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货第十七③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当中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叫做上知,一个叫做下愚。上知就是上等的智慧。下愚指的是下等的智慧。因为下等的是没有智慧,所以称之为下愚。把人分成了两种,一种是上知,一种是下愚。而上知和下愚是无法移动的,不会被改变的。

那什么东西不移呢?这里包含了很多,比如说意志,一个人意志是很强大的,那上知就是上等意志的人,他不会轻易改变。而下愚,没有意志力的人,你也改变不了,你想让他变得有意志力这是非常难的事情。再比如说善良,上知也就是有的人天生就善良,生而知之。善良的人你想让他做坑害他人的事情,甚至想让他做不善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不会移动不会改变。那相反,不善良的人你想让他去帮助别人,那也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能。

那再比如说忠义之人,我们经常讲到的子路。子路是讲忠义的,为了忠义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从忠义这个角度这就叫上知。所以孔夫子就会知道子路会因什么而死,当卫国发生内乱,孔夫子就会讲子路恐怕是回不来了,因为孔夫子太了解子路的性格,他是无法改变的,无法移动,所以他一定会为了忠义而丢失自己的生命。

那同样,什么叫做下愚呢?一个没有忠义之人,你想让他讲忠义那是不可能的,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去纵观历史,非常容易看到这种规律。比如说一个忠臣,一个正直的人,他即使面临生命危机,面临被皇帝杀头的危险、被贬黜的危险,他也一定要讲自己的忠言,一定会保持自己的正直,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反观有些人则不同,面对自己的利益毫无忠义可言,这个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他是下等的愚。我们只是把愚和知换成了不同的道理,我们去来讲。不光是智慧如此,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一样的。

再比如说一个积极努力的人,他到什么时候都是积极努力的,我们在生活当中这种人很常见。比如说从小孩子的学习你就可以看到,你看那些优秀的孩子名列前茅的孩子,你想让他不去学习,不考得好成绩那是不可能的,不移。因为他天生在这方面就是上等的智慧,所以他努力地学习积极向上。而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考不好成绩的孩子,你无论再如何努力,他也不会被改变,因为他属于下愚。无论是上知还是下愚,这两种情况是无法改变的。

再比如说有的人天生就有德行,即使没有学习道,没有学习圣贤的文化,他做的事情,他的所思所想也是合于德的,这就是上知。而有的人再怎么去学习,他也不会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有德行,改变不了。我们在《论语》当中讲过一句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中人以上你可以跟他讲上等的智慧。而中人以下,你是不能跟他讲上等的智慧,因为他听不明白,也不会认可你所讲的道理。

那这个时候你就要懂得区分对待,如何区分呢?我们要看什么样的人是上知,什么样的人是下愚。比如说下愚的人,我们区分他是内在的原因,还是外在的原因。比如说我们刚才举的例子,说一个孩子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好,我们要去区分,什么样的人叫做下愚?就是他内在自己的原因,他不愿意去努力,无论你怎么跟他讲,他都不去努力,这叫下愚。

而还有一种情况,他并不是下愚。他是由于外在的因素所导致的,比如说家庭环境不好,没有条件学习,家长没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再比如说没有人去关心关怀他,所以他导致了叛逆不爱学习。外在的因素和内在的因素,我们要懂得去区分。

那再比如说员工也是一样的,有的人就是不努力,无论怎样去讲,怎样去引导他都不努力,这叫下愚,他是内在的原因。还有一种不能称之为下愚,他是外在的。比如说他意识不到为何要去努力呢?他不知道努力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这部分人是可以被改变,可以去引导的。我们要区分下愚他是内在还是外在的。因为学习了儒家文化,我们要懂得明德亲民,帮助他人,所以你更好地区分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下愚,而什么样的人是可以被改变可以被影响的,那我们就去影响那些可以影响的人。

这句话还有一种人没有提到,只是讲了上知和下愚,而大多数人属于第三种人,处在中间的。既不是上知也不是下愚,这个要占绝大多数。生而知之的人是少部分人,说这个人积极向上,无论碰到什么事情他都积极,这个人天生就有德行,天生就有智慧,天生讲忠义,天生意志力就很强,这样的人是少数的人。那愚笨的不可改变的同样是少数的人,更多的人处于中间的。那中间的这部分人是可上可下的,我们可以去选择自己是上知还是下愚,所以我们大多数处在中间的人就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去探索知识探索文化,学习修身之道,让自己趋向于上知。

那什么叫上知呢?我们这里再给大家一个概念。儒家文化所教给我们的都是上等的智慧。比如说仁、义、礼、智、信;比如说道;比如说德;比如说恭敬之心;比如说敬畏之心,这些都是上等的智慧,都是人天性当中美好的那个部分,也是我们在人道需要学习的上等知识和智慧。当我们懂得行善去帮助他人,就会积累自己的德行;当我们通过学习体悟生活,增加智慧,就可以看清楚生活当中更多的事情和规律;当我们懂得去学习礼,就可以和他人更好地相处;当我们懂得信的重要性,就可以让别人信任我们,我们的言行可以得到别人的信服。所以儒家文化所讲的都是上等的智慧,而有的人天生就具备,大多数人是不具备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修身,让自己具有上等的智慧。而当有了上等的智慧就是不移的,虽然我们不是天生的、上等的智慧,但是我们处在中间的人如果不停地去学习修身,让自己具备了上等的智慧,同样是不会移动不会改变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学习儒家的文化学习修身之道,学习一年、两年、三年,你的价值观、思维都在改变,这个时候如果再让你违背现在的意志去做事情,你是不会愿意的。比如说我学习的是善良、学习的是德行,心中有他人,学习的是讲信用,这个时候再让你欺骗他人,做伤害他人的事情,那是不可能去做到的。因为有了上知他是不会移动的,所以我们处在中间的这部分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通过不停地学习和修己,让自己有上知,否则就会逐渐的变成下愚的这一部分人。

比如说我们不去学习、不去改变自己,遇事情总是抱怨,遇事情总是愤恨,遇事情从来不向内求,不找自己的原因,总是去指责他人,推卸责任,抱怨命运的不公,久而久之我们就变成了下愚之人。而你逐渐地变成下愚之人,同样是很难改变的。

上知的人是懂得自我约束的人,不需要别人的要求,就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想法甚至约束自己的每一个思维。而处在中间的人,他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够约束自己,比如说我们借助文化懂得道理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说身边有人指出我们的问题,从而约束我们自己的行为。

而下愚的人是没有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的。即使有人告诉我们的问题所在,有人去指正有外力的帮助,依然不懂得约束自己。我们可以看生活当中有很多下愚的人,约束不了自己的情绪,约束不了自己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即使有人告诉也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我们再去观察一个人,他是上知,处在中间的人,还是下愚的人,我们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

一个人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强,说明他是趋向于上知的人。如果有的人通过外力,通过别人的指点可以约束自己,这是属于中游的人,而这部分人是有非常大进步的空间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上知的人。而有的人无论你跟他讲什么道理,你告诉他什么样的方法,他都不会去约束自己,依然是任性妄为无法改变,这是下愚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货篇》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论语注释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论语》:毁掉你的不是平庸,而是故步自封(踌躇满志无信,妄自菲薄无为,上知不移信念,仁义礼智信;下愚不移庸碌)为己而为,不固步自封,应突破自我,与时俱进!战胜自我,经历了才能成长,如何在成长中有纠错能力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到底是什么意思?
三.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