,清朝政府在制约汉人的同时,有把握住汉族读书人的命运有才干的年轻人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一定会奋发读书,并效忠于政府,使得自己的才学第一发挥。

其实这期间也有白莲教等民间组织试图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但是汉人官员为了维护自己发挥才干的环境,就会主动捍卫清政府地位,这些起义组织也大多是被汉族官员剿灭的。

文化交融的另一个体现就是食物的融合,满族人并不排斥汉族食物,相反他们热衷于将两类食物共同发扬光大,这也演变为后来世人皆知的“满汉全席”。

兵力雄厚,军队稳固

明清之际,整个治安都很混乱,四处交战,有蒙古军主力部队进攻汉军,也有起义军进攻政府军,在连年不断的战事中,人们居无定所,疫病四起。

正是这个时候,李自成起义军入关,随之带来的也是传染性极强的鼠疫。百姓们本就无法安心农耕,这个时候,不仅没有粮食供给,还染上鼠疫,大家都没有心情和力气去保家卫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明政府仍然无力组织有效隔离,导致大量百姓因疫病丧命,活下来的人也大多体弱多病。明政府也不能积极研制对症的药剂,只能让百姓自行建立群体免疫,简直可笑至极。

这个时候,生长于蛮夷之地的满族人就有了先天的优势,他们身体健壮,又看着蒙古人和汉人互相消耗,准备坐收渔翁之利。满族人有八旗军,并且擅长骑射,军队力量卓绝。

其次,清军还收编了不少汉人,充作绿林军,吴三桂就是被收编的明朝将领,帮助清军一路顺利入关。最初吴三桂是在前线英勇杀敌的,但是此时明朝后方已经乱作一团。

崇祯皇帝不仅不积极建设坚持的战事后盾,还将自己所有子女赐死,并教导他们下一世不要再生在帝王之家。

自己则跑去山上自缢生亡,虽然确实很无奈,但也真是让人可怜不起来,这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做派。

眼看着明朝君主怯懦,王朝不保,吴三桂自然也没了奋勇杀敌的心情,在多方考虑下,他接受了清军的邀请,为他们引路,帮助清军顺利入关。与此同时,不少汉人文官也纷纷改变站队风向,为清军效劳。

八旗军不断壮大,兵力雄厚,入关后也是为汉人臣民提供便利和官职。在当时明朝整个萧条的大背景下,清军可以给予政权稳固,又保证汉官的职位,自然很快便能掌权

一旦掌权,再配合制度完善、政权打压、文化融合等多条腿走路,清政府发展愈发稳固。

八股文书,迫害思想

八股文,文字狱这些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并且首先就会想到他们实施的朝代:清朝。清政府为了能够更好的统治自己的政权,实施毁灭人性的文字狱。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一句随口吟出的诗句竟被人恶意高发,说“清风”指的是清朝政府,这句诗表达的是对清政府的不满,嘲笑清政府当局野蛮没有文化,治理制度一塌糊涂,并将作这首诗的人杀害。

无独有偶,清朝有个富商叫庄庭珑,想写一本明史,用来记录明朝的历史,尤其是完善明末崇祯的事迹。他得知有人有朱国祯的《列朝诸臣传》手稿,于是重金购得,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这本是一件平平无奇的事情,但是有小人告发,说他仇清思明,有复明思想,于是就变成了一件十分恶劣的政治时间。为此牵扯出的人接近百人,这几十人皆因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

可见文字狱是有多么愚昧可怕,泯灭人性。这种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为了能够安稳度日,许多文人明哲保身,不敢有过多的思想。

每天都是苦读四书五经,练习八股文,所有人的文字都像是一个模板中刻出来的,缺少了个性和发散力。也是这个时候,清朝的文学造诣出现了断崖式的后退。

在这种暴政下,为了能够生存,避免迫害,汉人们纷纷选择缄口不言,言论自由被彻底剥夺,失去的最有力量的号召文字,又有谁能够站出来传播观点,高举推翻清政权的旗帜呢?

我们可以看到,清朝统治汉人不是一味的打压和迫害,也会给予汉人发挥才干的机会,属于是恩威并施,这也是清朝政府的智慧所在。

清朝刚开始统治的时候,实施剃头令,将大部分有骨气有勇气的汉族人给杀害,就这一个小小的举措为清朝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剩下的汉人感受到了清朝满族的威严和残酷。

在定下这样一个大基调后,清朝的当权统治措施就能顺理成章的展开了。清朝借助民屯兵屯的措施,稳固了边疆国土,又安置了流民,恢复了荒地,让整个社会正常运转起来。

他们颁布自己的法律,并让举国上下都遵守,使得几百年来,人们理所应当的顺从这样的规定,并将这样的规定奉行为准则。但是满族人又不是单纯的宣扬自己的地位。

清政府很聪明的沿用汉族之前的所有礼法,让汉人们能够很好的适应新的政权,又能够快速学习优质的汉文化,这让从蛮夷之地来的满人,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文明的进步,成为一个先进的民族。

纵观整个清朝历史,可以看到清政府不仅在文化上进行融合,在军事上也是给予汉人一定的参与度。

从最开始的明朝将领集合而成的绿林军队,到后来允许汉人参加的八旗汉军,都可以看到清政府的巧思。

清朝当局希望汉人在军队中有一定的参与度,这样可以加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同时又不给他们主要的军权,使汉人在军队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最大程度掌握军事实力。

如果汉人想要反清复明,就一定要有足够强大的军队,而主力军队是八旗满军,身体素质过硬的汉人也被满军收编,剩下的汉人很难在军事上,战胜清军了。

另外,从通婚的优越性上来看,我们也能得出在当时社会加入八旗汉军的汉人是更受优待,社会地位更高的。

总结

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结合清朝对科举制度的推崇来综合分析,就可以进一步得出为什么3亿汉人能被统治276年不进行反抗了。

所有优质的资源都在清朝政府手上,所有好的条件也尽数被满族人占领,剩下的汉人,只有足够优异才能竞争到资源

他们通过多年努力好不容易抢到的资源,自然会好好珍惜,并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其中。

为了保证自己多年努力没有白费,这部分汉人会自愿做起清政府的“护城河”和“守卫者”。

显而易见,剩下那部分想要反清的汉族人民既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有没有十足的军事力量,自然就没有办法起义成功了。

如果你是当时的汉人官员,你又会怎么做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族的统治策略
3亿汉人被满清300万八旗,统治了276年,为何不反抗?四个理由
董晓奎:消隐的情怀
撒旦帝国纪实--满清罪恶全纪录【四】
闯关东,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迁移,历史功绩无法衡量
满族的贡献与自身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