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狂草之巅
 如何标记批注?
鸟语花香香书馆欢迎您
狂草之巅
——张旭  怀素  黄庭坚
何其健
本文试图将他们艺术经历,人生际遇,当时与后世评价的相似与不同进行粗略的比较。
关键词:颠  狂    醉   茶
狂草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巅峰,是一种融合笔意、墨法、性灵的书体,极富艺术创造力和感染力。书者到达一定意境,则狂草书法与国画、音乐、武术、舞蹈、等文化现象异质同妍,古今无数书法家为之秃笔成冢,池水尽墨。但是,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能够成为一代狂草书法大家的凤毛麟角,仅张旭、怀素,黄庭坚等数人而已。
张颠之巅
狂草书始自唐代,唐以前书家写草书,虽也有连绵环绕者,但顾盼揖让大多于基本法则,纵横跌宕之气尚欠,二王草书精绝但仍不能作连绵大草,《鸭头丸贴》虽字势连绵,字形变化仍小,故草书之为狂草唐代张旭出方可算数。
张旭性癫狂,嗜酒,“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笔下的张旭,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他的神采一直为世人所倾倒。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唐朝诗人李颀有首诗叫做《赠张旭》,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张旭卓然不俗的风采: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张旭在草书上颠狂行为,惊世骇俗。但在生活中又是如何呢?起码在诗歌上并不狂。请看《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哪有半点颠狂之意,全是贴心之语。又如《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何等的清幽明丽,淡泊自然。
盛唐就是盛唐,诗句中的情景往往是那样的静谧祥和。过着“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的日子,又可以自在地在王公贵族面前表演自己得意的书法,并且皇帝都把他的书法定为“三绝”之一。张旭无意于功名而功名自来,不屑于微禄而厚禄时至,而后世有才者往往落魄,狂放中多带悲苦,再难得见这样自在如意的人物了。
代表作:《古诗四贴·草书古诗四首》。
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近世书家林散之书中日友谊诗四首,形制和神韵颇似)。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其草书出张芝右军,而能上下连贯,左顾右盼,其提按用笔并不显露在笔画转折关节,但线条极尽变化,线质浑实劲涩,可谓有唐以来线条最具表现力的书家。草之为狂,若仅以环转圈绕,跌宕起伏为能事,此尚不以惊世,正是要在其跌宕多变中内蕴古质,有印印泥,锥画沙之美感,方为高妙,而比照张旭古诗四贴我们发现这种感觉确在其追求并实践之中。此亦张颠之为狂草巅峰书家原由之所在。
永州狂僧
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了一千两百多年。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以“狂草”名世。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是知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这确实要归功他从极度苦修中得来。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净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
就以上怀素作品加以研究,其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到可分为三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本领作风,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代表作《自叙帖》
在没有张旭、颜真卿书法比照的前提下,怀素的线条可谓已经尽善尽美:线的环绕简净明了,奇崛多变,线质坚劲,动作恰到好处,笔笔到位——《自叙帖》实可称作狂草书的经典之作。
张旭、颜真卿正是怀素心仪而崇拜的书家。张旭之颠逸狂放,鲁公之浑穆劲直,处处为怀素所动。《藏真帖》曾记“晚游中州,所恨不与张颠长史相识,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等语,可见其对于二位的真情。从怀素传世作品综合分析,其师法二王、旭、颜而皆能自出机杼,此其中,以《自叙帖》最为狂逸。
《自叙帖》之狂,在其连绵纵放,势不可挡但与张旭《古诗四帖》比,这种纵放又似乎处处在谨守之中,其线形从始至终一直处在一种规定的分寸之中。这种分寸让我们想见秦丞相李斯的小篆《峄山碑》,《峄山碑》线条粗细衡一。如果要说出《自叙帖》与《峄山碑》线条之不同处,在于速度的不一及由此带来的浓枯变化的不同。而怀素将线条枯笔写得极其滋润的本领,令《自叙帖》的格调一下子拔高了许多,并令后世诸多步尘者望而却步。  如果我们把张旭称为一位十足的狂草艺术家,  怀素则更像是一位教授草书的尊者。
分宁一茶客
与张旭怀素相比,黄庭坚最大的不同也许就是不善饮酒,但却嗜茶。在《宋稗类钞》中记有这样一件事﹕当时的宰相富弼听说黄庭坚多才多艺﹐诗文﹑书法样样出类拔萃﹐于是很想与他一会。终于﹐有一天两人相见相识了。也许是黄庭坚其貌不扬﹐又或者酒至而不饮。富弼见到他后并不喜欢﹐两人不欢而散。偏偏这富弼好对人评头品足﹐于是还对人说﹕“我还以为这黄某如何了得﹐原来不过是分宁一茶客罢了﹗”
“分宁一茶客”是富弼对黄庭坚的抵毁之言﹐当时即名闻通途。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黄庭坚这一“茶客”却是很值得为之大书一笔的。
比如黄庭坚以茶代酒二十年﹐堪称是茶人佳话。黄庭坚在40岁时曾写过以戒酒戒肉为内容的《文愿文》﹐文章说﹕“今日对佛发大誓﹐愿从今日尽未来也﹐不复淫欲﹑饮酒﹑食肉。设复为之﹐当堕地狱﹐为一切众生代受头苦。”此后二十年﹐他基本上践言而行﹐做到以茶代酒﹐并曾多次规劝外甥洪驹父节制饮酒。
这位“分宁”茶客还是一位痴于吟茶颂茶的诗人﹐在他的笔下﹐摘茶﹑碾茶﹑煎水﹑烹茶﹑品茶以及咏赞茶功的诗和词比比皆是﹐从他留传至今的数十首茶诗来看﹐除了引茶入诗﹐抒发情怀之外﹐字里行间分明渗透着一位品茶高手所追求的茶艺和茶道。黄庭坚不饮酒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但他渴望醉后作草的狂放恣肆也想和旭素的见贤思齐却不能够,这也是黄庭坚不善饮酒转而嗜茶的遗憾。他曾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人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横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人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山谷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黄庭坚曾有一段学习草书的概括性自白:“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字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于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由黄此自道可知,其学草首先是学时人周越的。周越的书法我们现在难以得见,不过从一些文献记载中还是可以想见其大概规模的。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黄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依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无疑,山谷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有人谓宋人气势下唐人一等。四家中惟黄庭坚在努力寻找轨接唐人而又自立标识的路子,尤其狂草,落纸云烟,如风驰电掣,左冲右突,直抒北宋书家心声。黄氏留世狂草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作品。
黄庭坚是一位不满足把字写好的书法家。他写的一手好苏字(小行草,甚至比苏东坡还好)。但创造意识让他究心于将瘞鹤铭笔法注入其间。他喜欢大草,又不想简单的将唐人意识移植,而在连绵中把结构写的上下参差,左顾右盼,理性的成分明显增多,在优雅。自然与表现。创意方面,黄庭坚更倾向于后者,这注定其狂草个性化色彩及形式意识的浓烈。
黄书狂草的气度,与其说因环绕连绵而生,不如说是展促字势而生成。他的线条中常用折笔和短点,并因此导引出结构的奇崛。折笔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坏狂意,但黄庭坚却在折与狂之间合理地把握了一个度,它既使作品线条意态奇逸,又令结构空间多了些许形式感,最终在唐人以外自标气概,自立风范,与张旭  怀素鼎足而三。
代表作:《廉颇蔺相如传》。
黄庭坚对草书的探索最为艰苦,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他曾说:少时喜作草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意成,似为常理,久之,或不自识矣。楷书快写即为行书,行书快写即为草书,这一误会看来古已有之,。而且,稍记草书符号,逢字类推草法,似为常理,实亦与草法河汉。曾敏行独醒杂志云:元佑初,山谷与东坡,钱穆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子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未见怀素真迹耳。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序于石杨修家,因借之以归,摩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于元佑以前所书大异。《廉颇蔺相如传》当书于戎州,已是衰年的黄庭坚此时草书已臻于绝诣,因而此作无笔不曲,无锋不正,无形不奇,笔力恍惚,出神入鬼,泄露造化,登峰造极。此为张旭,怀素之后狂草书巅峰之作,无人可及。
传世作品真伪及其它
黄庭坚传世的几件草书经典作品如《李太白忆旧游诗卷》,《刘禹锡竹枝词》,《诸上座》,《廉颇蔺相如传》都是真迹,考证也无疑义。所以对作品的欣赏评判和学习便可以直视古人,了无障碍。张旭的《古诗四贴》和《肚痛贴》争议较少,其他如《草书心经》,《断千字文》,传为他书外,更有《冠军贴》,《终年贴》,《二月八日贴》等混传为张芝所作。可以想见其与张芝之间的渊源。疑义最大的当属怀素。不光他的作品,还有他的人。一说他为玄奘弟子者,潘良桢先生已有勘误。一说他为永州零陵僧,对他生平简略的了解,皆来源与他遗下的自叙贴。但这个也值得商榷,因为台湾的傅申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并组织多方协调,借助高科技手段对大陆,日本,台湾所藏的全部版本进行了考证,得出的结论是全部都是钩填本。也就是说它是假的,这让那些考临摹自叙帖起家的书法家好郁闷。那么,怀素他写过自叙帖吗,为什么除《四十二章经》风格相似外,其他作品的差异这么大呢?历史总有许多谜!传世作品的真伪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何应辉先生在临兰亭序之后跋曰:“临摹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味其晋韵风流,适性随情,机变如夏云奇峰,难于定测,而世传褚遂良虽更见浑融沉着,然于虚实变化之间流露晋人风流者终不及冯摹本,至于赵孟頫临本所复者乃唐人之古而非晋人之古也。”当我们对经典作品不曾怀疑时是那样的敬畏,当现代科技已经考证出越来越多的经典是假的时,我们仿佛看见历史在嘲弄我们的眼神。张旭,怀素,黄庭坚,对自然的附会描述得那样的传神时,当我们坚信不疑的被这种附会所愚弄时,郁闷过后或许迫切希望看到的就是:真迹!。让我们少一些隔膜,让我们对历史有更加立体和纵深的了解,临摹经典的同时更要有重新诠释它的勇气,自由,狂放一些,或许才是今天书法的时代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视频:翰墨春秋(13)颠张醉素与狂草 | 书法欣赏
继张旭、怀素之后,黄庭坚为何再一次引领草书“高峰”
 狂放不羁、奇纵变化的草书艺术
狂草一定要狂吗? 看看历代的狂草大师吧
狂草作品怎么临摹?只要掌握这几点,循序渐进,就能轻松将它拿下
中国历代书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