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子第十八⑥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和桀溺指的是两位隐士,但是因为并没有留下名字,所以长沮和桀溺这两个名字是为了方便记录所写长和桀形容的是高大的意思。沮,指的是洼地;溺,指的是水里;所以我们这个画面就可体会到了,是因为这两位隐士在洼地的水中种田,藕是结伴而耕。孔子过之,孔夫子从这里路过。使子路问津焉,津:是指渡口,也就是让子路过去问路,渡口在什么地方?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车上牵着缰绳的那个人是谁?这个时候子路说:为,孔丘,是我的老师,孔子。

那我们去看这两位隐士,知不知道车上的是谁呢?显而易见是清楚的,所以明知故问,当然意有所指。

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接下来长沮又问是鲁国的那位孔丘吗?子路回答,是的。

这个时候长沮又说话了

曰:“是知津矣!”如果是鲁国的那位孔子,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啊,他怎么会不知道路在哪里呢?其实这句话同时又是告诉孔夫子的,你的路行不通的,你知道行不通,为什么你依然要去走呢?跟上一讲相同都是隐士,而这些隐士是把时势看得非常清晰的,所以讲话都很隐晦,都是在告诉子路转达孔夫子,其实接下来的路是走不通的,不如你打道回府回去吧,不要再往前走了。问于桀溺,这个时候子路发现长沮并没有给他答案,所以又问另外一个桀溺。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又问子路,你是谁?他说,我叫仲由。桀溺接下来又问,是鲁国那位孔子的徒弟吗?子路对曰:是的。那么接下来才是长沮和桀溺想要说的话的内容。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滔滔,指的是泛滥,动荡不安的样子,通常我们用滔滔都是形容什么呢?比如说河水滔滔,它是无法阻止的,是非常泛滥的状态叫滔滔。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如今天下都是如此,是动荡不安的,而谁又能去改变的了呢?现在天下动荡的局势,是没有人可以改变的。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且你今天跟从了一个人的人,那么还不如跟随我们这些世之人呢。我们看这句话同样是意有所指,他在说子路,说你现在跟从的人是一个人的人,而我们是世的人。你与其跟人的人,不如跟我们这些世的人。孔夫子是在人和地,比如说去到了齐国,发现在这里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么就离开了齐国,地。回到了鲁国开始从政,做到了大司寇、摄相事,但是发现季桓子受了齐国的离间,接受了女乐,那么孔夫子毅然决然地又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

所以我们看到孔夫子这一系列行为都是人和地。发现这里的人无法改变,这个地方无法实现政治理想就开始开,而长沮和桀溺是世之人,两个人结伴在这里耕种,而不理世事,所以对子路讲了一番话,人和地又有什么意义呢?干脆世吧,同样还是劝孔夫子该放下的就放下的。现在这个时代天下滔滔,谁又能去改变呢?

耰而不辍。讲完了这番话以后,继续开始耕种没有停下。我们在看耰而不辍这四个字,它形容了一个画面,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两位隐士在这里耕种,子路来问路甚至种地都没有停下,并没有把劝说子路当成一个重要的事情,只是顺口对子路说了几句话,首先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的老师是谁?如果你的老师是鲁国的孔子,他应该知道路在哪里,何必要问我们呢?接下来又说,天下如此动荡不安,谁又能改变的了呢?与其地,不如世,算了吧,就停在这里吧,讲完之后还在继续的耕地。子路自然也就清楚了,其实是问不出什么的,人家不是在说路,人家在谈的是天下的形势。

子路行以告之。这个时候子路回来,告诉孔夫子整个经过。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这个怃是停顿、若有所思。因为这两位隐士讲的是正确的,说的是对的。所以停顿一下,若有所思。当思考以后,接下来的态度变得更加的坚定。 曰:鸟兽不可与同群,这是一个倒装句,说人是不可以与鸟兽同群的。这里把重点放在了鸟兽上,鸟兽这里指的就是鸟兽。如果我选择了世,在这里耕种就是与鸟兽为伍啊,我每天在这里听着鸟叫,我每天在这里耕田,这不是我心中所想,我这样的人是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在短暂停顿以后,经过思考开始变得更加坚定,我是不会与鸟兽为伍的,我是不可能世的。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我不与这些人在一起,而谁和这些人在一起呢?就是因为现在的世道如此乱,天下无道,如果这个无道之时我再不去和这些人在一起,我再不做点什么,那谁又和这些人在一起,谁又愿意来做这些事情呢?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天下是有道的,我当然不会去改变什么,我也不会去做什么。从这几句话当中,我们就看到了孔夫子的伟大,就是因为大家都在世而我不能再去与鸟兽为伍,我不能再去世。就是因为大家都不懂的仁义道德,礼崩乐坏,所以我才要去推行仁义道德去推行礼制。

我们再来整个体会这段话,孔夫子路过之时,看到了两位隐士在耕田,让子路去问津,渡口在哪里?路在什么方向?但是这两位隐士并没有回答,而是意有所指,依然是劝孔夫子该放下的放下,天下如此无道,没有谁是可以改变的,不如选择世算了。

其实我们学习《论语》的过程当中,孔夫子自己也提过类似的想法。比如“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说如果有一天我的道行不通,那么我就漂洋过海,也提到想要移居到蛮夷之地。有的人说,那里怎么行呢?孔夫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如果是一个君子在那里,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简陋的。同时也讲贤者世,其次辟地、辟人、辟言、辟色。说一个贤德的人,其实会选择世,即使不世那也会地、人、言、人的。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呢虽然有这样的想法,因为自己是有坚定的理想和抱负的,所以并不会更改自己的志向。

同时在《论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遇到一些隐士,高人,得道者,都在告诉孔夫子天下已然这个样子,没有必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学习儒家文化,可以学习论语之所以孔子影响后世两千五百多年,恰恰是因为这种担当和不放弃的精神。一个人有理想是有力量的,孔夫子在那个时代或许并没有改变什么,没有去扭转礼崩乐坏的形势。但是他留下来的文明和精神力量,两千五百年以后的我们,依然可以受到这种精神的鼓舞,依然可以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恰恰是难行之时,方显得可贵。而这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的源泉。可以让我们无所畏惧的去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恰恰是因为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才要当仁不让恰恰是别人不敢面对的事情,有志之士是要去担当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去担当,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图清净,都去归隐,那么事情谁去做呢?那更多人的痛苦谁去解救呢?如何去做文化的传承呢?

我们整个论语听到这里其实在给我们坚定的信念和鼓励。比如说我们通常一本书籍,一开始要讲给我们的是道理,改变我们的思维价值观,越往后面告诉我们其实它很艰难,讲过了艰难之后要给我们坚定的信念。就像我们做一件事情也是一样的,正是论语当中讲的“循循然善诱之”,我们刚接触一件事情,别人会告诉我们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学会如何去做就可以了。但是当你做一段时间,又告诉你,想要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是很困难的,因为它的竞争非常激烈。接下来又会告诉我们,只要你担当,只要你勇往直前,其实一切问题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多困难,这整个就是一个次第。

所以论语我们学到这个时候,告诉给我们的是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我们可以勇往直前一直朝着心中的理想,让自己更多担当更多地去奉献和付出。当你担当和付出,一切的结果自然是美好的。

那我们再看现在的这个结果,比如说这一集当中所提到的两位隐士,长沮,桀溺,是没有名字的,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这是孔夫子的学生们为了表达这一段话,所以用了两个名字两个代称。而孔圣人的名字我们现在广为人知,他影响了后世两千五百多年。所以这种精神可以鼓舞我们前行,让我们又更多的担当去做更多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克己复礼:孔子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鸟兽不可与同群
安德义德行卷25——隐士篇解读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怎么解释?
《孔子世家》返鲁之旅
《论语·微子篇》感悟八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