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阅读|谭步军: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构建与实施

谭步军

教学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体育学科教学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 达成,目标是从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的培育。[1]

一、大单元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强调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2]大单元教学要落实采用结构化组织教学内容,强化“教会、勤练、常赛”,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个体差异,促使学生学会知识,养成锻炼习惯,将技术运用于比赛中。

二、大单元教学的构建思路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是能否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关键因素,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步骤或环节应有严谨合理的逻辑顺序和完整的内容。

1.分析学生情况

要落实“以体育人”,就应“以学定教”,从学生实际出发,即从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动能力基础(主要指体能和技能两方面)以及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针对高中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设计)。同时,还应分析学校的场地、器材、设备以及师资、班级、学生人数等情况。

2.选择(搭配)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应根据学习目标任务搭配,就像医生给病人开处方一样,各单项技术、知识点就像一味药材,只有将各种功效不同的药材合理搭配才能治病,否则不但救不了人,还有可能适得其反。身体锻炼也是一样,应将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合理地进行选择搭配,合理安排到每一节课中。如,篮球的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基本技术,篮球的规则,篮球的文化以及篮球的配合意识、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等,应在每一次课均有所涉及并安排练习,进而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和篮球相关的知识、文化,以达成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及基本知识的目标。

3.制订学习评价

要了解通过一个大单元(一般16~18个课时)内容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设的学习目标,或者多少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应该设置单元检测。这是近些年容易被学校和教师忽视的问题。应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检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以确保学生真正学会知识与技能。

4.开展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或在一个大单元教学活动结束后要及时、适时地组织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和锻炼,从中领悟“以体育人”的道理,让教师在反思中调整教学策略,甚至是学习内容,以期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滑动查看更多

三、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构建

大单元的提出是为了落实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指导纲要》指出:重点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教会学生合理锻炼和掌握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可以是为完成一个任务、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个项目、展现一个观念而设置的单独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或专项运动技能,也可以是两两组合或三者、多者组合的混合模式,但一个 “大单元”不是完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单一技术的学习。因此,体育大单元教学从内容上至少要包含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能力(主要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能力的学习和提升。一个体育课程大单元只有同时完成与本单元学习目标相适宜的“基本知识+基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内容(简称“3+内容”)的学习与提升,一节体育课也按照“3+内容”进行学练内容的搭配组合,才能完成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落实“以体育人”的目标。如,高中一年级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不能以简单完成运球、行进间变向运球或双手胸前传接球等几个单一运动技术作为学习目标或学习内容,而是要结合高中一年级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对运球、传接球、投篮以及进攻和防守技战术的配合组合、篮球竞赛规则、与篮球相关的健康知识等有机组合,要让高一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大单元(或一个模块)18个课时的学习,能够参与篮球比赛,在篮球比赛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这才算是完成了高一年级学生应该完成和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才可能帮助学生学会篮球,进而喜欢打篮球,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四、大单元教学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实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练过程和方法,是实现“教会、勤练、常赛 ”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其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

创设真实合理的应用情境和明确的学练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各种运用技术、战术的情境,如,在近距离防守时需要用变向或转身运球,但如何变向和转身运球还应根据防守队员的位置、防守时机、同伴掩护等情况确定,这不是靠假想或徒手练习就能实现的。所以,应将“赛的情境”设计在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每一个练习环节,要让学生对运动技术运用和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相结合进行练习。只有明白了在哪种情况会用到这项技术以及怎么用这项技术,才算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项技术,才算“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用会用才是“教会”“学会”的标志之一。

2.以练为主,以教为辅

要“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做到精讲多练、少讲多练,把握好“勤练”的度,要明确练习的方式方法,练习的次数、频率、时间和效果,还要明确间隔时间和休息放松方式等,教师要明白运动技术是学生练会的,而不是教师教(这里特指说教和讲授)会的,体能更是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提升的,而不是教师传输给学生的。

3.注重即时评价

学练赛过程中需适时嵌入评价,用评价反馈、教学反思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作为开展下一步学练的依据和参考。真正实现教、学、练、赛、评一致的教学活动。

4.杜绝安全隐患

在体育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也是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笔者所说的“安全隐患”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的教学内容本身以及在 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包括意外伤害事故和可能影响身心健康的安全隐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生伤害事故,无论大小,对当事教师、学生乃至学校和家庭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影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体育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杜绝安全 隐患,安全隐患根据项目特点、学练方法、学练环境等因素,种类繁多。如,教学内容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同场竞技类项目因身体接触对抗可能发生的碰撞、绊倒,体操单双杠、跳跃项目可能发生的摔伤,田径投掷项目可能存在的器材砸伤等意外。再如,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练习方法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投掷项目教学中组织学生面对面対掷,稍有不慎就容易伤到学生,类似这样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定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安全放在首位,全方位考虑并及时提醒学生,培养学生保护自己、保护同伴、尊重生命的意识。此外,要制订预案,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争取将事故的危害性降至最小。

滑动查看更多

五、大单元教学的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和反馈,它包括学练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反馈和单元教学结束后的单元检测。教学质量的评价是部分中小学校课堂教学的短板和易忽视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视,各所学校也开始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但是运动技能的掌握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中小学校对体育运动技能的评价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增加了单元检测,即在本单元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安排了对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技能情况的结构化测试。首先,对关键知识、能力、必备 品质以及健康行为进行评价。通过本单元的学练,设计出通过哪些基本知识、技能和体能检测是否完成或达到学习目标的考核内容。其次,确定考核的组织与办法,即由谁考核和组织,是由任课教师随堂测试还是由教务处或体育组统一组织考核。为了引起任课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建议由学校教务处或体育组统一考核,客观公正地评价。最后,要明确考核标准,即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是多少,相对于其他学科考试的难度系数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学生再努力也难以达到;过低,学生不需要努力就能达到高分,这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格率在95%~100%,容许有5%的不及格率。其中,优秀率需控制在25%~30%,良好及以上需控制在65%~75%。评价考核要以鼓励、激发学习兴趣、养成锻炼习惯为主。考核后要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学校和家长,以调整下一单元的教学。笔者以高一年级篮球运动第一个大单元为例,呈现案例(表1)。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2019(2):11—15.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8号).2021-6-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育说课 教学内容如何说的既明白又有逻辑
赵元鹏:高中体育运动技能训练方法的改革与教学的高效性研究-
初中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好的体育课什么样
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结果(三):让学生有所学
5研究性学习在体育选修课(篮球)中的应用与展望-李海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