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觉察?从三个角度简单开始

什么是性(情绪)、心、身?说是觉察的三个维度。

用一个比喻来讲,就是主人、装修、房子。

为什么人会失去觉察?因为被情绪所障,被欲望所迷。

就像主人不在家,再好的房子和装修都成了空摆设。有多少人看似风光无限,内里已经空无一人,道不清的孤独寂寞?又有多少人看似普普通通,心中装着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佛家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如果我们不能对我们的情绪保持觉察,陷入情绪之中,那么做的决定和选择,一定会失去理智。所以很多老师告诉我们,在情绪之中不做任何决定,尤其是大喜大悲大怒大乐。

有情绪怎么办呢?觉察,觉察情绪分为几步呢?

1感受情绪,感受情绪来临时身心的感受;

2表达情绪,能够如实清晰的向别人表达自己当下的感受;

3穿越情绪,看到情绪背后自己的起心动念;

4情绪的本质,源自于爱,源自于一体,很多时候所谓“我的”情绪,是我们感受到的对方的感受,对方的情绪。只是因为不觉察,当成了自己的情绪,然后就开始烦恼了。

心(头脑)的层面欲望、愿望有什么区别?

在心的层面,欲望往往会遮蔽我们的双眼,因为人的头脑认知模式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的去处理。我们重视什么,喜欢什么,头脑会优先抓取相关信息。

在《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

愿之与欲,本体是一,用则有异。有我则欲,无我则愿;迷则是欲,觉则是愿;识则是欲,智则是愿;业则是欲,密则是愿。清净行欲,欲即是愿,贪嗔行愿,愿亦成欲。

言为心声,愿为心师。世法做人之根本端在立志,佛法修行之根本首在发愿。圣贤讲立志,菩萨讲发愿,实质一也。心之所之曰志,心之所凝曰愿。行兹在兹,言兹在兹,念兹在兹,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心境所凝,历劫不断,精诚所至,天地为开,是则为愿也。

在身的层面,身体有自己的习气。

人不管是成长还是改变,第一个就是突破自己的旧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都会有不舒服。所以这个时候要去觉察,是不是身体过去的习惯?而不是直接论断我不舒服,不适合。还有很多人美其名曰,直觉不对,实在是愚痴。

身体的习气有两个角度

1节奏的习惯,比如快慢,比如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2“正常”的标准,比如平时粗茶淡饭,就会以这个为标准,平时大鱼大肉,就会以这个为标准。凡是和“标准”不符合,就会不舒服。

学会自我暗示:抵得上半个医生(18个真实案例)

幸福+ | 你之所以不是智慧父母,是因为你不了解人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抑郁症活在绝对的完美中,焦虑症活在绝对安全中,都是头脑编织的陷阱
你的痛苦源自于内心生起的想法
内在小孩是你情绪化的根本原因
如何从根源上解决情绪内耗,走向生命圆满?
【 丁师问答:头脑和直觉 】
头脑的紧/心的紧/身体的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