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讲道清华 I《与道合真,通经致用身心安—<道德经>中的修持法》(连载十五)
4、《道德经》与修炼目的

修道得有目的,没有目的,也就没有成果,没有归宿。为什么要求道?求道要达成什么样的基本目的?

最基本的目的,一是得道,与道合真,与道同在;

其次是长生,这在道家道教是重要目的,全世界的宗教文化、灵修文化里也只有道家道教系统地讲究长生不死,从先秦、上古的西王母传说开始,就有了“不死之药”和“白日飞升”的基本理念;其三是死而不亡,在老子,就已经探讨这个全世界所有宗教文化所探索的死亡问题。

(1)坐进此道。一定要与道融为一体,活在道里面,与道同在,就是我们讲课的主题:与道合真。

《道德经》第62章云:“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拱璧、驷马,象征富贵。过去的玉璧,是帝王祭天的礼器;驷马,指一辆车由四匹马驾驶,这在先秦,是贵族才有的资格,所以,驷马既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又表示贵族的地位显赫。

在《道德经》看来,世间还有超越帝王、王权,超越富贵的东西或者存在,那是什么?是道。尊贵到超越王权与富贵,这是中国自轩辕黄帝以来的传统,所以,《庄子·在宥》里写过轩辕黄帝“膝行”—跪着去见轩辕黄帝而闻道。

秦皇、汉武,在晚年无不希望能得道,能长生久视。这都是上古道文化的影响。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没有谁的帝王之功、之德、之业、之名能与轩辕黄帝比肩,轩辕黄帝晚年放弃王位而求道,表明道之尊贵,超越了王权与富贵。


经常来向我问道或者和我探索道要的或富或贵之人并不少见。富是有钱,贵是有权,有的是富贵并有,有钱有权,可是,他们都有求道的虔诚之心,在他们,也在寻找超越金钱、权力之上的东西,超越富贵之上的存在。

八仙中的曹国舅就是富贵中人,依然求道。五代仙人刘海蟾,是北宋真人张伯端的老师,而刘海蟾曾为燕国宰相,也能放弃富贵而去修道成仙。

(2)长生久视。在道家、道教,长寿、长生、不老,是修道的目的。长寿,寿命可以是一百岁、二百岁、三百岁、四百岁、八百岁或者更长,比如前面讲到的涉正,在他四百岁的时候,李八百真人叫他“四百岁儿”。

前面讲“守一”之理时提到的广成子,轩辕黄帝见到他时,他自称已经一千二百岁了。我们读《黄帝内经》,会读到“度百岁乃去”的说法,百岁是长寿;而读《列仙传》、《神仙传》,知道秦汉很多仙道真人有的寿长二三百岁,乃至四五百岁。而如广成子寿过千岁,就是长生了。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资料里看到仙人寿命很长很长,长到了不死,有没有这种可能?应该有,文献里有记载,民间有传说,可是很多研究者不信。但修道者要信。

《史记》里记载到老子的时候,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岁或者二百岁而不知所终。可是,历史上多有老子出来传道的故事,从汉代到唐宋到明清都有,当代也有。历史文献上的记载与当代的传闻,很多人也就是当成文献与传闻,但真修道,要在这里面思悟修道的真意。

我认识的张玉仙老师、元君老师,都说过她们与老子这位道教“圣祖”在玄境中相遇而得法的故事。元君老师在《丹道演义》里还写过不少这样的奇遇。

从康熙年间活到民国四十年的李青云,活了275岁;近现代的吴云青活了160岁,这都是真实的“信史”。所以,长寿是完全可能的。

《道德经》第44章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59章云:“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长生和久视连在一起,不是偶然的。大家都知道,人老了之后,视觉、视力就不行了,白内障、老花眼自然出现,而修道的人,不仅要长寿长生,视力还要好。

试想,一个一百岁、二百岁的瞎子活着,有多大意义?有多高的生活质量?所以,视力一定要好,甚至好到了还会有视力方面的特殊境界即传统修道文化里的“眼通”。


(3)死而不亡。死与亡是不同的概念。死,是肉体生命的停止;亡,在古代,代表生命的彻底消失。但死而不亡,人死后还有存在,就是灵魂、灵性的存在。这是全世界所有宗教和灵性文化所探索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修道的人死亡之后还会显化,还会出现,就是“死而不亡”。《道德经》第33章云:“死而不亡者寿。”

仙道史上,有很多显化的故事,无显化,不足以言得道。比如,张伯端真人在他99岁时羽化后七年,弟子刘奉真真人在王屋山又遇见他了;

一百年后,南宗五祖白玉蟾也遇见了张伯端和马自然真人,张伯端真人写了《金丹四百字并序》给白玉蟾,文末说:“因马自然去,讲此数语,汝其味之。”学者非要说这是白玉蟾伪托,不相信是张伯端真人的显化。

根据著名学者赵子廉所著《桐伯仙域志》里说,张伯端紫阳真人在清代显化过,给雍正皇帝治好了疾病,于是,雍正皇帝便在张伯端故里浙江临海修了桐伯宫,并御书“至真妙道”四字,命刻于崖壁。

这四字至今存在,我去观摩过两次。雍正皇帝给紫阳真人的封号是“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还把紫阳真人所著《悟真篇外集》收录于他编著的《御选语录》。这都不是偶然的。

在《紫阳县志·名胜》里写过张伯端真人在明清两代的显化。紫阳县就是因为张伯端在此修行而名之。

紫阳洞,城汉滨南岸,真人张平叔面壁处。危石蹉峨,修篁掩映。明永乐间,有田夫关继开者入其中,遇大蛇当道而止。自是洞门遂塞。

明分守少参王公文翰,遇真人于京邸,语公云:“茅庵在紫阳瓮儿山,公行当镇守金州。”命下,果然。公抵紫阳,谒祭洞口,有白气矗天。此隆庆戊辰岁也。至万历癸巳,有河南羽士钟太鸾,追觅真人古迹至紫阳,募工凿洞,仅丈余,获铜鼎、古砚,皆非人间物。

乾隆时,邑令张志超春闱北上,遇真人于河南旅舍,到任后,复遇真人于神峰山,因即洞前建阁焉。

这就是死而不亡的仙道显化与仙道存在。我一位道友自言得到过紫阳真人的点化。我相信道友的修行与人品,所以,深信不疑。


《太平广记》里记载过颜真卿隐修仙道,他被叛军李希烈缢杀,十余年后,颜真卿又显化人间,他家的仆人还亲自见过他。我录书中记录的颜真卿被李希烈缢杀后发生的情节,不做注解,大家自读古文。

(颜真卿)既死,复收瘗之。贼平,真卿家迁丧上京。启殡视之,棺朽败而尸形俨然,肌肉如生,手足柔软,髭发青黑,握拳不开,爪透手背。远近惊异焉。行及中路,旅榇渐轻,后达葬所,空棺而已。《开天传信记》详而载焉。

《别传》又云,真卿将往蔡州,谓其子曰:“吾与元载俱服上药,彼为酒色所败,故不及吾。此去蔡州,必为逆贼所害,尔后可迎吾丧于华阴,开棺视之,必异于众。”及是开棺,果睹其异。道士邢和璞曰:“此谓形仙者也。虽藏于铁石之中,炼形数满,自当擘裂飞去矣。”

其后十余年,颜氏之家,自雍遣家仆往郑州,徵庄租,回及洛京,此仆偶到同德寺,见鲁公衣长白衫,张盖,在佛殿上坐。此仆遽欲近前拜之。

公遂转身去。仰观佛壁,亦左右随之。终不令仆见其面。乃下佛殿,出寺去。仆亦步随之,径归城东北隅荒菜园中。有两间破屋,门上悬箔子。公便揭箔而入。仆遂隔箔子唱喏。公曰:“何人?”仆对以名。公曰:“入来。”仆既入拜,辄拟哭。

公遽止之。遂略问一二儿侄了。公探怀中,出金十两付仆,以救家费,仍遣速去,“归勿与人说。后家内阙,即再来。”仆还雍,其家大惊。货其金,乃真金也。

颜氏子便市鞍马,与向仆疾来省觐,复至前处,但满眼榛芜,一无所有。时人皆称鲁公尸解得道焉。(出《仙传拾遗》及《戎幕闲谭》、《玉堂闲话》)
可见颜真卿“死而不亡”的仙迹在唐宋时代广为传播。

道书中老子、吕祖、王重阳、张三丰这些真人的显化故事很多。张玉仙老师就给我讲过很多她亲自遇见的神仙显化的故事。只是过于神奇,我不便在此记录,只好转引文献。

但我相信张玉仙所言那些仙真显化的故事是真实不虚的。日后文化环境好一点的时候,我再慢慢讲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大智慧:什么是“长生久视之道”?具体应该怎么做?
彭祖八百岁长生隐诀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读书分享
《道德经三百问》:215. 何谓“长生久视之道”?
5-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卷之四
专题| 2.《道德经》与丹道修炼漫谈 (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