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川雅之:素材与身体


“身体的八个概念”可以视为黑川雅之归纳的八种东方审美意识,与他的产品设计发生关联。

左:黑川雅之设计的Irony系列铸铁壶;右:粗糙又美丽的铸铁器皿


K是日本建筑家黑川雅之(MasayukiKurokawa)的家居品牌,它的Logo是三个浓黑的三角形,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组成代表黑川姓氏的首个字母K。还是大概40年前,黑川雅之开始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时,平面设计师石冈瑛子为他作的设计。出于一种特殊情感,即使数十年后成立新品牌,他仍然沿用了这个Logo。


差不多相似的年代,石冈瑛子还为黑川的产品系列Gom做过一个Logo设计,也是浓黑的色彩,中间空心的黑色“甜甜圈”加半个圆圈的字母g,同样中空圆圈的o和几个长方形构成的M,组合在一起给人既抽象又新鲜的感觉。


是不是石冈瑛子在几十年前,已经预料到她的朋友在日后的产品设计中对几何形的偏爱?北京三里屯西五艺术中心“黑川雅之和他的品牌K”展厅里展示着他几十年来的作品,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各种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几何形:纯圆的金箔或银箔餐盘,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铸铁器皿,白色有田烧餐盘是大大小小的圆圈,与中国品牌HC28合作的漆器托盘按照A3、A4等纸张尺寸略作修改,神秘的“潘多拉”盒就像浦岛太郎的盒子一样,可以隐藏许多故事,盒子的尺寸是基于斐波那契序列决定的……从这些凝练简约的产品与数学比例的密切关系中,似乎让人窥见某种美的定律。


黑川雅之1937年出生于日本名古屋的建筑世家,1967年获得早稻田大学建筑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兄长黑川纪章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筑家之一,以“共生思想”理论蜚声世界。也许不希望处于黑川纪章盛名的阴影下,黑川雅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把重心从建筑转移到产品设计上。建筑师受过力学、结构、空间及材料学等专业训练,从事产品设计也容易取得意料之外的成果。


1972年的“GOM”系列是第一个为黑川雅之带来国际声誉的设计,以黑色的橡胶为主体,结合锃亮的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变成刀具、烟灰缸、圆珠笔、座钟等,磨砂质地的橡胶材料具有柔软的触感,就像人体的肌肤。至今这一系列仍在生产和销售,并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永久藏品。


上世纪70年代是塑料和金属的全盛时期,也是注重视觉美感的年代,而GOM第一次以“材料”这个关键词登场,对于黑川来说带有向现代主义挑衅的意味。在他看来,如果说现代设计是日耳曼的理性审美意识和基督教价值观下白皙光亮的形象,而橡胶吸光的、黯黑的表面含有危险和不安的成分,黑色暗影有坏的意味,似乎是对明快现代设计的一种对抗。


另一方面,黑色经常与高贵、欲望、死亡等含义联系在一起,暗合了日本黑暗及阴影的审美意识。由于橡胶材料柔软,所以Gom的产品大多选择了直线和圆弧组合的简单形状,柔软材质和坚硬形状产生出冲突与破坏的美。“所谓美并不是和谐,而是出现在和谐被破坏的瞬间。”黑川雅之说。Gom的新系列中,他尝试用白色珐琅来代替过去的不锈钢,来柔化不锈钢给人的机械感。


产品日益泛滥的时代,“人与工具、人与物品”的关系日趋重要。首先,物品可以被视为人的身体的延伸,因此具有了某种身体性。每件物品向周围散发其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在物与物之间相互作用,继而形成“空间”。所谓环境设计和室内设计,就是如何将这些物品组合在一起。他写道:“所以,设计最重要的是通过款式、材料及材料的原始意义,将该物品周围的独特韵味表现出来。设计物品其实就是设计其独特的韵味,在人的内心深处引起共鸣。”



Gom钟是直线和圆弧组合成的简单形状


最近出版的中文版《素材与身体》一书中,黑川雅之集中阐述了自己对橡胶、木材、玻璃、瓷器、皮革等20种设计材料的理解和运用。其中一些是工业材料,拥有知性透明的美、犹如清澈晨曦般的铂金,从内部传递出火焰热度的铸铁,表面像是凝固了的水的玻璃,还有柔软有弹性的硅胶,能够把如人体肌肤般的触感、如微生物的透明感和如机器人般的未来感融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自然材料包含了时间的记忆,这是工业制品所不能替代的,也是经常被黑川雅之使用的素材。像软木制成的凳子,柔软又有弹性的软木具备一种天然的温暖感觉;像桐木制成的移动橱柜,轻便的桐木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材料,适合用在以榻榻米和拉门间隔的日本房屋里。漆的光泽之美培养出“光与暗影”这一代表性的日本审美意识,他的春庆漆木碗将高山县的传统漆器技术用于现代设计,或者在铁器烛台的内层涂上红漆,用黑铁的粗糙对比红漆的柔滑。


日本房屋结构简单朴实,注重木材、纸、土等自然材料的使用,重要的不是形状,而是材料和存在本身。日本人认为“正是由于与自然融合的一体感,与自然共存亡才是最美的”,由于崇尚“虚幻之美”,所以,泥土、木材、纸等易燃易坏的材料被广泛用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


曾在纽约举办的“新的茶道”展览中,黑川雅之设计过一间名为“萤-BETWEEN”的茶室。整个茶室用半透光的和纸作为空间分隔,取名为“乌鸦”的屏风是用传统方法印染的墨纸糊成,形成一种暧昧迷离的感觉。茶桌也是和纸糊的,采用了纸拉门的样式,灯光从方格格栅中透射出来,它既可以用作表演茶道的桌子,也可以用作展台。


结合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感的设计,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系列是他的Irony铸铁壶系列。沙模铸铁本身记录了铁的演变过程,在铁的表面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一时间留下的痕迹,既粗糙又美丽。铁壶采用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几何形,由日本山形县清光堂第十代传人佐藤琢实制作。半月形的把手就像从壶上升起的半个月亮,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圆满。壶盖上有银质和铜质两种不同的雕刻壶钮,是已故的富山高冈工匠遗留下来的。虽然岩手县是日本著名的铁制品产地,但那里的生产数量大于质量,而山形的铁壶工艺以质量取胜,经常出现在茶道仪式中。


“身体的八个概念”是黑川雅之《素材与身体》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八个概念也可以视为他所归纳的八种东方审美意识,与他的产品设计发生关联。“偶然”与“缺陷”是其中两个概念,木纹的肌理带给人们偶然的效果美,超薄的玻璃杯给人易碎、虚幻的感觉,引起人们的怜惜之情。所以,“发现偶然才是创作的真谛,也就是静待偶然发生的美的瞬间。人的存在是不可靠的,令人感动的美是在不可靠的偶然下引导出来的”。所以,“缺陷里其实隐藏着大自然的秩序,里面裹有自然美、意外的感动,还有放松身心的瞬间”。


以沙模铸铁为例,由于沙模本身的不稳定性,计划得再好,最终也可能做不出稳定有形的东西。但人们还是不会放弃沙模而转向金模,因为在沙模的不稳定性中,能够显现出自然之美。瓷器制作也是一样,好的作品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上等的瓷器可能是从几十件乃至几百件瓷器中“偶然”产生的。


有一张照片深受黑川的偏爱,那是几百只正在天空飞翔的小鸟,组成一片密密麻麻的黑点。看似个体的小鸟之间,保持着一种自然的、本能的关系,让整个群体有序地向前移动。


“身体的八个概念”中同样包含了相互呼应的群体关系,除了“偶然”、“缺陷”,还有“暧昧”和“沉默”,世阿弥在谈论日本传统艺术“能”的表达方式时说“含而不露才是美”,设计中也一样,不需要表达得太多,留给观赏者和使用者想象的空间,让材料当主角,让款式简单化,通过视觉上的沉默突出材料的作用,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


与“沉默”一样,暧昧也是促使他人参与到创造中的一种手段,就像用途不明的物品,含而不露的表情,隔窗隐约可见的房间,被浓雾笼罩着的森林景象,一切都刺激着人们的感官。黑川雅之设计过一款名为Kiri的手表,镜面上是一层朦胧的砂质玻璃。从外面射入的光线被镜面反射,出现了晨雾笼罩下的天空一般的神秘光泽。


黑川雅之

把不安转换成安心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素材和身体》一书中讲到身体性的八个概念,这八个概念对你来说是一种审美意识还是具体的工作方法?

黑川雅之:如果我们说西方哲学是“树形”的完整体系,那么东方哲学是点的思维,点与点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从空间上说是连在一起的。虽然我也理解西方文化,但东方的思想让我产生了自己的美学观念。不是说我用这些观念去指导我的设计,而是在设计过程中慢慢形成,再反馈到作品中。这些观点各不相同,其中又包含了共性,就像我的设计作品一样,表现形式不同,内在是一样的,彼此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书中说:“物体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是安心的原点,也是设计的原点,设计是全身心感受到这种安心和舒适感。”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说,设计师应该是舒适安心的人,才能把这种感觉传递出来?

黑川雅之:其实我在做设计之前,先要保持不安。我一直把人与生俱来的恐惧和不安作为设计的原点,然后才有可能创作出让人安心的作品。把不安转换成安心,接着又有新的不安,循环往复。作为设计师,就是如何在不安和安心中找到契机,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三联生活周刊:这种从不安到安心是怎样的转变过程?

黑川雅之:举个例子,让人置身于空无一物的房间里,内心总会陷入不安,如果放上一把椅子,就会多少产生一种安心感。建筑就是给人带来安心和呵护的空间,其他生活用具也是如此,这就是人和建筑、物体的关系。即使我设计一个烟灰缸,也是把它当作这样的生活道具,放在那里让人安心的东西。我先感受了不安,才设计出那种安心。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多年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很强的几何性,对几何形状的运用是否是一个反复提炼的过程?

黑川雅之:其实几何形就是能给人带来更多安心的造型,但是,如果做设计的时候只是把圆、方、三角等几何要素放在里面,作品会比较枯燥,所以我会把圆变成椭圆,把三角变成异形三角等,有时候把安心的几何形变成令人不安的形态。设计包含计划、标准化、安定性、耐久性、生产、量产等要素,综合起来就是企划出来的人为美,是戴着锁链的舞蹈。相比之下,工艺和艺术中包含很多偶然性和唯一性,注重材料感觉,给人带来惊艳之美,我一直在探索两者之间的美。


三联生活周刊:你从1967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几十年来的成就是什么?

黑川雅之:迄今为止我设计了1万多件作品,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感觉我好像已经活了好几个人生。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这次决定在北京设立展厅和K&KChina机构?

黑川雅之: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起初仅是因为喜欢,所以经常跑来玩,去上海吃大闸蟹、看友人展览、受邀演讲等等。和中国真正有进一步联系是成立设计品牌K之后,我的产品让我拉近了与中国朋友的距离。我一直以日本人自居,渐渐也开始称自己为亚洲人,同时顺着历史钻研东亚共通的美学观念。中国是亚洲的中心,北京又是中国的中心,能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展示作品是我一直的想法,这次也是为了实现这一心愿而来,我特别希望能够和中国的关系再深入一些。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21世纪亚洲文化的影响力将越来越重要?

黑川雅之:以基督教为主导的欧洲文化,以人为中心的美国文化,以自然为主张的东方文化,这三大文化正好在相似的纬度上,这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规律。世界的中心曾经在欧洲,逐渐转向美国,而我预感将来亚洲会成为世界中心,变成21世纪的文化主流。所以,最近十年来我一直提倡东方文化的复兴和强盛,我想亚洲文化将来会影响整个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具|古茶具在当代复活
融合东西方审美理念的大师——黑川雅之
日本设计教父80岁还在做设计画草图,你凭什么现在就放弃!
《设计曼陀罗》:阐释日本设计大师黑川雅之的50 个设计关键词
【设计谈】身体的八个概念—黑川雅之设计之道
了解这 11 位设计大师,你大概就了解日本设计了(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